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科学简史(从文艺复兴到星际探索)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英)约翰·格里宾 |
出版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从文艺复兴至20世纪末,科学从自然哲学中蜕变,发展成为一幅由多个学科分支绘就的壮丽画卷。其中包括:牛顿经典力学,近代早期的博物学,启蒙时代的化学和经典热力学,19世纪的地质学、进化论、原子理论和经典电磁学,现代量子理论、遗传学,以及现代宇宙理论等多个领域。对于这些现在已成为中学和大学基本学习内容的科学知识,本书并未机械地堆砌起它们各自的历史,而是把握住技术与科学理论相互促进这一脉络,将其如何环环相扣、渐进发展的历史娓娓道来。对于那些大科学家,本书也多有信而有征又色彩斑斓的深入细致描写。这是一部西方科学的历史,也是写就这一历史的科学家们的个人史。 作者简介 约翰·格里宾,英国著名科学读物专业作家,萨塞克斯大学天文学访问学者。他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现在是萨塞克斯大学的客座天文学研究员。曾先后在《自然》志和《新科学家》周刊任职。1974年他以其关于气候变迁的作品获得了英国最佳科学著作奖。 约翰·格里宾著有50多部科普和科幻作品,其中的科学三部曲《薛定谔之猫探秘》、《双螺旋探秘》和《大爆炸探秘》尤为脍炙人口。此外,他还与妻子合著了一系列著名科学家的传记,而反映“科学顽童”费曼科学生涯的《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曼传》更是广受好评。他还撰写了许多畅销书,其中包括《深奥的简洁》《欧米伽点》《大爆炸之探索》《起始》《宇宙指南》和《Q代表量子》。他的书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在英国和美国得过奖。 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篇 走出黑暗时期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 第二章 最后的神秘主义者 第三章 最早一批科学家 第二篇 科学的奠基人 第四章 科学立住脚跟 第五章 “牛顿革命” 第六章 拓展中的视野 第三篇 启蒙运动 第七章 理性启蒙的科学Ⅰ:化学迎头赶上 第八章 理性启蒙的科学Ⅱ:各个领域的进展 第四篇 大图景 第九章 “达尔文革命” 第十章 原子与分子 第十一章 要有光 第十二章 经典科学的最后欢呼 第五篇 现代 第十三章 原子之内 第十四章 生命领域 第十五章 外层空间 结语 发现之乐 译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关于我们在宇宙中的位 置,科学教会我们的最重要 的一点是——我们并没有什 么特别之处。这一过程伴随 着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的工作而开始 ,并因伽利略(Galileo Galilei)而势头大增:16世 纪,哥白尼的工作暗示了地 球并不位于宇宙的中心,而 伽利略在17世纪初利用一架 望远镜获得的至关重要的证 据表明,地球实际上是绕日 运行的一颗行星。在随后几 个世纪连续不断的天文发现 热潮中,天文学家们发现, 正如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一样,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 恒星(银河系中数千亿计恒 星中的一员),而银河系本 身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星系 (可见宇宙中的无数星系之 一)。20世纪末,他们甚至 认为,宇宙可能也不是唯一 的。 与此同时,生物学家试 图找到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 物质区分开来的特殊“生命 力”存在的某种证据,但是 失败了,从而推断出生命不 过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化学形 式。一种历史学家乐见的巧 合是,人体的生物学研究开 创之初的里程碑事件之一是 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的《人体的构造》(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 于1543年出版,那正是哥 白尼最终出版《天体运行论 》(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的同 一年。