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所著的《实践理性批判》一书,由杨祖陶和邓晓芒教授首次把“康德三大批判”直接依据德文原版译出。两位专家长期致力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具有很高的学术质量,代表了国内这一领域的领先水平,甚至可以说是华文世界的最好译本。
2006年,“康德三大批判新译”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康德所著的《实践理性批判》出版于1788年。从内容上来看,如果说“纯粹理性批判”的任务是要确定人类认识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干规定,那么“实践理性批判”的任务就是研究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康德立足于无人可以怀疑的“纯粹实践理性”去批判理性的“全部实践能力”,从人的纯粹理性现实具有的实践能力出发并以之为标准,批评和评价一般的理性在实践活动中的种种表现,从中确认纯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规律,即道德律,道德、律使人认识到人在实践中事实上是自由的。康德在本书中提出的自由概念成为“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结合的基石。特别是在本书中提出了他的脸炙人口的两大崇高原则。“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全书除序言和导言外,有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和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两部分,外加一个结论。在要素论中又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和“辩证论”。
序言
导言 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
第一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要素论
第一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诸原理
1.解题
注释
2.定理I.
3.定理Ⅱ.
绎理
注释I.
注释Ⅱ.
4.定理Ⅲ.
注释
5.课题I.
6.课题Ⅱ.
注释
7.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
注释
绎理
注释
8.定理Ⅳ.
注释I.
注释Ⅱ.
在德性原则中实践的质料规定根据表
I.纯粹实践理性原理的演绎
Ⅱ.纯粹理性在实践运用中进行一种在思辨运用中它自身不可能的扩展的权利
第二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的概念
就善与恶的概念而言的自由范畴表
纯粹实践判断力的模型论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机
对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的批判性说明
第二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一般辩证论
第二章 纯粹理性在规定至善概念时的辩证论
I.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
Ⅱ.对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的批判的消除
Ⅲ.纯粹实践理性在其与思辨理性结合时的优先地位
Ⅳ.灵魂不朽,作为纯粹实践理性的一个悬设
Ⅴ.上帝存有,作为纯粹实践理性的一个悬设
Ⅵ.总论纯粹实践理性的悬设
Ⅶ.如何能够设想纯粹理性在实践意图中的扩展而不与此同时扩展其思辨的知识?
Ⅷ.出于纯粹理性的某种需要的认其为真
Ⅸ.人的认识能力与他的实践使命的明智适当的比例
第二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结论
德汉术语索引
汉德术语对照表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