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易卜生”之称的约恩·福瑟是当代欧美剧坛最富盛名、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在世剧作家。其作品迄今已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并曾多次获得各类国际艺术大奖。此外,他也是近两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他笔下那蕴含着巨大情感张力的极简主义洗练语言,对白中强烈的节奏感与音乐感,并置的时空,交缠的现实与梦幻,都彰显了他独特的“福瑟式”美学与戏剧风格。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剧作中那无处不在的诗意的暗涌,是他对人生的倾听,是他字里行间对所有在时间荒原上相遇的人们所怀有的无限悲悯之情……
《秋之梦(约恩·福瑟戏剧选)》选取福瑟的戏剧四种。包括《秋之梦》、《我是风》、《暗影》、《而我们将永不分离》。
《秋之梦(约恩·福瑟戏剧选)》选取福瑟的戏剧四种。包括《秋之梦》、《我是风》、《暗影》、《而我们将永不分离》。 《秋之梦》:此剧由众多场景逐个拼接而成,就如同一个个拼凑起来的抽象图像,而无故事主线。整场演出中,剧中的五个角色全部出现在舞台上,没有描述个人故事的独立情节。《我是风》:两个人,又或许只是一个人分裂成两个人,他们乘着破船飘荡在海上,身边只有一点点食物和水。故事发生在其中一个人打算向公海前行之时。忽然之间,远处的岛屿浓雾弥漫,海水汹涌,将他们带入了一场神秘未知的奇幻旅程。本剧以一个难以想象的奇异点将现实分裂开来。两人之间的交互吟唱与复杂关系的异常敏感共同构成了该剧的一大亮点。该剧的编剧与导演均表示,尽管看似两人的命运紧紧相连,但其实他们都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中迷失方向的个体。《暗影》是福瑟2006年的近作。“暗影”自有其独特的宇宙,开放、澄净,同时又如一个谜语般扰人。《而我们将永不分离》是福瑟第一部被搬上舞台的戏剧作品。福瑟在其中探索了戏剧独有的暧昧不清的特质:一个女人焦急地等待着她的丈夫,而我们作为观众,看到的究竟是现实、幻境、回忆,甚或是一个鬼魂的故事?
广大的教堂墓园中的一隅。晚秋。雨才住。黑色的树们。有些叶子还残留在树上,有些已经落了。一条砾石小径。一条油漆已剥落的,饱经风霜的长凳。男人沿着砾石小径走来,继而踏下小径走向一块墓碑。他读着墓碑上铭刻的文字,伫立在那里注视了一会儿,然后走向另一块墓碑,读着碑文,也伫立了一会儿。然后他走回小径,一直走到长凳前坐了下来。他抬起头,脸上泪痕依稀。他把外套裹紧些,低头注视着湿漉漉的石子。他站起身,张开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旋即无言了。他就这么僵直地站了一会儿,然后紧紧闭上嘴唇和双眼,一阵痛苦的表情掠过他的脸庞。他睁开双眼,冷冷斜睨着这世界。与此同时,女人上。她看见了他,却不想让他看见她。她站在那儿,进退维谷,犹豫不决。而他其实几乎都没注意到她。她低下了头。他回身在长凳上坐下,有点儿为自己刚才的动作而害臊,又有点儿为了有人打扰而烦恼。然后他仔细地看了看她,认出了她是谁。
男人
(带着真诚的讶异。)
真的是你吗
女人
(羞怯地。)
是啊
好像是我
(她低下头,用一只脚踢着碎石子。)
男人
(站起身来,注视着她。)
你居然会在这儿
我居然会碰见你
在这儿
这时候
我真不敢相信
(她依然低着头站在那儿。)
这太好了
我们已经很久
没见面了
女人
(矜持地说。)
是啊
(长长的静场。)
男人
我不知道你
到镇上来了
女人
(轻笑着。)
我只是顺道来的
男人
这太好了
女人
只待几天 男人
是吗真没想到
女人
是啊
(短暂静场。)
