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由空房子引发的揭秘调查,普利策获奖记者比尔·戴德曼和胡姬表弟小保罗·克拉克·纽厄尔由此揭开美国最为神秘的女富豪的传奇人生,带你走进美国政商巨擘克拉克家族的百年沉浮史。
《空虚的豪宅》向我们展示了关于神秘的胡姬和她亲密关系圈的一幅错综复杂画面。我们认识了她极其放纵的父亲、腼腆害羞的母亲、不幸早逝的姐姐、收到她价值三千万美元礼物的护士,以及争相争夺她铜业巨产的亲戚们。书中以几十幅插图形象生动地讲述了一个身居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的独特人生,也是镀金时代的最后一块珍宝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闪耀百年的迷人故事。
比尔·戴德曼、小保罗·克拉克·纽厄尔著的《空虚的豪宅(美国神秘女富豪的传奇人生)》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及其家族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如何对待财富的故事。
她的父亲曾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拥有可与卡内基、洛克菲勒相媲美的财富;
她曾居住在美国最奢华的住宅中,也目睹了这所豪宅拆除重建的过程;
她拥有莫奈、德加、雷诺阿的珍品,拥有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和众多的古董玩偶收藏,却为了支付巨额的赠与而将它们一一变卖;
她隐匿八十余年,与亲人联系甚少,却与前夫、挚友、教女、护士保持着持久的联络和亲密的情谊;
她继承了最精美的财产,经历过最奢华的旅行,欣赏过最令人震撼的风景,拥有过最伟大的艺术品,聆听过最动人心魄的音乐。然而最终,她选择带着她的荷兰酱、奶油卷和羊绒衫住在一间病房里度过人生的最后二十年。
她是这个喧嚣时代里的静者。她拥有所有人都渴望的财富,但是她把这些身外之物丢到了一边,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
她就是胡姬·克拉克,一位身居财富金字塔顶端、美国近百年来最神秘的亿万女富豪!
第1章 克拉克公馆(1)
一 豪华住所
1910年7月,前参议员、千万富豪威廉·安德鲁斯·克拉克的女儿胡姬和安德莉到达纽约港口,回到他们的祖国。克拉克一家乘坐白星航运公司的“日耳曼”号的头等舱驶离法国瑟堡港。克拉克家的姑娘们戴着宽檐太阳帽,在码头上摆好姿势给报纸拍照。8岁的黑发姑娘安德莉胆子很大,在闪光灯前颇为自信,而她的跟屁虫妹妹、只有4岁的胡姬,则犹疑地低着头。
关于胡姬在美国的第一天充满了猜测和误传。报道称这个小继承人一个英语单词也不会说。她们的父母分别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和密歇根,姑娘们从出生起就持有美国公民身份和护照。事实上,她们接受了良好的私人教育和家庭教师的辅导,已学习了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三种语言。
胡姬·玛塞尔·克拉克在1906年6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克拉克夫妇的公寓位处巴黎雨果大道56号,经过宽敞的林荫大道后,到凯旋门只有几步之遥。和这条大道一样,胡姬也是以这位在法国深受爱戴的小说家、诗人及剧作家命名的,雨果在其晚年就住在这个街区。这个名字其实也包含了胡姬父亲对自家法国胡格诺派血统的致意。年轻时,胡姬有时会署名为“雨果”(Hugo),而有些朋友则称呼她为“哈格斯”(Hugs,对Hugo的戏称)。胡姬出生时安德莉将近4岁。当被告知有个小妹妹要出生,安德莉对妈妈说:“这事我得想想。”即使一百年过去了,胡姬对她姐姐的聪明还是会会心一笑。当时胡姬的父亲年岁足够作她祖父。胡姬出生时威廉·安德鲁斯·克拉克已67岁,仍旧精神矍铄,第一次婚姻的四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而胡姬的母亲安娜·拉夏贝尔·克拉克年仅28岁。
