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坎特伯雷故事(插图修订本)(精)/经典名著名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杰弗雷·乔叟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现在讲两面三刀的罪孽。这种人在人前说好话,背后说坏话;要不,说话时装出好心好意的模样,或开玩笑似的,实际上包藏祸心。

现在讲辜负人家信任;这行为使人出丑,事实上,这造成的伤害几乎无法弥补。/

现在来讲威吓;这是公开干蠢事,因为经常威吓人家的家伙,往往威胁的成分多于他实际干的能力。

现在来看无聊话;这种话对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没有好处。无聊话也指既无必要又无益的话。当然,有时无聊话只是轻罪,但还是应当保持警惕,因为今后在神的面前,得为此付出代价。

现在讲饶舌;饶舌必有罪孽。所罗门说:“公开干傻事就是罪孽。”所以当一位哲人被问到怎样取悦人,他说:“多做好事,少讲废话。”/

现在讲小丑的罪孽。这些人是学魔鬼坏样的猴子,以粗俗的滑稽话使人大笑,就像看猴子胡闹。圣保罗禁止这种行径。看看对勤勤恳恳侍奉基督的人,纯洁而虔诚的话能给多少慰藉,那么,对于为魔鬼效劳的人,这类小丑的鬼话和花招也能给同样慰藉。上面讲的,都是嘴巴犯的罪孽,由愤怒和其它罪孽所引起。

下面讲愤怒的救治办法

能够治愤怒的,是人们称作恺悌的美德,也就是温良;另一种美德也行,就是人们所说的忍耐或容忍。

性情温和,就能控制和抑制心中的急躁和冲动,不让在怒火中烧时爆发。/耐心好,对骚扰和不公正待遇就可逆来顺受。关于温良,圣哲罗姆说:“这绝不伤害人,不讲伤人的话;即使人家伤害自己或说伤害的话,也不会丧失理智而动怒。”这种美德有时是天生的,正像那位哲人讲的:“人是活灵的,天性温和而向善;如果温和中还有宽厚,就更加可贵。”

耐心是另一种救治愤怒的美德,它能温文尔雅承受人家善意,受到伤害时也不会激怒。那位哲人说:“耐心这美德对一切肆虐的厄运和各种恶毒言辞都能逆来顺受。”/基督说,这美德使人神圣并成为神的亲爱孩子。这美德能克敌制胜。所以那智者说:“你若想战胜敌人,就要学习忍耐。”要知道,外界给人的苦恼有四种,所以人得有四种耐心,与之抗衡。

第一种苦恼来自恶言恶语;但耶稣基督很有耐心并毫无怨言忍受了,尽管犹太人多次指责他,不把他放在眼里。所以你们要耐心忍受,因为那智者说:“同蠢货争吵,那么无论他发火或大笑,你都不会安宁。”另一种外来苦恼是财产损失。基督被抢走他世上的一切,即身上衣服,但他耐心忍受这损失。/第三种苦恼是人身受伤害。但基督耐心忍受钉上十字架的全部痛苦。第四种苦恼是过度劳累。对此我要说:有人让仆人干得太苦,或干活时间太长,或休息曰也得干。真的,这些人在犯大罪。这方面,基督也非常耐心地忍受,尽管他将被无情钉死,却用神圣的肩膀扛着十字架并教导我们要耐心。由此,人们可以学得有耐心;事实上,不仅基督徒为了耶稣基督的爱,为了获得永生这一神圣回报而有耐心,连那些老异教徒,那些从不是基督徒的异教徒,也称赞耐心这一美德并身体力行。

曾经有哲人要责打门徒,因为门徒做了大坏事,他大为恼火,拿来棍子准备打。/门徒见了,便对师傅说:“你想干什么?”师傅说:“我要打你,让你改正。”“说真的,”门徒答道,“你因为年轻人犯错而完全失去耐心,首先就得改正。”“不错,”师傅流着泪说,“你的话很对;亲爱的孩子,你拿好这棍子,为我这样没耐心而帮我改正吧。”有了耐心就会有顺从;这样,便会顺从基督,顺从他因基督而应顺从的一切。要知道人在做应当做的一切时,如果完全真心实意,高高兴兴并勤勤快快,那才是十足的顺从。(P740-741)

