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灵主编的《丙申医声》的作者都是敬重职业、追求理想、热爱生命、珍爱患者、乐于奉献的医生。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谱写了医生与医生、医生与自己、医生与患者、医生与疾病的感人动人之歌。这些真实的经历,凝聚的是刻骨铭心,彰显的是职业的神圣与崇高,书写的是真诚和信任,沉淀的是医生与患者质朴的情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丙申医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雁灵主编的《丙申医声》的作者都是敬重职业、追求理想、热爱生命、珍爱患者、乐于奉献的医生。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谱写了医生与医生、医生与自己、医生与患者、医生与疾病的感人动人之歌。这些真实的经历,凝聚的是刻骨铭心,彰显的是职业的神圣与崇高,书写的是真诚和信任,沉淀的是医生与患者质朴的情怀。 内容推荐 张雁灵主编的《丙申医声》分为四部分,收录了《记忆落在春泥里》《向死而生》《时间有情》《暖医暖人心》《我的世界》《初心不忘》《心手相连》《军民一心》等随笔作品。 目录 冬日暖阳·医患同心 1 记忆落在春泥里 2 无法“冰封”的生命 3 血透室里的栀子花香 4 誓言 5 向死而生 6 爱的交响 7 额镜下的你我 8 工作是一种修行 9 人生最美是心安 10 西藏——我的第二故乡 11 协和医院老年科的门诊故事 12 在儿童医院实习的日子 13 角色互换 14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赠人玫瑰”的能力 15 生命的奇迹不放弃 16 当医生成为患者家属…… 17 医者仁心,重建生命之路 18 甘当绿叶不言悔 19 医院的那些事 20 守护成长呵护花蕾 21 医者仁心 22 我们是一家人 夏花绚烂·砥砺前行 23 以宁静之资行喧哗之中 24 让阅读成为心灵的良师益友 25 时间有情 26 生命的重与轻 27 一名医生的大圣归来 28 医学人文之敬畏生命所见 29 暖医暖人心 30 那些居于暗处的光 31 医者的柔软之心 32 协和——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33 未来,请善待“园丁” 34 “小”大夫大责任 35 让青春在平凡中闪光 36 三个女人 37 晶莹的露珠 38 实习生活随记 39 天使在成长 40 “立心,立德,立行” 41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2 医心医意 43 寿衣 44 陪伴 春华秋实·大爱传承 45 我的世界 46 医学未来的希望 47 医院里的“牧师” 48 医者的慈悲与布施 49 初心不忘 50 他给我的启示 51 无影灯下的誓言 52 像她那样的女人 53 细雨润物大爱无声 54 恩师如父 55 医德的力量 56 “闫”师益友 57 我们的“曹大叔” 58 平凡岗位上的传道者 59 我读懂了李晶老师的朴实与激情 60 漫漫医途领路人 61 奔跑在路上 62 未来医生之二百年后 四季光影·感动有你 63 病友毕业会 64 心手相连 65 巾帼不让须眉 66 汶川地震擂鼓镇巡诊 67 送医送药到炕头 68 工作一瞥 69 军民一心 70 传递 71 专注 72 用心点亮生命 73 一丝不苟 74 搀扶 75 教育不分国界 76 守护初心 77 和谐 78 授帽仪式 跋 缺少人文精神的医生,也许走得快,但是走不远 试读章节 1 记忆落在春泥里 ——放射科医生手记 甘肃省人民医院张常青 我时刻警告自己:第一想到,假如我是病人,自有病痛,希望医生如何做;第二想到,假如病人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他们身患病痛,我将怎么做。因此,凡是对抢救病人有利的,即使要冒极大的风险,也坚决去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对病人不利的,就坚决不做。 ——周礼荣 身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我时常拿周礼荣老先生的话反观己身,是啊,医生这个职业是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责任重大。“爸爸,如果你不当医生那你干什么啊?”年幼的女儿不经意的一问使我陷入沉思,是啊,若不是医生那我将是谁?几天的辗转反侧后,我竟然找不出答案。从医二十年,我的身和心、我的血脉、我的一切的一切竟然都和放射科联系起来,我郑重地告诉女儿:“爸爸只能是一名医生。” 当我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时令信步乡间,那黝黑的舂泥冒出的那一抹嫩绿深深打动了我,没有春泥慈怜的呵护,哪有春苗的茁壮成长。那春泥和医生神圣的职业何其相似,“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悠悠往事,像默片时期的电影一幕幕呈现在我的脑海中…… “叔叔,谢谢你,我的喉咙不卡了,你给我喝的药药好甜。”当那个6岁的小男孩对我说谢谢的时候,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更多了一份热爱。 小男孩是在吃鱼的时候,被鱼刺卡住了,送来时孩子样子非常痛苦。我将调制好的钡棉餐让孩子小口吞服,在X线透视下,让孩子慢慢咽下,通过观察钡棉经过的情况,看到了鱼骨刺嵌入处有挂留的钡棉影。定位后,我让小男孩用力吞咽大口钡棉,很快,鱼骨刺被钡棉挂带下去,刚才还疼痛难受的小男孩立马恢复了活泼的模样。