虽然这两个女孩在船上由他们的父母陪伴着跨洋航行,但父亲威廉·安德鲁斯·克拉克在码头的照片更显骄傲。安娜则退到一侧,停留在相机的视线外。安娜在她仅有的几张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照片里都显得十分冷漠,从斜戴的礼帽下投出冷冷的目光。但从胡姬的私人相册里,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安娜,她身着时尚的系腰带欧式裙服,笑容温暖又生动。
1910年,胡姬一家到纽约时还居无定所。他们家最大的豪宅十年前动工,那时还没有完工。克拉克把妻女送到西边落基山蒙大拿州比尤特城,他曾在此采铜大赚一笔。而他则留居在纽约公寓里,有时候会去仍在施工的豪宅里过夜,改改设计图以把宅子建得更宏伟。
“这个现代宫殿建成后,”纽约《世界报》报道说,“它将与阿拉丁的神话宫殿的富丽堂皇相媲美。”1895年,克拉克选址于此,耗资22万美元买下第五大道和77街东北角,这一带处于纽约百万富翁区正中心的显著位置,上临范德比尔特和阿斯特,下临卡内基。到1911年完工时,评论家们称其为“最雄伟、最霸道、最金光闪闪的美式城堡”“世间最非凡的住所”“无疑是美国最奢侈也可能是最美丽的私人寓所”。
这栋有着121间房的豪宅也是胡姬童年时期的家,她在这里度过了从5岁至18岁的时光。这座从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城堡有着隐秘的人口,放着缥渺的音乐,充盈着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的珍宝。当时安德莉和胡姬由车夫驾车送来,身边有私人保镖保护,她们驶过敞开的车门,这扇铜门足有20英尺那么高。
这栋六层楼的精美豪宅的下半部分在当时并不出众,如果不是作为克拉克的银行办公楼,可能不会显山露水。而在豪宅的上半部分,每一寸都镶嵌着巴黎艺术的耀眼装饰,狮子、小天使和女神图样到处可见。啊,不过建筑师并不止于此。他在豪宅上方加了一个9层的华丽圆顶塔,塔顶直指天际,似乎自恃轻盈又继续升向开阔的穹顶。房屋整体的效果像是一位名厨在白天创作的精美婚礼蛋糕,却在一夜之间似乎被法国来的一位苏斯博士偷偷潜入多加了几层。
安德莉和胡姬生性喜爱户外。冬天的时候,她们会穿着红外套和红色宽檐帽,坐着雪橇沿着中央公园的山脊飞奔下来。夏天,她们则穿着水手衫和到膝盖的灯笼裤轻快地跑着。在公园的任何角落,她们都能找到游玩路线里特殊的基地——克拉克公馆的塔楼。站在离人行道100英尺高的塔楼里,安德莉和胡姬能一览脚下的曼哈顿盛景。
有记者曾参观过这栋宅子,据他们报道,里面有着26个卧室,31个卫生间和5个艺术长廊。地下室里修建了土耳其风格的浴室,安置了游泳池、皮草储存室以及铁路支线以运送熔炉所需煤炭。整个豪宅通常一天内需烧煤7吨,能源不仅用来供热,还为两部电梯的发动机、冷藏设备和空气过滤设备以及4 200盏电灯提供电力。
马车载着克拉克家的女儿们驶入U形车道,他们首先会经过露天的主庭院,然后通过拱门,穿过用田纳西大理石装饰的喷泉,进入前厅。喷泉上方萨堤的脑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翻盖式投影,另外两个大理石美人鱼在水雾中嬉戏。随后,马车会穿过圆形建筑,姑娘们可以在这里下车。
