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走大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金豹
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金豹著的《行走大千》把近年陆续写成并公开发表的文字汇集成册,共分为四辑,分别为暮然回首、倾听山水、静观世象、读书读人。点点滴滴记录下了作者的所观,所感。文字锤炼而灵动,描写于平淡中见温情。看似漫不经心却又字字珠玑,非常值得一读,且能给予读者启迪。

内容推荐

张金豹著的《行走大千》将多年来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散文杂记的形式汇集成册。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暮然回首、倾听山水、静观世象、读书读人。本书文笔隽永,内容丰富,可读性强,谈感悟、谈情怀、谈思考,彰显了作者对工作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读者增进文化修养,以读促思的优秀读物。

目录

第一辑 蓦然回首

 关于村庄的话题

 难以捅破的“窗户纸”

 每次经历都不是多余

 感受过程的况味和精彩

 抚摸遵义的“名片”

 莒南县三篇信息何以引起毛泽东关注

 燃烧在心灵深处的圣火

 门脸儿

第二辑 倾听山水

 你无法复制

 山独秀人独秀

 大漠怀抱的湖

 绍兴乌篷船

 千岛湖宵夜

 石浦老街漫步

 远去的孤城

 地以人传人以地

 漠河归来

 到青岛看什么

 兴十四的“父亲树”

第三辑 静观世象

 胡适的雅量

 规则后面的“手”

 板子挨得冤不冤

 大师是什么

 摔坏的是谁

 秘不示人的鸡

 简单是一种境界

 不可太较真儿

 过河的故事

 把“冷板凳”坐热

 信念是生命

 失街亭而识马谡

 妙改一字 顿时生辉

 大德在民

 常下乡看看

 制度的局限性

 孤独的盆景

 摸着石头过河

 经历也是学历

 论“能耐”

 论掌声

 论解放思想

 最需要的人才

 “走下去”与“带回来”

 也谈:一块苦 一块干 一块过

 调研是个问题

 不要往心里去

 对人与对己

 不讲规矩难成大事

 主旋律的观赏性

 险以远则至者少

 美在空间

 无真则无以美

第四辑 读书读人

 厉彦林的村庄——读厉彦林《春天住在我的村庄》

 皆因遗俗之累

 进之艰难退之易

 钱钟书的另一面

 秀其外慧其中——读徐文秀《方步集》

 且听俞公说文章

 梁漱溟的“天机”

 创作研究两峥嵘

 与乔老爷聊歌

 印青印象

 梁衡散文的魅力

 痴心非为稻粱谋——读彭大贵《秋风集》

 门卫老张的微笑

后记

试读章节

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一会儿逗留在蝴蝶的翅膀上,一会儿拴在大黄狗的尾巴上,一会儿抽在转个不停的陀螺上。上了年纪的老人,抚着满堂子孙合不拢嘴,看着满圈牛羊乐不可支。村口那盘吱吱呀呀的石碾,把媳妇们的笑声越碾越长。当夕阳斜挂在半山坡时,牧羊少年吹起长笛,笛声悠扬。农妇们拉起风箱,村庄升起缭绕的炊烟,性急的汉子早已端起酒杯。推杯换盏的声音伴着月光,伴着温馨,伴着祥和。

在我的记忆里,最纯正的味道是村庄的味道。

村庄的味道是绿草的清香,是瓜果熟透的甘甜,是农家米酒的醇厚,是五味俱全的绵长。

这里,没有长龙似蛇的车队排出的尾气,没有浓烟滚滚的工厂释放的废气,没有深重的雾霾带来的闷气,没有摩肩接踵的人群挤出的浊气,没有堆积成山的垃圾散发的臭气,没有比邻而居却形同陌路的冷气。

