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宋名相(帝国的智囊团)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姜峰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战火燎原

唐朝末年,地方政权尾大不掉,分裂割据愈演愈烈,中央政府渐感不支。唐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大唐帝国寿终正寝,五代十国拉开序幕。

当时的天下,可谓一片混战。朱温虽然名义上建立了政权,但大多数藩镇只是迫于其势力强大,暂时不敢与其作对,真心归附者屈指可数。与此同时,一些较大的军政势力都在和他唱对台戏,比如晋、歧和吴,依旧奉唐朝年号,并且视朱温为叛臣逆贼。其中,占据太原(今山西太原)的晋王李克用,尤其兵强马壮。在朱温称帝之后,他随即誓师征讨,双方兵马连年混战。幽州作为他们争夺的焦点地带,常年沐浴在战火之中,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不断遭受蹂躏。

此时的幽州,是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的势力范围,由于势力较弱,他只能依附于朱温,属于半独立政权。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承了他的遗志,持续对后梁用兵,幽州作为交战地仍旧兵祸不断。最终,李存勖利用刘仁恭父子内斗的机会,成功将幽州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后梁龙德二年(922),赵普就出生在李存勖统治下的幽州治所蓟县(今天津),从此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赵普出生的第二年,李存勖宣布建立后唐政权。这个时候,他已经将整个后梁势力彻底剿灭,在中原地区风头一时无二。可惜,乱世之中从不缺少战争,就在李存勖建立后唐的同时,居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族势力迅速崛起。在其首领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马背上的契丹士兵神出鬼没,来去如风,对后唐政权形成了极大威胁。幽州作为边镇重地,首当其冲地暴露在了契丹的兵锋之下。

事实上,在赵普出生的前一年,耶律阿保机就曾率众包围幽州城。当时,守城将士拼死抵抗,全城百姓也被调动起来,前后苦苦支撑了百日有余。最后,李存勖亲率5000精骑赶来解围,才迫使耶律阿保机无功而返。这个时候,幽州城内的情景已经惨不忍睹,四处弥漫着硝烟,能吃的东西都已经被啃食干净,受伤的将士相互搀扶着艰难前行,普通百姓更是面如死灰,十室九空。赵普一家就夹杂在这些人群当中,他们一起协同后唐将士作战,一起迎接李存勖进城,虽然筋疲力尽,心头却存有一丝欣慰,毕竟这是保家卫国的胜利。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让赵普对家国形成了极深感情。然而,家国的概念在少年赵普的心中又是那样模糊,此时的汉族政权仍然处在一片混战之中,他们相互攻伐,不断开启战端的同时,也在不断制造灾难,苦果最终都要由老百姓吞咽。值得庆幸的是,赵普的祖上都是读书人,即使在如此乱世,仍然能够找到一处安身之所。比如他的曾祖父赵冀,曾经做过三河(今河北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曾经做过澶州(今河南濮阳)司马;父亲赵炯,曾经做过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让赵普在遭受战乱之苦的同时,也在发愤读书。

赵普4岁这一年,战火中的幽州城再度发生形势变化,还好这是一次好的转折。当时,耶律阿保机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开始全力进攻渤海国(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地区),因而对于幽州的战事无暇多顾。李存勖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果断调整全局部署,主动出击,派出大将赵德钧治理幽州边境一带。等到耶律阿保机荡平了渤海国,再度率兵来到幽州,赵德钧已经夺取各处险要地势,并且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同时驻扎大军。耶律阿保机无计可施,只能放弃无谓的进攻,幽州的百姓终于得到一丝喘息机会。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外部祸患刚刚缓和,后唐政权的内部又出了乱子。定州(今河北定州)节度使王都忽然起兵反叛李存勖,耶律阿保机为了策应他,迅速派出精兵进攻后唐边疆,战火再一次燃烧到了幽州。还好,此时的后唐政权正值兵强马壮,李存勖接连调兵遣将,先是消灭了孤军深入的契丹援军,接着又攻入定州城,及时镇压了王都的叛乱。但经过如此一番祸乱,刚刚恢复一点元气的幽州百姓,再次遭遇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

赵普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内心当中越来越清楚,战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平息的,同时也不会平息在这些自私自利的军阀手里。在他的内心深处,非常渴望有一位名君能让天下太平,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事实上,赵普的祖辈虽然都是小官小吏,但本质上属于读书人。只是五代时期武夫当道,他们才被排挤到了官场边缘。出于乱世谋生的需要,他们只能在官府当中充任小吏,这也是当时大多数读书人的无奈。但是尽管无奈,他们仍旧以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为己任,赵普也是这样的人。

赵普15岁这一年,幽州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对军阀彻底失去希望。当时,李存勖已死,后唐政权陷入内乱,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求一己私利,居然自毁长城,引契丹兵进入中原,帮助自己扫除障碍。作为交换条件,他把中原政权的北方屏障“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幽州自然也在其内。如此一来,幽州成了沦陷地,赵氏一族也跟着成了亡国奴。读书人的气节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赵普一家心系祖国,他们举族搬迁,逃离幽州,来到常山(今河北正定)安居下来。

在这里,赵氏一族与当地望族魏氏交好,赵普还因此迎娶了一位魏姓女子,成为他的第一任正妻。可惜天不遂人愿,赵氏一族本想过几年安稳日子,偏又逢常山节度使安重荣举兵反抗石敬瑭,常山很快成为这场战乱的中心。父亲赵炯为了避祸,决定脱离族人,带领全家继续逃命,最终在洛阳(今河南洛阳)定居下来。这里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相对于战乱频发的东部而言,已经有几道险关可守,因而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赵普在父亲的指引和帮助下,开始进入官场做事。

