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什么?” 四百年前,蒙田漫步在庄园一角的僻静圆塔下,这样问自己。 耗费20年心力,他终成这一部皇皇巨著。 从出生到死亡,25550天,613200个小时。 你会碰到多少个问题? 死亡又将以多少种方式突然造访? 蒙田随笔游走在生死之间,生活中随手可拾、随处可见的小问题,皆可入文章。 一颗真实自然、从不虚伪造作的灵魂就这样赤裸裸呈现在我们面前。 那时的乡下贵族,会在壁炉上放一本蒙田,以示不同于捕兔的乡绅。而今天,蒙田对生活的这些作答仍旧熠熠闪着光,为年少无知的我们指点迷津。
《蒙田随笔》由米歇尔·德·蒙田著。
公元1572年,前法官米歇尔·德·蒙田隐居古堡藏书室,开始撰写Essai,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二十年后,世界上有了第一部随笔集;从此随笔作为一种全新文体,风靡于世。
四百多年来,《蒙田随笔》因丰富、自然、毫不虚伪,被译作各国文字行销世界,经久不衰。
米歇尔·德·蒙田著的《蒙田随笔》由翻译家马振骋先生,译自法文原版《蒙田全集》(伽利玛出版社,1962版);格式、句读也均严格依照其编排方式。全书选篇由马先生亲自挑选、修订,书后特别附有原版引言、蒙田年表及人名、地名索引。马先生曾凭借《蒙田随笔全集》,获得2009年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
本版自全集中精选33篇,从人性之懒散、撒谎、胆怯,到欲望、死亡、人生无常,谈论尘世间那些常见却难以抉择的问题。
大家都听说过庇卡底人的故事,他已上了绞刑架,有人带来一个少妇(我们的法律有时允许这样做),他若娶她,就可以赦免不死。他对她细看了一会,发现她走路跛脚,就说:“套绳子吧,套绳子吧,她是个瘸子!”
据说同样在丹麦,有个人被判斩首,已上了高台,有人向他提出同样的条件,被他拒绝,只因为送来的那个姑娘脸太扁,鼻子太尖。图卢玆的一个仆人被人控为异端,说他这样信仰的唯一理由是参照了他的主人,一个与他同牢的青年学者的信仰而来的。仆人宁可去死也不听信他人说主人犯了教规。我们还读到阿拉斯人的故事,当路易十一攻下该城时,许多市民就是吊死也不愿喊:“国王万岁!”
在纳森克国,即使今日还是,教士的妻子要随同死去的丈夫活埋。其他妇女则在丈夫葬礼上活活烧死,不但要神色平静,还要高高兴兴。当国王驾崩火化时,他的所有后妃、宠姬,一大批官员奴仆,兴高采烈扑向火堆,跳入火中,他们觉得给先王伴驾是极其光荣的事。
在阿谀奉承的弄臣中间,有人临死前也不放弃装疯卖傻。有一个人,当刽子手要推他时,大叫:“开船啦!”这是他的口头禅。还有一人躺在火炉前的草褥上,快要断气时,医生问他哪儿痛,他回答:“板凳与火之间痛。”那位神父要给他做终敷仪式,摸到他因病而缩回的双脚好涂上圣油,他说:“您可以在我两腿的头上找到啊。”那人劝他把自己托付给上帝,他问:“谁上那里去?”
“上帝愿意的话,您不久就可以去了。”另一人回答。
“那我明天晚上到那里……”
“您要把自己托付给他,您不久就要到了。”
“那样的话,”那个人说,“不如我自己跟他说吧。”
我听父亲说,最近跟米兰的几次战役中,城市几次失而复得,老百姓实在忍受不了命运反复无常,决心不惜一死,盛传至少有二十五个家族族长在一周内自杀身亡。克桑西城也发生相似的事,在布鲁图斯围城时期,城里人不论男女老幼,纷纷冲出城门,怀着那么急切的欲望,只会做一切去找死,决不做什么去偷生;以致布鲁图斯好不容易才救出一小部分人。
任何观念都很强烈,让人不惜一死也愿意去接受。在米底亚战争中,希腊人立下和遵守的庄严誓言,第一条就是每个人愿意以死亡换取生命,也不以希腊法律换取波斯法律。在土耳其与希腊的战争中,我们看到多少人宁可接受残酷的死亡,也不愿放弃割礼而改行洗礼?
这说明没有事情是宗教做不到的。
卡斯提尔国王把犹太人赶出了国土,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向他们出让避难所,一人收八埃居,约定在某天要离开;他答应提供船只把他们运往非洲。到了日子不服从的人沦为奴隶,但是船只提供不足,上了船的人受到水手粗暴虐待,除了各种各样侮辱以外,还有意在海上戏弄他们,船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后退,直至他们吃完随身所带的干粮,被迫向水手购买,价格昂贵.行期拖延又长,当他们终于上岸时,除了身上的衬衣以外已一无所有。
这一非人待遇的消息传到还在陆地上的人的耳朵里,大多数人决定做奴隶,一部分人做出样子要改宗。
曼努埃尔一世继承王位,首先让他们恢复自由,后来又改变了主意,限定他们时间离开,指定三座港口供他们出海。据近代最杰出的拉丁历史学家奥佐里乌斯说,国王让他们恢复自由。
P26-27
致读者
读者啊,这是一部真诚的书。一开头就提醒你,我没有预设什么目标,纯然是居家的私语。我决不曾有任何普济天下与追求荣名的考虑。我的才分达不到这样一个目的。只是寄语亲朋好友作为处世之道而已。当他们失去我时(这将是他们不久后要面对的事实),还能在书中看到我的音容笑貌,以此对我逐渐保持一个更完整、更生动的认识。若要哗众取宠,我自应更用心思涂脂抹粉一番,矫揉造作地走到人前。我愿意大家看到的是处于日常自然状态的蒙田,朴实无华,不耍心计:因为我要讲述的是我。我的缺点,还有我幼稚的表现,让人看来一目了然,尽量做到不冒犯公众的原则。有些民族据说还生活在原始的自然法则下,享受温馨的自由,假若我身处在他们中间,我向你保证我很乐意把自己整个儿赤裸裸地向大众描述。因此,读者啊,我自己是这部书的素材,没有理由要你在余暇时去读这么一部不值一读的拙作。再见了!
蒙田
一五八〇年三月一日
要能够欣赏他的价值,年纪不能太轻,人生阅历与挫折不能太少。他思想的自由与正直给我们这一代被命运抛入纷扰乱世的人,带来了珍贵的帮助。
——斯蒂芬·茨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