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些远离庸常的花儿--海上艺文撷英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吴南瑶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艺术评论集,收入书中的文章纵论上海现当代书画界的诸多人物,集中论述沪地中国书画界人物,且均在《新民晚报》副刊上发表过。本书涉及与上海关系密切的书画家就有五十多位,这样,现当代曾在上海居住过的书画大家、名家大多进入了本书。这些以人为本而非作品为本的诸多文章,往往把某个美术家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中加以观照和叙说。
作者简介
吴南瑶,新民晚报首席编辑。浪漫、笨拙的双鱼座,在认识他人的过程中,认识自己。
目录
潘天寿他有一把铮铮民族翰骨
林风眠画坛一孤鹜翅间有芝兰
吴昌硕他塑造了上海的文化内核
吴湖帆人生朝露,艺术干秋
谢稚柳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陈佩秋心如磐石亦化绕指柔
钱瘦铁人瘦梅清,化铁为金
陈从周文化在梓室中流传
张功愨逝去的和得到的
陈绛惟愿诗书济世长
他们都是为艺术而生的人—记陈钧德与刘海栗的师生情
潘公凯铁铸残荷中的笔墨精神
张宗宪、韩天衡、戴敦邦艺坛三老的快意人生
陆康一生追随一人
刘一闻中国人的诗意生活就在传统的复兴中
江宏“兴到了,一切皆到”
白谦慎总有遗风在醉人
陈翔彼之山水,他之世界
汪大文四十年前的册页里有一段人生
傅益瑶终于以我的方式回报了父亲
丁小方他用一百张画重现鲁迅推崇的魏晋风度
周建国悠闲地活在“老派”世界里
万芾谈瀛洲爱花的人
上海中国画院的50、60、70
庄艺岭美在不惧凋零
汤哲明一个画家的理性主义
邵仄炯与时间对坐
吕佩尔茨“我就是大师”
何多苓画家也是游吟诗人
邱瑞敏吴慧明生逢1940,我们这辈人
王劼音何曦艺在当下,无问西东
刘国松大写的中国,大写的艺术
傅申真假是非一梦中
余德耀收藏“未来的历史”
喻红时间是最直观的线索
李磊关山不知云中君
杜之苇中国水墨画是否仍有未尽的可能性?
傅国华用理性和浪漫筑一个理想之城
石墨若无“中国精神”,何来新水墨
陈爱明用一炉窑火烧制时间的形状
杨正新王劼音山水一程,不负相见
吕其明一生须对一人一事深情
何占豪做世界上真正幸福的
王智量爱就是力排众议,不离不弃
马振骋幸福是对责任的承担
陈奇不要看轻任何人,更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童双春笑着向昨天告别
陈冲如何成为“陈冲”
郭凯敏像他这样奋斗过的一代人
王尔德从唯美主义到消费主义
——王尔德的现代性解读
序言
近几年来,吴南瑶陆续
在报刊上发表有关上海书
画美术界的文章。既然是
报社记者编辑眼中的美术
界,文章便有了动态报道
的性质,但同时又具备传
记、鉴赏和批评方面的实
质性内容,所以也是相当
实锤的专业评论。丰富的
信息量和不少的学术含量
,加之文笔的知性和从容
,都足以引起美术界和爱
美(术)人士的关注。当
我收到她在微信上发来的
书稿时,还是有点吃惊。
没想到这部“海上艺文撷英”
有41篇文章纵论上海现当
代书画界的诸多人物,另
有几篇文章旁及其他。最
引人注目的显然是集中论
述沪地中国书画界人物的
文章,那才是这部文集的
重心所在。
自近现代以来,由于上
海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和
文化中心,各种文化艺术
门类的专业人士或习艺者
纷至沓来,以谋求成才和
发展之途。文学、戏剧、
电影、音乐莫不如此,美
术更是一路领先。正如本
书指出的那样,自19世纪
