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克歧著的这本《红色古冶说辉煌》是一部报告文学,以翔实的史料讲述了古冶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包括:李大钊留迹古冶、聂荣臻留迹赵各庄、血染玉田杨春霖、李运昌与大中书局、赵各庄工人怒打梅尔麦德、袁达石办平民夜校、刘成章算倒黄色工会、巾帼女杰狱中绝食等。语言质朴通俗,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色古冶说辉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闫克歧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闫克歧著的这本《红色古冶说辉煌》是一部报告文学,以翔实的史料讲述了古冶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包括:李大钊留迹古冶、聂荣臻留迹赵各庄、血染玉田杨春霖、李运昌与大中书局、赵各庄工人怒打梅尔麦德、袁达石办平民夜校、刘成章算倒黄色工会、巾帼女杰狱中绝食等。语言质朴通俗,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内容推荐 报告文学《红色古冶说辉煌》为作者闫克歧从事文史研究所得。该书由多种笔法写成,其书中一些著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当地著名历史人物节振国、蒋震元、杨印田、侯振清等;历史事件为“七一八”工人大罢工、“三二四”林西矿大罢工等)采用了报告文学的手法,更具观赏性。每篇文章均采用《史记》的结构方式,以人物或事件各自成章,使研究文史的同志方便整理和采用。叙述文字质朴通俗,适于各阶层人士阅读。 目录 开篇语:红色古冶说辉煌 一、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 二、红色回忆 1.李大钊留迹古冶 2.首任“外矿”区委书记左智 3.尹才一与唐山早期团组织 4.邢予洪心系东三矿 5.聂荣臻留迹赵各庄 6.王雅堂在赵各庄 7.黎玉在古冶 8.张辑五在林西一小 9.刘宁一留迹赵各庄 10.王孝慈组织砍槐树 11.血染玉田杨春霖 12.红色回忆邢殿甲 13.英杰兄弟说邢来 14.李运昌与大中书局 15.工委书记周文彬 16.区委书记胡志发 17.赵各庄党支部书记王克如 18.李运昌留下的回忆 19.邓茂生留下的回忆 20.葛振武留下的回忆 21.李振清留下的回忆 三、工人运动的发源地 22.水渣风波 四、1922年五矿同盟大罢工 23.“工人补习社”孕育火种 24.八名代表请愿 25.大罢工从林西矿开始 26.赵各庄工人怒打梅尔麦德 27.工人代表怒斥杨以德 28.矿方妥协、工人复工 五、工运风云在继续 29.袁达石办平民夜校 30.召开大会、发表宣言 31.军警查封工会 32.赵世炎在赵各庄 33.国民革命军驻唐恢复工会 34.反停工斗争 35.刘成章算倒黄色工会 36.打倒“小白薯” 37.不畏强暴斗煤师 38.“增薪”工潮 39.“花红”事件 40.杜均回忆1934年林西罢工 六、不堪忍受的亡国岁月 七、民间有正气 41.“铺递”苏其 42.妙笔朱二 43.钉死日本鬼 44.爱国名医孙荫芳 45.巾帼女杰狱中绝食 八、1938年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 46.赵各庄工人怒砸牌子房 47.“三二二”流血事件 48.“三二四”林西矿大罢工 49.打垮唐家庄“护矿队” 50.东三矿工人的要求 51.唐山矿、马砖相继罢工 52.节振国怒斥工贼刘青山 53.赵各庄工人抢煤场 54.反复斗争、罢工胜利 九、矿山激荡民族魂 55.悲惨岁月 56.铁骨硬汉王家义 57.罢工领袖蒋振元 58.节振国刀劈鬼子兵 59.石胡同炸日本军车 60.轩大伯献身救英雄 61.节振国聚众起义 62.邓茂生多方做内应 63.“七一八”工人大暴动 64.工人特务大队威震敌胆 十、众志成城迎解放 65.魔鬼高贝处死他乡 66.丁振军重建“工人大队” 67.