目录

片段一(第1组)

 总引

 骑士的故事

 磨坊主的引子

 磨坊主的故事

 管家的引子

 管家的故事

 厨师的引子

 厨师的故事

片段二(第2组上)

 律师故事的前奏

 律师的故事引子

 律师的故事

 律师故事的尾声

片段三(第4组)

 巴恩妇人的引子

 巴思妇人的故事

 托钵修士的引子

 托钵修士的故事

 差役的引子

 差役的故事

片段四(第5组)

 学士的引子

 学士的故事

 商人的引子

 商人的故事

片段五(第6组)

 扈从的故事

 平民地主的引子

 平民地主的故事

片段六(第3组)

 医生的故事

 卖赎罪券教士的前奏

 卖赎罪券教士的引子

 卖赎罪券教士的故事

片段七(第2组下)

 船长的故事

 修女院院长的故事引子

 修女院院长的故事

 托帕斯爵士的引子

 托帕斯爵士

 梅利比的故事

 修道士的引子

 修道士的故事

 修女院教士的故事引子

 修女院教士的故事

 修女院教士的故事尾声

片段八(第7组)

 第二位修女的故事引子

 第二位修女的故事

 教士跟班的引子

 教士跟班的故事

片段九(第8组)

 伙食采购人的引子

 伙食采购人的故事

片段十(第9组)

 堂区长的引子

 堂区长的故事

 乔叟的结束语

经典创作的经典制作

序言

译者前言

一、为什么我要译《坎特伯雷故事》

17世纪英国文学巨匠德莱顿称乔叟为英诗之父,认为他应当享有希腊人对荷马、罗马人对维吉尔那样的崇敬。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是英诗奠基之作,而我当初决定翻译此书有下面几个想法:

1.为这部巨著提供诗体译本,内容上既忠实于原作,又反映原作格律形式,以纪念乔叟逝世六百周年,并体现英诗汉译百余年来要求的演进。

2.证明诗有可译性,至少,一些英语叙事诗在汉语中可译。当然,要求应合情合理,事实上,要求若过于挑剔,那么散文也未必可译。

3.证明译诗不仅可在内容上较忠实反映原作,还可在格律形式上较准确反映原作,同时也证明:这种要求看似严格,却完全可行。

关于后两点,我已有十来本译诗集和十来篇文章可以证明,但它们比较分散,诗集的规模与重要性远不及《坎特伯雷故事》。因此,凭借本书在英国诗史上的源头地位和世界诗史中的影响,探讨诗歌是否可译和应当怎样译这两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既使讨论更具“根本性”,也更清楚明白。

二、乔叟和《坎特伯雷故事》

(一)乔叟的生平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1400)生于伦敦中产阶级家庭,祖先是法国人,父亲是颇有地位的酒商,母亲艾格尼丝·德·科普顿与宫廷关系密切。他自幼受良好教育,十七岁进宫,在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儿媳厄尔斯特伯爵夫人处当少年侍从。1359年随英王参加英法百年战争(1337一1453),在法国被俘,其父筹集了二百四十英镑(英王捐助十六镑)赎回。

乔叟约于1366年娶爵士之女菲莉帕(死于1387年)为妻,后因妻妹成为爱德华的四子兰开斯特公爵(1340一1399)的第三位妻子,乔叟一直受其保护,先后得到爱德华三世、理查二世和亨利四世的信任和帮助,担任过一些公职。他阅历丰富,多次衔外交使命去欧洲大陆,到过法国和意大利,在热那亚与佛罗伦萨逗留较久,受到意大利文学影响。

1400年乔叟逝世,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是那里著名的“诗人之角”的第一位入葬者。他葬在那里并非因为是伟大诗人,但当时平民身份的人葬在那里却是殊荣。

