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珍藏马丁·帕尔(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瓦尔·威廉姆斯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火车迷

早期时光

是什么让人成为摄影师?具体来讲,是什么驱使一个20 世纪60 年代早期的英国学生决定选择成为摄影师?他生活的环境对摄影师这一职业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摄影师是充满戏剧性且特立独行的人,如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 与约翰· 弗伦奇(John French);或是年轻的时尚异教徒,如大卫·贝利、特伦斯·多诺万(Terence Donovan)与赫尔穆特·牛顿;或是顽固的守旧派,如照相机俱乐部的狂热分子和近代的画意派;或是充满魅惑的拜物教徒,如那些业余摄影师、独行侠和某些企业家等。总体来说,艺术家就是一群异类,他们与众不同、放荡不羁,受人尊敬也令人吃惊。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和邓肯·格兰特(Duncan Grant)等人,就在混乱的工作室中有着迷乱的私生活,为人健谈又善变,且都是殖民地俱乐部(Colony Club)的会员。这样的他们令英国社会笼罩于一层阴冷潮湿、单调乏味、声色黯淡的氛围。

在横跨海峡另一边的法国,摄影师们则受到了社会上前所未有的尊重,既有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专注拍摄巴黎年轻人日常生活中幽默风趣的瞬间,也有亨利·卡蒂埃- 布列松游历世界,用心关注各地民生疾苦。在美国,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与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已经在为《时尚》(Vogue )杂志工作,将桀骜不驯的街头摄影带入时尚圣经之中。但是在英国,极少有人认为摄影能够为年轻一代带来激励或引发创作的灵感。20 世纪50 年代,德国收藏家赫尔穆特·盖恩斯海姆(Helmut Gernsheim)在友人的提议下开始收集英国摄影作品,而提议者就是博蒙特·纽霍尔(BeaumontNewhall),一位居住在纽约的策展人兼摄影作品收藏家。

同时,他还用英语撰写了摄影史,成为早期为数不多的关注摄影历史的作家之一。盖恩斯海姆尽其所能,四处寻找英国摄影史的相关资料,不论是旧货店、二手书店,还是私人家庭阁楼和学院机构等,都遍布了他的足迹。他的收藏日渐丰富,包括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伦(Julia Margaret Cameron)、刘易斯·卡罗尔(LewisCarroll)、温妮弗莱德·卡森(Winifred Casson)、霍瓦登夫人(Lady Hawarden)、福克斯·塔尔博特(FoxTalbot)、希尔和亚当森(Hill and Adamson)、亨利·佩奇·鲁滨逊(Henry Peach Robinson)以及罗杰·芬顿(RogerFenton)等众多摄影师的伟大作品。1969 年,盖恩斯海姆的《摄影史》(History of Photography )第一次出版发行,这本书为世界提供了坚实且大量的英国摄影史料,内容丰富且引人入胜。尽管盖恩斯海姆的收藏最终由于建立英国学院的需要,出售给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但这部《摄影史》多年来一直是了解英国摄影史的重要资料。

不过,年轻时的帕尔似乎不太可能有机会接触到盖恩斯海姆这本书,而且他也不太可能看过卡蒂埃-布列和布拉塞(Brassa?)的著作,因为他们的作品很难在英国买到,对那些游历欧洲或因为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关系有机会接触到此类出版物的人来说,也并不熟知。此外,两场在英国摄影界具有重大意义的摄影展:比尔·勃兰特与亨利·卡蒂埃- 布列松的摄影展也还没有举办,这两场知名摄影展为英国社会敞开了大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什么是摄影。1965 年,摄影类先锋杂志《相机主人》(Camera Owner )—后更名为《创意摄影》(Creative Camera),在主编比尔·杰伊(Bill Jay)的带领下转变成专注艺术摄影的杂志。但众多推动摄影运动的活跃分子在20 世纪70 年代之前还并未出现,他们包括20 世纪70 年代《创意摄影》的主编彼得·特纳(PeterTurner),时任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摄影部策展人的马克·哈沃斯-布斯(Mark Haworth-Booth)和伦敦摄影师画廊的创办人苏·戴维斯(Sue Davies)等。