蒋伪合流、重占矿区 68.地下党活跃在矿区内外 69.1946年东三矿同盟大罢工 70.黎明前的黑暗 71.小人物的赞歌 72.陈甲三猝死10号楼 73.“双十二”唐山解放 74.古冶医疗队支援抗美援朝 十一、矿工中模范,党员中先锋 75.矿山愚公吴旭芝 76.永远盛开的杜春花 77.开滦矿区首位全国劳动模范葛庆祥 78.李长振开创单人支柱法 79.电溜子主人宋绍先 80.矿山铁汉侯占友 81.回忆劳模曹殿臣 82.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侯振清 83.穆斯林的骄傲,全国劳模杨印田 十二、矿山传奇 84.外科医师李宝奎 85.地下十五昼夜 十三、难忘瞬间 86.不留姓名留大爱 87.郑文自发组织抢险队 88.我们的穆斯林同事 89.用生命托起“黎明”的女护士 90.心驻矿山的朱玉梅 91.永恒的“零位”吴显东 92.魂归大地说张勇 93.震后第一辆广播车 94.震不毁的电话房 95.断指不吭声的侯瑛 96.重回生死两重天 97.浑身是胆斗水患 十四、1876—1949年古冶区简明大事记 试读章节 一代伟人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非常关心唐山的工人运动,曾来到古冶进行调研,留迹赵各庄。 李大钊祖籍乐亭,大明永乐二年时,从山东往河北京东大地大批移民,其先祖即奉诏迁于此,李大钊家世为书香门第,他满腹经纶、才华盖世,常怀匡正天下之志,救民于水火之心。他在北平任教期间,对唐山煤矿工人的生活状况极为关心。 1919年春天,李大钊从朋友那里听到开滦煤矿工人生活的悲惨境况后,立刻撰写了题为《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的文章,以明明的笔名发表在《每周评论》上,李大钊怀着对煤矿工人极大的同情和满腔的愤慨,向世人发出心底的呐喊:“他们终日在炭坑里做工,面目都成了漆黑的颜色。人世间的空气阳光,他们都不能十分享受,这个炭坑仿佛是一座地狱,这些人仿佛是一群饿鬼。有时炭坑颓塌,他们不幸就被活活压死,也是常有的事……”李大钊无情地揭露了资方和包工对工人的残酷压榨,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然而,关心煤矿工人生活的李大钊并不满足于耳闻,他要亲自来唐山大地考察煤矿工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环境。于是,五四运动以后,他趁探亲回家的机会,途经唐山进行调查,从古冶站下车,在东矿驻足两天一夜。他衣着简朴,身穿青色长袍,脚穿布鞋,下车后首先来到了林西矿进行调研,有史料可查,他接触的工人有王瑞林和李景春,他们向李大钊讲述了工人生活的状况:来矿挖煤的人大多没有家室,住在又脏又臭的“锅伙”,屋内一条大炕,大家挤在一起,用砖头当枕头。白天夜间穿的是下井挖煤的一身脏衣,患病死去是经常的事情,也有的无家可归冻死在街头;还有的有病尚未断气就被包工从“锅伙”抬出去,扔到荒郊去喂野狗。而下井时只穿一双木拖鞋,几个人合用一盏小油灯,出工伤事故或死在井底的事情接连不断。李大钊一一记下,他不仅同情矿工的苦难生活,也倍感应加强对工人的教育,启迪他们的心灵。 下午,李大钊不辞辛苦,踏着崎岖的土路,北行到赵各庄进行调研,当晚住在了马文炳家中。马文炳为赵各庄人,他自幼勤奋好学,由于家贫燃不起灯油,就燃香火夜读,由于读书时间过长而困睡,香火烧到手指将他惊醒,马文炳经过刻苦的学习终于成为才华出众的人才,而且恭亲敬友,成为古冶一带名士。周学熙在赵各庄建矿曾请他担任助理,他与李大钊互相往来,结下很深的情谊。马文炳见李大钊来赵各庄进行调研,便帮他找工人座谈,陪李大钊在矿内外巡看。晚上,李大钊留宿马文炳家中,当夜,两人谈兴颇浓,谈到滦州煤矿为英国人合并后所受到的压抑,谈到如何改善矿工的生活状况,谈到如何兴办教育,启迪民智,李大钊的新思维对马文炳启迪极大,其后,马文炳倾其家资,并以他的名望募捐,在赵各庄建起男、女校各一座,即今赵各庄四小和开滦第十七中学校址的前身。 李大钊回北平后,立刻写出“唐山劳工状况”的调查报告,发表在《新青年》上,真实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问的不平,并提出了改良工人待遇,加强对工人的教育,以及组织有力的工人团体,为工人代言等问题。 