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灵趣味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罗正铭
出版社 贵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正铭编著的《心灵趣味集》共有小小说、散文诗词作品六十余篇,以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个个小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反应由于父母过分溺爱而导致孩子走上歧途的《盼儿》,也有歌颂好人好事的《雷锋还在》,有教人防骗的《巧斗骗子》,有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但在揭露中树立正气,鼓励后进,促使坏人变好人,树立人生的正确方向的《找靠山》《村官变老虎》等。

内容推荐

《心灵趣味集》共载有散文、小说26篇,诗词27首,是一部语言纯朴思意厚道的心灵趣味集。作者罗正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他以亲身经历写出了“极左”年代的人和事。例如《张书记的反思》。一个帮工出身的张有能,为人民服务的心地很好,为什么群众从敬爱变成痛恨?原因是他瞎指挥,执行了大搞深耕,大办钢铁,大办食堂,大搞“五风一化”,加之1959年以后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生猪大量减产,人民生活困难。后来张有能听取了群众的意见,知错能改,他向群众作了公开检讨,承认了错误,纠正了“极左”行为,取得了民众的谅解,在改革开放中,积极为民办事,取得群众的支持,又成为群众敬爱的人。这就是作者笔下的崇尚社会的人物。

目录

散文、小说篇

 天河洞剿匪记

 张书记的反思

 盼儿

 吹书记

 夜来香

 自留地的变迁

 “村官”变老虎

 雷锋还在

 赌棍

 找靠山

 烟鬼

 修路

 挂青

 摘樱桃

 制假的报复

 三婆媳

 恐怖分子

 邻居

 磨炼

 办食堂

 打工进城

 巧斗骗子

 心灵之旅

 重游府文庙

 再登中和山

 思念

诗词篇

 回忆:汶川八级大地震

 张大妈赶集

 清理南明河有感

 钓鱼岛

 无赖

 北京奥运圣火

 坐公交车

 地热

 悼:孙女士

 祝:何先生、吴女士

 赞:吴女士

 “上班下班”交通不畅

 颂:北京奥运会

 歌:北京残奥运动会

 赞:神舟七号上天

 长寿歌

 贺崔道贵《山佳词文集》出版

 祝嫦娥三号登月成功

 喜看秀丽乡的民族运动会

 拜年词

 搬新家(顺口溜)

 红枫湖部分景区“乱”

 判断“风力”等级

 杭瑞高速思大段通车有感

 杭瑞高速“遵义到思南”

 祝贺“宝宝”生日

 送礼经

后记

试读章节

自留地的变迁

我有一个农民朋友居住在兰思县石板乡胡家村,名叫胡万才。一天,他和我聊起了他家的自留地变迁过程。小小自留地是中国农村广大农民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值得回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家有6口人,妻子杨冬梅,生有两儿两女,大的1 2岁,小的才3岁。他家祖辈务农,但自有田土不多,每年都向地主家租一部分田土来耕种才能维持生活。1951年土改时划为贫农,按每人五挑谷子田土计算除他自有外,分得了10挑田、5挑土的耕种面积,从此自种自收不再交租。

实现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进发出来的生产积极性,获得了连续几年的粮食大丰收。1953年组成初级农业合作社,到1955年又组成高级农业合作社,实行土地人股按劳力评工分分配制。为了各家各户吃蔬菜方便,按公社规定,每家在上报土地人社时,留下8%的田边地角土地作自留地,自种自收,作蔬菜地经营。胡万才把这部分土地除不栽水稻外种上玉米、高粱、红薯以及各种蔬菜,在土边和屋前房后栽上桃子、李子、花红、枇杷等各种水果,自留地上产的东西,不纳粮不交农业税,不计算在集体生产数量中。胡万才常对人说:自留地作用大,能产三月粮,园子当间仓,我家吃菜,放牛喂猪饲料全靠它。自留地对集体生产的不足是很大的补充。1958年加人人民公社后,他家的自留地仍然保留,由他安排,他房前屋后的水果,自食有余还挑到市场上去卖呢。

胡万才说,可惜好景不长,在“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出来后,不久就刮起一股共产风,提出要超英赶美,搞深耕、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因劳力不足,有的说劳力都去办自留地去了,于是公社就决定没收自留地,不准各家各户在房前屋后种菜种瓜果。他说有的生产队领导还不准各家各户烧火自己煮饭吃,不准哪家屋里冒烟。由于虚报浮夸,食堂粮食减少吃“空标准”,自留地被没收后,又无蔬菜,过去每年要喂两三头肥猪出售,现在吃饱饭都成问题,他们一家6口有3人得了浮肿病,妻子杨冬梅还得了妇科病,大儿子相亲谈成了一个对象,也因无钱送礼品,难以接进家门。过去有些人说,集体地里磨洋工,自留地里打冲锋,现在是人们体力普遍下降,无法冲锋,都在磨洋工了。把自留地收归集体后,大部分丢荒无人耕种,每家的温饱都十分困难,更别说养猪喂羊了。