1898年一家不知名的公司绘出这所房子的图纸时,汽车大生产的时代还没开始。到1900年地基已打好,但克拉克不断修改着计划,又购置了周边5栋房子以建造更奢华的房屋,并且是由设计过巴黎大皇宫的知名建筑师亨利·德兰尼负责设计建造。
P15-17
隐秘富豪
我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走进这个故事的,一个是出于偶然,一个是出于血缘关系。
比尔·戴德曼
机缘巧合,我误打误撞进入胡姬·克拉克的神秘世界,当时家里正在找房子,但价格有些超出我的能力范围。
2009年,因我妻子工作变动,我们从波士顿搬到了纽约,但我们都希望还能接触到新英格兰的魅力和独特气质:古老的石墙,乡村角落里殖民时期的房子,节俭的北方佬省掉了“drawer”的r音说把他们的羊毛袜子放在“抽屉”(draw)里,但却把“画画”里的r说得别有风味①。租房期间,我们看了康涅狄格州的小镇,这片区域在帝国大厦的东北方,车程只需一小时。虽然房子价格已陷入大萧条,但对我们来说房子还是只有两种:不喜欢的和买不起的。
有天晚上,失望之下,我索性另做他事了。我开始浏览网页列表里那些我确确实实买不起的房子——“美国梦”的一种锻炼方式。有些房子的名字很熟悉,比如常听说的连脱口秀主持人唐·伊姆斯(Don Imus)和菲尔·多纳休(Phil Donahue)都卖不动的长岛湾海滨豪宅,其他的宅名则只能靠谷歌搜索才能得知。有人凭借在网上卖内衣赚的钱,买了价值800万美元的房子(“穿着内衣买内衣”)。然而,当看到表单里排名第一的房子时,我震惊了。
康涅狄格州待售的最贵的房子在新迦南地区的托尼镇,当时已从原价3 500万跌至2 400万美元。它名为乐博堡——“美丽城堡”,这“梦中情人”占地14 266平方英尺①,嵌在52英亩②的林地里,一条河流穿过其中,还有一道瀑布飞流而下。城堡里有22个房间,包括9间卧室,9间浴室,11个壁炉,1个酒窖,还有电梯、行李间、安全走廊和衣物干燥室。仅房产税每年就要161 000美元,这大约是一个典型美国家庭四年的收入了。我不认识房子的主人胡姬·克拉克,不知其是男人还是女人?
镇上的网站上有条奇怪的记录:自从乐博堡的主人在1951年买下房子后,房子就一直无人居住。这不可能啊!谁能够买得起这样的房子然后空置60年?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做呢?
作为一名调查记者,我的工作职责并没有包括去调查一个美丽的城堡,但第二天早上我还是驱车前往新迦南。
这条名为“丹”的高速公路实为一条蜿蜒狭窄的小道,路上有个手工做的小路标写着104号,还有一个警示牌,上面标着“私家宅院,请勿擅闯”八个字。一排矮红砖墙油漆斑驳,后面坐落着两间小砖房。车道从砖房中间穿过,经过锈蚀的铁门,穿入树林,弯弯曲曲消失在视野外。如果真有童话般的城堡,那它必然在林深之处。这房子四周没有人烟,只看见野生的火鸡、麋鹿和鸟。说它是个家,倒不如说它就是一个自然保护区。这里没有信箱,没有名号,也没有门铃。我倚在墙上,敲了敲一间屋舍的窗户。
一个胡子拉碴、穿着白背心的男人慢吞吞走了出来,睡眼惺忪,说自己叫托尼·鲁杰罗,负责照看这房子。此人年过八十却依然健硕,他说自己曾经是拳击手,还曾和洛奇·马西亚诺①打过拳击,现在只是在照看“克拉克夫人宅邸”。他开不了门,这房子虽然无人居住但有人精心打理。20多年来,他从没见过房子的主人,只知道支票是她的律师从纽约寄来的。
鲁杰罗像想起了什么,他走进房里,拿出一张《纽约时报》的剪报。在一家拍卖行,雷诺阿的《玫瑰丛中》以2 35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画中描绘了一个女人坐在花园长椅上。报纸上说这幅画来自“胡姬·克拉克的遗产”。鲁杰罗一直指着“遗产”二字。
“我有个问题”,他对我说,“你觉得她去世了吗?”