官场上的玄机难不倒赵普,他生性聪慧,又饱读诗书,对人对事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在长年的颠沛流离中,赵普目睹了太多的百姓疾苦,对于百姓的内心诉求也感同身受,因为小吏的工作本身就是和百姓打交道。他很清楚,战争之源乃是各地军阀的私心私欲,如果混乱的局面得不到终结,天下将永无宁日,百姓会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亡国灭种的灾难都随时可能发生。所有的这一切,对于赵普最终的思想建立,无疑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P3-P7

目录

第一篇 赵普——叱咤风云的“小吏”

 第一章 风云际会

战火燎原

奇才与明主

黄袍加身

荣登相位

 第二章 王朝初立

杯酒释兵权

兵制改革

中央与地方

 第三章 乱世的终结

计灭后蜀

徒劳的挣扎

北宋的隐痛

 第四章 三起三落

罢相

最有力的盟友

终亡任上

第二篇 寇准——千秋是非谁评说

 第一章 奇才出世

少年梦

科考之路

巴东令

 第二章 惊险的仕途

君臣之交

澶渊定策

君子与小人

公道自在人心

 第三章 力挽狂澜

一封“天书”

沉浮

真正的大节

 第四章 雨打风吹去

过招

皇帝的背叛

遥远之地

尘与土

第三篇 范仲淹——出将入相,千古一叹

 第一章 他日之相

励志图强

初仕

言官生涯

父母官

 第二章 文臣掌兵

出镇鄜延路

烽火连天

议和

 第三章 艰难的变法

参知政事

大改革

短暂的成功

再赴西北

 第四章 发挥余热

邓州任上

慈善第一人

鞠躬尽瘁

第四篇 王安石—— 一生心血唯变法

 第一章 初露锋芒

第一任老师

大显身手

游走地方

 第二章 荣耀的登场

上书

新的开始

执掌朝政

 第三章 熙宁变法

“三不足”

王安石的“野心”

军事变革

 第四章 改革之外

水利与科举

斗争

终老江宁

序言

总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是宋代范仲淹在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中留下的千古名句。一段话道尽了自己身为庙堂之臣的心路历程。事实上,这也是历史上这群被称作宰相的人所处的尴尬位置,和他们当中的杰出者的崇高志向的真实写照。

宰相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最令人为难的职务。虽然历朝历代称呼不同,秦、汉、唐都习惯叫丞相,宋代叫参知政事,明代叫内阁首辅,清代叫军机大臣,但其职权范围却变化很小。我们可以用“总理政务,调和阴阳”这八个字来概括其职权范围。

何谓“总理政务,调和阴阳”?“总理政务”指的是宰相的日常工作。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在国事上可以抓大放小,但宰相身为百官之首,在国事上却必须事无巨细。全国大大小小的事务由各部门统一汇总到宰相那里,宰相再选择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呈递给皇帝御览,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基本的行政流程。

“调和阴阳”指的则是宰相在国家机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事实上,宰相向来都是皇帝与百官之间的枢纽。在皇帝眼中,宰相是百官之首,是百官的代言人;而在百官眼中,宰相却是皇帝的助理,是皇帝的代言人。因此,身为宰相,就必须懂得如何调和阴阳,平衡皇帝与百官之间的关系。

这两点既是宰相的职责,同样也成了宰相难做的原因。总理政务让宰相庶务缠身,一刻不得清闲;调和阴阳又使得宰相劳心劳力,时时在皇帝与百官之间斡旋。由此可见,国之宰辅一方面位高权重,于运筹帷幄之间决定整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忧谗畏讥,小心翼翼,否则这一刻还“居庙堂之高”,下一刻便会被流放,“处江湖之远”。

正是由于宰相这个职位的特殊性,使得宰相这个群体拥有了别样的精彩,这也正是本套丛书成书的原因。身为个人奋斗所能达到的最顶点,身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我们可以在历代的宰相们身上看到个人奋斗与王朝兴衰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此,本套丛书选取了秦、西汉、唐、北宋、明、清这6个最有延续性也最具代表性的朝代,每个朝代选取数位名相。透过他们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王朝的发展脉络,看到这个王朝究竟因何而兴、为何而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古之名相,无不是人中之杰,今之人可以此为鉴。

内容推荐

由姜峰编著的《大宋名相(帝国的智囊团)》内容主要介绍:北宋是一个很美的朝代,它版图不广,武功不盛,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文明珍宝。尽管帝国由盛转衰,一代代名相还是试图努力治愈那些从王朝诞生之初便已存在的痼疾。然而在当时历史大势面前,他们的努力往往是徒劳的,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但他们的精神与抱负却值得后人瞻仰甚至膜拜。

编辑推荐

以名相名臣的经韬纬略从政,可以成就伟业;

以名相名臣的器量胸襟经商,可以创造财富;

以名相名臣的深谋远虑处事,可以步步领先;

以名相名臣的聪明才智治学,可以博古通今。

《帝国的智囊团》丛书选取中国历史上代表性的朝代,每个朝代选取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是站在朝代兴衰转折点上的关键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透过他们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王朝的发展脉络,看到个人奋斗与王朝兴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由姜峰编著的《大宋名相(帝国的智囊团)》是“帝国的智囊团”系列中的一本,选取了宋朝的名相:赵普、寇准、范仲淹、王安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古之名相,无不是人中之杰,今之人可以为鉴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