作为一个曾经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我很清楚,1962年毛主席亲自主持中央在京召开七千人大会,发扬民主,纠正错误,下放食堂,人民公社三级所有制,以生产队为基础。搞三级核算,下放了自留地。这时胡万才家,又在自留地上种上了蔬菜和各种杂粮。俗话说:庄稼佬穷不过百日,种下去的青菜苗有十多天就可以吃了。他们家人的身体逐步得到恢复,经过医治浮肿病、妇科病等都好了。胡万才又把自家自留地上生产的蔬菜和水果运到市场出售,换回来小猪、小鸡和小羊。生产恢复正常,生活逐渐好转,生产队的人们积极出工,生产年年丰收。后来“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搞大队核算一片红、农业学大寨等,经历了各个时期的自然灾害,集体生产时增时减。但因为有了自留地上生产的蔬菜粮食作为补充,群众生活有了保障,再没有因减产缺粮而饿饭了。这与自留地的存在有很大关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人民公社由大队核算下放为生产队核算,有些地方率先搞包产到户。胡万才所在生产队社员们讨论后决定: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先搞3年不变,后来又改成30年不变,把责任地划分和自留地都连在一起进行,各家各户与生产队订立承包合同,由承包人自主种植,自主经营,现在大家都说,我们的土地已分不出哪些是自留地,哪些是责任地了。近年来中央又宣布免交农业税,把过去的统购统销改为议价收购,群众自主权扩大了,自然就没有必要再区分哪些是自留地上的产物,哪些是责任地上的产物,都是农民自己的责任地了。此时,农村划分自留地的历史就一去不复返了,“自留地”成为一个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名词。事实说明生产关系的改变需要划分自留地,以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更加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就不需要划分和区分自留地了,只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就是一项得到群众拥护的好政策。

胡万才最后总结似的对我说:我家的自留地在三年困难时期起到了自留地三月粮,园子当间仓的救命地作用由于当时“极左”的思潮,瞎指挥,没收了自留地,没收后集体管不过来无人耕种而丢荒颗粒无收,使全家人饿饭生病,造成大家生活困难。后来又下放恢复各家自留地后,使家庭增加收入多了一道保险。现在农业政策更加放宽,把责任地、自留地、自留山连成一片,承包给我,无形中没有“自留地”的概念了,都是责任地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越来越好,政府对农民照顾太好了,我举双手拥护。

P56-60

序言

这是一部语言纯朴思意厚道的心灵趣味集。

罗正铭同志曾任铜仁地区民委主任,已退休,我们接触较多,对他比较了解。他的一生有“四爱”,即爱学习,爱钻研,爱动脑,爱写作。在写作方面,退休后表现尤为突出。他古稀之年,刻苦撰著《心灵诗词》《心灵杂吟》《心灵风韵》《心灵诗章》等4部诗词和《罗氏源流》等书籍。年近八旬高龄时,还潜心著述回忆录《心灵回眸》,这是他在地、县、区领导岗位工作经历的真实写照。

2013年,他年近耄年,本想实现人生第三步曲:栽花养鱼,休闲健身。但责任感、使命感驱使他停不下来,休息半年后又拿起笔来创作30多篇小小说(有的是短篇),编辑为《心灵趣味集》。因为我们是老熟人、老文友,他送我一本即将定稿的稿本,我从头至尾阅读了一遍,感触颇深,启迪较大,粗浅认为,这部小小说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和长处:

第一,写出了时代的气息,引导人们崇尚社会。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他以亲身经历写出了“极左”年代的人和事。例如《张书记的反思》。一个帮工出身的张有能,为人民服务的心地很好,为什么群众从敬爱变成痛恨?原因是他瞎指挥,执行了大搞深耕,大办钢铁,大办食堂,大搞“五风一化”,加之1959年以后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生猪大量减产,人民生活困难。后来张有能听取了群众的意见,知错能改,他向群众作了公开检讨,承认了错误,纠正了“极左”行为,取得了民众的谅解,在改革开放中,积极为民办事,取得群众的支持,又成为群众敬爱的人。这就是正铭笔下的崇尚社会的人物。

