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复活节岛/消失的世界和神秘的文明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罗纳德·A.里斯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复活节岛闻名于世。该岛最早的居民称之为“拉伯努伊岛”或“赫布亚岛”(意即“世界之脐”)。最早登上该岛的欧洲人是荷兰人,他们为该岛取名“帕赛兰”(Paaseiland),意即“复活岛”,以纪念他们到达的日子。岛上的土著波利尼西亚人,称这个小岛是“世界的中心”。岛上居民混杂,以波利尼西亚裔为主,几乎全居住在有屏障的西海岸的安加罗阿(Hanga Roa)村庄中,人口5761。跟随罗纳德·A.里斯著、许群航、柴君洋译的《复活节岛》来揭开它们的谜底。

内容推荐

在太平洋的东南方向,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岛,岛上居民称之为拉帕努伊岛,而它为更多岛外人所知的名字则是“复活节岛”。1722年4月5日,荷兰探险家雅各布·洛加文率领的一支舰队发现了这座小岛,他在航海图上记下了这个岛的位置,因其发现该岛的当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复活节,于是他便称之为“复活节岛”,从此“复活节岛”之名便为世人所知。“复活节岛”岛上,遍布着神秘的魔艾石像和刻满奇异形象文字的木板。这些石像造型之奇特,雕刻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但又一直困扰着人们。这些石像是何时雕刻的?出自何人之手?他们又为何要雕刻这些巨像?以当时的技术水平,他们是如何雕刻这些巨大的石像,又是如何将它们搬运、竖立起来的?这些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复活节岛的文明又是如何兴起和衰败的?这些谜题一直不断地激发着无数考古学家和科学家极大的兴趣。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罗纳德·A.里斯著、许群航、柴君洋译的《复活节岛》来揭开它们的谜底吧……

目录

第一章 波利尼西亚的开拓者

第二章 世界的中心

第三章 巨石文化

第四章 海岛的没落

第五章 神秘的鸟人

第六章 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和拉帕努伊岛的回应

第七章 遗失的世纪

第八章 研究与更新

时间表

时间轴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波利尼西亚的开拓者

也许早在五百多年之前克里斯多夫·哥伦布离开熟悉安全的欧洲大陆向西航行探险时,波利尼西亚国王胡图·玛图哈就已带领着两三百个男女老少驶向了辽阔的西太平洋,那时候地图上还未标注出大西洋。与哥伦布不同的是,胡图·玛图哈此次远航的目的除了探索和发现新大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殖民化。战败加之身处陌生的地方,这个曾经的波利尼西亚国王再次返回茫茫大海之中的机会渺茫。

传说,在打造了两艘长27米、宽1.8米的独木舟之后,胡图.玛图哈和他的族人们支起了用椰树叶子制成的大帆,逆着海风和洋流,从西瓦岛(位于马克萨斯群岛)驶向了远方。以当时的造船技术来说,想要凭借石斧和树干造出那样大的独木舟,约需要三年的时间。也有人说他们是从距塔希提岛东南方千里之外的曼格雷瓦岛出发的,曼格雷瓦岛位于现在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之中。

这两艘独木舟被紧紧绑在一起形成一艘双体船,其中间架起了一座舰桥,桅杆就竖立在舰桥之上,上方有用茅草制成的简易顶棚来遮风挡雨。因为这次远航除了探险之外,还有寻求殖民地的意图,所以这艘双体船上不仅载满了足以消耗几周的补给,还携带了足够在新的栖息地上建立一个小聚居地的植物和动物。一般来说,一艘15米长的独木舟可载重8165千克,因此除了搭载船员和乘客外,这艘双体船完全能够承载足够的物资。

虽然玛图哈一行做了充足的准备才启程,但是这趟旅途仍危险重重,充满未知。如果想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新的栖息地,不仅木船要坚实牢固,而且船员要身强体壮,对海洋生态环境十分熟悉,同时还要懂得运用天象指引航向。

令人惊奇的是,朝着东方连续前进几周后,玛图哈和他的族人们居然找到了一块可以栖息的土地,即便在今天,这片土地也是地球上人类生存最偏远的地方。接着,他们发现了复活节岛并在此定居下来。复活节岛占地面积64平方英里(1平方千米=0.386平方英里),位于太平洋的东南方向,塔西提岛以东、智利以西2500英里处。据说玛图哈在发现这个状若三角、遍布悬崖的火山岛之后,先绕着复活节岛航行了三周,然后才带领他的族人在如今的阿纳克纳海滩登陆。

