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的前两年,是女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一个朋友刚出月子,告诉我,虽然她已经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孩子的很多问题依然让她手足无措。妈妈和婆婆都很热情地来照顾月子,原以为这样大家都会轻松一点,也可以节省请月嫂的费用,处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彼此的矛盾一触即发。最让她郁闷的是她老公的态度,宝宝每隔2个小时左右就要吃一次奶,自从从医院回家,她就没有睡过一次完整觉,在她这么疲惫的状况下,老公却埋怨她每天来来回回地折腾导致自己第二天上班的时候精神很差,为了不影响工作,老公毅然决然地搬去另外一个房间。朋友很失落,却又无可奈何。
是啊,怀孕的时候哪里会想到孩子生出来后,才是困难生活的开始呢?
从小到大,大多数女孩都像公主一样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女儿和爸爸之间的父女情,甜蜜而深厚。谈恋爱的时候,也是被男朋友宠着,就算是刁蛮无理的要求,男友也会苦笑着答应。结婚后,两个人的生活虽然也有失落,有矛盾,但是二人世界还算惬意。怀孕后,女孩就开始了女王般的生活,所有人对你言听计从,有求必应。就算是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家人也会想方设法满足你。
但是从孩子生下来那一刻开始,一切就变了。
首先你要承受身体的剧痛
生孩子很痛,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所以每一个孕妈妈都会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有的孕妈妈特别怕疼,怕自己承受不了生产的疼痛,就选择了剖宫产。但真的生完才知道,分娩疼痛根本不算什么。产后的身体疼痛才更难熬。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生产时的疼痛根本不算什么。因为生孩子是靠子宫的不断收缩把孩子挤往产道。这就像你一直在不断使劲握拳头一样,刚开始不是很疼,但用力久了,人会感觉比较累、比较难受。宫口开得越大,宫缩就越强烈,持续的时间就越长。最疼痛的时候就是宫口开到5~6指时,熬到宫口开到8~10指时,宝宝马上就要出生了,这时妈妈所有的注意力就会放在用力让宝宝顺利娩出这件事上;根本感受不到疼痛。
所有的疼痛都是从生完以后开始的。
不管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会挨一刀。顺产的那一刀就是侧切。别怀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可以逃过这一劫,只要是顺产,为了防止产道撕裂,一般都会有这一刀。侧切的伤口本身位置就很特殊,如果卧床休息,伤口会很快恢复。但生完孩子后不允许躺着不动,尤其是坐着喂奶特别容易导致侧切的伤口因被摩擦到而疼痛难忍。产后还有恶露,每天必须要使用产妇巾。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这个小小的伤口常常一不小心就被摩擦得红肿发炎,有的妈妈甚至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伤口才能完全恢复。
有很多妈妈因为这个原因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剖宫产,认为剖宫产不疼,这完全是错误的理解。剖宫产是不用经历产道挤压的疼痛,手术时也打了麻药感觉不到什么疼痛。但是剖宫产真正的疼痛也在后面。因为剖宫产是人为地把孩子取出来的,大脑还没产生宝宝已经生完的信号,子宫收不到信号,就不会自然收缩。怀孕时膨大的子宫如果不收缩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靠人为的刺激来帮助子宫收缩。这种刺激就是揉肚子。想想在伤口上使劲揉会是怎么个疼法呢?记得我怀孕的时候,有一个预产期比我早几天的朋友就是因为怕疼选择了剖宫产。她生完哭着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快被疼死了,让我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顺产。剖宫产的遗留问题还不止伤口,对妈妈的心理和宝宝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果你以为只有伤口的疼痛,那就大错特错了。与涨奶的疼痛比起来,这根本不算什么。如果说生孩子的疼痛是10分,涨奶的疼痛就是100分。
生完孩子大约2~3天,身体会出现生理性涨奶,有的新手妈妈甚至两边乳房涨得像铁板,这个时候人本身就虚,还要忍着疼痛做乳房按摩,要把所有堵塞的乳腺揉开,让奶出来,不然就会变成急性乳腺炎,问题更严重。
这样的按摩不是一次就好了,在刚刚开始产奶的时候,每次喂奶之前都要进行乳房按摩,把所有的乳腺全部按通。有很多妈妈连血都被挤出来了,还要拼命忍受着继续按。如果不是伟大的母性,又有谁能忍受这样的酷刑呢?
