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秋与春--谢尔古年科夫诗意小说/诗意生活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谢尔古年科夫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秋与春--谢尔古年科夫诗意小说/诗意生活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中没有叫人眼花缭乱的故事,没有众多的人物,也没有显而易见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但是,这里面写到的哪一样事物不是跟人类有关的?哪一样事物不是反映出人的心灵和整个社会的面貌的?这里面的每片云彩、每个带露水的早晨、每片树叶、每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都跟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能够对这些“司空见惯”了的、“单调枯燥”的事物拥有敏锐观察力和朴素的表达能力的人,肯定也比那些写“多彩的社会生活”、“与时俱进”的作家拥有更为忧伤、更为久远的艺术生命力。

内容推荐

《秋与春--谢尔古年科夫诗意小说/诗意生活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主要编选了俄罗斯作家谢尔古年科夫描写大自然的小说,作者以他对人的心灵和自然景致的罕见洞察力,描写在森林里终日与灌木、野草为伴的幸福,为现代社会处在疏离、隔绝和孤独之中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充满诗意的救赎之路。文笔清新灵动,又饱含感情。

目录

第一部 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部 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我走在森林里,天上下着雨。我伸出双手接雨,心想,手和天是连着的,不论远近,它们都能感觉到天的存在。抚摸脸庞令人惬意。抚摸过自己的脸庞,你就好像抚摸了这个世界。

通常我在树林里走得很快。这种习惯很早就养成了'可这时我走得很慢,因为不着急,我看着松树、青草、越橘丛,心里想:我走得太快了!在森林里走时,应该在每棵树前站上一两百年,但是这仍然不足以让你看清每一根枝条、每一片针叶和树皮上的每一个裂缝,也不足以让你看透一棵树从生到死的一生。但是,即使这样也不够,因为当你看见一棵树死去,你就会想看一看在这个地方怎样长出一株新树,它将如何成长,它将迎接怎样的晨昏。多么慢的脚步也满足不了我的愿望。任何一种最慢的步伐对我来讲都太匆匆。也许,最好还是快步奔走,让一切:大树,生活和灌木丛都因你的匆忙一闪而过,而你却不必因此饱受折磨。

我带着这种古怪的想法看着棵棵大树。每一棵树都希望你在场,都愿意与你交谈。包括这株白桦树,还有这株,这株。而你也乐于一整天都沉迷于在林间徘徊、与它们交谈。但是,你不可能与所有的白桦树都说上话—_此其一。其二,没有你它们会平静地活着,至少不会死去。科学上没有记载任何关于树木由于与人分开而死去的情形。狗会死去,人也会死去。为什么那时你觉得它们渴望你在身边?但是,你看看天——它也想和你在一起。还有白天、黑夜,还有青草和世间的一切。没有你它们也可以应付,因为你无处不在,你和它们在一起,或者说它们和你在一起。

可以这样想:花儿在大自然中出现是为了向你表白它们对你的爱。但是,这样对吗?这会带来什么?我想:你应该向它们表白爱情——因此它们才会来到世上,像人_样寻找爱的对象。倘若没有它们——你该向谁表白你的爱?我认识一个小伙子,他向树桩表白过爱情。

天气温暖潮湿,天上浮云惨淡,空气滞重,天空也是滞重的。似乎没有云彩,可是它们在。我望着云彩,陶醉其中,像喝醉了一样。醉人的不止是美酒,还有其他的一切,如果它们很少、很罕见。来自于城市的人们会沉醉于清新的空气,童贞的少男会沉醉于初恋的亲吻,文学爱好者会沉醉于—本小书,人们还会沉醉于话语、手势、行为、相见、别离、食物、森林、清水……陶醉—_是人的一种能力:你有很多爱,它用翅膀轻轻触碰你,于是你会被它陶醉。

我走在第二十二林班的一条小路上。战争期间,这里是前线,战火纷飞。挖了一些战壕,还有掩蔽部,它们保留至今,也许还会长期存在。在这里,可以找到弹痕累累、锈迹斑斑的钢盔,地雷或炮弹的碎片,陈旧的步枪弹壳,带刺的铁丝。这都是在地面上的,表面的,可是地底下又沉睡着什么呢——什么样的地雷?什么人的尸骨?——谁也不知道。当我需要开辟林班线时,为了烧掉枯枝,我点燃了篝火,这时,地雷开始剧烈地爆炸,我好不容易才幸免于难。男孩们一年几次来到旧日的战壕里,在土里和掉落的松针里翻来翻去,寻找子弹壳。如果我有时间,我就赶他们走,让他们别在土里翻来翻去,吓唬他们说不走就会遭到死亡的惩罚;如果没有时间,我就从他们身边匆匆走过,这时我心里很不安:我想,他们可千万别出事。有一次,我看见了_一位老者,他从哈尔科夫郊外来此探访以前战斗过的地方;用他的话说——就是“重温自己的战斗青春”。战争过后,森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带着他在林中到处走,以前战斗过的地方,他有的能认出来,有的已经认不出来了。

