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中心,一度引领者中国教育、文化的发展。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的变迁,上海近代出版文化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陈丽菲主编的《上海近现代出版文化变迁个案研究》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深度分析,揭示了社会发展与出版文化变迁之间的深层关系。这些具体而微的研究使我们可以见微知著,从而对现代出版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导论:回望与创新陈丽菲
20世纪30年代上海图书出版人力资源研究陈沛雪
一、20世纪30年代上海图书出版业人力资源概述
(一)20世纪30年代上海图书出版业的繁荣
(二)上海图书出版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20世纪30年代上海图书出版人力资源个案研究
(一)赫赫“商务”,开创现代出版企业人事制度先河
(二)创新机制,中华书局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
(三)以人为本的“开明人”与“开明风”
三、结语:民国时期上海图书出版人力资源之特点
1978年后上海翻译文学出版的变迁与特色
——以上海译文出版社为中心施隽南
一、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成立、发展及其翻译文学出版概述
(一)1978年前上海翻译文学出版概述
(二)西方经典文学的井喷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成立(1978—1985)
(三)市场初探——从内容到形式设计(1986—1991)
(四)夹缝求生——翻译文学市场的再分配(1992—2000)
(五)步步为营——运作翻译文学畅销书(2001—2010)
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出版特色——人民文学、上海译文与译林三社之间的比较
(一)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译林出版社概况
(二)人民文学、上海译文、译林三社翻译文学出版情况的比较
三、结语:上海译文出版与中国翻译文学出版
民初女性传媒构建的上海女性及生活导向
——以《妇女时报》为中心赵蓓红
一、《妇女时报》的创办
(一)都市环境与商办女性报刊的产生
(二)办刊宗旨与刊物基调
(三)作者与读者群体像
(四)图文并茂的编辑表达
(五)市场环境与戛然终刊
二、《妇女时报》中女性观的演变l
(一)“国族”话语中的女性模范意识
(二)都市环境中的新贤妻良母主义
三、《妇女时报》视野下女性家庭生活图景
(一)重建居住环境
(二)多重身份
(三)新旧杂糅的婚恋观
四、《妇女时报》视域内女性的社会生活
(一)作为道德教养所的学堂
(二)女性的就业方向
(三)女性公权的幻灭
五、女性媒介与新贤妻良母主义
(一)新贤妻良母主义的误读
(二)女性生活进入历史视阈
(三)女性权利依旧遭到忽视
上海的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变迁初探(1920—2011)张允允
一、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发轫及繁荣期(1920一1937年7月)
(一)上海教科书出版的发轫时期概况
(二)民国教科书审定制度变迁概况
(三)民国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繁荣时期的格局
(四)案例分析:商务印书馆1920一1937年语文教科书出版
二、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的衰落时期(1937年8月一1949年10月)
(一)本时期教科书的出版制度变迁
(二)本时期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概况
(三)案例分析:战争时期的“七联处”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上海教科书出版(1949年10月一1986年)
(一)本时期教科书编审制度变迁
(二)本时期上海教科书出版状况
(三)案例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大变革时期的教科书出版
四、大变革时期上海教科书出版(1987_2011)
(一)本时期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制度概况
(二)本时期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格局
(三)案例分析:新时期华东师大出版社的教科书出版
五、上海地区教科书出版变迁分析与总结
(一)教科书出版编审制度变迁
(二)教科书内容变迁表征与特点——以语文教科书为例
(三)教科书出版形式的变迁
六、结语
(一)教科书发展的历史规律探寻
(二)教科书历史发展轨迹的启示
近现代上海书刊印刷业变迁研究初探(1930—2010)邓小娇
一、民国上海书刊印刷业概述(1930—1949)
(一)民国时期的上海:现代意义出版印刷的产生
(二)上海——近代书刊印刷业中心的确立
(三)民国上海书刊印刷业的特点
二、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书刊印刷的恢复与提高(1950—1977)
(一)新中国成立后书71j印刷业的恢复
(二)计划经济下上海书刊印刷业的大调整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上海书刊印刷业(1978—2010)
(一)上海现代书刊印刷业的繁荣-
(二)书刊定点时期的上海书刊印刷
(三)新时期的上海书刊印刷
四、上海近现代书刊印刷变迁路程
(一)上海书刊印刷行业的变迁
(二)书刊印刷业变迁和社会变迁关系分析
(三)展望
(四)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