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英说:“你赶快把湿衣服换了,逸儿,让哥哥换衣服。我去给你准备饭。”说完,将小儿子抱走了。
很快文昌轩就换好衣服,来到了客厅。文其辉说:“你什么时候走?”他知道儿子是走了几十里的路从县城回来的。
文昌轩说:“我和立文一起回来,我回家拿一些东西,等下就走。”他已经换上了一身灰色的衣服,在灯光下,这父子俩像是从一个模子里铸造出的。
文其辉说:“我很长时间没有出门了,最近的局势如何?”
文昌轩说:“今年二月十日,日军第五舰队司令长官近腾信竹和陆军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腾利吉指挥台湾混成旅团数千人,在三十余艘舰艇和五十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攻占了海府地区;十四日,日海军第五舰队载着佐世保海军陆战队三个队二千五百多人占领了三亚、榆林、崖城;滨海的沦陷已为期不远,整个海南都将要沦陷了。”
文其辉说:“一个泱泱大国竟然被一个岛国侵略者占领,这是国耻啊。”
文昌轩说:“鬼子到处烧杀掳掠、奸污妇女,无恶不作;杀人似乎能够平添这些畜生的快乐,他们杀人如麻,他们杀中国人就像吸鸦片一样上瘾了。”“改编后,你们共产党人打算怎么办?”
文昌轩说:“特委和总队指示我们,深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破坏公路桥梁,破坏敌人的运输线和电话线,严厉制裁汉奸活动。同时,队伍必须进入山区或半山区,提防日军吃掉我们的队伍。昨天,我们在感城一带阻击了一个日军的小分队,全部歼灭了那些鬼子。估计日军要反扑,所以我们今晚开始进山了。县城的滨海饭店是我们的联络点,由继兴负责管理。”
文其辉说:“鬼子所到之处,都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当初攻占南京就屠杀三十万人,太恐怖了。你们的力量不能和日军硬拼,我看也只能先进山了。”
“日军会经常进村扫荡,你们要时刻做好逃亡的准备。我们队伍在山里活动,敌人没有充足的力量,他们不敢到那里去。爸爸,我一走,家里就全靠你了,弟弟还小……”父子俩正说着,只见张绍英端着饭推开了门,身后,文昌逸还一手拉着母亲的衣角。
文昌逸说:“大哥,什么时候你带我到县城里玩呢?”
文昌轩说:“快了,等赶走了鬼子,我就带你去县城。”
张绍英说:“别说了,让哥哥吃饭。听说日本人打过来了,真有这回事?”
文昌轩边吃饭边说:“对,现在整个海南岛,都要沦丧在鬼子的铁蹄之下了。”
张绍英说:“打了两年的仗,日本人还是从大陆打过来了。”
“妈,我们进山了,村子里需要人做工作,你告诉灵灵让她多留意村子里的动静。”
文昌轩看了看衣袋里的怀表:“等一下我和立文一起走。”
张绍英说:“你不等灵灵回来?你好长时间没见她了,真巧,今天她回娘家了。”
灵灵是文昌轩的媳妇。“没时间了,我要和立文、赵队长商量队伍进山的具体事宜。”饭后,文昌轩站了起来,和父母道别,穿上雨衣消失在雨中……
望着儿子的身影,文其辉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个国家,只能靠他们了,倭人不除,何处是家啊。”
1939年7月8日,一千多名鬼子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气势汹汹地占据了滨海县城。
扛枪进城的日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刺刀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这种架势,让滨海的市民们避之不及。进城的乡下人看到城里人惊慌失措的样子,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打听才知道鬼子进城,吓得他们不敢走大路,而是从海边四处逃亡。他们把这个消息带到了四方:鬼子进城了,琼西沦陷了。
有些胆大的市民,站在大街上观察那些进城的鬼子。只见几个骑马进城的日本军官,清一色地穿着军装,脚上一双军靴,披一件黑色的大氅,上唇齐齐的两绺小胡子。为首的军官,一脸的大胡子,一副虎豹之相。
琼西的市民,当然不知道这人就是琼西的日本最高指挥官,田中久一中将的手下干将武田信雄。
当日军队伍经过滨海饭店前面时,滨海的头号流氓董安必带着大小几个流氓,手里摇晃着一面膏药旗,伸着他的短脖子,打躬作揖地夹道欢迎“欢迎皇军!欢迎皇军!”看来这一群人是打算当汉奸了。
此刻,王继兴站在滨海饭店门前,静静地观看着进城的日军队伍,他手里也摇晃着一面膏药旗。他身穿灰布青衣,脚穿青面布鞋,身材虽然高大,却显得瘦弱,脸色稍黑,中分头,眉弓略高,双眼微微内陷,幽然闪亮,炯炯有神,一副精明、干练的样子。他从小就没了爹娘,被文其辉抚养长大,是他的义子。
“真正的虎狼之师。”王继兴边看边想:“鬼子的武器真好啊,要是我们有这样的武器就好了。”
武田信雄也在打量着滨海饭店。许久,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问董汉奸:“这个饭店的老板叫什么名字?”董安必一愣,这个日本军官怎么也会讲中国话呢,直到旁边一个小汉奸捅了他一下,他才反应过来,紧张得声音都吞吞吐吐了起来:“叫……王……王继兴。”