帕尔的童年时光在英国的乡村度过,小时候生活在英国南部萨里郡的切斯顿(Chessington),直到青年时代才搬到埃普瑟姆旁的阿什特德(Ashtead)。这里与其他郊区一起形成了一个包围伦敦的圆圈,包括米德尔塞克斯郡(Middlesex)、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埃塞克斯郡(Essex)的一部分、肯特郡(Kent)以及萨里郡。它们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毫无前途的穷乡僻壤,却诞生了众多活跃在20 世纪60 年代晚期和70 年代早期的摄影师,以及新摄影圈的中坚力量,他们让英国人逐渐认识到摄影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对英国摄影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人包括彼得·特纳、苏·戴维斯、德雷克·瑞杰斯(20 世纪70 年代晚期到80 年代早期新风尚文化的摄影师之一)、艺术家海伦·查德维克(HelenChadwick)、乔·斯彭斯(Jo Spence,她开发了照片疗法)、巴利·莱恩(Barry Lane,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首位摄影总监),而这些人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都与艺术圈或者伦敦波西米亚群体没有任何交集。“伦敦的波希米亚”也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以特立独行著称,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宰着英国的主流艺术圈。而且他们与西特韦(Sitwells)或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群体以及比顿艺术圈,甚至包括20 世纪60 年代不断受到关注的流行文化群体也毫无联系。不论是伦敦还是具有影响力的英国中北部地区的艺术精英教育学院(包括利兹、赫尔、纽卡斯尔以及考文垂等地),都和他们不存在任何关系。客观来看,那些艺术圈或群体非常封闭,且具有排他性。那群人都是杰出的精英,过着自由放荡的生活,或来自上流社会,或文化背景一致,这样的世界对于郊区生活的年轻人来说毫无吸引力或毫无任何可预见的前景。英国顶尖艺术学院的承袭系统往往被艺术学教授及其弟子们把持,筛选的原则也存在性别歧视、恐吓威胁和偏袒徇私的问题,在这个系统里留下的所谓最适合的人选多成为参照规范和标准。

在这样的世界里,摄影占据着一个特殊的席位,概念主义者以及波普艺术家一直利用摄影来完成创作,这些人在英国艺术学院中往往拥有很高的地位。但在这个狭窄的群体之外,没有合适的人选为大众传授摄影的理念。而进行摄影实践的另一群人就是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仍旧固守着自己的技艺和工艺现状。在英国艺学院教书的教授之中,极少有人意识到欧洲摄影传统的伟大。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从大西洋对面即将袭来的充满能量的摄影“飓风”。当这一股“飓风”最终侵袭英国之时,那些腐朽的艺术学院仍旧无动于衷,却影响了帕尔这一代年轻人,令他们认识到摄影的价值和生命力。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才,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规范和准则。对于出身,帕尔认为自己是真正来自郊区的孩子。

听他讲述自己童年和青年时代在切斯顿及阿什特德的经历,尽是单调和无聊。他来自一个虔诚的教徒家庭,每周去教堂礼拜,而且还要跟随对鸟类学十分狂热的父母四处巡游。他在萨里郡所习惯的童年生活就是观察,非常安静的观察:“我童年的早期记忆就是跟着我的父亲出游,尤其是观鸟巡游,有时候去一整天,有时候是半天,但事实上全部都是观察鸟类的度假游……也许,有大约5 年左右的时间,每周六我们都要去赫舍姆污水处理厂(Hersham Sewage Works)。直到现在,每当我在火车上经过那里的时候,我总会想‘天哪,我曾经到底在这个地方呆了多少天!’我父亲常常弄响铃铛,鸟儿听到声音会飞出来,这时候你要抓住这些特殊的候鸟;再过一年,你还要再次抓住它们,这样我父亲就能够知道这些鸟儿是从赫舍姆污水处理厂飞走,曾到过非洲再飞回来的。因此,我在这个赫舍姆污水处理厂里呆过许许多多个周六,是不是有点难以置信?”也许将摄影和鸟类学作比较看起来有些无稽之谈,但实际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鸟是非常普通的野外生物,在众多鸟类当中存在一些特殊的物种或极其稀少的品种,对于某些特殊区域来说还会有些不常出现的稀客。为了能够看到它们,你必须非常耐心且执着,只有真正对此着迷的人才会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这一系列的行为背后,对于帕尔进行的纪实摄影创作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在表面上看,他是在观察平庸的普罗大众,但是在这些普通人之中他能够看到不同寻常的内容,也许通过某个特殊的姿态或动作,以及奇特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状态,等等。此外,对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他也了然于心,正如他的父母专注于鸟类世界的不同物种一般。在帕尔纪实摄影的名单之中,某个熟悉的形象就是涂着亮色口红的中年妇女,也许她的唇妆有点模糊了,甚至会身体前倾向你索吻……此外,还包括带着导游书籍、相机设备且满怀期望的游客们。那些在汽车里看书或吃东西的人们总是特别吸引帕尔的注意力,还有那些购物的人们,他们四处闲逛、比较、寻找,为细碎的决定而烦恼。“当我跟随父母度假,参与他们的观鸟游时,他们往往会带领一批前来观鸟的朋友们,而我当然是去观察这些前来观鸟的人们。”

