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管氏地理指蒙
分类
作者 (三国)管辂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风水学的集大成之作,历代堪舆师尊奉的第1经典。

管辂编写的《管氏地理指蒙》虽然文字并无晦涩难懂之处,但由于其中的许多术语,尤其是关于地形地貌的描述,在无图例说明的前提下,非常难以理解,给后人的解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历朝历代鲜有注本。即使到今天,虽然受到很大关注,但深入研究者寥寥。

内容推荐

中国的相地术源远流长,如《诗经·大雅·公刘》中就详细记载了周人先祖公刘迁豳时相地的过程。汉唐时期,相地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古代地理学的总结性著作《管氏地理指蒙》。

管辂编写的《管氏地理指蒙》虽然文字并无晦涩难懂之处,但由于其中的许多术语,尤其是关于地形地貌的描述,在无图例说明的前提下,非常难以理解,给后人的解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历朝历代鲜有注本。即使到今天,虽然受到很大关注,但深入研究者寥寥。本书整理的目的,是希望能给有兴趣研读此书的读者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校点本。

目录

管氏地理指蒙一

管氏本序

有无往来第一

山岳配天第二

配祀第三

相土度地第四

三奇第五

四镇十坐第六

辨正朔第七

释中第八

乾流过脉第九

象物第十

管氏地理指蒙二

开明堂第十一

支分谊合第十二

释子位第十三

离窠入路第十四

形势异相第十五

朝从异相第十六

三径释微第十七

四势三形第十八

远势近形第十九

应案第二十

管氏地理指蒙三

拟穴第二十一

得穴第二十二

择向第二十三

复向定穴第二十四

承祖宗光第二十五

五方旗第二十六

左右释名第二十七

五鬼克应第二十八

次舍祥沴第二十九

克人成天第三十

管氏地理指蒙四

二道释微第三十一

易脉崇势第三十二

日者如流第三十三

五行五兽第三十四

附五鬼量山步四兽卦

方圜相胜第三十五

诡结第三十六

心目圆机第三十七

释名第三十八

山水会遇第三十九

盛衰改度第四十

管氏地理指蒙五

择术第四十一

三五释微第四十二

山水释微第四十三

降势住形第四十四

离实亲伪第四十五

寻龙经序第四十六

管氏地理指蒙六

望势寻形第四十七

水城第四十八

阳明造作第四十九

择日释微第五十

迷徒寡学第五十一

饰方售术第五十二

管氏地理指蒙七

亨绝动静第五十三

师聪师明第五十四

贪奇失险第五十五

通世之术第五十六

三停释微第五十七

企眽第五十八

凭伪丧真第五十九

过脉散气第六十

左右胜负第六十一

星辰释微第六十二

预定灾福第六十三

五行象德第六十四

管氏地理指蒙八

阴阳释微第六十五

差山认主第六十六

五行变动第六十七

逾宫越分第六十八

五行正要第六十九

夷天发越第七十

四穷四应第七十一

二气从违第七十二

积气归藏第七十三

天人交际第七十四

夷险同异第七十五

形势逆顺第七十六

盛衰证应第七十七

孤奇谲诡第七十八

五方应对第七十九

气脉体用第八十

管氏地理指蒙九

贪峰失宜第八十一

支亲谊合第八十二

因形拟穴第八十三

得法取穴第八十四

四势三形第八十五

三吉五凶第八十六

会宿朝宗第八十七

管氏地理指蒙十

荣谢不同第八十八

三家断例第八十九

回龙顾祖第九十

驱五鬼第九十一

纯粹释微第九十二

毫厘取穴第九十三

阖辟循环第九十四

释水势第九十五

阴阳交感第九十六

五气祥沴第九十七

九龙三应第九十八

形穴参差第九十九

望气寻龙第一百

试读章节

五太之先,三才何有。

未见气日太易,气之始日太初,形之始日太始,质之始日太素,形质具日混沌,具而未离日太极。

太初,气之始也。生于酉仲,清浊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于戌仲。八月酉仲为太初,属雄;九月戌仲号太始,属雌。清者为精,浊者为形也。太素,质之始也,生于亥仲,已有素朴而未散也。三气相接至于子仲,剖判分离,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中和为万物。《诗纬》日:阳本为雄,阴本为雌,物本为魂。雄雌但行三节,而雄合物魂,号日太素也。三未分别,号日混沌。