晚期到20世纪前期,上海
始终拥有最多的美术团体
、学校和画家、美术出版
机构等等。这些团体和机
构或发端于上海,或在上
海形成潮流和影响。在传
统的国画创作方面,自吴
昌硕于1912年定居上海之
后,由他领衔的金石派书
画风尚强势崛起。他们不
囿成法,不堕古人,力主
创新风潮,从而向海派书
画艺术发展。一个大师辈
出、精英云集的鼎盛期从
此崛起。
本书涉及与上海关系密
切的书画家就有五十多位
,因为有的文章一篇写了
多位。这样,现当代曾在
上海居住过的书画大家、
名家大多进入了本书。但
因上海曾是中国书画界的
半壁江山,美术人口众多
,有所遗漏也就在所难免
。况且作者本意并非要写
上海书画界的人物志,所
以大可不必求全责备。凡
收入本书的,大多经过作
者对其本人或家属和弟子
的采访,同时检阅其生平
资料和作品本身。这样,
第一手材料的获得往往成
为采写的重要推动力。这
些以人为本而非作品为本
的诸多文章,往往把某个
美术家放在广阔的时代背
景及其人生经历中加以观
照和叙说。
正如吴南瑶所说,吴昌
硕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
处在传统艺术走向近现代
的重要转折期。而只有当
他从浙江安吉经苏州走进
上海这座处在中国发展最
前沿的城市时,才获得了
亲身参与这个转折的机遇
,并以诗、书、画、印四
绝领导潮流,其影响还进
一步扩大到海外。可以说
是上海优裕的文化和商业
环境进一步塑造和成就了
他,同时他在提升海派美
术的总体格局和气度上作
出了重要贡献。潘天寿于
1923年到上海,曾担任上
海美专教授,画风一度受
到吴昌硕等人的影响。其
山水画格局宏大,气象深
穆。与黄宾虹、吴昌硕、
齐白石并列为现代中国画
四大家,他还是中国美术
学院和美术教育的开创者
。一般认为,他是传统绘
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
的最后一位大师。吴湖帆
于1924年自苏州移居上海
。他不仅是著名的国画家
,而且是名闻遐迩的书画
收藏家和鉴定家。早在
1934年和1935年两次应故
宫之邀,参加了故宫书画
鉴定。这给其艺术视野打
开了一扇窗户,对过去不
甚了了的北派画宗有了直
观深入的理解。相比其他
南方的画家,他对笔墨的
理解能够追溯到元代之前
,跨越了南北宗的鸿沟。
正如清代著名画家王翚曾
有言:“以元人笔墨,运宋
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乃为大成。”湖帆之为湖
帆,其书画之兼善、鉴别
之高超、收藏之富赡,相
得盖彰,缺一不可。至于
林风眠,在法国习西画,
本不以中国画为专长。但
他开创的“林式范式”却亦西
亦中,成为融合中西别具
一格的范例。将西方印象
派与中国东方主义之精华
互渗,在仕女人物画和风
景画中以其独具的构图、
造型和色调别具一格。林
风眠是国立艺术学院(中
国美术学院前身)的首任
院长,是最早推行国画改
革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中国书画传统的继承和
革新,始终是艺术家和爱
好者所关切的问题。吴南
瑶在评述不少当代艺术家
时,也曾引证过某些观点
,其中不无分歧1。我在读
到本书中德国著名画家马
库斯·吕佩尔茨的感想时颇
为感动。当时这位画家正
在上海的布展现场,他对
上海的几位画家说起,他
对中国传统绘画充满了发
自内心的欣赏和认同,“它
的线条和笔触所蕴含的属
于绘画本身的意趣超越了
时间与空间。”他结合西方
绘画打了个比方:“对一个
画家而言,他对比的目标
应该是米开朗基罗,而不
是杜尚。”诚哉斯言!
以上我只是择其要者发
表些许感想,权作一篇读
后感。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