P6-7
家国天下,息息相关;昨日今朝,密切相连。这本书不写遥远的世界,而牢记历史。关注当下,直视国家、民族和个人走过的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承前启后,可读可思。
——著名记者、作家 钟二毛
这部小说,不仅反映了琼西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奋斗史,更是凄美动人的情感故事。作者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关注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真实细腻,激情洋溢,蓬勃的生命力跃然纸上,竟令我想起香港名曲《狮子山下》。套用歌词:我们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琼西”不朽名句。
——香港著名传媒人、作家 许骥
平实的语言,激情的描述,精准的人物刻画,把握时代脉搏,彰显精神气质,读来荡气回肠、撼人心魄,不愧是一部雄浑厚重的史诗性作品。读这本书,会让我们感受到琼西儿女的血泪和欢笑;读这本书,会让我们感受到时代变迁留下的痕迹;读这本书,会让我们看到人物内心的精神之美。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唐狄
作家以饱蘸沧桑岁月之墨,抒赤子之情,在六十余载的岁月更迭中,打捞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既有个人的鲜明特色,又有区别一般作家的珍贵体验,创作出一幅海南人民革命战争、建设、改革和新时期的浮世绘。在缺乏经典史诗的年代,《南方之南》实是难能可贵之作。
——著名影视导言 贾小铁
一部地域传奇史诗小说和情感小说长河里不可多得的佳作,作家用激情洋溢的文字,精准地剖析时代,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并且大气磅礴。各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犬牙交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大时代进程中普通人所走过的艰难的道路,以及他们的迷茫与思考、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读来令人有追思怀远之念。
——出版人、作家 程文超
青春的激情
——长篇小说《南方之南》创作随笔
1
1999年10月,我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时间的跨度从1939年写到1999年,一共60年。如今一想,那时候的我也是无知者无畏,因为在这以前,我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小说,哪怕是一篇短篇小说。但我本人有过写日记的习惯:中学几年,我写了8本厚厚的日记;大学几年,日记就写得少了,只写了二本。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我这几年的日记,让我养成了一个写作的习惯。
从校园走向社会以后,我不写日记了。那么,我应该写什么呢,我想了又想,就写小说吧。我想写作《南方之南》,最主要的原因是来源于青春的激情。
接下来,我断断续续花了11年的时间,终于完成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方之南》,字数为35万字左右。当我最后完成《南方之南》时,历史的时钟已经指向了2010年10月。对于我而言,那是一段人生中的黄金岁月,也是自己青春飞扬的岁月,这本书也成了自己最好的青春纪念品。
现在重新回想那些岁月,仍然让我感到一种心灵的震颤。对我来说,这本书已经成了历史。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个人认识的变化,我觉得我应该总结过去,才有可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南方之南》一书,许多的材料都是真实的故事,其书名也由最早的《岁月》改为《昌化江畔》,最后改为《南方之南》。
因此,关于这部作品,我总是感觉到自己有话要说。于是,也就有了下面的一些文字,这也算是作品的一个创作随笔吧。我想,这是对自己有个交代,也是对读者有个交代。
2
最早让我产生创作长篇小说的原因,是我的大舅。小时候,我能够感觉到大舅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但不同之处在哪里,我自己又说不清楚。
后来,母亲告诉我说大舅真不是一般人,只是我没有看出来而已。他1912年出生,读过黄埔军校,打过小日本,大舅母是广州人。试想一下,一般人能有这样的故事吗?我们东方县有几个这样的人?
