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义祥主编的《山水交城(散文卷)》的征稿要求是追踪我县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晋商文化、佛教文化、忠信文化等优势文化,状写交城悠久历史、古老文明、纯朴民风、生存情境,表现交城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显示出的崇高追求、坚定信仰、聪明才智、美德善行。以文字形式对交城文明进行多方面、大纵深发掘表现。
为助力交城转型跨越发展,为落实县委、县政府建设文化强县目标任务,交城县文联在连续推出《山水交城(散文卷)》内部图书的同时计划组织相关协会,用三年时间陆续出版《山水交城》散文卷、诗歌卷、小说卷、摄影卷,今年与县作家协会共同编辑出版散文卷。
由李义祥主编的《山水交城(散文卷)》收录了数十位交城籍人士,或曾与交城有过交集的外地籍作者的散文。通过描述交城的山水、风土人情、历史风貌,反映了当地的光荣革命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贡献与品德、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创造。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书写真实的交城,倾注着对故乡交城的深厚情感,为保护和传承交城的历史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办起打山合作社
岔口敌人挤掉后,群众欢乐地公选韩凤珠为民兵英雄,武委会提拔他做区民兵大队长。
今年,他领导的民兵有百分之七十参加了生产变工队,这是他教育民兵走“群众路线”的结果。韩凤珠还组织了“打山合作社”。
交城山的秋末,受山猪的灾害不轻,韩凤珠就组织了六个打山合作社,以他的民兵为骨干,发动群众参加。现在六个打山合社已有五十多个社员,共有若干支步枪,十余支火枪、地枪。打到了六十多个山猪,平均每个山猪可卖到一万五千元,每个社员公平地分红利。许多村子看到此有利,又保护了庄稼,而且还学了打枪,都很赞成。民兵也高兴地说:“打山是件好事情,受到大家欢迎,山猪肉还能换子弹。”韩凤珠也说:“某村没组织打山,一夜来了二十八个山猪吃庄稼,还得组织才好。”现在打山合作社正在群众欢迎下发展着。
领导开荒创造“练兵田”
冬天快来了,民兵们都抱着很大的决心,要求大队长买火药,多训练,好更多地杀鬼子。这个工作,很早就准备了。韩凤珠今年春耕中领导大家开荒,要求每个民兵除了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外,要多开一亩“练兵田”,每个民兵就以开了二亩、三亩的实际行动响应他,打下了二十多石粮,购买军火和练兵时吃的粮已超了计划,伏天每个民兵又开了二亩伏荒,“练兵田”的基础更扩大了。
制造踏火手榴弹
韩风珠从部队上学会了爆炸,并熟悉了手榴弹的构造,进一步研究改造了手榴弹,创造了“踏火手榴弹”,可以装置在任何地方来爆炸。他的办法是把手榴弹的把子割断有二寸长,将导火管去掉,发火机关接装在火药里,缩短发火时间,一动即炸。有些霉坏了的手榴弹,他也会制发火药,改制成踏火手榴弹,埋在地下当地雷,一踏火线即爆发,装置在房门上以及其他任何地方都能炸,这个东西,民兵很欢迎,正普遍地学习着。
发明“枪带雷”
上级给韩凤珠发下地雷,在米家庄附近用了几个,没有踏上,鬼子还可以取走。他想容易炸的办法,要使敌人一取就炸,于是发明了以枪带雷,用地枪和地雷连接起来爆炸。方法是把地雷埋下,地雷火线接在地枪后尾,地枪埋在道旁草里,用两根不容易被发现的细而韧的线,横在路上拉过地枪火线,这样不易被敌人发觉而容易踏上。地枪是一种最灵敏的武器,一动地枪就向后坐,高飞起来炸了,地雷受地枪的震动,就准确地爆炸,现在民兵有很多地枪,都学会了这个办法。
八分区民兵中的一面战斗旗帜
韩凤珠,1941年参加民兵到今天,他的神枪锋利地对着日本鬼子。他真正发挥了杀敌的本领和勇气,他百发百中的神枪一年来杀伤了八十多个鬼子。他的强壮体格,也明显地表现出他的英雄气概,他两年来大小战斗不下三百次,他这英勇杀敌的榜样,成为八分区民兵战斗旗帜。在交西,在八分区,群众中则广泛流传着他许多战斗的故事,从他的打山经历一直到他成为一个民兵英雄的战绩。
P6-7
“我交三山鼎峙,二水潆洄,形势甲于三晋。如狐、如张、如郝诸君子,无不勋猷彪炳,载在史册。”清人武攀龙一句话道出了交城山水人文之优异。
而交城古代名人,春秋时期晋国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狐突和狐偃的忠,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德辉和郝天挺的仁,他们对社稷的忠、对民族的爱,则是交城先民留下更由历代仁人志士薪火相传的精神,交城土地上的忠诚勇敢和信义与此密不可分。
诚然,卦山脚下的交城县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今有净土宗祖庭一一千年古刹玄中寺,山形卦象一一柏树葱茏的卦山,山泉流瀑,珍禽褐马鸡栖息地一一庞泉沟,天高云淡,可策马奔腾的云顶山等。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是观光旅游,品味文化,共谋发展的一片热土。
我来交城工作不久,但已真切地感受到这个荣获“千年古县”称号的县城所独具的文化艺术魅力。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摄影、剪纸等艺术领域百花齐放。今交城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县作家协会编成《山水交城》散文卷,邀请我为之作序,我欣然同意。这不仅是交城文艺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交城县的一大幸事。
我抽时间认真看了这部厚重的散文卷,感触很深,颇为所动。一为自然朴素的作品,二为丰富多彩的行文风格,三为各位才华横溢的作者,他们抱着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潜于生活,写出了触动人心的佳作。
该书以较大篇幅表现家乡风物,山水景致,乡土乡情,今昔巨变,峥嵘岁月,用自由的笔触描画了交城人生活的原生态,反映出交城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他们很有见地地书写交城,宣传交城,真实记录了交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资源,表现了交城悠久光荣的历史,厚重的本土文化,真诚地为交城的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喝彩,表现了作者们对这方土地深沉的爱。
作者中有抗战老兵,有几十年间活跃在文艺界的本土各行各业人士,以及非交城籍人士。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他们扎根于生活,扎根于人民,汇聚生活底蕴,汲取创作营养,始终关注着家乡变化,把交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作品,升华成丰富的精神财富。
愿他们秉持纯真,力戒浮躁,坚守精神家园,直面现实,笔耕不辍,写出更多更有内涵、更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也愿交城的文学艺术新人能不断涌现,愿文学艺术家们德艺双馨,更愿《山水交城》散文卷的出版能为山水交城的精神大厦再续辉煌!
在《山水交城》散文卷出版之际,写出上面的文字,权且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