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粥的养生特色
粥一般以五谷杂粮为原料,合水熬制而成。在传统营养学上,粥占有重要地位。它与汤食一样,具有制作简便、加减灵活、适应面广、易于消化吸收的特点,甚宜养生保健、长期食用。因此我国很早以前就有“粥养”疗法,远在《夏小正》的古籍中就有“助厥母粥”的记载,把“粥”字用作养生的同义词:“粥也者,养也。”而粥的养生和医疗作用一直到现在仍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经从单纯的追求填饱肚子发展到防病治病的手段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粥已成为一种传统的保健食品,对于防治疾病、增强体质以及防止衰老、延年益寿起到了应用药物达不到的效果。尤其是一些粥对预防老年人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用粮食作粥,有容易消化吸收的优点,因此粥才会成为我国百姓普遍喜欢的膳食之一。而且中医认为,中国人食用量最多的粳米有冶诸虚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的功能。粳米煮粥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强壮筋骨、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谷类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等营养物质。经慢火久熬之后,质地麋烂,甘淡适口,很容易被消化吸收,饱食荤腥之后可换换口味。
除此以外,粥对病后、妇女产后及慢性病症的自我调理也有很好的效果。清《调疾饮食辩》中提到:“粥性能养脾胃,生津液,利小便,消胀满,调中健脾,除烦止渴,利膈益气,推陈致新,万症皆宜,平人亦妙,其功不可殚述。”说明了粥是病后、产后及慢性病症理想而稳妥的调理食品。如高热后病人,由于高热伤津,阴液不足,可选用生津止渴清热的芦根粥、蔗浆粥;妇女产后,不仅体质虚弱、贫血,还有一段通乳汁、排恶露的生理过程,可选用猪蹄粥、莴苣子粥以下乳,益母草粥以养血,促进子宫修复。长期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决明降压粥、芹菜粥、木耳粥,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及维持血压平稳。
近代医学研究还指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内各个器官的机能会逐渐减退,肺开始于37岁,心开始于45岁……根据各个脏器先后衰老的进程,结合不同年龄的体征,可选用一定的滋补粥,来延缓不同脏器衰老,控制老化速度,达到摄生自养、延年益寿的目的。比如,肝气虚者,选用《圣惠方》中的“枸杞子粥”以补肝;心气不足时,用“龙眼粥”以养心;脾气虚者,服食大枣粥健脾胃;肾气亏损时,多吃些《海上集验方》中的“胡桃粥”滋肾。当然,人的衰老过程是复杂而缓慢的,不一定按此衰老程序一成不变地进行,应当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针对个人不同的体质与病征表现,辨证选粥合理应用。
另外,粥还是年老虚弱者的最佳补品。清代曹庭栋说:“粥能益人,老年尤其。”又说:“足备老年之颐养。”并介绍粥方百余种,如莲子粥、百合粥、薏米粥、木耳粥等,为老人滋补身体、养生延年的理想粥品。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谈》中说:“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意思是说,经常选用具有补益功能的黄芪、人参、山药之类上品中药与米谷同食,可以使人健康长寿。
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