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精粹(科学技术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孙维新,朱旭编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这三大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

《中国精粹》丛书是一套概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速览手册,是向外国人士介绍中国文化的基础读本。

孙维新、朱旭编写的《中国精粹(科学技术卷)》一书以凝练、概括的语言,由点及面地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基本面貌和特点。

内容推荐

孙维新、朱旭编写的《中国精粹(科学技术卷)》一书以凝练、概括的语言,由点及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基本面貌和特点。由“善假于物,实用为先”(科技篇);“救死扶伤,贡献人类”(医学篇);“建筑瑰宝,技艺高超”(建筑篇);“巧夺天工,异彩纷呈”(手工艺篇)四部分组成,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医学、建筑学、手工技艺中有代表性的内容做精要的介绍。

目录

第一篇

 善假于物实用为先

 ——走在世界前列的古代发明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

 二、智慧的结晶

 三、四大发明

第二篇

 救死扶伤贡献人类

 ——渊源流长的中华医学

 一、中华医学发展的历程

 二、中国古代医学理论

 三、中华名医流芳百世

第三篇

 建筑瑰宝技艺高超

 ——中国古代建筑纵览

第四篇

 巧夺天工异彩纷呈

 ——璀璨的手工艺术

 一、玉石工艺

 二、青铜工艺

 三、瓷器工艺

 四、石雕砖刻

 五、织绣工艺

 六、编织工艺

试读章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另一特点是“经验”色彩较浓。古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摸索经验,得到发明创造。而结论大多止于经验的直接启发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极少有全面的科学理论探讨。如中国古代对天文观象的观察极为仔细和细腻,其完整程度为古代和中世纪欧洲所不可比拟,但是,他们却没有对这些观察进行深入分析,以寻求规律。故中国史籍虽然留下了哈雷彗星出没的三十一次记录,但发现其平均周期的却是十七世纪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明代的《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三大领域的最高水平,但常常限于记录、归纳、总结生产经验,乏于理论方面的概括和升华。因此,中国古人虽然“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预测到后来的一些发现”,但却始终停留在“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的直观、笼统的水平上,未能建立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对科学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分析精神与实证精神,难以在中国古代科技的“经验型”土壤中寻觅到成长的条件。因而,“中国的经验论”虽曾使中国有极辉煌的记录,但也阻碍了它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实用型”和“重经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科技的发展,但它也曾经结出了智慧花朵。中国古代发明之精、之巧、之美,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正如现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指出的:“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圣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十六七世纪之交,当耶稣会士踏上中国大陆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芒使他们恍如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从而由衷地发出“古代的中国人是伟大的创造者”的惊叹。而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也正隐藏在这无数的发明中。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现与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指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可能至少有一半以上源自中国。这些发明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下面仅选一部分作介绍:

(一)水上航行的秘蜜

中国人是善假舟楫的民族之一。在悠久的航海经验中创造出卓越的擅长驾驭舟楫的智慧。他们首先创造了最独特的推进工具——橹。橹既像舵又像桨,是由长桨变形而来的,兼有舵和桨的功能,而且推进效率比桨还高。俗语有“一橹三桨”的说法。这是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智慧,即用最简洁的工具驾驭最复杂的运动。这一独特的推进工具只出现在中国。西方人称赞它是“中国发明中最科学的一个”。

不仅如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造船智慧一直领先于世界,发明的许多构造和工具都像“橹”一样,富于创造的智慧,充满诗意联想。他们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密隔舱。这种水密隔舱在船壳破损进水时,能保证只有部分舱进水,水手可以迅速进行单舱的排水和修补,而不至于全船沉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船舶的抗沉能力。早在14个世纪前中国人已经知道了这个秘密,而西方船舶直到1 8世纪才开始采用这一技术。西方人承认是从中国人那里得到的,而中国人的这项发明又是由家中贮米的“仓”加在船上演变而成的。还有,世界最早的操纵船舶的船尾轴向舵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在广州出土的东汉陶船模的尾部,有一只固置在中轴线上的舵。它是由长桨舵逐渐向轴向转动舵发展的过渡。在公元2到4世纪,中国已经出现真正的轴向转动舵。这对于提高船舶的操纵性能具有重大意义。大约在12世纪,中国的轴向转舵也和水密隔舱西传的途径一样经印度洋传到地中海。中国11世纪就发明了平衡舵和开孔舵,而欧洲直到18世纪才出现。P4-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5: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