此时,走在路上的我看见一杆步枪倚在松树上。我拿起枪一看,背带已经腐烂,木制部分——枪杆和枪托——由于时间和雨水的冲刷已经变细,枪栓有点生锈,但还是很好用。我把枪在手里捧了一会儿,然后把它放回原处,继续前行。走出一百米左右,我忽然想到:枪为什么不要了?它的主人是谁?(他)是不是躺在潮湿的泥土中?现在谁也不需要这把枪。可是,要是男孩子们碰上它的话,灾难在所难免。

P3-P4

序言

谢尔古年科夫这个名字我是从汪剑钊先生那里听说的,那时,熟知莫斯科大街小巷每一个书店的汪先生带着我到处寻找谢尔古年科夫的书,可是很多书店的工作人员竟然也不知道这个作家。显然,谢尔古年科夫不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可为什么大名鼎鼎的汪先生对他如此推崇呢?我不由得对这个人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汪先生给我简单介绍了谢尔古年科夫,说他的童话写得特别好,国内也有过一个译本《狗的日记》。我后来留心查了一下,发现我们国内对这位作家的介绍非常少,只有诗人蓝蓝发表于《世界文学》杂志的一篇文章《谢尔古年科夫是谁》。除了个别的童话,散文作品没有译本。只有已故的许贤绪先生将《春》中的个别段落编译而成的《五月》广为流传。后来,汪先生找我翻译《秋与春》,促使我更加详细地了解了谢尔古年科夫这位名气不大、却深得大家喜爱的作家。

那么,谢尔古年科夫到底是谁呢?

他是苏联、俄罗斯童话、散文、随笔作家。也有人称他为儿童文学作家。一生经历坎坷、丰富,像一部小说。1931年2月28日生于哈巴罗夫斯克。幼时随父母辗转各地居住,童年和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度过,分别在萨哈林、阿穆尔河上的共青城、莫斯科等地上过学。1950年中学毕业于费奥多西亚。同年考入哈尔科夫大学新闻系;后该系转到基辅,遂于基辅大学修完学业,1955年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巴尔瑙尔的《阿尔泰青年报》工作,半年之后就离开,因为觉得报社的陈规陋习制约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的发展。之后整整10年时间,谢尔古年科夫响应高尔基“到人们中间去”的号召,尝试过各种艰苦的工作,当过牧人、矿工、水手、护林员,力图增加自己了解世界的宽度和广度。其中,护林员工作做的时间最长,从1957年到1966年,有九年之久。这些艰苦的工作都是作家自己主动选择的,为了写出真正的文学作品,作家甘愿在严酷的生活熔炉中锻炼自己。森林中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成为了作家创作的宝贵财富和源泉。1962年加入苏联作协。从1964年开始只写童话。现居彼得堡,最近一部作品为2011年出版的童话集《童话树》。作品被翻译成外文,中文为其中一种。

谢尔古年科夫很早即对文学、文字发生兴趣:13岁开始写日记,15岁迷上写诗,大学时期改写散文——_50年代中期完成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未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哆一来一咪》1956年发表于《阿尔泰青年报》。第一部中篇小说《森林卫士》出版于1960年,使他广为人知,多次再版。作为一个年逾八旬的作家,他的作品不是很多:除了童话集,小说有《林中的马儿:中篇童话小说》(1979)、《秋与春·护林员笔记》(1979)、《千叶蓍》(1986)、《林中的马儿·秋与春》(1986)。后者曾在1981年以《我的森林》为名结集出版。他的创作经常会长时间地中断,按照作家自己的话,这是因为他有时根本不能写作。这大概是作家作品不多的原因吧。