那时我就想,要是长大了,能够把大舅的故事写出来,那一定是精彩动人的。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才的人也总是一个怪人,我大舅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人。我除了从母亲口中知道大舅的一些情况外,从大舅的嘴里根本掏不出东西来。2000年6月,我从大陆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这时候的我,已经毕业三年,创作《南方之南》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回到东方以后,我专门去看望大舅。那一年,我大舅88岁,88岁的大舅礼貌特周全,他像接待客人一样地接待我,给我端茶递烟。我说:“别别别,我自己来。”
大舅知道我的来意以后问我理由。我说没有理由,只是想听一下他的故事。
大舅说:“那你走吧,我不说。你记住,我是需要一个理由的,总不能说谁想听我都说吧。”
我说:“那咱们说好了,我会给你找到一个理由的。”
于是,我离开了大舅所居住的乡村小院,带着一种深深的遗憾。因为,我没有能够从大舅那里听到我想听的故事。几个月后,我又远离了故乡,又一次漂泊在异地生活。
2007年6月,我又来到英显村看我大舅。95岁的大舅依然是礼貌周全,又一次给我端茶递烟。对待任何客人,大舅都是这样。
那天,我告诉大舅,我正在写一本书,已经写了几年了,因为他是我小说里的主人公原型之一,所以,我来找他就是来找创作灵感的。同时,我告诉大舅,我写过一篇专门纪念姨父的散文,名字叫作《姨父·粤海铁路》,后来,这篇文章在海南省的一次征文比赛中拿了最高奖,后来还被拍成电视散文了。虽然母亲经常说起他的故事,但我还是想听一听他自己讲的故事。
大舅笑了。后来,他坐在一条藤椅上,向我述说了他的人生传奇!母亲说大舅读过黄埔军校,这是错误的。因为,母亲太小,所以说错了,这也可以理解。当年,大舅到广州追求救国的真理时,母亲还没有出生,以至于母亲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哥哥,但哥哥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妹妹。1950年,大舅偷偷跑回离别多年的英显村时,才发现他多了一个妹妹。
大舅读的学校叫广东陆军军官学校,并且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在抗日的战场上,大舅是追随余汉谋将军的。当余汉谋将军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和南京抗战时,大舅同样也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走过来的。
大舅最终没有去台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故乡,离不开自己的母亲河——昌化江。陪同他回到英显村的,是我的大舅母,她是广东人。
大舅一个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所经历的一切,我不说大家都是可以想象到的。只不过话说回来,当国家也陷入灾难时,个人受点灾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恩爱异常的大舅和大舅母一口气生下了6个孩子,并把孩子养大成人。1991年,大舅母提前走了,留下了大舅孤单一人。每次当孩子打算为他再找一个伴侣时,他都拒绝了。因为在他的心中,就只有大舅母一人。
告别大舅的时候,我告诉他:“你要坚持活到100岁,我们为你办红丧事。”红丧事是琼西的一个风俗,人总有一死,到了100岁后过世,就办红丧事。子孙高高兴兴地为死者送最后一程。
在昌化江流域,我大舅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所以,他的故事同样是传奇的。
在《南方之南》一书中,我把现实中的大舅一分为二,变成了两个人,成了我小说中的共产党员赵队长和国民党员王光。这两个人物在我这部作品里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小说中出现的中岭村就是以英显村这个村庄为原型的。我母亲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在这里,我为我大舅献上我的祝福: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活过100岁!
3
我父亲有一个哥哥,也就是我的大伯。
1950年,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我大伯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消息传到故乡旦场村时,父亲惊呆了,那一年,父亲12岁。
我父亲的前半生是悲惨的,6岁时,他的父亲去世;8岁时,他的母亲去世;10岁时,他的姐姐去世;12岁时,他的大哥去世。他们一家五口人,也就剩下了父亲孤苦伶仃一人。
这种家庭巨变,让一个12岁的孩子来承担,其悲惨的情况是难以想象的。
……
我把母亲的这次经历光荣地放在了小说人物文钟的身上。并且,我给文钟赋予了一个英雄的父亲。当然,他的父亲原型就是我大伯。
几年前,我完成了中篇小说《大伯》的创作,但我一直没有发表。原因就是等待着我长篇小说《南方之南》的最终成稿。
文钟,出生于1942年,他聚集了昌化江流域所有的优秀元素。于1962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走进了北京城;并于1982年才回到生他养他的离别二十年之久的昌化江边。
1982年,文钟回到了海南岛,回到海南的文钟,理所当然地参加了海南的建设。
7
现在,我还要来说一下爱情。
在这部小说里,也出现了两个爱情悲剧,一个是赵俊雄与黎娜的爱情悲剧,一个是李承志与杨静的爱情悲剧!当然,在这部小说里,爱情的喜剧是大量出现的。我也就不一一点出来了,读者读过以后便知。
我读大学时,同宿舍的有四个海南人,其中一个因为生病退学了。所以也就剩下了三个人。在漫长的大学生活里,我们三个同一个专业的海南老乡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有一位同学是海口市人,这位小伙子在大学里开始和班里一名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女生谈恋爱。说实话,开始我并没有看好他们的爱情,没想到他们历经风雨成为一对真正的恋人。
大学毕业以后,开始只知道女方一家不同意,所以男方回到了海口工作,女方也就留在了自己的家乡平顶山市工作。后来,我也曾经劝过同学,要不就在海口市找一个女孩子结婚吧,反正找谁不是找?