(二)乔叟的诗歌创作

乔叟受教育的情况至今仍不清楚,但他肯定成长于城市文化中,勤于阅读而知识渊博,他的六十册藏书在当时很可观。他通晓拉丁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热心阅读一些古罗马作品,熟悉法语和意大利语诗歌,对星象学和炼金术也有了解。同样重要的是,他对社会有广泛而精细的观察。不像同时代一些名家,他不用拉丁语或法语写作,而用当时的英语写作,这使他成为中古英语文学的伟大代表、英语诗歌的奠基人。

乔叟的创作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4世纪60年代到1372年,受法国影响,作品包括从法语诗翻译的《玫瑰传奇》和创作的《公爵夫人之书》。在当时,受法国影响十分自然,但他在此期间奠定了英国诗律和诗体形式的基础,证明当时伦敦一带的方言能成为文学语言。第二时期从1372年到1387年,受意大利影响,作品有《声誉之宫》《百鸟会议》《特罗伊勒斯和克莱西德》《好女人的传说》等。这同他70年代两次前往意大利有关,在此期间,他到过热那亚、比萨、佛罗伦萨和米兰等地,接触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的作品,受到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并从中世纪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而这些作品显示了他的创作力。1387年起是他创作的成熟期,作品就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典范《坎特伯雷故事》。

(三)《坎特伯雷故事》简介

这部巨著由许多故事组成,但作者将故事有机结合,成为完整的统一体,虽未完成原先的庞大计划,但统一体的轮廓已明确呈现。

此书“总引”介绍了这次“故事会”的缘起。那是4月的傍晚,乔叟见到二十九位骑马的男女朝圣者来泰巴旅店投宿,他们身份、地位、职业不同,三教九流几乎应有尽有,包括骑士、扈从、跟班、修女院院长、修女、修女院教士、修道士、托钵修士、商人、牛津学士、律师、平民地主、缝纫用品商、木匠、织工、染坊主、织毯匠、厨师、海员、医生、有手艺的巴思妇人、堂区长、庄稼汉、磨坊主、伙房采购、管家、教会差役和卖赎罪券的人。结果,乔叟和旅店主人也参加了这支去坎特伯雷的队伍。

坎特伯雷在英格兰东南角,离伦敦(当时面积仅一平方英里)六七十英里。14世纪的英国人口约二百五十万,居民密度不大,结伴而行比较安全,也有利于相互照应和减少旅途寂寞。所以自告奋勇充当领队的旅店主人提议,各人在往返需四天的路上讲四个故事,由他评判谁的故事讲得“最有意义最有趣”,回来后在他旅店里由大家出资设晚宴犒赏那人。

如果每人讲四个故事,故事总数应在一百二十左右。现在文本中却只有二十三人讲了故事,有的故事没讲完(如厨师和扈从的),有的被打断后重讲(如乔叟本人的),有的包含很多历史小故事(如修道士的),但仍可看出组织得很好的整体性。首先,“总引”形象而幽默地介绍了各位朝圣者;其次,每个故事前往往有长短不一、内容不拘的引子,让故事同全书布局联系起来。有趣的是,故事问往往有因果关系,互有矛盾的朝圣者会以故事做攻击手段。如管家认为磨坊主的故事伤害了他,便以故事回敬;托钵修士与教会差役也在故事中相互攻讦,反映了不同教派间的利害冲突。而讲故事者与所讲故事往往也有联系,如修女院教士故事中的主角是公鸡,周围有好多母鸡,这同他本人的处境相像,因为他周围有很多修女,经常要听她们忏……

说,量化了的语言)讲故事,如果译文中只剩下故事而没有了格律,那还算诗吗?

