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视角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社区媒介的中国语境和理论意涵
一、西方语境中社区媒介的价值理念
二、社区媒介的中国样貌与中国语境
三、中国社区媒介的理论意涵
四、社区传播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章 社区沟通的媒介形态
一、社区媒介的多元形态
二、我国社区媒介发展模式
三、社区公共空间与传播基础结构
第三章 社区居民的利益表达
一、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二、社区报纸中的居民利益表达
三、社区网站中的居民利益表达
第四章 社区居民的媒介使用:信息获取、邻里交流与社区行动
一、研究设计
二、居民如何看待及获取社区“逸闻”
三、居民如何与邻居交流
四、居民如何参与社区行动
五、研究发现与讨论
第五章 社区居民的动员模式:抗争性认同与合作式治理
一、社区动员的结构要素
二、广州“江门反核燃料项目行动”:突发事件中的社区动员
三、上海“九亭志愿者联合会”:日常协商中的社区动员
第六章 基于新媒体的社区治理
一、基于居民福祉的二元互动式社区治理
二、新媒体增益社区治理的作用机制
三、运用新媒体改进社区治理的实践
四、新媒体背景下社区治理创新的挑战
第七章 社区传播中的权力关系
一、“下渗”与“生长”:社区中的权力并行过程
二、社区网格化:信息技术中介下的权力粘连
三、媒介近用:社区情境中的居民赋权
第八章 传媒业的社区化发展趋势
一、传统媒体的社区化网站
二、门户新媒体的区域化战略
三、基于用户自制的超本地新闻
四、提升参与性是中国社区媒体的未来路径
结语
一、我国社区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二、我国发展社区传播的政策建议
三、社区传播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2012—2015年重大社区舆情事件
后记
随着大众传媒在内容接近性和渠道接近性上双重脱节。居民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使用正曰益嵌入居民日常生活,从新闻获取延伸到了人际沟通、生活事务、群体协商等领域。居民社区交流的内容已不限于国家大事和社会新闻,地方性的新闻和资讯受到重视,议题更多指向社区公共事务和个人生活利益。社区居民的良『生沟通机制不仅是居民促进邻里关系的基础,,而且是基层民众表达意愿、磋商社区事务的首要途径和重要渠道,同时是未来舆情监测、媒体报道、社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对象。
王斌著的《社区传播论(新媒体赋权下的居民社区沟通机制)》集中考察了在社会转型期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城市社区沟通的现状和问题,特别是对社区居民的沟通媒介、沟通内容、日常事务协商机制、重大事件动员机制、基于新媒体的社区治理创新以及社区传播中的国家一基层权力关系等多个层面进行探讨,对当代中国社区沟通这一现实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提出“基层社会的传播建设”这一命题,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公民福祉增益两者之间寻找可能的纽带和路径。
王斌著的《社区传播论(新媒体赋权下的居民社区沟通机制)》将新闻学、传播学与城市社会学、社区管理、社会运动等多个学科融汇,从较为多元的维度考察及诠释社区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关系,开拓了新闻传播研究的新领域。
在现有的新媒体意见表达的研究中,对虚拟社区的重视忽视了传播行为发生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存在着去地方化、去空间化的研究倾向,信息技术的发达催生了“地理消亡论”。本书从基层社会的微观单元即社区入手,立足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来考察其新媒体意见表达和群体协商,把以虚拟社区为关注重点的新媒体研究再地方化,避免将新媒体研究局限于互联网媒介本身,统合分析行动者的线上协商与线下行动,把空间维度和场景因素带回到新媒体的研究中。
本书立足于提升新闻传播学对重大社会问题的解释力,通过系统分析城市社区居民使用新媒体互动、协商、行动的情境与机制,为从新闻传播方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学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