…
我在南加州网络论坛找到胡姬·克拉克的名字,发现乐博堡并不是她唯一的房产。她还有一套更大的房子坐落在圣巴巴拉,这幢度假别墅坐落在面积23英亩的峭崖顶上,面朝太平洋。但是这幢别墅绝不出售。报纸上说几年前她拒绝了一亿美元的议价。豪宅名叫贝洛斯瓜尔多,意为“美丽风景”。论坛上说胡姬至少有50年没有去过那儿,但这个面积为21 666平方英尺的宅子被人精心照料着,20世纪30年代的轿车还停在车库里,餐具齐全以备主人到来。
我本无意投入这个故事,但还是被激发了好奇心。一段时间后去圣巴巴拉出差时,我尝试探访贝洛斯瓜尔多。这栋房产隐秘在断崖上,一面高墙把它和圣巴巴拉公墓阻绝开来,即使是魂灵也很难一瞥其中姿态。但是通往贝洛斯瓜尔多的后门开着,我沿着那条弯曲的车道往上走。山顶上几个园丁正在工作。主宅隐秘在一片丛林中。突然,一个50多岁的彪悍男人拿着对讲机,开着一辆高尔夫球车驶向我。他介绍自己叫C·约翰·道格拉斯三世,是这儿的房产主管,并指着“私人领域勿入”的标志。在把我送下车道的途中,谈到守护的一些事,他只透露两个信息:他受雇于“克拉克夫人”已经超过25年了,而且也从未见过她。
……
静谧时光
对胡姬来说,贝洛斯瓜尔多还是她60年前见到的样子。这栋克拉克家族的度假别墅位于圣巴巴拉,波光粼粼的太平洋景色在这里一览无余。别墅被人很精心地维护着,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每月花在房屋上的维护费需4万美元。
走进这座灰色的法式别墅,厨房外的服务间后方的绿瓷砖上放着一张白纸,排版签字区有一个勤杂工的签名。这张纸已经在这里放了十年多。它标记着一件家具原来的位置。 2001年11月29日
我把一个白色的木梯凳
一从这个房间搬到了主翼电梯
当作救援用具
以防电梯停运
哈里斯
房子外有一间巨大的车库,它原本是马车仓库和配有舞厅的员工宿舍,曾经归沃尔特·阿姆斯特朗管理,也就是克拉克家的苏格兰司机。大部分时间克拉克家的人不会亲自来驾驶这些车辆,阿姆斯特朗常常在他那高低起伏的风笛曲声中度过在贝洛斯瓜尔多的静谧午后时光。
阿姆斯特朗早已逝去。他退休后胡姬仍付给他全部工资作为养老金,直到他在20世纪70年代去世。然后,胡姬把退休金给了他的遗孀阿尔玛,直到她在20世纪90年代去世。阿姆斯特朗曾精心照看的两辆车还在这里完好保存着。多次有人上门购买,都被胡姬拒绝了。
右边这辆是1933年产的克莱斯勒皇家八座敞篷车,车顶一直没打开过,带有黑色油漆和奶油色车轮。镀铬罩上刻着一个黑斑羚的吉祥物,它跳跃着,好似飞过巨大的前格栅。胡姬仍记得那年大萧条的夏天,阿姆斯特朗让她驾驶敞篷车沿着圣巴巴拉海岸公路行驶。
左边是一辆硕大的1933年黑色凯迪拉克V-16七座豪华轿车。在车库的水晶吊灯下,带金色女神装饰的引擎盖闪烁着光芒。车的备用轮胎附在踏脚板的前端。跟胡姬的客厅一样,车内帘子拉下以保护乘客的隐私。
两辆车都挂着黄黑色的加州牌照,时间显示为1949年。
相信很多读者和我一样,第一次见到胡姬·克拉克这个名字出现在中文网站上是在《纽约时报》畅销书介绍里。初看这个名字我们会觉得熟识,但又不能准确说出她是谁。她曾一度成为媒体热门,遗产疑云、豪宅风光和隐居生活持续出现在新闻报道和街头巷议中。比尔·戴德曼这本《空虚的豪宅》像是为了终结世人的无端的猜测和议论,还原一个真实的胡姬。