本书中还有些十一字五顿行和十字五顿行。它们本是十二字五顿行,但有时为让诗行字数有点变化或考虑到行中标点和排印的整齐,删成了十一或十字,就是说:拙译大多用兼顾顿数与字数的要求,少数用以顿代步要求;个别诗行则虽非五顿,但每行仍保持十二字。对于原作的四音步八音节及三音步六音节诗行,拙译都以十字四顿及八字三顿诗行解决。

所以,拙译建立在形式与原作对应的基础上,因为以顿代步及字数与原作音节数相应的译法仍属对应范畴。事实上,在知道英诗有格律后,我已不敢在译文中放弃原作格律。因为传统诗与歌曲相比,前者把语言的节奏因素发挥到极致,后者则把语言的旋律因素发挥到极致。所以,读抛开格律的“自由化”译诗,就像是以读歌剧唱词代替听歌剧;而读格律“一体化”的译诗,就像是用一种曲调唱任何一种歌剧。

《坎特伯雷故事》是英语诗歌乃至英语文学的基石,篇幅既大,又以我不熟悉的中古英语写成,译起来自然困难。何况我还受另两种情况牵制,一是时间较紧,因为我希望拙译在公元2000年前出版,以纪念乔叟逝世六百周年;二是我视力越来越差,译了一半左右,用放大镜看原文都已困难,白内障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但眼科专家建议我尽可能晚些手术,因为我很早就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做手术风险较大。于是我只得滴药水略为放大瞳孔,让光线多进一些,抓紧时间工作以求尽早完成,另一方面在翻译中仍不敢疏忽,因为我希望提供合格的诗体译本,来证明诗的可译和这样译诗的合理。当然,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望专家学者批评指教。

这里我想到最早译出《坎特伯雷故事》的方重先生。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开始翻译此书,开创之功不可磨灭。单是看作者姓氏译乔叟,书名译《坎特伯雷故事》,就显出他考虑之周到:用“叟”象征英国文学始祖地位;不用“集”则可区别于一般的故事集,强调作品的整体性与内在的有机联系。几十年来,他的译本几乎是我国读者了解这一巨著的唯一途径。据说台湾有两三种散文译本,我看到1978年出版的一种,几乎就是方译的翻版。据曾为方译《坎特伯雷故事》做责编的吴钧陶先生相告,方先生在80年代初为其译本不是诗体而遗憾,但其时他年高体弱,又加目疾,难以做大幅度改动了。

最后要交代的是,拙译依据的原作是Walter W.Skeat编辑的《乔叟全集》(1933年牛津大学版),这是手边几种原作中最权威的,而且标有行码,对拙译这样等行翻译的译本来说,便于读者查对。但该书字体小,所以翻译中也利用现代丛书版等原作,最后再以这牛津大学版校核。  本书中有些拉丁文,尤其是最后的“堂区长的故事”中出现较多。蒙复旦大学杨烈教授和美国霍尔约克山学院助理教授Paula Debnar指点,得以顺利解决,特此鸣谢。

黄果炘

1998年2月

内容推荐

杰弗雷·乔叟著,黄杲炘译的《坎特伯雷故事(插图修订本)(精)/经典名著名译》是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代表作,也是英国诗歌的奠基之作。全书由许多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前往往有长短不一、内容不拘的引子,让故事同全书布局联系起来;故事间往往有因果关系,互有矛盾的朝圣者会以故事作攻击手段,而讲故事者与所讲故事往往也有联系;讲故事的有骑士、扈从、跟班、修女院院长、修女、堂区长、庄稼汉、磨坊主、修道士、托钵修士、商人……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坎特伯雷故事》是形象鲜明的巨幅画卷、清晰展示了14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社会面貌。

编辑推荐

杰弗雷·乔叟著,黄杲炘译的《坎特伯雷故事(插图修订本)(精)/经典名著名译》大部分以韵诗形式写成,是一部诗体故事集。每个故事前往往有长短不一、内容不拘的引子,让故事同全书布局联系起来。故事内容与文体各异,但都符合每一个讲述者的身份。作品幽默风趣,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的刻画,反对禁欲主义,宣扬世俗享乐,体现了反封建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