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今年的端午节在许多地方是被冷落过去了,当然也很少有人会想起两千多年前这一天有一个跳水自杀的诗人。
代表清流士大夫阶级的意识,作为中国第一个民族诗人的屈原,他的悲剧的遭际不用说给后世的读书人一个很大的感动,从而他的作品无论在思想上形式上技巧上给予后代文学的影响,也是极其惊人的。
《离骚》是中国第一篇“诗人的创作”,半自传式的抒情长诗,在那里作者披着荷叶制成的衣裳,身上佩着各色的香草,吃的是菊花瓣,喝的是木兰上的露水,鸾凤蛟龙做他的扈从,在云端里到处访寻女神做他的恋人。丰富的想象,浓郁的情感,与纯粹象征的手法,使这诗成为一篇前无古人的独特的作品,供给后人无限的启发,甚至于剽窃的资料。
从形式与技巧上来说,《离骚》不是没有缺点的,散漫,冗复,拖沓,显然表示出它是随笔抒写,不曾经过精细考虑的作品。比较起来,《九歌》在艺术上是更为完美了。第一我们注意到《离骚》中每两句第一句句尾用“兮”字的句法,在这里变成了每句中央用“兮”字;前者单调地每四句一转韵,而后者却依自然的节奏而变化,这样产生了更为活泼生动的效果。其音韵之谐美幽婉,在中国诗中是很少见的。
这几篇祀神的乐曲,展开了一个奇丽的神话的境界,诗人一贯地用着悠谬荒唐的鬼话来寄托他的幽思。在《山鬼》一篇里,他写出一个缥缈的精灵,仿佛在山曲中徘徊来往,披着薜荔,带着女萝,她有着绝妙的容姿,寂寞地住在不见天日的幽篁之中,期待着她的所思,望着峰腰的阴云风雨,不禁兴起了天寒岁暮,莫与为言的悲感。
如果把这篇和杜甫的《佳人》对照起来,便可以很有趣地看出浪漫的与写实的手法之不同来。同样是为诗人自己人格写照的寓言,《山鬼》的第一句就是“若有人兮山之阿”,用“若有人兮”四个字表示出迷离恍惚的神气;在《佳人》里却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一类句子来使读者发生似乎实有其人的印象。然而在本质上是并无不同的。“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便是“若有人兮山之阿,……既舍睇兮又宜笑,……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的注解;“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便是“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的注解;“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便是“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曼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阴松柏……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的注解。
《山鬼》一篇共二十七句,其中除一句九个字外,都是七个字一句:《国殇》也是这样。从《九歌》到汉武帝《秋风辞》、张衡《四愁诗》一类的作品,再到魏文帝《燕歌行》而成立了正式的七言诗,其中演变的痕迹是很显然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九歌》《湘夫人》中的句子;“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是《秋风辞》中的句子;“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是《燕歌行》中的句子;在句调和意境方面可以看出来是交为影响的。
除了(《离骚》《九歌》之外,《楚辞》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宋玉的《九辩》和《招魂》了。从《九辩》我们可以看出《楚辞》形式上的更进一步,像《九辩》第一首“悲哉秋之为气也”,下面接着用了许多繁音促节的排句,刻画出秋气的凄森,到“燕翩翩其辞归兮”之后,音节又舒缓了,这样表出了一个寒士在秋风中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招魂》据说是宋玉吊屈原而作的,不去管他这句话的是否,我们可以推定它和《九歌》一样,原来都是荆楚民间的一种巫词,给诗人利用了而成为瑰丽光彩的文章。《招魂》前半列叙上下四方的危险,东方有吃人灵魂的千仞的长人,十个太阳照灼在天空;南方有额上刻花的黑齿野人,用人肉祭祀他们的祖先,还有九个头的雄虺;西方有流沙千里,蚂蚁大得和象一样;北方又有层冰积雪;如果到天上去,天上是有虎豹看着门的,生着九个头的人一天拔九千株树,豺狼捉了人来当作玩具;如果到地下去,地下有出角的魔王,阔背广肩,虎头牛身,生着三只日艮睛,张开一双血手抓人。于是劝迷失的幽魂回到故居来,以下便铺张着宫室音乐饮食游观的钜丽,使人有目不暇接之慨。
《招魂》的铺叙的手法一面启发了汉赋的作者,一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把语尾的“些”字除去,其中大部分已经可以成为七言诗了。例如:
高堂邃宇槛层轩,层台累榭临高山,网户朱缀刻方连,冬有突厦夏室寒。川谷径复流潺湲,光风转蕙汜崇兰;经堂人奥朱尘筵。……仰观刻桷画龙蛇,坐堂伏槛临曲池,芙蓉始发杂芰荷,紫茎屏风文缘波,文异豹饰侍陂陁,轩輬既低步骑罗,兰薄户树琼木篱,魂兮归来何远为?……肴羞未通女乐罗,陈钟按鼓造新歌,《涉江》《采菱》发《扬荷》。美人既醉朱颜酡,埃光眇视目曾波,被文服襳丽而不奇,长发曼需艳陆离。……
作为七言诗看,这些句子是无瑕可摘的。至于结尾的“湛湛江水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那真是绝妙好辞了。
P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