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书中乔治·奥威尔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泯灭亲情、爱情、人性的恐怖世界。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退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62种文字风靡110个国家,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
《时代周刊》“至好的100本英语小说”;
兰登书屋“100本20世纪至佳英语小说”;
入选英美中学生必读书书目。
由乔治·奥威尔所著的《1984》讲述了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瓜分,三个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并用高科技手段监视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大洋国政府职员温斯顿心怀异见,努力探寻极权统治的秘密,追求自由的生活,最终被思想警察逮捕。在接受残酷的刑讯与思想改造后,温斯顿在对大洋国统治者“老大哥”的无限热爱中被执行了枪决。
草地那头走来一位黑发姑娘,在一眨眼的时间,她好像就褪下了衣裙,随意地把它们丢在一边。她的身体白皙光滑,但温斯顿全无兴趣,他甚至不愿意多看她一眼。在那一刻,温斯顿心里全都是对她扯掉衣裙的姿态的钦佩。这种优雅而肆意的姿态,似乎把整个文化、整个思想体系都压倒了,老大哥、党和思想警察好像都在她一挥之间灰飞烟灭。这种姿态也是属于过去的。温斯顿一边喃喃地说着“莎士比亚”,一边醒了过来。
原来,电幕发出了一阵几乎能刺穿耳膜的鸣笛声,单调地持续了大约三十秒钟。七点十五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要起床了。温斯顿不情愿地从床上爬了起来——全身赤裸,因为外围党员一年只能有三千张布票,一套睡衣要六百张布票——从椅子上抓过一件散发着汗臭味的背心和一条短裤套在身上。起床后三分钟内就要做早操。但每天早上起来后,温斯顿都会剧烈地咳嗽,甚至会咳得无法站直身体,直到肺腔感觉舒服了,再在床上躺一会儿,深深地喘几口气以后,才能顺畅地呼吸。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咳得青筋毕露,得了静脉曲张性溃疡的地方又痒了起来。
“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一组!”一个尖锐的女声叫了起来,“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一组!请各就各位。三十岁到四十岁的!”
温斯顿立刻跳起来跑到电幕前站好。这时,一位骨感却肌肉发达的年轻女性穿着运动套装和球鞋出现在电幕上。
“胳膊屈伸!”她叫道,“跟着我一起做。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同志们,都精神点儿!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虽然咳嗽令肺部剧痛不止,但并没有让温斯顿忘记刚刚的梦境。在节奏感十足的体操运动中,梦境反而越发清晰。温斯顿脸上挂着做体操时必须带着的笑容,一边机械地摆弄着四肢,一边努力挖掘已经模糊的儿时记忆。这并不容易。发生在五十年代初期之前的事情,都已经消散在时光中了。没有能够触发记忆的参考,甚至连自己的生平都无法忆起。印象中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可能从来都没发生过,就算你能记得一些事件的细节,也无法再次感受当时的气氛。还有一些很长的空白时期,你根本记不起发生过什么。当时的情况跟现在也有很大不同,甚至连国名、国家地图都有变化。例如,当年的一号空降场叫英格兰或不列颠,不过伦敦一直叫伦敦,这一点毋庸置疑。
这个国家究竟有没有不打仗的时候,温斯顿记不清楚了。不过,很明显的是,在他童年时有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和平时期,因为他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发生空袭,大家都吃了一惊。也许他记忆中的空袭就是科尔彻斯特遭到原子弹袭击的那一次。虽然他记不清那次空袭事件,但却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仓皇不安地抓着他的手,顺着螺旋扶梯急急忙忙地往下走,一直走到温斯顿双腿发软,开始哭闹,才停下来休息。动作迟缓的母亲就像梦游一般,远远地走在后面,怀里抱着他的小妹妹——没准只是几条毯子,因为温斯顿已经不记得当时妹妹究竟有没有出生。最后,一家人来到一个地铁车站,这里拥挤不堪、人声吵闹。
P(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