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杀自画像(共2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爱德华·勒维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自杀自画像(共2册)》是爱德华·勒维的小说合集,有《自杀》《自画像》两部祖品。《自杀》使用第二人称“你”叙事,讲述了二十年前,童年时期的朋友自杀的事件,并以此用碎片化的生活细节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展开对朋友的回忆。如果说《自杀》是作者无法与外部世界和解的结果,那么《自画像》则是一个开端:无法与自己和解小说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涉及“我”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过的、喜好、厌恶等等,是一张试图穷尽自我描绘的清单。

内容推荐

《自杀自画像(共2册)》是爱德华·勒维的小说合集,有《自杀》《自画像》两部祖品。

《自画像》、《著作》、《日志》和《自杀》是法国作家爱德华·勒维已出版的四部文学作品,书名皆仅由一个单词构成。《自杀》则以第二人称描述了一幅多年前吞枪自杀的作者好友的肖像。而最惊人的是:就在爱德华·勒维把《自杀》手稿交给出版社十天之后,他自杀身亡。

目录

《自杀》

《自画像》

试读章节

八月的一个周六,你身穿网球服和妻子一道出门。走到院子里时,你对她说你把球拍落在了家里。你回去拿,却并没有走向你平时放球拍的门口壁橱,而是下了地窖。你妻子对此毫无察觉,她待在屋外,天气很好,她享受着阳光。过了一会儿,她听到了枪声。她赶紧跑进屋,喊着你的名字。通向地窖的门敞着,她跑下楼梯,在那儿找到了你。你已经朝自己的头开了一枪,用那支你事先精心备好的手枪。你在桌上留下了一本连环画,摊开在折起的一页。你妻子情绪很是激动,一下子趴在桌上,哪里知道折起的那页正是你最后的话,书本晃了晃,掉到地上,合上了。

这所房子,我从来都没进去过。可它的院子、底层和地窖,我却很熟悉。我无数次回想着那个场面,总是一模一样的环境,和我刚得知你的噩耗时想到的场景一样。原来,这座房子挨着一条街,有屋顶,也有后墙。如今,所有这一切都不复存在。院子还在,那是你最后一次在阳光下走出家门的地方,你妻子等你的地方。屋子的门还在,你妻子一听到枪声就朝那儿跑去。门口还在,那是放球拍的地方,也是地窖入口之处。还有,地窖还在,那是躺着你身体的地方。你的身体完好无损。和人们告诉我的不同,你的头还是好好的,一点也没有被打裂。你像是刚打完比赛的年轻网球手,在草地上休息。人们会以为你睡着了。你二十五岁。现在,你要比我更了解死亡了。

你的妻子一声尖叫。没人听见,只有你在那儿。屋子里只有你们两人。她哭着向你扑去,满怀爱意,疯一般地捶打着你。她搂着你,和你说话。她痛哭着,紧紧地贴着你。她的双手落在地窖湿冷的地板上。手指抓着地面。就这样,一刻钟过去了。她感到你的身体越来越冷。电话铃声把她从恍惚中拽了出来。她好不容易才走出了地窖。是和你们约好一起打球的人。“喂,怎么还没来?我等你们。”“他死了。死了。”她回答道。

画面定格在那里。是谁搬走的尸体?急救队?警察?法医做过尸检了吗?要知道,一起自杀也可能是一桩被掩饰的他杀。调查取证了吗?谁认定了这是自杀而非他杀?你妻子被问过话吗?人们是小心地对她说话,还是直接就怀疑她了?你的离开已经够她受了,她是不是还要承受被怀疑的痛苦?

我没有再见过你的妻子,我跟她不熟。我遇到过她四、五次。你们结婚后,我们就不怎么来往了。我记起了她的面容。二十年来,她一直是那个样子。我对她的印象凝固在最后一面。记忆,就像照片,冻结了回忆。

你先后在三所房子里住过。你母亲怀你的时候,你的父母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你父亲不愿让他的孩子们住得太挤。他还没当父亲时,就总是一口一个“我的孩子们”。他和你母亲一起去看了一座城堡。城堡有的地方已经坏得不成样子。它的主人是一位退役的海外军团上校。他从没在那儿住过,因为他觉得住进去之前得好好修一修。你父亲是一家市政工程公司的经理,也就没觉得这工程有多浩大。花园很是令你母亲满意。他们在四月搬进了城堡。你在圣诞节那天出生在一家诊所。一个女佣成天围着城堡里的三处火炉转:一个在厨房,一个在客厅,还有一个在你父母的卧室里,那是你度过头两年的地方。你弟弟出生时,房子还没有修。你们又过了三年短暂的富有生活,直到你妹妹出世。你父母打定主意找个舒适点的住处,可就在这时,你父亲告诉你母亲,他要离开她。你母亲找到了一幢房子,要比那座城堡小,也没有它漂亮,却更舒适、更温馨。你拥有了自己的第二个房间,直到和你妻子住在一起才离开了它,那年你二十一岁。在这所小房子里,有你的第三个房间。也是最后一个。P1-4