我那同学笑了:“这可不是你帅星的风格,你说话不是这样子的。”于是,我也就沉默了。因为,我们彼此太了解了。
后来,那个女孩子放弃了自己在平顶山市的工作,独自一个跑到了海口,追求自己的爱隋。在经过了13年的风风雨雨之后,2007年,我这两个同学才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在大学毕业十年的聚会上,我们的那些同学都为他们的爱情献上了祝福。在会议上,我们当年的辅导员也为他们的爱情给予了最大的评价:“王逸奇和李海霞的爱情,就是当今时代的爱情绝唱!”辅导员的这一句话,赢得了全部同学的经久不绝的掌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在这热烈的掌声中祝福着他们的爱情!
因为,这就是真正的爱情!
在《南方之南》一书里,我给这个男主人公取名为王逸奇,女主人公取名为李海霞。在小说的结尾时,我并没有给予他们的爱情修成正果。我还是那句话,我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因为在1999年时,我还没有看出他们的爱情去向何方?但是,我也为他们爱情的成功埋下了伏笔,借用了男主人公王逸奇的一句原话:“她(李海霞)说,我们还会重逢的,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今天,用流行的话来讲,我这两个同学已经成功了,因为他们在省城海口市里,已经是有车有房的一族。当然,他们的家也成了我经过海口时的一个根据地。
只要我一去到海口,我总会给他们挂上一个电话,然后又招来几个大学老乡,大家开始举杯痛饮,又一次展望着未来!应该说,他们经历13年漫长时间的爱情故事,在当今中国,本身就是一种传奇,就是一种绝唱!
海南岛是文化的沙漠。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真的很不服气。后来我长大了,走的地方多了,认识也增长了。再次听到这句话时,我只对自己说了一句,不服不行。茅盾文学奖评选了几届,评选出了几十部作品,但海南作家无一染指,就是例证。
因此,我想,任何一个海南作家,只要能够平下心,静下气来写好自己的作品,那就是作家对海南文坛最大的贡献。
《南方之南》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可以肯定地说,这部书不是此生我最满意的作品,但也应该是规模很大的作品之一。对于未来,因为爱好与兴趣,本人还会笔耕不止。但回望自己的青春,因为一部《南方之南》,也就不存在遗憾了。
当我合上《南方之南》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向读者打开另一本书。
2010年初冬—2011年初春
于河南油田
文益思著的《南方之南》是一部反映海南人民抗争、奋斗、探索、改革的雄奇史诗,一轴海南儿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活画卷。
小说以中国现当代历史为大背景,叙述了昌化江畔的一个文姓家族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关头,家族成员悲欢离合的故事,从祖辈的文其辉,到父辈的文昌轩文昌逸,再到孙辈的文海。一族三代,三代主人公,牵引出数十位人物的生死沉浮,颇富传奇。
日寇入侵,奋起抵抗;民族解放,生产建设;走进新时代,拼搏进取。历次运动,这片土地也随之沸腾喧嚣。风云变幻,家仇国恨交织;命运无常,缘分随风来去……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勤劳、智慧、勇敢的人们经历了迷茫与困惑,思索与寻找,奋斗与拼搏。
厚重真实的思想内容,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姿的风俗人情,传达出令人唏嘘、震撼的时代足音,读者可从中透视海南儿女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
一个发生在南方的故事,一段记录着感悟的青春,一部反映海南人民抗争、奋斗、探索、改革的雄奇史诗,一轴海南儿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活画卷。
文益思著的《南方之南》以中国现当代历史为大背景,叙述了昌化江畔的一个文姓家庭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关头,家族成员悲欢离合的故事。厚重真实的思想内容,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姿的风俗人情,传达出令人唏嘘、震撼的时代足音,读者可从中透视海南儿女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