男人
真奇怪
我们会是
这样见面的
是啊
在教堂的墓地里
我的意思是说
因为我们从来没
(突然停下来不说了,低下了头。他们两人都低着头站在那儿。静场。)
女人
(抬起头注视着他,轻笑了。)
是啊可我们就这样见面了
男人
(轻笑着。)
真奇怪
(他低头看看长凳。)
我只是坐在这儿
我
你看见了
就我一个人
在黑色的秋天里
女人
坐在这儿想着
男人
想啊想啊
我只是坐在这儿哀悼
也许
女人
你是在感受这一切
男人
(突兀地说。)
是的我想是的
(长长的静场。他在长凳的一头坐下来,注视着依然低头站在那里的她。她又开始用一只脚小心翼翼地踢着碎石子。)
你为什么不坐下呢
就一会儿
你有时间吗
(赶紧又说。)
或者也许你没时间
也许你还有事儿
也许你赶时间
不管怎么说又见到你真好
我都这么久 没见到你了
真没想到
突然你就出现了
我本来就只是一个人坐在这儿
怎么想得到
突然
你就出现了
女人
我坐一会儿吧
(她走过来在长凳的另一头坐下。他们羞怯地彼此对视了一眼,然后又都低下头。静场。)
男人
(羞怯地注视她。)
真没想到
女人
是啊
其实我到镇上来的路上
还想到过你昵
不过
(突然停下来不说了。短暂静场。)P99-103
序言
在约恩·福瑟的一本早期著作中(时年27岁的作家于1986年所出版的一本诗集)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不断远去,消逝。渐行渐远/却不断靠近。
远一近。这两个字同样也可以用来描述文学翻译。将外国作家的文本翻译过来拉近了他们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译者和出版社使得外国作家们由远及近。
数年前曾有一部广为人知的美国电影《迷失东京》,关于一个美国演员身处亚洲大都市中的迷惘与失落。我曾偶有所思,想到这话反过来说其实也是能成立的——“在翻译中找回”——那些我们可以在翻译中发现或是找到的东西。全世界的读者都能从翻译作品中找到些什么:一个主题,一缕思绪,或是一段记忆。而从约恩·福瑟的诸多作品中——戏剧,诗歌,小说和杂文——我们同样也能找到一些东西。他的作品早已无远弗届,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而此刻.这些作品也由远及近,来到我们身边。或是书籍,或是舞台作品,它们与我们近在咫尺。
远一近。在约恩·福瑟的戏剧作品中,还有着空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笔下的人物既彼此远离,又相互靠近。由此,他的笔下滋生出一种独特的情绪与氛围,一种独一无二的节奏。太多的话并未宣之于口。同样,也有太多的话不断往复迂回。对话中断继而接续,仿如一列缓缓逶迤而行的慢车。而令火车暂时终止行驶、停靠下来的车站,却总在你意料之外出现。剧中人物在时间的荒原上相遇,过往的吉光片羽闪烁。
自然,距离和人。远一近。约恩-福瑟在这个世界上创造出了一隅独有的空间,为他自己,为他的作品,也为了我们——读者。在他诸多有关戏剧与文学的杂文中,有一篇叫做《当天使穿越舞台》。那一刻,即是奇迹发生之时。那一刻,观众和演员,仿佛都藉着一束微光,看到了这个世界真正的模样。
约恩·福瑟戏剧作品系列被译介为中文并出版,是一个意义非凡的项目。在我心中,弥足珍贵。他是我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经由邹鲁路女士精深的翻译技巧,不辍的理想主义,和她一直以来的坚持与努力,在迄今已近十二年的时光里持之以恒,这个项目终得以实现。此外,还有来自“易卜生国际”(Ibsen International)Inger Buresund女士的支持,协助与鼓励。更有上海译文出版社对这一项目的慧眼独具与鼎力支持,我们又迎来了一本美丽的书。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