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一种爱情叫杨绛和钱钟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朱云乔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懂生活的女子

有人说,日子是织布机上的布,一片片滑下,再一片片接上。一九五〇年,为了“毛选”英译本的定稿工作,钱钟书去了城里,只在周末回清华大学,只余下杨绛和女儿阿圆。

杨绛依旧在清华大学外文系“兼任”教书,闲暇时光便翻译西班牙文学名著《小癞子》。她是幽默聪慧的女子,她的翻译也一如她的性格,充满了诙谐趣味。

那时,阿圆十三周岁,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杨绛本来要送女儿去清华附中读初二,但学校却一定要阿圆从初一读起,再加上初中学生午后总是开会,杨绛心疼体弱的女儿,干脆买了初二、初三的课本,自己教她数学、化学、物理、英文文法等。

阿圆虽然没有去学校念书,但住在清华园里的她,并不寂寞。父亲在时,她便帮父亲做些登记学生分数一类的零星事,很是怡然自得。她心细如丝,因为两份课卷都用与众不同的紫墨水,便能猜出两个同学是男女朋友。

杨绛说:“阿圆不上学,就脱离了同学。但是她并不孤单,一个人在清华园里悠游自在,非常快乐。”她继承了钟书的“少年痴气”,也继承了杨绛的“细腻聪颖”,这样的孩子,自然是懂事快乐的。

钟书去城里时,没有嘱托杨绛照管好阿圆,而是告诉女儿要好好照管妈妈,而阿圆也小大人似的答应了。有一次下大雪,她背着母亲在雪地里将煤球里的猫屎抠干净了,因为她知道母亲怕摸猫屎。对此,杨绛很是心疼地说:“她的嫩指头不该着凉,钟书还是应该嘱咐我照看阿圆啊。”

有女如此,夫复何求?她是幸福的,因为有这样懂事的女儿。她突然发现,只要有她这个小不点儿在自己身边,再黑的夜路,再荒芜的原野,她也不害怕,如同有丈夫陪着一样。

有一次,阿圆有些发烧,杨绛便逼她早些休息,但这个小姑娘还惦记着母亲:“妈妈,你还要到温德家听音乐呢。”

钟书不在的日子,总是阿圆陪她。为了让女儿好好休息,杨绛说:“我自己会去。”

阿圆迟疑了,她知道母亲是害怕的,但并没有说破:“妈妈,你不害怕吗?”

杨绛立马摆出大人的架子:“不怕,我一个人会去。”

这一次,阿圆没有说什么,乖乖上床躺下,但她并没有睡觉,她依然在担忧着“嘴硬”的母亲。

杨绛出门了。一个人的时候,她是害怕的,当走到荒地边的小桥附近,她怎么都不敢过去,徘徊了好久,终究走了回头路。当她回到家时,阿圆还醒着。后来,杨绛调侃地说:“钟书嘱咐女儿照看妈妈,还是有他的道理。”

而在功课方面,看着越做越繁的数学,杨绛也越来越懒,于是她对阿圆说:“妈妈跟不上了,你自己做下去,能吗?”阿圆很乖,便无师自通地自己做。后来,不放心的杨绛又问女儿自己学可以吗,阿圆很有把握地说,可以。

于是,杨绛给她加买了参考课本,放任阿圆自己学。一九五一年秋,阿圆考入了女十二中高一年级,并且数学得了满分。不知曾经只考十五分的钟书,看到女儿这傲人的成绩,会是怎样的表情?