村庄的味道在田野里。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小草泛绿了,山上的梨花开了,山下的油菜花开了。沿着田间的小路,心闲气静地走走,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清清的,淡淡的,仿佛把五脏六腑都浸透了。你会情不自禁地俯下身来,捋捋路边的小草,抚抚可人的小花,恨不得把这股清香装在瓶子里储存起来。这时,什么烦恼,什么忧愁,早已飞到九霄云外。追赶花季的养蜂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蜂箱里飘出甜甜的味道,与花草的清香相互交融,清香中裹着一丝甜蜜。初夏时节,菜园里挤满了黄瓜、芸豆、丝瓜、茄子,到处充满了味道的诱惑。瓜园里遍地圆溜溜的西瓜,随便摘下一个切开,咬一口,浑身顿感清凉惬意。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五谷杂粮的味道,各种水果的味道,让你闻味生津。

村庄的味道在酒窖里。村庄里不一定有名家大师,但不乏能工巧匠。不光有木匠、铁匠、瓦匠,也有酿酒的行家里手。他们用自己收获的粮食,自己制作的器具,自己配制的酒曲,自己摸索的工艺,自己酿酒自己喝,喝得津津有味,喝得酣畅淋漓。北方习惯用高粱、地瓜干作原料,酿造白酒,性烈刺激。南方则喜用稻米酿造米酒,性温醇厚。走进农家小院,把酒缸盖打开,顿时飘出满院酒香。你要赶上吃饭的时间进屋,主人一定会盛情地端上满满一大碗酒,送到你嘴边让你品尝。村里的汉子们大都体健力壮,据说就是用酒滋养的。

村庄的味道在餐桌上。村庄的餐桌不像城里的餐厅那样讲究,没有那样华丽的装饰,没有那样精致的餐具,没有那样繁杂的佐料,没有那样花哨的品相。他们用简易灶台,用粗瓷大碗,用自家食材,用El口相传的制作方式,烧出的饭菜味道令高档餐厅黯然失色。每道菜有每道菜的味道,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味道,每个村庄有每个村庄的味道,不像流水线下来的千菜一味。到东北村庄做客,他们会让你坐在大炕上,品尝猪肉炖粉条或小鸡炖蘑菇的味道。东部沿海村庄最拿手的则是清水煮鱼虾,原汁原味,味道鲜美。湘鄂黔川的村庄,不管烹炸煎炒,抓一把辣椒放进油锅,顿时就会浓香四溢。村庄的味道不是温饱,而关乎精神。村庄的味道是一生的记忆。舌尖上的中国,就是村庄里的中国。(P6-7)

后记

在党政机关供职,大量的工作是参与起草公文,并经常到地方和基层调研。完成任务过程中,方方正正的材料都用了,但还剩一些“边角下料”,觉得弃之可惜,于是便想“废物”利用,把所见所闻和零散思考记录下来。既然不是计划内产品,就不必那么规范,那么多条条框框,可以不拘文体,不拘风格。同时,想写得短点,长了,自己费劲,别人也不愿看;写得灵动点,愉悦自己,也给别人愉悦;写得率真点,不装不拿捏,怎么想就怎么来;写得质朴点,像自言自语,或与朋友聊天;写得有意思点,给自己也给别人稍有启迪。然而,一旦落笔,便不由初衷。比如,把文章写短,就得取舍得当,删繁就简,锤炼文字,惜墨如金。否则,篇幅短了,意思也没了。追求灵动,就得有才情,有灵气,有韵味,自己功夫不到,力有不逮。做到率真,也不容易,话到嘴边,往往不能不有所顾忌。至于语言,我一向伏首周作人、季羡林、张中行这些大师,他们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便字字珠玑。也喜欢孙犁、汪曾祺的平中见奇,淡而有味。而自己却很笨拙,也想摆脱枯燥乏味,但就像开车,左打右打,又拐上过去习惯的轨道。都笑照猫画虎,其实画像了也难。最难的是求新出新,在资源共享、司空见惯的世象和事物中,说点新话、出点新意,谈何容易?正应了那句老话,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揣浅陋,把近年陆续写成并公开发表的文字汇集成册,权作对自己的阶段性盘点,也向读到这些文字的朋友求教。

本书的出版得到许多同事朋友的热切帮助,出版社领导和责编做了大量繁琐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

2017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7: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