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迎接百年校庆之际,遵照“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图书规划项目“中国史话”系列丛书编委会要求,艾群组织编著“百年名校史话”之一《首都师大附中史话》一书,旨在梳理和展现本校历史文化精髓,使社会各界清晰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和学校在推动社会发展及中华文明进程中起到的作用与贡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首都师大附中史话/中国史话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迎接百年校庆之际,遵照“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图书规划项目“中国史话”系列丛书编委会要求,艾群组织编著“百年名校史话”之一《首都师大附中史话》一书,旨在梳理和展现本校历史文化精髓,使社会各界清晰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和学校在推动社会发展及中华文明进程中起到的作用与贡献。 内容推荐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14年,由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徐树铮创办。始命名为京师私立正志中学校。先后更名为成达中学、三十八中、四十二中、北京师范学院附中。1992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接受北京市教委和首都师范大学双重领导,是北京市首批重点中学和首批示范性高中校。 首都师大附中始终秉承“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恪守“自觉、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凭借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教学成绩和国内外的广泛影响,被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成为北京最具影响力、毕业生最具竞争力、市民满意度最高和拥有最佳育人环境中学。 艾群编著的《首都师大附中史话》分为百年薪火、峥嵘岁月、桃李芬芳、今日辉煌四个部分,分别对首师大附中历史发展中的七大历史时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首师大附中重大历史事件,如何其巩出手救成达、索产诉讼、学生运动等,进行了叙述;对首师大附中历代著名校友,如林日藩、陈丽霞等,做了生动感人的介绍;对首师大附中今日的辉煌成就进行了陈述。 目录 序 一 百年薪火 1.名噪京师:正志中学(1914年12月至1920年8月) 2.危局苦撑:成达中学(1920年8月至1952年秋) 3.革故鼎新:三十八中(1952年秋至1954年9月) 4.跻身北京一流:四十二中师院附中(1954~1977年) 5.北京市重点中学:师院附中(1978~1991年) 6.重点中学升级版:师院附中首都师大附中(1991~1998年) 7.北京市示范性高中:首都师大附中(1998~2011年) 二 峥嵘岁月 1.北洋上将徐树铮创办正志中学 2.北平首任市长何其巩出手救成达 3.周作人任职成达的两桩悬案 4.中南海内办学11年及索产诉讼 5.成达中学的学生运动 6.一位四朝元老的回忆 7.迟来的道歉 三 桃李芬芳 1.抗日名将:曾戛初 2.抗日战神:林日藩 3.革命烈士:杨鸿才 4.中科院院士:刘光鼎 5.突出贡献专家:徐乍英 6.篮球名宿:黄频捷 7.草原上绚丽的彩霞:陈丽霞 8.圆蓝天之梦:师院附中校友组合研制新型战机 四 今日辉煌 1.新百年新目标 2.领跑国际教育 3.率先成立现代化教育集团 4.百年庆典 后记 试读章节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地位。强调搞好德育工作才能为学生智、体、美、劳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要处理好“德育领先和以教学为中心”的关系,树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德育工作的方向和层次,重视德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抓队伍,树典型,培养德育工作骨干力量。面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主力,是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领导下的政教处、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抓好这支队伍从不同方面分工合作开展工作。 拓宽德育途径,注重实效性。抓好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升旗仪式和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初中的建队、退队建团仪式和学校团委、学生会换届选举;评三好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和“成达杯”奖学金获得者;起始年级的学前教育;寒暑假举办学生干训班。开展主旋律的教育工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社会、学校、家长三者很好地配合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严格按国家教委规定,从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出发,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军训、社会调查、政治宣传和公益活动。初中以到社会上参观、学习为主;高一年级进行10天军训,与解放军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高二年级到天津郊区盘山德育基地,吃住行在集体中,进行参观烈士陵园、开展农村社会调查3天的系统教育活动,并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放手让学生组织开展学生自我教育的活动,如“红五月歌咏比赛”、“一二·九”远足、“振兴杯体育比赛”、“艺术节”、“英语周”、“课本剧大赛”、“歌手大赛”等文体学习活动和专题报告、社会服务以及文明班评比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和锻炼。 1994~1995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德育先进校,1996年被评为海淀区“质量先进校”和“四优四无校”。 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改革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模式,改变一种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对各学科教材的编写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引进计算机系统,开设计算机选修课,倡导在课堂教学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造科研氛围,培养科研型教师。从80年代附中成立教育科学研究室全面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始到90年代,教育科学研究室连续被海淀区评为先进集体,教科室主任被评为海淀区的先进个人。