阿圆上了高中,进城住了校,同钟书一样周末回家。于是,那小小的三口之家,只余下杨绛一人。

这年冬,中共中央发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指示,“三反”运动浩浩荡荡地开始了,教育界和文艺界也响应号召,结合“三反”运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思想改造。

所谓的思想改造,便是让文人们亮出自己的思想,革掉那些旧时代的“封建”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杨绛形象地称其为“脱裤子、割尾巴”或“洗澡”。

当时,清华大学外文系有三大“危险课”──诗歌、戏剧、小说,后来都被改成了选修。而杨绛教的是外国文学,正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最明显、最严重的范畴,而偏偏她教的英国小说还有学生选修,她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教下去。

教这样的课,太需要勇气,一不小心便会被“左”派朋友指责。清华大学有一位叫作温德的外籍教授,思想很是开明,曾经参加过反美与反国民党政府的大游行,也曾公开控诉美国,但他曾被自己教过的同事批评,要他用马列主义观点授课。

温德很是生气地对杨绛说:“我提倡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还在吃奶呢!他倒来‘教老奶奶嘬鸡蛋’!”后来,这个同事也批评杨绛的授课太过老一套,并要教教她。自然,杨绛没有虚心接受,她只教她的课,从艺术分析比较入手,尽量避开那些可能被指责的思想意识。

只是,选择哪部小说来教,也成了难题。在如此激进的时代,许多西方的小说都被戴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帽子,稍不留神,便会惹人非议。最终,她选了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因为狄更斯受到过马克思的赞许,是社会上公认的进步作家。

只是这所谓的进步作家,却有让人失望的成分。他是有阶级意识的,不愿与工人为伍,因为在他心里,工人便是“下等人”。并且,他的小说中充斥着大量谈情说爱的内容,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相当露骨的,好事之人也不免大做文章。

没有办法,那些文字白纸黑字地印在书上,她没有办法替狄更斯掩盖,只得挑选出“进步”的部分精讲,其余的部分只让学生自己课下浏览。只是如此,内容便不再连贯,那些精讲的内容,总有地方需要联系上下文,也总有地方牵扯到男女关系,她只得以批判的态度说是“陈腔滥调”,蒙混过关。  她小心翼翼地应付着一个又一个难题,总算没有差错。后来,她回忆说:“钟书就像阿圆一样乖,他回校和我一起参加各式的会,认真学习。他洗了一个中盆澡,我洗了一个小盆澡,都一次通过。”

接着便是“忠诚老实运动”。杨绛很忠厚老实,不管是不是问题,都老老实实地一一交代,得到大家好评。

只是运动形式层出不穷,一切都没有结束,还有一个所谓的“酝酿控诉大会”在等着她。在“酝酿会”上,她的同学都说她课讲得不错,也不说什么出格话,既不是“向上爬”的典型,也不是“混饭吃”的典型,充其量也只算是“新社会的主人翁感不强”。

她顺利通过了检查。当天晚上,“控诉大会”开始了,她以为自己没有什么问题,便轻松愉快地与一位亲戚一起去参加大会了。

在清华大学的大礼堂,一场庄严的会议开始了。大会主席先谈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毒瘤,然后便开始一一控诉。台下的杨绛漫不经心地听着,谁知竟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杨季康先生上课不讲工人,专谈恋爱。

杨季康先生教导我们,恋爱应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杨季康先生教导我们,见了情人,应当脸发白、腿发软。

杨季康先生甚至于教导我们,结了婚的女人也应当谈恋爱。”

她抬起头来,只看见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女孩子,正站在台上,咬牙切齿地控诉自己的“毒害”。她课上的女学生不多,她也都认识,却单单没有台上这一位。

P149-153

后记

有人说,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旷世奇缘。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遇上了,情爱萌芽了,当时年少青薄衫,牵手处,许下的是一生一世的承诺。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无涯洪流里,他们相亲相爱,相伴相随,虽然没有波澜壮阔的跌宕起伏,却在细水流长间写满暖心的温情。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一双人,一世围城。世事坎坷磨难多,他们携手共进,走过了爱情,走进了婚姻,他们举案齐眉,走过了“文革”,走过了一路世事。

此情可待成追忆,在那段只剩下她一个人的岁月里,她沉浸在回忆里取暖。她说,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完全全是梦。

岁月如歌,在这百年人生中,她已拍遍栏杆,看遍人世百态。她说:“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钱钟书曾如是概括自己的婚姻一一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走过漫漫人生路,爱情究竟是什么?三毛说,爱情有若佛家的禅一一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不可说,那就不说。他们这对琴瑟和鸣的文坛伉俪,相携走过了一生。纵然如今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都已溘然长逝,但浓情不语,她与他的一世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里静水流深。