第二,反映社会的负面影响,树立正气,鼓励后进。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对它都应一分为二,有成功就有失败,有先进就有落后,有好人就有坏人。作者在这方面处理得很好,对于社会的阴暗面他没有回避,而是积极地揭露,但在揭露中树立正气,鼓励后进,促使坏人变好人,树立人生的正确方向。小说中的《赌棍》《找靠山》《夜来香》《“村官”变老虎》等篇,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值得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正确处理这类问题,引导后进之人道德向上。

第三,运用科学发展观,改进小说的文风。在文学艺术界里谈得最多的是讲继承,而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改进文风不很突出。文学艺术都是我们的祖先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形成一定的格调和风格,而现在有少数文学创作人员只讲继承,原原本本照搬照套,所谓“正宗”派,一个小小的故事情节,转弯抹角写了几大篇,看了半天不知要领,既费时又费力。本书的作者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改进我们的文风方面做得较好:开门见山写,开门见山谈;既有曲折坎坷的道路,又有平坦直前的康庄;既有良好的开端,又有善终的结束,使人读后得出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第四,语言纯朴,直说明了,易读易懂。《磨炼》这篇小说,正铭同志用纯朴的语言,写出他亲身的工作、亲身的体验。为了叙述起见,小说中人物采用化名。20世纪50年代,作者担任中共思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接地委组织部通知,叫他带队到四川去接200多名军队转业干部,途中他耐心细致做工作,把全部转业干部安全接到思南进行了妥善安置。他在体会中说:“通过这件事,平平部长思想上受到磨炼,提高了如何做好党的组织工作的认识。”附录中的诗词《长寿歌》中写道:“老大姐,老大哥,听我唱首长寿歌:好好活,慢慢拖,一年还有三万多;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少吃盐,多吃醋,少打麻将多散步;按时睡,按时起,跑步跳舞练身体……”这首48言,208字的《长寿歌》写得通俗易懂,作者把它印发给贵阳市部分中老年人健身锻炼小组,大家认为写得实在,谨记在心,运用到家,并把它当着歌来唱,这就是通俗易懂的魅力。

第五,作者立场正确,思想厚道,讲仁讲德贯穿始终。正铭同志写的这30多篇小说,我都逐一通读,总觉得有一根仁德的红线联系在一起,以此团结更多的人,促进后进变先进,坏人通过教育或劳教变好人,使他们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在《制假的报复》一篇结尾中写说:“王老二、张老三、李老五三人制假受到报复的教育,各自都说出制假亏心的感受,都表示不再去损害他人,危害社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这就是作者心地善良、思想厚邃,笔下塑造人物的具体展现。

最后,我想以“乐此不疲”的成语,总结对作者的评价。这句成语出自东汉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重视教育,发展生产,改善百姓生活。他每天一早上朝,处理政事,直到太阳西下才回宫。回宫后,刘秀向公卿大臣们了解下情、谈论经书和治国之道,很晚才睡觉。他儿子刘庄见他太操劳,劝父亲学习黄帝、老子的劳逸结合的养生之道。刘秀回答:“我自乐此,不为疲也。”意思是说:他自己乐意这样做,所以就不感到什么疲劳。正铭同志八十岁有余,当他完成出版四部诗集和一部回忆录后,夫人和儿女们都劝他悠闲、保健身体。他说:“不写,心里痒痒的,手也痒痒的;写起来,心里还乐滋滋的,也不感到疲倦,还有种成就感。”这就是作者耄年积极从事文学创作“乐此不疲”的思想境界。

崔道贵

2014年10月12日于筑贵开路嘉怡花园寒舍

后记

本书写完后,我征求几个好朋友的意见,请大家看看行不行帮我修改,大家看后提出些意见,我又作了些修改,特别是崔道贵先生看后写了长篇评语,我把它作为本书的“代序”。游泳女士,系《援老抗美回眸》特邀顾问,下册《剑指长空》的副主编,为我书稿逐句校对修改,使文章更加完善。邹其香女士为本书设计了封面和提供部分插图,使本书“锦上添花”,在众好友的支持下,本书得以出版,在此对他们表示十分感谢!

全书共载有散文、小说26篇,诗词27首,共约13万字,由于我文化水平不高,书中难免有错讹及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但我有决心老不忘学,老不忘作,在有生之年,一定遵照党的指示,用十八大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一切服从依法治国,为建立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努力奋斗。

再次对本书编写提供帮助同志们,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罗正铭

2015年7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