作为影像诊断医生,虽不参与临床治疗,但当看到患者获得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后,露出那种快乐的笑容,也有一种成就感!感谢患者,感谢那台毫不起眼的透视机器,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弥足珍贵的幸福感! 有一天,我是CT诊断班,接诊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前来就诊。因为有肝炎病史,临床怀疑肝脏有问题,要求进行上腹部平扫+增强扫描。我仔细询问过了他的病史,觉得他胃肠道的症状似乎更明显,所以我建议他多喝水,把胃充盈起来,当时他和家属不是很理解,不愿配合,我仔细耐心地和他解释原因,取得了他的理解。喝水胃充盈后,我发现胃窦后壁有些局限性增厚,边界稍显毛糙,相反肝脏是正常的,于是我果断地报了高度怀疑胃癌的诊断,建议再做胃镜检查。几天后胃镜检查病理报告果然是“胃窦高分化腺癌”,及时在我们医院做了手术,术后恢复地很好。这件事让我反思:在我们日常放射诊断中,同病异影,同影异病的情况越来越多,典型病例少之又少。出一份准确、高质量的诊断报告,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一定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半年前的一个诊断病例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位中年女患者,胸片发现左上肺一个孤立性空洞,临床肿瘤指标部分增高,患者担心自己患了肺癌,情绪非常紧张,整天处于焦虑状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反复与患者的主管医生一起分析患者病情,从临床症状、检验结果、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认真考虑,认为患者是左上肺结核性空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后来,病理结果确为结核,康复后的患者非常感动,特地打来电话表达谢意。这件事给我的体会是我们放射科医师必须密切联系临床,注重诊断与鉴别诊断,对疑难病例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切实帮助临床解决困难。要注重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调,向他们介绍放射科的工作特点,在双方共同配合下,进一步优化流程、减少环节,方便患者,尽量将矛盾解决在萌芽阶段。 放射科的走廊里总是挤得满满的患者和家属。去医院拍过片的人都知道,首先需要就诊医生开出拍片单子,然后患者前往放射科进行拍片,然后等片子与报告出来后再找就诊医生问诊。根据所做检查的不同,这其中等待的时间也会不同,不了解放射科工作的患者会抱怨:拍一个片子几分钟,要等两小时,感觉很不合理。患者看看好像我们只要动动嘴巴指挥患者,然后看看电脑打打字。实际上从扫描到出报告,整个过程是非常严谨的,需要层层把关。当扫描拍摄结束后,首先由住院医师或低年资的主治医生看完全部片子并写下影像表现及诊断,然后再由高年资的高级职称医师进行审核确认后才能把报告交到患者手上。有些检查一出来就是上千幅图像,例如乳腺磁共振方面的检查,而出具报告的平均时间只有20分钟,这对放射科医生是个很大的考验,经验对一个放射科医生来说尤其重要。即使是一个医学博士生,也需要至少看过几万份患者的片子,甚至一种疾病就看几百个病例,才能慢慢积累经验,才能独立出具报告,看看那些病案:“李某,男,36岁,有长达20年的间歇性消化道出血病史,经消化道造影检查,被诊断为消化道畸形。后手术治疗成功,已回家休养”;“孙某某,女,24岁,突发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造影检查,被诊断为小肠先天性畸形。后经手术切除病灶,逐渐恢复健康”……二十年,影像检查诊断出病变的例子太多太多,设备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变的是对患者那赤诚的心。十年磨一剑,做医生需要耐得住寂寞,是非常有道理的。 “您康复了,请把欢乐告诉亲友;您有困难,请找我!”是放射科医师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医者仁心的真实写照。路途漫长无止尽,那些痛的记忆,落在春的泥土里,滋养了大地,开出下一个花季,我就是春泥的效死者。 P2-5 序言 2016年,丙申年,这是《医声》系列出版的第三本书。 这一年,中国医师协会15岁。中国的注册医师已达290多万,乡村医生140万,加起来400多万人的医生队伍,护佑着13亿中国人民的健康。 中国医师协会是医师行业的管理组织,肩负着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的重要任务。中国医师协会已成为全国医师之家。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家能为医生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 家,是一份重担,更是一份责任。中国医师协会有责任为医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饱含真情、洒满阳光、给人温暖的家。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营造一个说话的环境。要倾听家人的声音,更应该让这种声音从家里传向社会。