他是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明亮存在。他的文字纯粹利落,丰润富裕;情感是奔流的,而思虑严缜。轻松时足以教人捧腹;严厉时落笔入木三分。
邹韬奋是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论家,堪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典范。从做记者、写文章,到办报、办刊、办书店,他用文化事业唤起民众抗日救国。为纪念传承韬奋精神, 邹韬奋著,聂震宁选编的《转到光明方面去(精)》通过邹韬奋口语化、大众化,或幽默、或激愤的文字认识其“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理念。本书收录的文章、史料摘录和珍贵文献不仅对中国出版史、文化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读者展现了时代大环境下一位出版家对于事业与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
邹韬奋著,聂震宁选编的《转到光明方面去(精)》择选了记者、出版家邹韬奋先生一生的笔耕当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目,分为四辑,涵盖政论、人生随笔、书评、游记、出版杂谈等不同主题。这些文章体现了他身为新旧、中西文化冲撞与汇合时期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传递了他面对民族危亡迫近眼前的急切思虑,也是他身为师长、身为读者的“好朋友”所奉献的恳切之谈。
张伯苓氏之沉痛演说
五月三十一日东京侨胞的重要团体开茶话会欢送祖国远东选手,总代表张伯苓氏有很沉痛的演说,其尤沉痛的有这几句话:“此次远东大会,中国失败之原因,代表选手方面除自承技术不良外,殊觉无话可说。吾人今后惟自承不是,埋首奋斗,努力练习而已。至于裁判不公,政治不良,其言固非无当,然余以为中国人多说话,少做事,此后应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中国之病在根本基础不够,体魄不强,与各国较,实觉汗颜。日本体育从小学根本练起,中国则惟恃个人天才,安得不败?世界无偶然之事,非做不可,做且未必定成功,中国人不做而惟望偶然,又安得不败?故今后应第一从小学校起,根本改造体育。第二训练应不仅为个人的训练,切实作团体的整个的计划;依科学方法,精密分析。如足球重在那里?篮球重在那里?中国篮球之失败,实以投球不准为最大原因。中国人一切只听其自然,不知努力,若侥幸而胜,将来更坏。此次败战,可为一严重教训,应各彻底觉悟,从根本起改造体育,从根本起注重训练。不特体育如此,一切皆应以科学方法,切实努力。日本人虽褊狭,其努力精神确可佩服。中国如能由此少说空话,自己努力,则此次败战,方为不虚。”
记者以为这一段话实在值得全国人人读一百遍;不但关于体育方面,无论那一方面,无论从事那一种事业的人,都值得他们读一百遍。
近有友人对记者谈起有人觉得本刊上所评述的中外时事或要闻,外国好的事实太多而中国好的事实太少!揣度他们的意思,最好多说几句外国坏,多说几句中国好。我说我们做中国人的人谁不愿中国好,但请问在事实方面有多少好事可说?政治方面给与我们看的事实是什么?教育方面给与我们看的事实是什么?公私财政方面给与我们看的事实是什么?国内治安方面给与我们看的事实是什么?我们固然反对自馁,但是我们也反对不顾事实,只管闭着眼睛骗自己。喜欢骗着自己来安慰自己,这即是不长进的病根所在。我们主张要睁开眼睛看清事实——事实是实在的,不是可以由你闭着眼睛或捏造而得以消灭的——必须看清事实,不要存心骗自己而聊以自慰,然后才有“自承不是,埋首奋斗”的可能。
我们不要再喊着什么四千年的文明,请看现在以人为牛马,各处盗匪横行杀人不眨眼,乃至西北人食人的事实;不要再喊着纸和印刷是我们最早发明的,请看现在书报所用的纸,印刷所用的机器是那一国来的事实;不要再喊着火药也是我们最早发明的,请看现在我国所用的军械是从那一国来的,乃至不恤民艰,拚命把金子往外买军火的事实;不要再喊着罗盘针也是我们最早发明的,请看现在我们到外国去乃至在国内来来往往所乘的是那一国轮船的事实。我们自己这样的不争气,不要脸,听见有人举别国的事实来比较比较,还觉得不愿听,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这真是心死的特征!别国当然也有别国的缺点,他们的缺点我们也常有批评,我们当然用不着学他们的缺点,但我们中国和别国比较比较看,是否应该“彻底觉悟”,“埋首奋斗”,“切实努力”?
(原载1930年6月22日《生活》周刊第5卷第28期,署名编者。)(P4-5)
邹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卓具影响力的政论家和散文家。他光辉的一生,百折不挠,甘于奉献,业绩卓著,产生了巨大影响。韬奋精神已经成为我国进步的新闻出版事业的一面旗帜。以韬奋命名的“韬奋出版奖”“韬奋新闻奖”,一直是对当代我国新闻出版从业者的最高奖励。
韬奋先生在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同时,还写下了800余万字的各类作品,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1944年中共中央致韬奋先生亲属的唁电所指出,韬奋先生的“精神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为了纪念韬奋先生120周年诞辰,宣传弘扬韬奋精神,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韬奋作品选本,同时也是应各方面的建议,我们编选了这部文选。
本书共分四辑,即“政论随笔”“书评书话”“散文游记”“新闻出版文论”,各辑内作品按照写作发表先后排序。韬奋先生的作品曾经出版过多种选本,除单行选本外,文集、文选以及丛书的规模均在百万字以上,本文选字数则为28万余字。我们希望这个选本,既要展现先生多方面的写作风貌,又要选人其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还要兼顾当下读者阅读理解的特点,总之,努力为读者奉献一本韬奋先生作品的精华读本。
韬奋先生的写作,是他的奋斗历程和精神内涵的全面展现。他以自己的一支笔,“曾经鼓动了中国无数万爱国民众走上争取民族解放与人民民主的道路”(宋庆龄语),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瑰宝。在20世纪30年代,韬奋先生以其一以贯之的研精殚思、畅达雄健的文风,质朴简洁、明嘹晓畅、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以及大众化写作的品格追求,在政论随笔、散文游记、书评书话及序跋写作上自成一家,享有盛誉,获得了当时的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热爱,而至今对当代读者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示意义。他的新闻出版文论,既有思辨性,又有实践性,内涵丰富,对我国新闻出版事业一直发挥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在新的世纪里,我们重读韬奋先生的作品,依然真切地感觉得到,在这些丰富的篇章里,跳动着他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激荡着他追求真理忘我奋斗的精神。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人们将永远怀念韬奋先生。
聂震宁
2016年8月
《转到光明方面去》的编选得到了韬奋先生亲属的热情支持,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邹家华、资深编辑家邹嘉骊给予了亲切关怀和指导,值此著作出版之际,我们特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深挚的敬意!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高度重视此书的编辑出版。刘佩英总编辑对全书的编选方案做了精心策划,使得编选工作得以及时启动、顺利进行,形成选本特色。出版社责任编辑杨揄熹为书稿做了大量编辑工作。韬奋基金会王晓平、沈水荣、张增顺、黄国荣、曹俊德诸位同仁对编选工作予以了支持,周弱、张帅奇参与了编选的具体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编选,参考了1956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韬奋文集》和2000年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选的“走进韬奋”丛书(学林出版社出版),并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14卷《韬奋全集》(增补本)为主要编校底本,特此说明并致谢。
谨以此书,深切纪念韬奋先生120周年诞辰!
聂震宁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