在玛图哈和他的族人登陆后不久,他们发现复活节岛(也称“拉帕努伊岛”)。这里虽称得上是一个亚热带的避难所,但绝不是热带天堂。当时棕榈树遍布全岛(或许有一千六百万棵之多),高耸繁茂,却看不到哺乳动物和果树的踪影,也没有环绕海岛具有保护作用的暗礁。幸运的是,这些远航者们有备而来,他们带来了足够的工具、食物、植被和牲畜,足以让他们在这个偏僻的小岛上展开新生活。这也注定了玛图哈族后人(第25—50代)将长期与世隔绝,与其他种族失去了联系。

大迁徙

波利尼西亚人不断抢夺占领太平洋附近的岛屿,向东迁徙,其中以定居偏远的复活节岛最为出名。事实证明,波利尼西亚人的“东进之路”始于东非中心地带(距离其本族聚居地有半个地球之远),是五万年前人类最后一次迁徙。从早期的直立人开始,紧接着的是海德堡人和尼安德特人,我们的祖先们不断向北迁移,走出非洲,进人欧洲,穿越亚洲,最远到达了婆罗洲岛(如今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然而,这三个种族最终全部灭绝。后来,智人(即现代人)的迁徙范围更广,也更成功地生存下来直到今天。大约四万年前,一部分人类祖先到达中国大陆,继而穿过东南亚,并最终抵达了澳洲大陆。

约四万到六万年前,在最后的冰河世纪中,一望无际的冰川冻住了本该流人海中的几十万立方米的沉淀物,这使得海平面下降达九十多米。正因如此,人类得以穿越众多大陆桥到达东南亚、新几内亚和澳洲大陆。智人也向东方进一步迁徙。

大部分人可以步行走到新的家园。然而,小部分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改进了航海技术,使人们可以进行海外探索旅行,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K.R.豪在《法卡·莫阿:祖先的航行》一书中写道:“早在四万年前,他们就已抵达新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这两岛位于新几内亚岛东南岸,形如一根链条。尽管这些岛屿相距较近,人类还抵达了地平线之外更远的地方。所罗门群岛中的布加岛早在三万年前就有人居住,而马奴岛也在一万三千年前就已有人迹了。”

到了公元前四千年时,由于冰河世纪结束,海平面也达到了如今的高度,但人类已到达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和澳洲大陆部分地区,甚至远到所罗门群岛。人们成功地在如今的大洋洲定居,但仍渴望继续东进,探索这片广袤偏远的土地。

在今天看来,这场大迁徙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规模庞大的陆地迁徙。迎着日出,不断向东方探索占领偏远的太平洋岛屿自然是历尽千辛,十分不易。人类不仅需要开发新技术、适应全新的生活模式,还要能够坚持长期在海上航行,同时配备可靠精准的导航系统。即将到达的大部分海岛都缺乏足够的动植物,不足以供养全部人口,因此,那些开拓者们不光要会采集、狩猎,更重要的是,还要会栽培植被、驯养牲畜。即便这些限制因素令人畏惧,但人类确确实实进行了殖民活动。人类(具体地说,波利尼西亚人)最终在遥远的东方——复活节岛安居,成功地探寻了人类可居住地的尽头,书写了人类迁移史的最后篇章。船民中的佼佼者

对于那些敢于去海外探索、捕鱼的人来说,他们最初使用的航海工具无疑是那些竹制小筏和木筏。那些小舟足以顺着水流漂浮,对抗洋流,却难以用桨划着前行。如果给这些小舟装上风帆,它们或许可以顺风而行,但逆风则会寸步难行。尽管这是航海之旅的一个好的起点,但那些“近大洋洲”的居民从未驾着小舟去探索地平线以外的未知世界。

与木筏相比,通过凿空树干而制成的独木舟更具优势。其浮力更大,也更容易用桨操作。然而,正因为其圆柱状的构造,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容易翻船。

有了支撑架后(无论是单个支撑架还是一对支撑架),独木舟可以航行更远的距离,也更加平稳。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考古学教授乔佛里‘埃尔文认为,加装在船体的支撑架可增加航行稳定性,他写道,“当支撑架被水浮起来的时候,它的重量可以帮助船调整方向,使其始终不偏离水面;当独木舟的外壳下沉的时候,支撑架的浮力又会使它重新回到水面”。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