除了这些,还有子宫收缩的疼痛、全身关节被拉开的酸痛感以及被切割开的睡眠。
P2-4
推荐序一 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
推荐序二 真正的爱是接纳不完美,而不是追求完美
引言
第1章 请每一个妈妈都给自己一个充满肯定和接纳的拥抱
生完孩子的前两年,是女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没有之一
足够好的妈妈就是要足够爱自己
拼妈的时代,接纳孩子与自己的不完美
在孩子的心里,你就是最好的妈妈
第2章 健康的母爱就是帮助孩子健康地离开
追求完美的妈妈就是好妈妈吗?
让孩子变成“提线木偶”才是妈妈的失职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妈妈放手的过程
给孩子的爱,要做“减法”
轻放你的焦虑,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60分妈妈,为孩子提供最适宜的成长环境
静待花开,好的教育是耐心陪伴默默等待
60分妈妈,90分孩子
第3章 60分妈妈务必要牢记的亲子法则
别打着爱的旗号伤害孩子
忍不住朝孩子发火时,请停下来关照你的内心
你现在能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能量
尽量不要让孩子观看父母吵架这场恐怖的“电影”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第4章 顺应孩子的习性,才能让他自发养成好习惯
不过分呵护,孩子才会更健康
吃饭,相信孩子的本能需要
吃零食,越限制越贪恋
睡眠,尊重每个孩子的睡眠“生物钟”
是否分床,要以宝宝是否能睡个好觉为标准
如厕,不用刻意训练
玩耍,把自由玩耍的权利还给孩子
第5章 情绪表达,妈妈提供空间,孩子才能成长
“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接纳孩子的情绪比置之不理重要
允许孩子胆小比“人见人爱”重要
延迟满足比及时满足更重要
第6章 允许孩子“犯错”,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爱咬人,不是孩子的错
善意地理解孩子,让爱“打人”的宝宝变得友好
“被打”不还手,真的是因为懦弱吗?
“偷东西”是孩子内心需要的表达
撒谎有时是因为孩子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界线
第7章 妈妈学会放手,学习才会成为孩子自己的事
学习,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快乐教育不等于彻底的放纵
早期的学习需要陪伴而不是监视
大班再开始学习认字,完全来得及
把数学的学习融于生活与游戏
阅读,陪孩子一起享受文字之美
兴趣班,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
读完月华的新书文稿,我深切地感觉到,书中提出的做“60分妈妈”,与我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所阐述的“特别狠心特刊爱”教育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父母把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给了孩子。,却又不免带给孩子最大的伤害。在爱的名义下,盘旋在孩子头上的“直升机父母”,因为极度的热心,随着孩子的成功、失败而极度地欣喜、忧伤,带给孩子的爱随之演变成沉重、偏执和迷惘的负能量。所以,我们提倡不做“最好的妈妈”,只给孩子60分爱,留存40分则以“特别狠心”的方式,让孩子努力学习成长。
人们常说,我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为了孩子我甘愿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却枉然不知,这样的爱其实在思想、精神和人格上,已经伤害到了孩子。按照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说法,如果想要毒死你的孩子,那么就让他饱尝你所谓的幸福。“该怎么爱你,我的孩子!”我所探究的“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教育理念,结合了中国文化和犹太文化的教育,“特别狠心”说的就是父母要学会放下,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种“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的理念,就是“特别狠心特别爱”,也就是“60分妈妈”。