序言

译序

《自杀》。一本刚过百页的小书,却有着骇人的名字。这两个字,太过刺眼。

准备试译时,满脑的血腥场面,有些恐惧。可翻开第一页就发现,我错了。没有暴力,没有狰狞,没有绝望,也没有怨恨。很安静,也很随性,像是好友叙旧,无关所谓的章法逻辑。

不少评论认为,书中的“你”就是作者的一位好友,二十多年前自杀身亡,他写这本小书是为了怀念故人的。这种理解不为错,但似乎欠缺了一点。2007年10月初,勒维把《自杀》的稿件交给了出版社。十天之后,他自杀了。在世人眼里,小说成了他实施自杀的一个重要步骤。以这种方式谢幕的作家自然不是普通人。勒维毕业于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ESSEC),一所顶尖的商业学校。获得如此殊荣的他却“不务正业”,自学成才当起了画家。四年后,他几乎焚毁了自己的所有画作,并开始摄影,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巧合的是,“你”的遗物里就有画作,“你”对光与影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且“你”也爱读文学作品。我无法考证这位好友的生平,但不得不怀疑,“你”的身上有着勒维的影子。更何况,书中有关“你”的情节与心理描写之细微生动,令人觉得其中必有作者自己的阐释。他与好友对话,也是在和自己谈心。可“你”的含义似乎不止于此。小说中有一处写道:“你却按照自己的阅读节奏控制虚构生活的进展:你可以让它停止、加速或减速。回到过去,或跳向未来。你是读者,拥有神一样的能力:时间臣服在你的脚下”。读到此处,顿生冲动:既然他无章法,也许我可以试着重新排列段落,找到那个最初的时间顺序。后来,当我回过头开始翻译时,在这一段的前几页发现了这样几句话:“你经常跟我说起((加尔尼里的毁灭》。它的作者——普洛斯彼罗·米蒂,从来不读自己已经出版的书,只读校样。可有一次,他看了一本,发现章节顺序和他写的有所出入。他很喜欢这本书,就没有要求再版时修订一下。看完书后,你知道了这个小故事。你不厌其烦地重新阅读,想找出原来的顺序”。这不就是在说我吗?他能预见到我的思维活动?如果我是“你”,“你”又自杀了,那么是不是我也会去自杀?不禁倒吸凉气,手一松,钢笔坠地。“你是读者,拥有神一样的能力:时间臣服在你的脚下”。我在看它,我是读者,我就是这个“你”。可我活得好好的,怎么会去自杀?那么多读者,怎么可能都随他而去?自杀的背后又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本奇特的小书,向来以强大形象示人的时间,在这里却卑微得找不到自己的存在。几乎可以打乱所有段落的顺序,却不会影响对作者的理解。这是勒维和我们玩的一个游戏,一个时间不在场的小实验。在这里,时间不是那根标有刻度的轴,而是可以任意扭转的魔方。它甚至也不是线性的,而是立体的,有维度的。它不是完整的,只是散落一地的碎片。  “时间”这两个字,一直纠缠着勒维。“你喜爱绘画,因为时间在那里暂停”;“你用光学全景重新构建生活。你压缩了时间,拉近了远处的事情,每个片刻就都能接触到其他瞬间”;“你是读者,拥有神一样的能力:时间臣服在你的脚下”。绘画,摄影,文学。勒维之所以在这三个领域工作,原来都是因为时间。为什么是时间?他不断地换行业,是在找寻什么吗?

是的,他一直在找,那个叫做“完美”的姑娘。什么是完美?就是“不会再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变动:增加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损坏它,而不是改进”。谁又能判定什么是完美?是时间。能在时间的流逝中保存下来的,就是完美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金子。绘画可以定格时间,却只是一个点,过于单薄。摄影可以定格时间,也可以压缩时间,却依然摆脱不了所谓的“时间顺序”。它们都是时间的臣子,又怎能逃出时间的樊笼而存在?换言之,它们终究会在时间中变了自己的模样。所以,它们不是寻找完美的最佳途径。而文学,却可以打破时间的桎梏。正如“ABC并不比BCA更符合年代学”,文字的位置也不受时间的掌控。可以“乱”写,也可以“乱”读。没有“顺序”,只有“乱序”。而这个乱序,恰恰就是作品本身的顺序,不在时间轴上的顺序。但这似乎仍然满足不了勒维,否则他不会在只完成七本小书后就结束自己四十二岁的生命。也许可以借用布朗肖的理论来尝试理解勒维:属于作者的,只有书本,没有作品。作品是什么?是完美,是终结。勒维一直在苦苦地寻找它,却发现自己根本得不到它,除非走上自杀这条路。“你想走捷径,于是手上的工作还没完成,就结束了自己”。这条捷径的尽头,就是完美。

如果勒维的本意中,“你”确实也指向读者,那他当然不是鼓动所有人都和他一样结束自己。因为自杀并不是他的目的,只是他所认为的寻求完美的途径。无论他是否有意,“你”这个称呼的确会让读者有种对话的感觉,也就拉近了距离。

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作为读者,也作为译者。有关时间的作品似乎都能吸引我,像是有种魔力,比如普鲁斯特,比如基尼亚尔,勒维也不例外。有关时间,有关艺术,有关人生,短小精悍,文笔清新,哲思泛涌。因为喜欢,所以翻译。

小说的最后附上了不少三行诗,一共七十九首。虽短且小,却因语言差异问题着实带来了不小的翻译麻烦。诗与诗之间也同样毫无逻辑关系,与小说风格一脉相承。如果有读者想快速了解作者的思想,不妨读上几句书后的小诗。

初次译书,难免拙劣。在此诚谢黄荭老师、许钧老师、马振骋老师和树才老师的悉心指教,也感谢张玉贞编辑和任柳编辑对我的信任。

朋友问我译完后有没有自杀的念头,我说没有。不仅没有,我还更加热爱生命,跟随勒维的视角,去发现平日里被我们忽略的、也更为珍贵的点点滴滴。“你就是这道黑暗却强烈的光束,从属于你的夜晚中,照亮了他们曾经看不见的白天”。

译者

2012年初冬于仙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4: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