持久的群众性教科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为1993年10月由首都师大附中牵头成立,全国各地100多所重点中学参加的“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打下了基础。 开放交流,走出国门 1993年,由首都师大附中发起成立“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总部设在首都师大附中;1998年,总部迁至北大附中,更名为“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科联体成立后,最多时凝聚了全国各地的360多所知名重点中学。作为一个整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科研组织,科联体通过承担参与教育部课题研究任务,会议研讨、专题培训,成果出版,校际互访,国内外教育考察等多种形式,共同研究中学面临的学校管理与发展中的种种教育教学热点问题,为中国的中学教育科研做出贡献;获得教育部高度认可,赢得各地重点中学校长、教师的高度赞誉。 1993年10月,霍恩儒校长作为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代表团成员赴美访问。此行是首都师大附中第一次走出国门,开始用国际化的视野审视教育,是首都师大附中国际化进程的第一步。随后,首都师大附中先后派干部、教师走出国门,到美、俄、韩、日、澳大利亚以及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展了教育交流活动。1996年9月,为迎接澳门回归,北京市选派教师到澳门支援濠江中学建设。全市共需要5位教师,派出闫红、杜若兰、梁宁康前往澳门濠江中学任教。3位教师在澳任教期间表现优秀,受到高度好评。1997年,首都师大附中与香港西岛学校签订《友好学校协议书》,为贯彻“三个面向”走出坚实的一步。 P67-69 序言 一百零一年前的今天,徐树铮将军创办正志中学,擎起一面成德达才、教育报国的旗帜,自此薪火相传、血脉绵延,历经成达中学、北京市第三十八中学、北京市第四十二中学、北京师院附中、首都师大附中。其间,任职校务的有北平市首任市长何其巩,国学家王树枏、林琴南,教育家蔡元培、李石曾,文学家周作人,戏剧家焦菊隐,翻译家曹靖华,美学家朱光潜等;巨擘大师联袂领衔,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和学养。 历届毕业生人才济济、星光灿烂,不仅有曾戛初、林日藩这样的抗日将领,还有中科院院士刘光鼎、荣获国家级发明奖之徐乍英这样的顶级科学家;不仅涌现国庆30周年群众游行时打出“小平你好”标语之于宏实这样的莘莘学子,也不乏篮球名宿黄频捷和主导制造中国第一艘航母之李长江将军这样的领军人物。 1919年,大总统徐世昌为本校题赠匾额——“成德达材”(嗣后沿袭写为“成德达才”)。199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本校题词:“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办好我国的素质教育起示范作用。”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贺信寄语:“以新百年为新起点,深化教育改革,突出优势特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现任校长的身份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我倍感幸运而难免惴惴。回首过去,我感恩前辈诸公的艰辛创业及丰厚遗产;展望未来,更觉“大任更谁肩”的使命与责任。概括一句话,那就是秉持成德达才、教育报国的遗传基因,步武前贤,继往开来,恃丰厚积淀,创明日辉煌。 为迎接百年校庆,我们组织出版了献礼图书《百年历程》(校史)、《百年回首》(校友回忆荟萃)、《杏坛群英》(历届教职工名录)和《首都师大附中史话》。这些图书在内容上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之一,《首都师大附中史话》则侧重历史、侧重事件、侧重人物,与其他献礼图书互有取舍、互有交叉、交相辉映,共同为读者和校友勾画出百年名校的历史全程和整体风貌。 我校1978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首批市属重点中学,2002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2007年被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在告别百年之际,我校已发展成辐射远郊区县,拥有多所分校和分校区的现代化教育集团,在美国捷门棠学校开设的孔子课堂于2012年被国家汉办评为“先进孔子课堂”。而今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我们有信心有准备,深化改革,再接再厉,沿着优质化、集团化、国际化的路径,向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阔步前进,开创新的百年辉煌。 巍巍慈寿塔是历史的见证,淙淙昆玉河是时代的歌声。 我们展臂高呼:你好,新的百年! 首都师大附中校长 沈杰 后记 在迎接百年校庆之际,遵照“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图书规划项目“中国史话”系列丛书编委会要求,我校组织编著“百年名校史话”之一《首都师大附中史话》一书,“旨在梳理和展现本校历史文化精髓,使社会各界清晰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和学校在推动社会发展及中华文明进程中起到的作用与贡献”。同时帮助师生和校友知我校史,传承使命,成就梦想。诚然,这是一件功在当代、益在千秋的好事。我校将本书的编著出版,纳入百年校庆筹备工作之中,与同时编著出版的《百年历程》(校史)、《百年回首》(校友回忆荟萃)、《杏坛群英》(历届教职工名录)等图书一并作为百年校庆的献礼。 按照编委会的要求,本书以学校概述、历史回溯、名人名家和现代风貌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学校概述”以时间为序,重点叙述学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历史回溯”介绍学校发展历史上具有较大轰动效应的事件,尤其以民国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事件为主。“名人名家”介绍学校培养出的一些名人,尽量以历史人物为主。“现代风貌”介绍学校现代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远景等。对应上述构架,本书谋定“百年薪火”“峥嵘岁月”“桃李芬芳”和“今日辉煌”四个篇章。如此形成了本书的内容倾向,即重在历史,重在事件,重在人物,不求全面与系统,但求写人叙事具体生动,富有代表性。与《百年历程》《百年回首》和《杏坛群英》等书在内容上互有取舍、互有交叉,在风格上互有短长、交相辉映,共同为读者和校友勾画出百年名校的整体风貌和历史全程。 执笔编著者为艾群。他于1957~1963年在本校就读,后考取北京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校庆期间参与了《百年历程》和《百年回首》的编写。他把满腔热情与严谨的写作态度结合在一起,查阅了北京档案馆所有与本校有关的资料,翻阅了大量回忆文章,走访了多位老教师、老校友,精致生动地记录了首都师大附中百年来的历史精华,很好地完成了编写任务,达到了编委会的要求和学校的预期。另外,此书部分内容选自《百年历程》和《百年回首》二书。在此对参与两书编写的作者,以及给予编写工作大力支持的行政干部、校庆办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失等原因,本书肯定会有诸多遗漏和谬误,诚请读者不吝指正,以期百年校史逐步修补完善。 首都师大附中党委书记金晓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