192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李大钊发表纪念文章,号召中国劳动同胞把今年的“五一”劳动节作为一个觉醒的日期,这篇文章除在《新青年》上发表外还印制成小册子寄往唐山各地,并派罗章龙等人专程来唐山,在开滦矿区组织纪念“五一”的活动,经过充分的准备,以唐山矿工人为主体,林西矿、赵各庄矿派代表参加大会,在会上,工人们高呼“劳工神圣”的口号,提出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庆祝“五一”劳动节,对开滦工人的启蒙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后,李大钊一直关注着开滦矿区的工人运动,多次派人来这里传播马克思的新思想,启发了矿工的觉悟,在矿工中出现了许多矿工歌谣,有的揭露矿工干活的险境:“不用牛头传,不用马面唤,矿工进老塘,直到阎王殿。只要判官笔一动,当时你就送了命。”有的揭露英国人的剥削:“挖出中国煤,装上英国船,换得洋人一身肉,累的工人筋骨瘦。这个理,不用求,只能喝口糊涂粥!”更有的揭露洋人拿工人生命不及骡马的残酷事实:“英国人,到开滦,一心想赚大洋钱。工人死活他不管,一条人命四十元。”再如:“掉个大腿三十块,丢个胳膊二十八。浑身上下都折价,不值一匹骡子马。”还有的揭露工人家属的悲惨遭遇:“做窑的,没星称,不定何时就没命,丢下孩子一大群,守不得寡,也嫁不得人!”在矿上的墙壁上,也出现了许多揭露工人苦难生活的粉笔标语。这些矿工歌谣和书写粉笔标语的自发行动,为1922年的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2年10月23日,从林西矿开始,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矿同盟大罢工。李大钊作为中共北方区委的负责人领导了这次罢工。罢工前,他曾亲自同林西、赵各庄矿的工人代表谈话,研究情况,制定罢工的斗争策略。在罢工最困难的时刻,李大钊领导下的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晨报》上刊登了篇幅较大的启示,谴责镇压罢工的刽子手。同时又组织了“北京开滦矿工罢工经济后援会”向社会各界发起募捐,派专人及时将资金交给罢工委员会,援助罢工工人。李大钊还联络了部分国会议员联名向政府当局提出质问:“京几近地,竞发生如此暗无天日之惨剧,实难缄然。试问政府,究竟如何处置。”还有,在11月7日,北大三院举行的“苏俄十月革命纪念会”上,李大钊让开滦罢工代表介绍工人罢工情况,与会者三千人无不感动,掌声震天。 1925年,“五卅惨案”以后,李大钊领导的北方局将工人运动的重点放到唐山,唐山的重点放到开滦,开滦的重点放到东三矿。派袁达时来到赵各庄组建工会,开展工运。在赵各庄矿工会遭到镇压的时刻,又派赵世炎亲自到赵各庄,组织和领导保卫工会的罢工斗争。当时,东三矿地下党发展迅速,政治力量强大,赵各庄成为中共地下党的机关所在地,是与李大钊的亲自关注分不开的。 1927年春,李大钊亲自找党的地下工作者杨天然谈话,叮嘱杨天然来唐山后要加强“外矿”的工作。并让杨天然带着有李大钊亲自签名的北方局的文件来到唐山。随即,根据北方局的指示改组了唐山地委,由杨天然任中共地下党唐山地委书记,黄钟瑞任组织部长。4月份,杨天然按照李大钊的指示,加强了东三矿地下党的领导,设立区委,区委书记为左智。在李大钊关注和具体指示下建立起来的东三矿党组织,成为培养党员骨干、团结工人群众进行斗争的核心力量,直至唐山解放前,东矿区赵各庄始终是中共地下党唐山市委机关所在地。 P8-10 序言 红色古冶说辉煌 古冶是个英雄辈出的红色矿区。在唐山近代史上,大至历史事件,小至个体英雄,许多风云际会都与古冶大地联在一起。 从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前,古冶大地一直是中共地下党的活动中心,而中共地下党东三矿区委的建立也是在一代伟人李大钊的直接关注下建立的。 1927年3月,李大钊领导的北方局派杨天然来唐山工作。在他来唐之前,李大钊亲自与他谈话,指出北方工人运动的重点在唐山,唐山的重点在开滦,开滦的重点在外矿。