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鲁晓鹏所著的《影像文学理论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性》一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按内容分为六辑:文化理论与全球视野、重写中国电影史、华语电影理论之构建、电影与生态、电影个案研究以及现代文学。作者视野开阔,就影视、文学、文化研究等方面展开了跨地域、跨学科的对话和交流。本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其新颖的观点阐释、跨文化的研究视角,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与华语电影的研究成果,而且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影像文学理论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性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美)鲁晓鹏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美国鲁晓鹏所著的《影像文学理论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性》一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按内容分为六辑:文化理论与全球视野、重写中国电影史、华语电影理论之构建、电影与生态、电影个案研究以及现代文学。作者视野开阔,就影视、文学、文化研究等方面展开了跨地域、跨学科的对话和交流。本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其新颖的观点阐释、跨文化的研究视角,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与华语电影的研究成果,而且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 内容推荐 从中西比较文学转向当代文化研究,是众多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共同学术选择。而华语电影研究作为美国高校东亚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中蓬勃发展的一个领域,成为海内外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话题。该论文集由美国鲁晓鹏所著的《影像文学理论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性》一书涵盖中外电影研究方法、华语电影产业与电影研究的互动以及中国电影在美国的接受状况等内容,梳理了华语电影在欧美从最初的零碎化转向目前的主流化、体系化、百科全书化的演变历程。这些论文先后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核心期刊上发表。 目录 001/自述 第一辑 文化理论与全球视野 003/重探全球现代性:以中国为棱镜 022/全球化时代的人文知识分子与大学人文教育——鲁晓鹏教授访谈录 第二辑 重写中国电影史 047/中国电影一百年(1896-1996)与跨国电影研究:一个历史导引 073/海外华语电影研究与“重写电影史”——鲁晓鹏教授访谈录 086/卢米埃尔兄弟电影在中国放映考 第三辑 华语电影理论之构建 09l/华语电影之概念:一个理论探索 103/21世纪汉语电影中的方言和现代性 113/海外中文电影研究的四种范式 127/华语电影概念探微 137/跨国华语电影研究的接受语境问题:回应与商榷 143/跨国华语电影研究之方法论 第四辑 电影与生态 151/电影、生态、现代性 163/生态电影与华语纪录片 172/美丽的三峡最后一瞥:电影记忆与现代性的辩证 第五辑 电影个案研究 185/卧虎·藏龙·娇娃——好莱坞、台湾、香港和跨国电影 196/历史·记忆·怀旧——电影与电视剧中对社会主义的重新书写 213/重塑北京城市空间——跨国建筑、先锋艺术和本土纪录片 224/空间、流动性、现代性:华语电影中的妓女形象 第六辑 现代中文文学 235/向着全球现代性觉醒——晚清的文言小说 249/马缨花开的时候:中国现代文学中男性欲望的阻塞 264/世纪末《废都》中的文学与知识分子 277/身体写作——论世纪之交的“美女作家”现象 294/女性华文作家中的跨国性爱和主体性构建 302/漫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美国的历史和现状 试读章节 鸦片战争以及随后一系列中国和殖民者的冲突,打碎了了中国的世界秩序,或者说当时的清王朝。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并建立了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中华民国。 世界体系理论将早期现代时期的世界经济看作一个单一的地区间联系的整体,譬如欧洲中心理论(沃勒斯坦),或者中国中心理论(弗兰克);另一方面,东亚现代性(京都学派)的观点力图证明,亚洲和欧洲存在着彼此独立,平行发展的资本主义,尽管两者一直有贸易往来和相互影响。我的想法是,早期现代不是只有一个中心,资本主义的起源是多元的,应该把世界经济中某个中心的地位和相对的重要性转换为某个特定历史时刻的发展状况。 用世界体系论的思路重新审视中国的早期现代(明、清),不把中国当成一个孤立的经济单位,会产生一些新发现。由欧洲国家主导的“地理大发现”(美洲的发现),离中国似乎遥远,但对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大量的美洲植物传人中土。几百年来中国饮食烹饪不可缺少的食品:辣椒、玉米、番茄(西红柿)、马铃薯、花生等,是在明朝末年传人中国。番茄(西红柿)顾名思义,是舶来之物。不同地区的中国人,曾将马铃薯叫作“洋芋”、“洋山芋”、“番鬼慈姑”、“荷兰薯”、“洋番芋”等。如果没有源于美洲的辣椒,哪里有后来享誉中外的川菜、湖南菜?清朝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标志是人口的爆炸性成长。美洲农作物的传人中国,有助于清朝农业的发展和食品的多样化,从而养活一个日益庞大的人口。 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玻利维亚)发现了银矿,由此引发的白银的大量生产和交易,对世界乃至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朝用白银作为货币,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需求国。由西班牙从南美运来的白银,推动了明朝贸易、商业、经济的繁荣。但是在明朝末年,西班牙加强了对白银贸易的控制,不再把白银从美洲途经西班牙殖民地吕宋(菲律宾岛屿)直接运到中国。这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打击,引发了社会危机。白银的短缺削弱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的支付能力(小到个体农户,上至中央财政)。在何种程度上世界白银贸易的不平衡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是学界的一个争论点。 显而易见,现代世界经济的地理已几经辩证反转。共时地观察早期现代,诸如荷兰和英国等最早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其相对的与绝对的经济规模都小于东方巨头印度和中国。在早期现代时期(1400-1800),亚洲似乎更像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但历时地看,欧洲小国的经济容量以几何增长逐渐转变为帝国。工业革命使西方的经济规模超越了东方,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所以也无怪乎世界体系理论家们把19世纪和20世纪的亚洲称为“推向边缘”。然而,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亚洲再次崛起了。亚洲经济和政治在当代的强势反弹,促使历史学家和有远见的人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和现代世界的历史道路和未来命运。 四、全球经济的新构造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最新发展为经济力量的地缘政治构造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全球资本和金融的中心逐渐发生转移。二战之后,全球金融体系一直由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最初的五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后来扩展成七国集团(意大利和加拿大加入),最后成为了八国集团(俄罗斯加入)。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保了美元是国际贸易的标准货币。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会作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由美国、西欧和日本这些富裕国家主导。这些机构为世界的其他地区确立经济发展的标准和政策,债务国为了获取帮助,必须符合债权国的条款和条件。“国外援助”是西方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发展中国家符合西方标准的途径之一(还有经济私有化、人权、民主等)。 随着发展中的经济力量浮出历史地表,八国集团的光芒变得暗淡,它再也不能全凭一己之力摆布世界经济了。一个更庞大也更具代表性的集团_20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非常有趣的是,不属于传统工业化力量的世界几大主要经济体联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组织,即“金砖四国/五国”(BRIC或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是最初的四名成员,之后南非又加入其中,成为BRICS中的“s”。这些横跨不同大陆的国家代表了四大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在2013年3月在南非举行的第五次“金砖五国”峰会上,这个组织决定建立自己的发展银行。这个决定坦率表达了创造世界经济另一个替代性的金融、资本和话语权中心的愿望。这五国试图以此成为国际秩序中新的权力中间人(power brokers)。(P014-0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