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 独特丰富的生物景观
(一)稻-鱼-鸭系统的内建——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二)稻-鱼-鸭系统的外援——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二 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
(一)稻-鱼-鸭系统——不仅仅是一种生计方式
(二)稻-鱼-鸭系统的背后——侗族人的生存智慧
(三)稻-鱼-鸭系统的反哺——侗族人的美好生活
三 和谐共生的生态机制
(一)稻-鱼-鸭系统内的生态作用机制
(二)稻-鱼-鸭系统与鱼塘系统的共生机制
(三)稻-鱼-鸭系统与森林系统的共生机制
四 严谨缜密的技术体系
(一)由相克到相生——稻-鱼-鸭共生的秘密
(二)代代相传的财富——糯稻的留种与收获
(三)稻-鱼-鸭系统的关键——鱼花的繁殖技艺
(四)一物降一物——病虫的生物防治技术
(五)就地取材循环利用——有机肥料
(六)从相容到相生——人工育林技术
(七)传女不传男——织染工艺
(八)舌尖上的侗乡——饮食技艺
(九)不用一钉一铆——建筑绝技
五 古朴神秘的采风天堂
(一)奇特多样的民风民俗
(二)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
(三)雅俗共赏的民族歌舞
(四)如诗如画的农业景观
六 面向未来的发展之路
(一)危机——来自社会与自然的威胁
(二)机遇——从“原始落后”到农业文化遗产
(三)重构——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途径
附录1 旅游资讯
附录2 大事记
附录3 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活动的创造和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农村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建设美丽乡村等具重要的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力求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系统阐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起源与演变、生态与文化特征,分析其历史与现实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可持续保护与管理对策,以进一步提升遗产地人民的文化自觉性与自豪感,提高全社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册为《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由张丹、闵庆文主编。
张丹、闵庆文主编的《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中国农业出版社生活文教分社策划出版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之一,旨在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窗口,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全书包括八个方面,“引言”简要介绍了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独特丰富的生物景观”介绍了稻-鱼-鸭系统中多样的传统地方水稻品种及其他生物物种和与之息息相关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介绍了稻-鱼-鸭系统的多种农产品和多重生态与文化价值;“和谐共生的生态机制”介绍了稻-鱼-鸭系统内以及与鱼塘系统、森林系统的共生关系;“严谨缜密的技术体系”介绍了侗族人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传统生产技术与知识体系;“古朴神秘的采风天堂”介绍了与稻-鱼-鸭系统相关的民风民俗、民族节日、民族歌舞以及农业景观;“面向未来的发展之路”介绍了稻一鱼一鸭系统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可持续发展途径;“附录”则简要介绍了遗产地旅游资讯及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