4月份,杨天然带着有李大钊亲笔签名的北方局文件来到唐山,重组中共唐山市委,由他任市委书记,原书记黄钟瑞改任组织部长,同时成立外矿区委,由左智任中共地下党外矿区委书记。杨天然也来到赵各庄,住在经左智发展的中共地下党党员郭绍先家中,成为中共唐山市委领导下的三大区委之一。所以说,东矿区党委是在李大钊关注下诞生的。另两区一是以铁路为主,包括南厂、交大为一区。二是以唐山矿为主,包括启新、华新为一区。从此,外矿区委在唐山近代史上成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动机,直至1946年,市党委机关一直在古冶大地。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前,市委主要领导仍将东三矿作为活动的中心和重点。 1927年的9月,彭真来唐山接替杨天然任市委书记,他住在古冶东街的王文正家中,达三个月之久。在9月下旬,河北省委决定组织玉田农民暴动,左智发动组织40多名工人学生前去参加玉田农民暴动,尤其派1922年五矿大罢工中的赵各庄敢死队队长杨春霖前往玉田,担任京东农民革命军总司令。两次攻克玉田县城,其后因叛徒告密在行军途中遇袭被俘,英勇牺牲。他的名字留在了玉田人民为这次暴动牺牲的英烈所立的丰碑之上,成为玉田人的光荣,应当说也是我们古冶人的骄傲。 1928年7月,河北省派傅卫宇任中共地下党唐山市委书记,唐家庄矿的工人党员王德振任市委委员。1929年8月,中共河北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赵各庄矿工人党员邢殿甲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 1929年,李培良任中共地下党唐山市委书记,邢予洪任组织部长,尹才一任市团委书记。邢予洪和尹才一都住在赵各庄矿工人、早期党员邓玉春家中。1929年7月李培良奉命调离,邢予洪接任唐山市委书记,市委机关仍在赵各庄邓玉春家中。他依然将工作重点放到了东三矿,很快就恢复了三矿的党组织活动。1930年4月23日,邢予洪陪同省委组织部长聂荣臻来唐调研,在赵各庄住了半个月,住在了老许的家中,即今赵二小一带的民居中。 1929年5月20日,赵各庄矿工人党员邓玉春,受市委指派去上海参加了中共中央和全总组织的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介绍了开滦工人运动和党组织情况,东三矿均已建立党支部,赵各庄有党员42人,林西有党员35人,唐家庄有党员24人,共有党员101人。 1930年5月至6月,中共唐山市委书记为武湖景即罗玉堂,与邢予洪作交接,邢予洪回天津报到,罗玉堂依然住在邓玉春家中。期间东矿区委书记是赵池萍,后来调回北京工作。 1930年6月至1931年2月,中共唐山市委书记为王雅堂,他的真名叫王进仁。期间,东矿区委书记为王孝慈,在赵各庄矿下井挖煤为职业掩护,其工牌上的名称为王进财。 1931年,中共地下党唐山的党组织再次遭到破坏,1932年初省委派刘宁一来唐恢复党组织,他直接来到古冶大地。到了2月份恢复了赵、林、唐的党支部,3月20日,在赵各庄召开会议,恢复了中共地下党唐山市委。由赵各庄工人党员邓玉春任市委书记,刘宁一任组织部长,赵各庄工人党员魏永胜任工运委员。机关设在赵各庄矿工人党员魏永胜家中。至6月份,邓玉春调门头沟开展工作,刘宁一任市委书记。8月,刘宁一在林西被捕,党组织再遭破坏。11月份任命赵各庄工人党员邢殿甲任市委书记,恢复党的组织。其后,邢殿甲再次被捕。1933年4月黎玉来唐山任市委书记恢复党的组织,他先在林西矿以当装卸工为掩护开展工作,并住进“锅伙”接触工人。其后住到赵各庄矿工人、早期党员魏永胜家中,因为油印机印制传单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形式,油印机等在魏家中保管,不易经常转运,所以市委机关依然在古冶大地。黎玉领导了1934年1月的东四矿大罢工,由于罢工中暴露了身份,3月份调离唐山。 1936年春,河北省委组织部长彭真来京东巡视工作,在古冶召开了京东特委会议。地点在今古冶大街中西段新华书店一带,当时为“大中书局”,是李运昌卖掉了家中的20亩良田,买下古冶的“大中书局”,成了唐山市委的机关所在地。