在成为职业作家的过程中,谢尔古年科夫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心路历程。在标准的意识形态教育条件下,他很早就意识到脱离现实生活的危险,因此他选择了自己与世界对话、与上帝对话的方法。这种认知及自我认知始于在林业部门工作的年代,林中幽居的年代。在与森林、一切生物及自身和周围被赋予了灵性的一切对话中谢尔古年科夫寻找着真正的生活之路。作家的这种探索还表现在他对传统体裁形式的革新和丰富上。他的散文作品既是小说,又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童话,又像言行录,还是谢尔古年科夫定义为“沉默”的体裁,即“创造无形的语言”。其所有作品都体现了这一创作特点:从早期的《森林卫士》到幽居时期的中篇童话小说《林中的马儿》,到童话,包括一些“城市”童话:《月亮和兔子》(1968)、《白猫、黑猫》(1974)、《水罐》(1980)、《库图佐夫的心》(1980)和《一条神奇的河》(1981)。《秋与春·护林员笔记》和《千叶蓍》两部作品更是在这条路上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在20世纪下半期的俄罗斯散文中谢尔古年科夫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世界和精神世界。谢尔古年科夫总是与世界保持着自然哲学和宗教层面的对话。作家在所处时代的文学生活中显得有些孤独,但是作为艺术家他是独树一帜的。他认为他生活中主要的事情是在苏联时期的条件下寻找已被驱逐出社会生活的上帝。在这—方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作家自己对生活的深度剖析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谢尔古年科夫自称为童话作家,但是很多同行都称他为哲学家作家。作家对此并无异议,他说,他感兴趣的主题只有一个:人的生、死和复活。

作家笔下的作品,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本质上都是童话,其基本内容也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在心中打开了对自己童心的回忆,才能理解作家的散文作品。谢尔古年科夫像孩子一样生活着,创造着自己的童话、自己的大自然之歌,实现着自己的目标:把看到的讲出来。“我人化整个世界……”——作家这样说。所以才有了他那别出心裁的、令人开心的、充满讽刺的、令人c=I亡伤的童话。谢尔古年科夫书中的主人公是时代的英雄,梦想着为所有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孩子们期待的英雄就在身边,就在谢尔古年科夫的书里,只是要仔细看清楚。

感谢汪剑钊先生,使我有机会了解和翻译谢尔古年科夫——位个性鲜明的神奇作家。

后记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终于在无比激动之中翻译完了谢尔古年科夫的中篇小说《秋与春》。

《秋与春》分为两部:第一部《秋》和第二部《春》,这是一本奇书,一本没有情节、但是引人人胜的书。《秋》一开篇就深深吸引了我:“我走在森林里,天上下着雨。我伸出双手接雨,心想,手和天是连着的,不论远近,它们都能感觉到天的存在。抚摸脸庞令人惬意。抚摸过自己的脸庞,你就好像抚摸了这个世界。”接下来通篇都是充满诗意的哲思,使你不禁问自己:“他想要讲什么?在大自然中诗意地栖居?这是小说?是诗歌?是童话?还是哲学?”因此急不可耐地看下去。越看越觉得神奇,作者明明说这是中篇小说,可整个文本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就是诗歌,从内容上看基本没有情节,人物只有一个护林员,—其实也不是一个护林员,整个世界、整个大自然,包括森林、小河、高山、小草、乌鸦、蒲公英、石头都是有血有肉、且高于人类的“人物”,它们不仅有外表、有语言、有行动、有思想,还有和“我”的爱情,这分明又是个童话!在《秋》中,你已经感受到作者的痴狂和癫疯的状态,到来《春》,这种状态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乌鸦、小河、白天、黑夜都成了“我”的爱恋对象,

“我”为它们如痴如狂,甚至使人想起“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地爱你”这样的诗句,在这样的百转柔情中,“我”(即人)与自己的大自然恋人_起经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在摒弃了物质、贪欲追求的基础上,可以获得永生。这又好像是哲学!

从一开始,我就被“他想要讲什么”的问题痛苦地折磨着,这个问题也使我欲罢不能,几乎是一口气将小说读完、翻译完!期待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没有出现,但是书中美得令人心颤的语言、奇异得令人匪夷所思的构思、深刻得让人难以企及的思想留给我的何止是震撼!原来人与自然是这样的一种关系,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人定胜天”究竟是踌躇满志时的豪言壮语,还是无可奈何时的自我安慰?高呼着“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口号的人们是不是太过自负、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难道我们有资格为大自然提供保护?难道人们不应该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不应该对大自然深深爱恋?我终于明白,这是一部真正的小说,他“想要讲”的是一个人的恋爱故事,是他对大自然狂热的爱恋。

不知不觉中,我的语言风格有点接近谢尔古年科夫。——这就是作家魅力所在!但无论如何,谢尔古年科夫是无法复制、不能模仿的。《秋与春》注定是一个奇人写的一部奇书!所有人都应该读一读谢尔古年科夫,好好读一读。它带给你的将不只是艺术的享受,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谢尔古年科夫的思想可以拯救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拯救人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