这个巧合使1543年 成为一个信手可得的标志性 年份,标示出科学革命的开 端,这一革命此后将首先改 变欧洲,随后则改变了世界 。 当然,无论选择哪一天 作为科学之历史的开创之日 都是随意的,而我自己的考 虑则受制于地域因素以及它 的时间跨度。我的目标是勾 勒出西方科学从文艺复兴至 (大约)20世纪末的发展。 这意味着要把古希腊、中国 以及伊斯兰科学家与哲学家 的成就暂且放在一边,在欧 洲被称为黑暗时期和中世纪 的年代,他们仍孜孜不倦、 始终如一地探索着有关我们 宇宙的知识。这还意味着讲 述一个条理分明的故事,它 关乎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 —这是我们对于宇宙以及我 们如今在其中所处位置的理 解的核心,而这个故事在地 点与时间上都有着明确的起 点。因为人类生命被证实与 地球上其他任何生命并无二 致。正如达尔文(Charles Darwin)和华莱士(Alfred Wallace)在19世纪所建立 的学说,人类与变形虫之间 的区别仅在于经由自然选择 的进化历程以及大量的时间 。 我在这里提到的所有例 子还突出了另一个叙事特点 。根据在科学上占有一席之 地的个人,如哥白尼、维萨 里、达尔文、华莱士及其他 人物的工作来记述关键性事 件,这是很自然的做法,但 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是作为一 系列无法替代的天才人物的 工作成果而发展进步的,这 些天才对宇宙的运行方式拥 有一种特殊的洞察力。这些 人物也许是天才(尽管并不 总是),但肯定不是无法替 代的。科学的进展是一步步 推进的,而且正如达尔文和 华莱士的事例所显示的,当 时机成熟之际,两个或更多 人可能会各自独立地向前推 进。谁会作为一种新现象的 发现者而名留青史,这是中 彩票般的运气或历史的偶然 。远比人类天赋重要得多的 是技术的发展,所以并不令 人惊讶的是,科学革命的开 始是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 展同时发生的。 我只能想到一部分例外 的情况,即便如此我还是会 比大多数科学史家描述更多 的例外情况。艾萨克·牛顿 (Isaac Newton)显然是某 种特殊的情况,这不仅因为 他的科学成就的范围之广, 还因为他以一种清晰的方式 确立了科学活动所应遵守的 基本规则。但是即使牛顿也 有赖于他的前辈,尤其是伽 利略和笛卡儿(Rene Descartes),在这种意义 上,他的贡献自然也是在前 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假 如牛顿从未来到过这个世界 ,科学的进展可能会滞后几 十年。但也只是几十年而已 。哈雷(Edmond Halley) 或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也许会完美地提出 著名的引力平方反比定律; 就实际情况而言,莱布尼茨 (Gottfried Leibniz)的确 与牛顿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 积分(而且做得更好);而 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颇具优势的光的 波动说则因为牛顿对作为竞 争理论的粒子说的支持而被 阻碍了发展。 这都不能阻止我根据包 括牛顿在内的这些人物,以 我的叙事方式讲述科学史。 为了突出这一思路,我在人 物的选择上不求广泛全面, 而我对他们的个人生活与工 作的讨论也不求完整。我选 择了代表其所处背景中的科 学进展的历史事件。其中一 些历史事件以及所涉及的人 物可能人们耳熟能详,其他 (我希望讲到)的人和事大 家则不太熟悉。但是这些人 物及其生活的重要性在于, 他们反映了其所生活的社会 ,并且通过讨论——比方说 ——特定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与其他科学家之间的渊源, 我意在说明一代科学家对下 一代科学家产生影响的方式 。这看起来可能像是以未经 证明的假定作为论据,来回 避球在最初时是如何滚动起 来的问题,即原动力问题。 但在这一个案中,很容易找 到原动力——西方科学得以 创立,是因为文艺复兴的发 生。一旦科学得以创立,通 过赋予技术以推进 导语 英国科学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得主、著作等身的当代杰出科普作家约翰·格里宾的呕心力作。 伽利略、牛顿、居里夫人、法拉第、达尔文、爱因斯坦、费曼…… 这不仅是一部时间跨度近500年的西方科学的恢弘历史,也是群星闪耀的科学家们的个人史。 文风简洁流畅,逸闻趣事信手拈来,珍贵史料层出不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