《空虚的豪宅》实际上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参议员威廉·克拉克白手起家、实现美国梦的奋斗史,一个是女儿胡姬跨越世纪的成长史。我们跟随作者的叙述跨越了一个半世纪,从广袤的西部大荒野到纽约曼哈顿的车水马龙里。作者选取了十三个地点,用客观、详尽的笔触回溯了父亲和女儿各自的人生。这不仅是一本个人传记或者家庭回忆录,也展现了财富的创造积累到挥霍的过程。克拉克家族的神秘世界如作者所说,再现了“美国历史的浮光掠影”。读这本书,你能看到宏大的西进场景,也能了解琐碎的生活细节,里面的人物或是开拓进取或是穷侈极奢,你能读到温暖感人的友情和亲情,也会憎恶无尽的勒索和欺骗。
作为读者,我很难做到不偏不倚。有两个片段让我的情绪变得非常激动:一个是克拉克去西部淘金、倒卖杂物,他独自驾着马车经过严冬的冰河,冰面破裂,人和马一起掉进刺骨的河水里;另一个是胡姬住在贝斯以色列医疗中心,她不断给护士和医生购置公寓、赠送礼物,似乎被人长期勒索但又不自知。我既感叹父亲的坚强意志,又为女儿的处境暗自担心。
作为译者,我希望能尽力展现作者的文字风格和情感态度。书的前半部分洋溢着美国人乐观进取的精神,从西进运动、比尤特开矿、参议院争夺和克拉克铁路建设一系列故事中读者能审视马克·吐温对克拉克的评价是否得当。而书的后半部分充满了现代生活的不安和疏离,在这个经济衰退、社会多元化、恐怖主义战争兴起以及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世界,也能体会到胡姬从灰褐色病房里欣赏空调机组风景的无奈。
这整本书都在追寻着父辈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该如何传承,人用财富还是财富用人,这是胡姬一生的议题。胡姬同我们一样追求友情、爱情和陪伴,但她是“这个喧嚣时代的静者”,具有独立自主的品质和迥然不同的美国财富精神。最近读到一句话特别适合这位主人公——人类要成为思考中高贵而美丽的对象,不能靠着把自身中一切个人性的东西都磨成一律,而要靠在他人权力和利益所许的限度之内把它培养起来和发扬出来。
感激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给我提供帮助的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给予我理解和支持,师大同窗好友清兰替我斟酌字句、查阅资料,远在大洋彼岸的好友明宣给我提供美国法律和社会知识以便参考,还有家人创造了相对安静的环境让我得以沉浸在威廉·安德鲁斯和女儿胡姬的奇妙世界里。我的研究生导师张源在我翻译书籍、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极大的鼓励与指引。挚友孙继明与我分享有关日本文化的内容,让我得以理解胡姬对于日本玩偶的眷恋。感谢带领我走进语言文学学科的俞洪亮老师、朱建迅老师,经由他们的教诲,我才开始接触文学和翻译的世界。谢谢大家的包容、指导和支持!
愿大家喜欢这个童话与现实交织、美丽和残酷并存的故事。
黄文彦
这是一项伴随巨大财富而来的关于职责和特权的引人入胜的……充满闲言碎语的……激动人心的调查。
——《出版人周刊》
这是一个关于财富挥霍的精彩故事……同时又是一个关于白手起家致富的气势恢弘的故事!
——《纽约时报》
这是一次让人愉悦韵阅读之旅,它是一个集社会历史、神秘豪宅和玩偶于一身的精彩故事。
——《每日野兽》
精彩之至!一段对真实人生故事的猎奇之旅。
——《人物》杂志
你甚至无法想象它是真实存在的精彩故事,它充满了神秘色彩!
——《乔恩·斯图尔特每日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