在京东特委会议上,将唐山市委改为京东特委,书记为李运昌,活动范围不仅在城市还扩大到京东农村。因此,同年12月李运昌将周文彬接到唐山,成立中共地下党唐山工作委员会,由周文彬任市委书记。之后,周文彬来到赵各庄,在街头开一个修理店,以修电器、手表为掩护开展工作。市委机关依然设在赵各庄。1937年,区委书记胡志发是赵各庄矿五道巷工人,赵各庄支部书记王克如是小学教师,在赵各庄形成了最强大的领导力量。所以之后1938年爆发开滦五矿大罢工,出现刀劈鬼子兵的抗日英雄节振国,在赵各庄矿爆发了“7·18”工人抗日大暴动就不突然了。之后,周文彬到军队工作,市委书记由王克如接替,依然是我们古冶人。直到1946年4月2日,市委书记王大中又在赵各庄北长山沟召开各矿党支部和工会负责人会议,在4月4日下午两点赵各庄工人发起罢工,形成了东三矿工人大罢工,4月6日矿方答应条件复工。此后市委机关才移到市内路南区一带。所以我们说古冶在近代史中,是唐山大地的共产党活动中心。 从1927年至1947年近20年间,中共地下党的市委机关,几乎绝大部分时间里都设在了古冶区的赵各庄。为什么会设在赵各庄呢?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伟人李大钊在唐山党的活动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曾提出,北方工人运动的重点在唐山,唐山的重点在开滦,开滦的重点在外矿,即东三矿。所以,在唐山近代史中,中共地下党始终将工作重点放到了古冶区。其二,是当时客观环境的因素。在东三矿中,林西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敌特组织也集中于林西,而和林西相比,赵各庄则比较偏远,国民党的统治力相对弱一些,所以会选择赵各庄为中共地下党的机关所在地。其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党在赵各庄的群众基础最好。早在1925年,北方局就派袁达石来唐山开展工人运动,袁达石在唐山工运委员赵玉良的陪同下,一同来到赵各庄,住在赵玉良亲戚王泽普家中。之后,在赵各庄办起工人夜校,开展工运活动,培养和发展30多名党员。这些早期党员成为后来党在赵各庄的群众基础,他们铁心跟党走,甚至豁出性命保护党的领导,保护油印机等器材。所以,近20年,许多党的领导虽然屡遭险境,但均能在这些骨干的保护下化险为夷。而这些早期党员又成为党组织和矿工接触的桥梁,成为工人运动的带头人,党组织的每次号召都能化为具体行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党组织的活动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得心应手,也正是如此,党组织的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前大多在古冶区,在赵各庄。因此,也就造就了红色古冶的辉煌。 如今,细心的人会发现只要走进古冶区,几乎处处是红色遗址。如林西医院曾有地下监狱,唐家庄东门曾是怒火燃烧的地方。尤其是赵各庄矿东门外曾是中国煤矿工会第一次成立大会的场地。稍北面的不远处,便是聂荣臻在赵各庄调研驻足半月的地方,再往西行二百米即是抗日英雄节振国刀劈鬼子兵的南兴街。而矿内一号井北侧,则是1938年大罢工的聚集之地。再北行便是“7·18”工人抗日大暴动的广场。再北行,即是红色遗址——节振国塑像和矿史展览馆。之后北行,便是古冶区传统教育基地——北山公园,那里曾是多次工人骨干聚集开会的地方。可以说,来到红色矿区古冶,传统教育就在身边。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第二天成立军管会,林西的军代表是李连永,赵各庄是李振清,唐家庄是林牧。接着东三矿建起党委,林西矿党委书记是蒲佑铭,赵各庄是赵明,唐家庄是赵玉,从此掀开了我们人民当家做主,建设新中国的新篇章。1955年4月定名东矿区,如今改名为古冶区,红色的足迹就这样一路走过,许多伟人和他们的业绩也都留在了我们古冶大地,成为值得我们回忆的历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