一元已判,五气乘虚,虚变而运,五运交通其气而神明已居。

元太初之中气判,谓始定其上下。盖乾坤未定之先,五气具在混沌之内,乾坤既判之后,五气遂各有其专墟。

一六为水居北,二七为火居南, /k为木居东,四九为金居西,五十为土居中,即位而变为运。甲本天三之木,化土而生乙金。乙本地八之木,化金而生丙水。丙本天七之火,化水而生丁木。丁本地二之火,化木而生戊火。戊本天五之土,化火而生己土。己本地十之土,不化而生庚金。庚本天九之金,不化而生辛水。己庚不化者,己十为阴之尽数,庚九为阳之尽数也。辛本地四之金,化水而生壬木。壬本天一之水,化木而生癸火。癸本地六之水,化火而生甲土。于是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是为五运,循环递生,无有终极。运与六气交感,而神明有以奠其侍焉。

袁天纲日:司木日苍帝,灵威仰之神。司火日赤帝,赤嫖怒之神。司土日黄帝,含枢纽之神。司金日白帝,白招矩之神。司水日黑帝,叶光纪之神。皆五行之精,积有耀而不可掩者也。司犹居也。

《太始天元册》文日: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日阴日阳,日柔日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气著而神,神著而形。形而有者,皆始于无。无变而有,有穷而变。变之道,必复于其初。形复于神,神复于气,往来一气兮,理何殊于转车。

气可知,神不可测,形可见可知者,二气之流行可见者,人物之章著。然其所以为二气人物者,要皆不可测也。盖二气人物之可知可见者,得之于既有之后,而二气人物之不可知不可见者,默寓于未有之先。此无之为不可穷,而有之为有其尽也。

故日:一气积而两仪分,一生三而五行具。吉凶悔吝,有机而可测;盛衰消长,有度而不渝。五祀命之奕奕,五宗之裔;五常性之昭昭,五秀之储。

一气积者,根上文五太之先说;两仪分者,根上文一元已判说;一生三者,根上文气著而神神著而形说。一者气,二者阴阳,三者万物。人为万物之灵。人得五行之全,物得五行之偏。五行具于一元已判之时,实居于未有人物之最始。人赋五行之秀而成形,原其自即有其不测之五神以命之。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故日机。盛衰消长,有其时者也,故日度。

古者有大宗,有小宗,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不迁者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皆为小宗。别子者,自与其子孙为祖,继别者,各自为宗,小宗四,大宗一,所谓五宗也。

象吉凶以垂天,示其文之不拘。天聪明而自我,原其道以相须。况吾身参于天地,灵于万物,经纶五常,操持五正,俾五福六极,以惨而以舒。

凡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之躔次,其象虽悬于天,吉凶初无一定。《易》日: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其吉凶之故要不能外。垂象之候,而别有所见,吾则取法于天,以通其用于地。良田大块为天之根,即天之所自出。人处天地之中,合天地之神气以成形,最灵于万物。其能经纶五常,操持五正者,五福所由生也。其不能经纶五常,操持五正者,六极所由渐也,可不慎欤?

少睥氏有四叔,日重,日该,日修,日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勾芒木正,该为蓐收金正,修及熙为玄冥水正。颛顼氏有子日犁,为祝融火正。共工氏有子日勾龙,为后土土正,是为五正。  ’

《洪范》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六极:一日凶短折,二日疾,三日忧,四日贫,五日恶,六日弱。

挺然而生者死之先,寂然而死者生之息。理不终息,故息之之道,为生之之枢。生者有也,死者无也。无者往也,有者来也,往来无穷者,其为道一作气。乎。

此篇首揭有无往来,以生死对待之理终之,于以见道之无穷。

天尊地卑,其势甚悬,山岳乌乎而配天?盖日月星辰光芒经纬之著,皆精积于黄壤,而象发于苍渊。

积气成天,积形成地。黄壤日地,苍渊日天。凡地之所载,皆天之所覆,其尊卑虽甚悬殊,脉络无不融贯。然后知天者地之精微,地者天之渣滓,日者地火之精,月者地水之精,星者地石之精,辰者地土之精。合日月星辰而为天,犹合火、水、石、土而为地也。P3-5

序言

管氏本序

或问: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阴阳之体。天者,刚之体。刚者,天之用。地者,柔之体。柔者,地之用。仁义者,天地之性。何三才之位分,而三才之道不同也?

