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现存四千多种文字中使用时间最长、应用人口最多且始终延续不断的文字。关于汉字的起源,自战国时期起就有不少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种起源说:“洛书”与“河图”说、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图画文字、八卦说、仓颉造字。这六种汉字起源说,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与神秘的动人传说。
汉字的始祖——仓颉
相传,汉字是黄帝时期一个叫仓颉的人创造的。
仓颉,姓侯冈,号史皇氏,陕西关中人,黄帝时史官。传说中,仓颉长得不同于一般人,头顶高高地隆起,显得聪颖过人。他披着长发,留着长须,身穿兽皮。他生有“双瞳四目”,眼睛中总是透着异样的光芒,显得智慧而神秘。
传说,仓颉在黄帝手底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并不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心尽力,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很少出差错。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储藏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没有文字,更谈不上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物品的数目。但时间一长,这个法子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增加数目时,在绳子上打个结很方便;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不久,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让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交予仓颉管理。仓颉又犯愁了,光靠添绳子、挂贝壳已不顶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一天,仓颉在林子里走着,突然看到两个老人在前面一个岔路口争执不休。他上前一问,才知道两人是为走哪条路而起了争执:一个老人坚持要向西去打野猪,另一个老人却说东边有一群鹿,再不去就错失良机了。
仓颉好奇地问:“你们怎么知道是什么猎物呢?”老人们指着动物留在地上的脚印,说:“鹿和猪有不同的脚印啊!”仓颉猛然醒悟:“每种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脚印,同样的,万物各有自己的特点,我何不用符号画下它们的特点,用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呢?”想到这里,他马上奔回家中,把家里牲畜的脚印都画了一遍。他还给这些符号取了个名字,叫做“字”。
还没享受完造字的喜悦,仓颉再次陷入到苦恼之中:把造好的“字,,记在哪里呢?画在地上,一场大雨就能把它们冲刷得无影无踪;刻在木头上,虽然短时期内能保存下来,但木头总有一天会腐烂,符号也就随之消失了;石头虽然不会腐烂,但却难于雕刻,也不便携带。仓颉左思右想都没有结果,便起身走到河边,想放松一下心情。
仓颉对着河水发呆,突然看到一只大龟沿着河岸爬了过来,龟壳上的纹路清晰可见。他一下子有了主意,高兴地喊道:“对啊,把字刻在龟壳上不就行了?这样既容易携带,又能长时间完好地保存!”
仓颉兴奋地把他的发现报告给了黄帝,黄帝对这些想法很是赞同,让他不用再管部落里的琐事了,专心造字。P1-3
信仰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说:“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信仰主要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或宗教的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在心理上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目标的向往、仰慕和追求,在行为上表现为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去解释、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信仰,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人有信仰,才会有希望、有力量,才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而不至于在多元的价值观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方向。
信仰一旦形成,会对人类和社会产生长期的影响。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的建设者,让他们从普适意识形成之初就接受良好的信仰教育,可以令信仰更具持久性和深刻性,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立足于社会而不败,亦可以使我们的伟大祖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事实上,信仰教育决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教育,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无数可以借鉴的素材,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有形的、活生生的,甚至是有血有肉的。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多少仁人志士只为追求真理、捍卫真理,赴汤蹈火,前仆后继;多少文人骚客只为争取心中的一方净土,只为渴求心灵的自由逍遥,甘于寂寞,成就美名;多少爱国志士只为一个“义”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如滚滚长江中的朵朵浪花,翻滚激荡,生生不息,荡人心魄。如果我们能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和信仰,用“道”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德”指导人生的方向,那么我们的文明必将更加灿烂,我们的国运必将更加昌盛。
正基于此,“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系列丛书”应运而生。除上述内容外,本丛书还收录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不仅有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杰出人物,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的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
阅读这套丛书,能帮助青少年树立自己人生的良好的偶像观,能帮助青少年从小立下伟大的志向,能帮助青少年培养最基本的向善心,能帮助青少年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帮助青少年锁定努力的方向,能帮助青少年增加行动的信心和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少年有信仰,国家必有希望。
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编写委员会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现存四千多种文字中使用时间最长、应用人口最多且始终延续不断的文字。汉字从何而来?汉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汉字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编写委员会编著的《汉字的故事》将会给你满意的答案。本书体例结构精心设计,又有一些珍贵历史图片资料作为辅助,更符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系列丛书”收录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不仅有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杰出人物,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的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
阅读本书,能帮助青少年树立自己人生的良好的偶像观,能帮助青少年从小立下伟大的志向,能帮助青少年培养最基本的向善心,能帮助青少年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帮助青少年锁定努力的方向,能帮助青少年增加行动的信心和勇气。
《汉字的故事》为该系列其中一册,由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编写委员会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