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浴血重生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杨国成、恽永忠和杨汉平共同编著的《浴血重生》一书时限上溯至1874年台湾军民揭抗日义旗,下至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主要运用新发掘的史料,吸收史学界新的成果,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侵华舆论,从发动局部侵华战争到全面侵华战争的侵略行径,再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本书利用新公布的档案,运用新发掘的史料,吸收史学界新的成果,揭露日本军阀集团三次以“清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中国侮日论”制造侵华舆论,从发动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战争的“国家阴谋”,展现整个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而浴血重生的壮烈,从人的精神层面表现中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不屈意志。

内容推荐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东方,最撕心裂肺和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巨变。肇始于武昌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国人的觉醒,中国国民党对于中国名义上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崛起,都使中国风潮正当。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卢沟桥事变,使中国各种力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抵抗日本侵略、驱逐侵略者出中国。

1937年初,中国军事学家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他提出了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主要论点是: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只要战争持久下去,中国必胜,而日本必败。

日本不明与邻近大国和平相处是立国自保的要义,激怒已非晚清的中国,实在非大智之举。以武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与美苏开战,更是不自明和愚蠢之极。跼处一隅的“蕞尔小国”与泱泱大国为敌,纯粹是送死。最终,如同在陆战上彻底败于中国一样,日本在海战中也尽遭彻底摧毁,美国在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使日本军国主义邪灵出窍,从狂悖到梦醒。

由杨国成、恽永忠和杨汉平共同编著的《浴血重生》一书是一本中国全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普及读物。上溯至1874年台湾军民揭抗日义旗,下至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

目录

第一章 梦魇

 一、东邻扶桑 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

 二、“脱亚入欧” 侵略文化酿成日本军国主义

第二章 “蚕食”

 一、吞并琉球 藉口“保民”侵犯台湾

 二、甲午风云 台湾军民揭起抗日义旗

 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打头阵 日俄争抢中国东北

 四、“二十一条” 殖民中国的狼子野心

第三章 中华民族危急

 一、“东方会议” 险恶的《田中奏折》

 二、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三、嫩江桥抗战 中国局部抗战拉开序幕

 四、一二八淞沪事变 第十九路军抗战扬军威

 五、炮制“满洲国” 策动华北事变

第四章 共赴国难

 一、西安事变 “安内”到“攘外”的转折

 二、卢沟枪声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三、庐山谈话 拼全民族生命求国家生存

 四、中共通电 与子同袍为国效命

 五、外御其侮 国共两党携手抗日

第五章 被动中的主动

 一、八一三淞沪抗战 闻义赴难有死无退

 二、八路军出师 平型关大捷与山西会战

 三、南京大屠杀 死难军民30万

 四、台儿庄大捷 打出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六章 战略目标的初步实现

 一、空中格斗 中苏空军鏖战长空

 二、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

第七章 愈战愈勇

 一、薛岳抗令 拼命请缨守长沙

 二、阿南施计 中枢“围魏救赵”保长沙

 三、远东阴霾密布 唯长沙之云彩光辉夺目

第八章 与狼共舞

 一、东北抗联 冰天雪地里的抗战

 二、以华治华 扶植汪伪傀儡政权

 三、陪都重庆 与伦敦、莫斯科齐名的英雄城市

第九章 驰骋华北

 一、百团大战 八路军撕破“囚笼政策”

 二、“烬灭作战” 现代恐怖主义的历史源头

 三、游击战争 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第十章 “弯弓射日”

 一、开辟江南 新四军初战韦岗

 二、以箕煎豆 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

 三、助纣为虐 汪伪寻找的“和平之路”

第十一章 得道多助

 一、对日宣战 缔结反法西斯同盟

 二、中美联袂 “飞虎队”与“驼峰航线”

 三、滇缅公路 血肉筑成的抗战生命线

 四、中国远征军 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十二章 决战

 一、豫湘桂会战 日本强弩之末的困兽之斗

 二、湘西之战 完胜日军的最后一役

第十三章 雪耻

 一、“八一五”日本投降 中国胜利了

 二、“九三”受降 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

 三、东京审判 53卷铁证如山

第十四章 历史回音

 一、中国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复兴枢纽 中国赢得了独立国家的尊严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梦魇

一、东邻扶桑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又称扶桑。早在2000多年以前,两国人民就有交往,文化发达的汉朝,将汉文化传播给“大汉国东二万余里的扶桑”。

此后,日本又有过两次文明开化。

第一次是大化改新,谓之“唐化”,即为甲国盛唐时期文化所“化”。这次开化一直延续到19世纪。

受“中国文化圈”辐射影响,日本国遣唐使者带学者、僧人到中国修好、留学。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易经》,从农学到医学、艺术,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衣食,等等,日本遣唐使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的精髓。

第二次是明治维新,谓之“欧化”,即为西欧文化所“化”。这次转化由内部开始,从设神道靖国神社,到建政教合一的军国主义国家,再加上武士道精神转化对天皇的效忠,走上了一条武力扩张特殊发展道路。

尽管明治维新谓之“欧化”,但从天皇“明治”的年号及此后的“大正”“昭和”,无一不是由“唐化”而来。“明治”出自《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大正”出自《易经》“大亨以正天下之道也”;“昭和”出自《尚书》“百姓昭明,万邦协和”。至于当今的“平成”,也出典于《尚书》“地平天成”。