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自2014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医声》征文活动,具体名称依次为天干地支纪年法加“医声”二字,今年是丙申年,名称则为《丙申·医声》。 如果说医生惯用手术刀治愈疾病,其实,医生更会用手中的笔治愈心灵,那些温暖而有力的文字抚慰着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这本书讲述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本书的作者真情流露、感慨万千。他们或是曾经刚人校门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医学生;他们也是走进医院胸怀大志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住院医师、临床医护;他们真切体会和理解“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含义;他们见惯生死却依然会独自感伤进而领悟:“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在这本书里,记录了医者的成长之路;在这本书里,医者倾听患者的声音,体会患者的疾苦,愿意与他们共情;也是在这本书里,患者信任医者,理解医者,愿意托付生命。这是人世间的深情,这是充满真善美的人文关爱,这是苍穹下最美的声音…… 张雁灵 二○一六年十一月于北京 后记 缺少人文精神的医生,也许走得快,但是走不远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 人文是一门深奥的学科,更是医务人员终身的要求,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生的责任。纵观医疗界深受广大医师和患者喜爱的“医学大家”,除了技术,深厚的人文功底是他们成为“大家”的重要条件。 13年前,我曾向培养出众多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的美国西点军校校长詹姆斯请教:西点军校培养人才的经验是什么。他说,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校训:“责任、荣誉、国家”。詹姆斯校长表示,把充满着深厚人文的“责任”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一个人若是有责任心,无论什么技能都能掌握,无论将来在哪个岗位都可以胜任。 然而,医学人文教育缺失却是我国医学教育的短板,应该在医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加入医学人文的学习内容,做有人文方法、人文素质的医生。 抓好医学人文教育,要认清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一是意识薄弱,对医生要求技术,对医学生要求技术和成绩,忽略了医学人文教育;二是教育不连贯,培训不规范,内容很随便;三是教育的方法较落后,有的甚至把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混为一体,把传统教育和人文教育混为一体,教材和课程需要改进和提高;四是缺少人才,应该建好培养人才的基地。明确了这些问题,人文教育才能更好的提高和深入。 抓好医学人文教育,要从基础建设人手,包括思想观念、人文环境、培训内容、教育形式问题等,只有基础建设建好才会有人文的氛围,才会让医疗机构充满人文味道。 以日本千叶县龟田综合医院为例,这是一所规模不大,在日本名气很大的民营医院,该院的太平间设在医院顶层,因为那里可俯瞰全市,风景最美,环境最好,并且离天堂最近。 再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前身广济医院的院长、苏格兰医生梅藤更为例,在那张最著名的照片上,我们看到他和一个四五岁光景的孩童,双手作揖,互相行礼。一身西式装扮的梅藤更医生,腰弯成了90。。 不管是权贵还是百姓,老人还是小孩,医师都要尊敬,尽心尽力救治,这就是医学人文精神。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抓好医学人文建设。只有高湛的医术,但缺乏人文精神的医生也许可以走得快,但未必走得远,也不是个好医生。 书评(媒体评论) 医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医生的思想里首先要富有关于人的观念,仅仅会看病不能算真正的好医生。我们不能保证把每个病都治好,但是我们一定保证好好地看每一个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 郎景和 仁术仁心、医者之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 邱贵兴 我们提供的医疗服务对患者而言是最好的选择吗?——创新技术服务,提升医疗品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胡盛寿 一名好医生要时刻注重病人的感受,只有永远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实施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同仁医院 韩德民 临床实践和悟性、临床研究、人文素养是成就杰出医生的关键因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 王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