应之曰:其位分,其道一。分者,分其势;一者,一其元。圣人教人,由近达远,固当以人事为先,沿流探源,则人事辽于天地,故通天地。人曰:儒谓其不然,则伏羲何以画八卦?黄帝何以造甲子?何谓尧考中星而正四时?何谓舜察璇玑以齐七政?何大禹继舜以执中,而历数在躬?何有扈怠弃三正而启恭行天罚?何羲和俶扰天纪而仲康命徂征?何成汤克享天心而受天明命?文王何以重卦而为六十四?武王何以访箕子而作《洪范》?何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噫,煌煌乎!具载六籍,通济三才,亘古一理,靡或偏戾,虑天下后世流于福祸,以役作没。人事,是以谆谆乎三纲五常,而不敢屑屑乎五行三正,使人安之而无妄言,固圣人之本心也。虽然有所本,必有所流,彼蒙陋腐儒,不明圣人之本心,至使阴阳刚柔之道茫然而不省,消长盈虚之数懵然而不知。以谓五事无钟于五音,六律无感于六情,五福六极,不由于定数,猖狂冒昧,无所忌惮,反以左氏纪灾异为诬,太史公志天文为嗤。纵横十五之数,散于方技,送死之大事,听于赃奴。而祸福之说益肆,理义乖舛,不可稽考,茫茫荡荡,始流于无涯矣。

故扬子云设或人浑天之问而应之曰:洛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寿昌象之。几乎!谈天者,莫之能违也。而吾圣人之训,已不录矣。问者觉而进曰: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藏于五土,返本还元之道也。贽于五祀,格于五配。五配命之,五祀司之,此子孙祸福之所由也。愿著所闻,以堤其流。庶统三才于一元,以祛天下之惑,遗于后世,不亦博乎。复应之曰:唯然。著之成篇,则何以为名?曰:以指蒙命之,于是为指蒙序云。魏管辂公明序。

后记

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最早出现于《周易·系辞》,其理论基础是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而其主要功能则是应用于相地术。

中国的相地术源远流长,如《诗经·大雅·公刘》中就详细记载了周人先祖公刘迁豳时相地的过程。汉唐时期,相地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古代地理学的总结性著作《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十卷,共计一百篇。《宋史·艺文志补》中记载:“《管氏指蒙》二册,谓管辂之书,集隋萧吉,唐袁天纲、李淳风,宋王仅注,不知集者名。”这或许是关于《管氏地理指蒙》最早的记载。也有人认为,《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的《管氏指略》,指的也是《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虽托名管辂所撰,但一般认为,当是成书于晚唐时期,是集管辂之后历代相地术大成之作。管辂,字公明,山东平原人,曹魏时期著名术士,精通《周易》和相术。《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管辂《周易林》四卷。

《管氏地理指蒙》虽然文字并无晦涩难懂之处,但由于其中的许多术语,尤其是关于地形地貌的描述,在无图例说明的前提下,非常难以理解,给后人的解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历朝历代鲜有注本。即使到今天,虽然受到很大关注,但深入研究者寥寥。本书整理的目的,是希望能给有兴趣研读此书的读者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校点本。

此次校点,乃以《古今图书集成》所收《管氏地理指蒙》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的形式。对其中有图表性质的文学排列方式则保留了原貌,以有助于对此类文字的理解。文字除特殊情况保留异体字外,原则上统一为规范字,而避讳字(如“玄”均作“元”)为保持其时代特征不予更改。明显的错字仍保留,以[]出正字。因古人在引用文献时并不注意规范,随意性较强,为避免产生歧义,全书均不用引号。

囿于校点者的学识和能力,或许还有许多不当之处,敬乞方家指正。

一苇

2015年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7: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