帕尔对于类型学的兴趣也反映出他年轻时对于观察的着迷,这表现在他对于物种收集的兴趣。他对于某类人群的兴趣从未减少,且在他早期的纪实作品中达到高峰,如在约克郡和英国北部拍摄的黑白摄影作品。历史悠久的“妻管严”年度聚会(Ancient Order of Hen-Pecked Husbands)、赫布登布里奇摄影俱乐部(HebdenBridge Camera Club)和虔诚且痴迷的克里斯沃斯迪恩教堂(chapel at Crimsworth Dean)的教众们,这些都构成了几十年以来英国社会怪诞奇葩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帕尔看待英国的视角变得更加犀利,但认为英国人“执迷不悟又荒唐”的成见却一直延续至今。

当帕尔不需要再跟随家庭参加观鸟游之后,他发现了另一个令自己着迷的爱好:火车收集(trainspotting)。“从一开始我就坚持自己一个人旅行,我会买一张红色漫游车票。有了这张车票意味着你可以乘坐伦敦巴士一整天,之后我们会下车参观各种各样的火车机房。我对火车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蒸汽火车,它们与现在的柴油机车完全不同。我着迷于收集与火车相关的一切,包括机车编号和与蒸汽火车相关的冒险故事等等。所有这些要素集合在一起才能够称为‘火车收集迷’。当年有一本出版物名为《伊恩艾伦组合》(The Ian AllenCombo),它被视为火车迷的圣经,上面列有当时全国运行的所有火车编号。我会把所有乘坐过的火车编号在这本册子上划线标识。如果你在某个编号旁边写上‘c’,就意味着你已经乘坐过该列火车,并真正进入过发动机驾驶控制舱。从13岁起我就对此着迷,直到我准备上大学时才逐渐放弃这一爱好。”

直到现在,帕尔仍旧爱好收藏。他钟情于收集明信片、纪念品以及相关的藏品,甚至对墙纸和摄影书也抱有浓厚的兴趣。他的藏品数量惊人,收藏方式井然有序。不过,你也许会说他有强迫症一般的收藏癖。他的部分藏品被收录在本书之中,以反映帕尔摄影发展的各个方面:他对于普通人如何通过某些肢体或表情的转变,而形成荒唐可笑或不同寻常的状态这一点,十分欣赏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帕尔对于“无聊”或他自认为的“无趣”这一概念一直十分着迷,在他的多幅作品中可见一斑:如彼此之间毫无交流的夫妇,两眼无神,望着前方;一张20世纪60 年代高速公路的明信片;在汉普顿宫(Hampton Court)的迷宫中毫无目的地闲逛等……

P21-24

目录

引 言

火车迷:早期时光 

墙纸:严谨的开端 

私语影像:北方生活和理想

寻常:彩色纪录

名利场:新愿景 

帕尔世界的特写镜头:消费主义及全球化

新视野:策展与被策展 

令全世界联结:收藏、出版与摄影 

经营网络:书籍、博客与摄影 

展览、收藏和电影 

出版作品 

结束与起点

序言

马丁·帕尔(Martin Parr)的摄影作品,容易令人们感到些许不快。他将我们的日常食物、穿着以及我们游览过的地方均以戏谑的手法表现出来;同时,又极其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也许会认为马丁·帕尔是在将我们缺乏良好生活品味与判断力的现实问题,通过摄影这种方式向人们展现出来,尤其后期他选择使用彩色摄影技术以记录现实世界浮华的名利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马丁·帕尔仅仅是记录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这类人群也许深谙政治,但并不看重针对摄影伦理道德提出的相关观点,特别是在英国国内出现的。他们认为帕尔所记录的社会问题包括松散的社区纽带、对于物质消费的狂热追捧、全球休闲度假的旅游热潮、英国中产阶级的名利场,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次阶级”虚影幻景等现象。也许,马丁·帕尔只是同生活在20世纪50和60年代的那些郊区儿童一样,一直是局外人、旁观者,他不属于任何地方,没有同盟,也几乎没有任何个人偏好。