目录

CHAPTER 1

 未及相逢

 望向同一片星空的眼睛

 当世界遇见才子

 君生我未生

 传奇不可复制

 柔软中的钢铁

CHAPTER 2

 初见倾心

 那年春天繁花盛开

 邂逅清华园

 无人不醉的美酒

 爱人与知音

 许你一生

CHAPTER 3

 携手相伴

 温暖在路上

 一起去英国

 另一个世界

 俗世里的浪漫

 生命新芽

CHAPTER 4

 珍贵岁月

 手上青春还剩多少

 你好,巴黎

 阿朵士2号

 才子轻狂

 一个人的蓝田

CHAPTER 5

 直面人生

 梦想与现实间拉扯

 最惆怅的雨季里

 孕育围城

 生命中必然面对的失去

 平淡幸福

CHAPTER 6

 时代脉搏

 国家命运裹挟个人命运

 新时代

 懂生活的女子

 满腹辛酸何处诉说

 有一种暖心叫朋友

CHAPTER 7

 体验沧桑

 尘世不能承受之重

 人间地狱

 不忍生离

 归家的旅程

 世界原本的轨道

CHAPTER 8

 体验沧桑

 尘世不能承受之重

 盛名之下

 三人之城

 一别,竟是永生

 在时光深处等你

后记

序言

民国烟云,时代临界,不乏缠绵悱惻的传奇爱情故事,那时,这片东方土地刚刚掀开沉睡的眼皮,打开望向全世界的眼睛,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向往,像是一团火焰,燃烧在每一个青年的心里。

时间这把筛子,留下无数段令人回味的情缘,它们活跃在大小银幕上,也流传在茶余饭后的谈资里。细数这些往事,也唯有一段,看似并不波澜壮阔,却最为暖心。

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儒雅才子,一个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他们仿佛已有了前世的约定,不纠结,不吵闹,不理喧嚣,只是安静地牵着彼此的手,走到时光尽头。

今天,人们仍然反复咀嚼着才子留下的经典命题:围城之惑。他却早已参透了自己的姻缘,与妻子携手走过万水千山。

有人说,爱情最动人的时刻,是烟火绽放的那一瞬间,即使短暂,却也可以回味一生。我却觉得,孤单世界里的平淡相守,不抱怨、不欺骗、不相离才是最动人心弦。

围城,是心里的围城,执手真爱,便无所谓出去与进来。激素的吸引,只是瞬间,灵魂的契合,才是天长地久。

这便是钱钟书与杨绎的爱情,他们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情人,最好的知己,最好的亲人,最好的夫妻。

当人们过了喜欢狗血剧情的年龄,越发懂得爱的真谛是什么,就越能够懂得杨绛心里的那份波澜不惊。我们在她的作品中打捞着往事,感受那平淡中的巨大力量,忽然明白,为何爱情可以生生不息,

如今,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也已溘然长逝,她带着淡然的微笑,跨过阴阳两隔,与他们相守天堂。曾经沧海难为水,世上只有钱钟书,可以与她并肩而立。

内容推荐

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情比金坚,生离死别都无法拆散和摧毁他们的爱情。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这一种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因为懂得,所以不离不弃。

朱云乔著的《有一种爱情叫杨绛和钱钟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他们拥有契合的灵魂,温暖的坚守,纵使中途有生离死别,最后团圆于天堂,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

编辑推荐

他是尖锐犀利的大文豪,却用一生痴恋,与爱妻走过生命中的艰难与荣光;她是出生于名门的大小姐,却在婚姻里完美演绎了妻子、情人、朋友的三重角色!他们堪称是理想爱情与完美婚姻的现实模本。钱钟书与杨绛被称为中国文坛上的“双子星座”。朱云乔著的《有一种爱情叫杨绛和钱钟书》还原了他们的青春年华、求学之路,从一而终的爱情成为整本书连接二人治学生涯的线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