两次“开化”,中日两国有说不清的关系,说不清的恩怨,但皆可用“一衣带水”这四个字带过。

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

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

世界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人如此巨大的影响。

世界近代历史上哪一次列强对中国的战争,都不像日本人那样,给中国人如此巨大的伤害。

日本原本也是受西方列强侵略的。

1853年7月8日,美国的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率四艘军舰驶入日本东京湾。这在日本引起的震动不亚于十余年前英国军舰开抵中国大沽口。德川幕府面对佩里送来的国书,不知所措,采取了软弱的姿态,约定次年再给予答复。

由于这些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蒸汽动力美国战舰被油漆为黑色,因此,被日本史学家称为“黑船来临”。

第二年,佩里又来了。这次带来七艘军舰,装备更为精良。德川幕府在黑船的逼迫下,接受了美方的条件,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神奈川条约》,规定日本开放下田、函馆两港为对美通商口岸。

日本在美国的炮舰政策下被迫开国,放弃了200多年的锁国政策。从此,被佩里撞开的日本国门,不仅再也关不起来,而且越来越大,其他西方列强也纷至沓来。至1858年,日本与美国、俄国、荷兰签订了《下田条约》和所谓的《和亲条约》《通商友好条约》等多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由此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置租界(居留地)等不平等权益,除了割地赔款外,日本“享受”着与中国同等的“待遇”。

1863年至1864年,美、英、法、荷四国组成联合舰队,炮击日本下关,勒索战争赔款,控制日本关税,取得在日本的驻兵权。(P1-3)

序言

前言

《浴血重生》是一本中国全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普及读物。上溯至1874年台湾军民揭抗日义旗,下至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

有读者会问,抗日战争历史各种版本的已经出版不少,再写《浴血重生》,有什么意义吗?当然有。当今社会,有两种东西稀缺,一是常识认知,二是历史反思。例如“全民族抗战”就属于常识,但一度被偏颇,今天不得不补补课,按照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认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共两党携手合作,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关系。又如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光明也有阴暗,缅怀历史的辉煌固然可以振奋人心,揭示历史的耻部也有助于避免重蹈覆辙。

2015年9月3日,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第二个纪念日。以国之重典纪念抗战,不仅是为了重温那段悲壮历史的壮烈,更是捍卫那段历史的需要。

从常识的角度认知历史,还原真相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对真相背景的分析,最后才称得上评说。本书利用新公布的档案,运用新发掘的史料,吸收史学界新的成果,揭露日本军阀集团三次以“清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中国侮日论”制造侵华舆论,从发动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战争的“国家阴谋”,展现整个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而浴血重生的壮烈,从人的精神层面表现中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不屈意志。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再次制造“中国威胁论”,为解禁集体自卫权造舆论。普及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常识,正是从凝固的历史镜面中,对照现实发现真相,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史为鉴”。

这本书以纪事本末体与章节体的综合性,以时间为序、事件立目,以事件的关键人物为中心,因事命题而借以展开史事。设置少量而又最必要的条目。内容上不做史实以外的任何想象,屈从材料中的种种限制抱残守缺。对历史细节考订辨伪,于相互抵牾的史料记载,定于一是。取材着眼两点:其一,全局观。关乎全局者详其当详,说透为止;无关宏旨者略其当略,点到即可。书中立目行文的决断取去,合各目文字,就能得见抗日历史的全貌。其二,写历史“注重求真”。历史所谓的历史感,不仅仅指所叙述的每一句话都是言之有据的,更是指所评议(史论)的每一句话都应有历史的眼光。文字力求通俗,明白易晓。在叙述中力求真实性与生动性结合,使读者不但便于记忆,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启发。在“信史”中求“史识”,乃是这本书的追求。

编著者

2015年6月

后记

后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内外出版了很多有关这场战争历史的书,但是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而我们自己,由于种种原因,较少出版比较全面、客观和深入地体现中国人民“与之同胞灭寇仇”的书,这无疑有愧于3500万在战争中伤亡的先烈和同胞。

亲自经历过那场残酷战争的同胞,至今仍无法平抑心中的巨大伤痛;而生活在和平环境的后来人,对中华民族这段血肉磨成的历史,需要全面深刻的认知。

有感于斯,出版《浴血重生》,以聚焦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关键时刻,还原历史的细节,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狂妄野心,昭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血脉相连和长存浩气,就显得十分必要。

深深感谢互联网,深深感谢历史学家杨天石教授、王康教授等知名不知名的网友。没有互联网,我很难查到新解密的档案,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我很难运用到一些珍贵的史料。感谢央视网、凤凰网、中华网等知名网站发布的文献资料、专题资料。

特别感谢裴玉芬女士通读了书稿,给出许多有见地的修改意见。特别感谢中联华文(北京)社科图书咨询中心张金良主任把这本书稿推荐给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安胡刚编辑对书稿逐句逐字地进行了审阅、修改和统一加工。在此,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中因为时间匆促和水平限制,如有不到之处,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指正。

乙未年杨汉平记于延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21: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