当帕尔从英格兰南部的萨里郡(Surrev)北上,到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学习摄影时,对他来讲,那一定是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帕尔的出生地——萨里郡的埃普瑟姆(Epsom),生活虽富足却单调;而位于英国西北部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对于帕尔而言,似乎是另一片文化地域。这里拥有不同种族移民的莫斯赛德(M0ss Side)地区,而且当时英国国内潜藏的问题也开始慢慢显现出来,战前舒适安逸的社会福利制度不得不面对战争留下的社会问题,以及破败不堪的建筑。当帕尔抵达曼彻斯特的时候,维多利亚时期的曼彻斯特几乎消失殆尽,街区被夷为平地,那些宏伟的l 9世纪建筑物均受到破坏。曾经热闹的产业工人社区,只剩下孤零零的几座洒吧,虽然由于某些历史条款规定仍保持着原样,却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20世纪70年代早期,帕尔的摄影实践看起来似乎像是一场愚蠢的冒险。因为在当时的英国,摄影仍旧被分为商业摄影、时尚摄影、新闻摄影,对于严肃的纪实摄影师来说,很难得到机会。伦敦举办了两场在那个时期来说非常重要的摄影展:l 968年,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举办的“亨利·卡蒂埃一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摄影展”:l 9 70年在重新开张的海沃德画廊(Havward GaUeDr)举办的“比尔·勃兰特(BiU Brandt)摄影展”。对于当时的艺术界来说,摄影已被边缘化,且不被主流艺术所接纳,因此这些摄影展被视为异类。尽管在美国,摄影早已被学术界所接受,并举办了多次展览(20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就已经设立了摄影部),但是在英国的艺术博物馆中仍旧视摄影为一种平庸的、不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2001年,当摄影展层出不穷,而油画展或雕塑展却成为特例的时候,人们很难想象,曾经的摄影展是在多么局促的环境中存在的,甚至有时只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处所,如大学教学楼的走廊、剧院的大厅或摄影器材公司的前台接待处等。这些地方成为唯一能够一览著名摄影师作品的场所,如赫尔穆特·牛顿(Helmut Newton)、唐·麦库林(D0n McCullin)及大卫·贝利(David Bailev)等。此外,这里也成为能够有机会欣赏如马丁·帕尔这样新晋摄影师作品的地方。帕尔的个人摄影作品首展是在曼彻斯特肯德尔米尔恩(KendaU Milne)百货商场的走廊里举办的。而他也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能够抓住机会参与画廊巡展的首批年轻英国摄影师之一。他的作品在约克的印象(Impressions)画廊、伦敦东区的半月(Half M00n)画廊以及考文特花园的摄影师(Photographers)画廊中都有展出。

马丁·帕尔一直对那些不断变化的领域感兴趣,人们不同的选择和品味令他着迷,在他所拍摄的作品中也暗示出颓废与某种歇斯底里的社会问题。l 972年,帕尔在合租的公寓中独创了一种桌面游戏,当时他与一同就读于理工学院的3位年轻人住在一起。也许有人会说帕尔的职业不同寻常,因为他选择了在一个特殊的城市就读并学习完全传统的摄影课程。自棉花工业衰落开始,这座城市就被人们遗忘并忽视,它一直在期待逆转时机。而帕尔和许多当时的年轻人一样,本身就是文化革命的产物。当时,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这一现象前所未有:针对艺术,人们也开始用开明的态度去接纳更多“大众化”流行的艺术形式,包括摄影、电影和视频录像等。帕尔把自己发明的桌面游戏命名为《爱立方》(Love Cubes),由一套木头方块组成,每一个方块上贴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有一位年轻的男人或女人。游戏的创意是让参与者为方块配对,猜一猜哪些人是在一起的情侣或伙伴,并把贴有照片的相对应的方块组对配在一起。《爱立方》是一个奇特的联接,它将20世纪70年代的新纪实主义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概念主义联系在一起。帕尔是新纪实主义的先锋代表,而像基思·阿奈特(Keith Arnatt)和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等人,则代表了利用摄影来表达对于艺术和文化观点的概念主义,并不是通过摄影来记录身边的世界。在《爱立方》这件作品中,帕尔结合了自己对于社会行为的困惑,他有强烈的意愿希望把这些不解记录下来,直到如今,我们仍旧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这些。此外,帕尔还着迷于人类的偏好和品味,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选择对方?为什么我们要遵循那些早已消失的传统?