在刚移民到以色列时,我像大多数中国母亲那样,用自己的羽翼呵护着三个孩子。我还是习惯于大包大揽孩子的一切,我是他们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不让他们动一下手,我对他们的唯一期望,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但是,孩子们总有长大的那一天,他们终究要走向社会、面对生活。我的犹太邻居告诫我,别以为你生了孩子,就会养育孩子,“生孩子是女人都能干的事,养孩子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妈妈们总是自责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不够,总是带着内心一份执念——做世界上最好的妈妈,给孩子满满的爱。同时,我们也希望孩子以100分的成绩回报这份爱。正因为这份执念,我们不能容忍自己做得不完美,无法接纳自己“做不到”,不愿承认自己无法给予孩子全方位的关心和引导的现实,难以承受孩子受到一点委屈、出现一点偏差;也正因为有这份执念,我们也才不能接受孩子不优秀,很难面对孩子表现差,不愿意承认孩子的缺点,疲于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父母的“不能容忍”“无法接纳”“不愿承认”,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自我排斥。这种气场还会直接导致孩子的自我怀疑,难以使其建立健全而自由的内在。说到底,这份执念就是妈妈对自我的不接纳,对孩子的不宽容。
我在《赢在家风》一书中提到,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爱,就像手心里的米,你使劲地一抓一放,这把米会所剩无几。但若是你小心翼翼地捧着这把米,你便会发现手心有一个窝,这把米永远在手心窝里。不管风有多大浪有多大,如果你一直这样把米捧在手心里,它始终也不会撒出来。对孩子不能不管,也不能用力过猛。月华这本书所倡导的“60分妈妈”的更深层含义,还在于呼吁妈妈放手,放下自己对完美的执念,同时也放下对孩子那种令人窒息的爱。不管在情感上还是心理上,放手都意味着对母子双方的一种松绑。
月华的文字让我欣喜地看到一个妈妈的成长历程。月华既是一位热爱学习的妈妈,又可称为妈妈圈的“意见领袖”。她在养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并应用于自己和众多妈妈的育儿实践。她经营的微信公众号“60分妈妈月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赢得了数万妈妈的关注。由于受到温尼科特、曾奇峰、李中莹等大师和专家的影响,她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不乏令人深刻的分析和睿智的建议,相信读者可以从中深深获益。
在此要特别强调,月华所谓的“60分妈妈”,并不是要丢弃40分的爱,而是隐藏了40分的爱。这样的妈妈有原则、会示弱、能放寻、不强.求,这样的妈妈更理性也更坚强,始终懂得孩子更需要什么,她们教育孩子首先教育自己。唯其如此,孩子才能在自然成长的环境中变得更优秀。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有因溺爱而闯祸的父母。溺爱孩子,总有一天要为孩子包扎伤口。我们主张“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后退一步,才能分得清看得明,才能分辨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后退一步,才能更清醒、更客观地看待孩子,才能有勇气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完美孩子。
最后,衷心希望,我们对于孩子心心念念的爱,也能让孩子学会爱,传递爱!
是为序。
犹太母亲、亲子教育专家
畅销书《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
沙拉·伊马斯
妈妈们的育儿焦虑大都来自于追求完美。但是世上没有完美的妈妈,只有足够好的妈妈。《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就是以著名的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的“足够好的妈妈”(即“60分妈妈月华”)为理论基础,结合作者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以及大量的亲子教育咨询案例,从不同的侧面阐释60分妈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书中倡导的“你现在能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有原则地管教孩子”“为爱做减法”等理念能够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原则、会示弱、能放手、不强求的好妈妈。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以著名的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的“足够好的妈妈”(即“60分妈妈月华”)为理论基础,结合作者在养育孩子和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一手素材,为读者介绍“60分妈妈”接纳自我、学习放手的养育减法。
“60分妈妈”并不是丢弃了40分爱的妈妈,而是隐藏了40分爱的妈妈。她们更理性也更坚强,更有智慧也更懂得克制。她们明白“爱孩子”也是自己的一种欲望,而对孩子最好的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爱他。真正能做到“有原则、会示弱、能放手、不强求”的好妈妈,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