27年之后的1998年,当帕尔游历英国拍摄纪录片的时候,好像是一位踏入异域的陌生人。大风中在海滨蹦跳而过的一群纽卡斯尔女孩指责他是迷恋狂;一位游客又给他上了一堂政治课,讲述外来移民的危害;而一位房主则跟他分享了自己与家乡不断疏远的感受。也许那群纽卡斯尔的女孩一语中的:帕尔一直在观察,在记录细节,在四处游走且不被察觉:他是人类面孔、姿态以及轻率的社会行为的收集者。

帕尔的摄影作品在本质上是一种强烈好奇心的映射,主要受到20世纪70和80年代美国摄影的影响,而对他产生影响的摄影师包括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Eggleston)、比尔·欧文斯(Bill Owens)、乔尔·迈耶罗维茨(Joel Meverowitz)以及加里·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不过,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的还有一位英国彩色明信片摄影师约翰·欣德(John Hinde),以及众多匿名摄影师的作品,如在发展中国家、东欧以及西欧等国家拍摄的人像作品、海边纪念品等。尽管帕尔的摄影作品看起来违背社会道德,尤其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如拍摄于1983年6月的《最后的度假胜地》和1 986年9月拍摄的《生活的成本》等,无论从理论还是政治的角度看,其拥有的生命力及多样性都超越了表面意义上的对立。最重要的是,帕尔的摄影作品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同时也是蕴藏精湛技术的收藏品。他的作品不仅能够用来定义社会观点或者强调文化表达,而且突显了照片作为静止的二维影像,如镜子一样反映我们生活方式的本质特性。

内容推荐

  马丁·帕尔将我们的日常食物、穿着以及我们游览过的地方以戏谑的手法表现出来,同时又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也许会认为马丁·帕尔是在将我们缺乏良好生活品味与判断力的现实问题,通过摄影这种方式向人们展现出来,尤其后期他选择使用彩色摄影技术以记录现实世界浮华的名利场。而另一;有些人则认为马丁·帕尔仅仅是记录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这类人群也许深谙政治,但并不看重针对摄影伦理道德提出的相关观点,特别是在英国国内出现的。他们认为帕尔所记录的社会问题包括松散的社区纽带、对于物质消费的狂热追捧、全球休闲度假的旅游热潮、英国中产阶级的名利场,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次阶级”虚影幻景等现象。

……也许,马丁·帕尔只是同生活在20世纪50和60年代的那些郊区儿童一样,一直是局外人、旁观者,他不属于任何地方,没有同盟,也几乎没有任何个人偏好。他的作品不仅能够用来定义社会观点或者强调文化表达,而且突显了照片作为静止的二维影像,如镜子一样反映我们生活方式的本质特性。他的摄影作品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同时也是蕴藏精湛技术的收藏品。

瓦尔·威廉姆斯著的《珍藏马丁·帕尔(精)》通过对马丁·帕尔早期的家庭环境、教育,以及之后对其独家访谈,展现了这位富有争议性的摄影师的作品和他的智慧。

编辑推荐

世界顶级图片社马格南新“掌门人”马丁·帕尔,当代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摄影师,布列松称他是“来自完全不同的星球”的人。他的摄影作品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同时也是蕴藏精湛技术的收藏品。

从马丁·帕尔早期的黑白摄影作品开始,到标志性的带有过饱和色彩的作品,到对消费主义的经典诠释,瓦尔·威廉姆斯著的《珍藏马丁·帕尔(精)》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对马丁·帕尔职业生涯进行梳理和解读的著作。它精准的解读配以丰富的配图及作品,在轻松的人生故事中解读摄影大师的智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3: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