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需要灵感、悟性、经验和积淀,但更需要的是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知识+思维+心态=财富,张荣亮著的《投资是一种思维(第2版全彩精装)(精)》从如何进行投资思维说起,讲到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谈到怎样选择、怎样卖出、学会空仓……教你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做个聪明的投资者。
知识窗,让你对投资理论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寓意深远的小故事,让你对投资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
思辨的语言,启发你深入思索你的投资行为。
本书帮助你分析在投资中遇到的种种困惑,逃避投资误区,从而在股市中学会巧妙投资、稳妥赚钱。
张荣亮著的《投资是一种思维(第2版全彩精装)(精)》分别从思想、理论和实务三个视角阐述了投资是一种思维这一观点,是作者在从事证券投资过程中,经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对自己在投资中遇到和想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本书层次清晰,故事生动而富有哲理,语言思辨性强,不仅对刚刚接触投资的新手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专业投资人士也能从中体会到思维的艺术所在。
生于忧患
土著美洲人去打猎时,大部分人会去已探明的猎场,也有一部分人会分成不同方向去寻找新的猎场,挪威的渔夫也是如此。作为投资者,在市场中也应该考虑在利用现有优势的同时去开拓新的领域。由此,我们引出了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的意义不仅仅是保赢和止损,还包含着投资者能够在利用现有方法赚钱的同时保持危机感。市场的噪声问题在任何层次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消除,在承认并接受噪声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前提下,理所当然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完善噪声控制策略,即风险控制策略,培养忧患思维。风险管理在此处和战士需要首先保全自己才能继续战斗具有同样的意义。
在市场的实际操作中,过往单向的做多机制使很多投资者的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征。在只有做多才可以获利的市场中,对风险管理的忽视也并不鲜见。风险管理并没有扼杀在市场中赢利的机会,反而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会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另一种保障机制。也正是因为这种单一型特征明显的机制,风险管理才更具有实际意义,有时候利润最大化除了资金配置外,还要靠良好的风险管理才能实现。冒进有所得,但带来的更多是灾难,“冲动是魔鬼”,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落袋为安就是赢利或资金变为资本的时候,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也就是以每次的赢利为一个新的起点,有压力才有动力,起点高风险管理的价值才更加突出。
在实践中,投资者更多地用到了风险管理最后的卖出环节,即保赢和止损环节。其实在把止损作为一种投资成本来看待时,风险管理似乎变得过于简单。风险管理的层次沦落到这个地步无疑是对它的一种误解。仅从市场操作这个层次来看,从开始考虑买人直到最后卖出的全部过程,每一环节都蕴藏着这种思想,如果带着这种思想就会看到与操作本身并列的一个过程,那就是资金管理。在市场中时常为了利益而考虑太过微观,投资者是不是忽视资金管理了呢?资金量的大小决定的仅仅是资金管理在整体战略中的百分比,其并不能决定是否需要资金管理。当然,风险管理是有背景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滑雪、赛车比赛以及很多高难度的特技表演中专业性的风险控制一样,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专业的,是在自我有控制意识及能力领域对风险的把握。同样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我们从事那些难度不一的比赛或表演,无疑是毫无风险控制能力的。
我们在强调关于风险管理的定量技术的同时,更应该看重和强调的是风险管理是一门艺术。风险管理并不能用定量技术去完全地测量和控制风险,但它却为我们提供了避险的思维,让我们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把这种结果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掌握了技术之后所运用的艺术,在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之间保持平衡是风险管理的本质。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某天的可接受或许成了另一天的赌博。过分地依赖聪明的模型和“黑箱”是不是屈从于一种现代版的信仰?在风险管理这一充满迷雾的大海中,我们就如一叶小舟,在迷雾中航行,航行中的路途艰辛不必多言,迷雾中的不确定性却赋予了我们前进的诱惑。
P5-7
推荐序
这是一本“非典型”专著。作者张荣亮并没有在大型金融机构从事股票二级市场交易的经历,但这不妨碍荣亮长期潜心研究股市运行规律并参与实践且有所斩获。本书框架不走一般投资类著作聚焦于某一投资理论领域展开的寻常路,而是集各类理论及实务流派之大成,简明扼要取其精华,实操性强。行文更是脱离一般说理叙事的常规,大量使用思辨性文字,甚至造成部分文字艰涩,阅读理解非一遍之功。但正是这样的处理将作者十多年股海搏击的思维之光彰显无余。行文中大量使用的小故事则往往画龙点睛,使得阅读体验增色不少。与其说是一本专著,不如说是作者一段投资思维蜕变历程。
投资的核心是定价,然而搞对价格并非易事。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也是物质价格系统市场化定价的历史。时至今日,水、电、气等资源型产品价格以及利率、汇率等基础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都尚未完成。与物质价格系统相比,资产价格系统更有其特殊性。其一,金融资产供求弹性更大。物质价格系统由成本和技术支撑,生产能力形成制约。资产价格系统由未来现金流支撑,资金驱动形成制约。显而易见,资金供求比生产能力供求弹性更大。其二,金融资产定价的基础是未来现金流,定的是“预期”。“预期”受人的主观影响更大。其三,金融资产定价定的是相对价。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套利定价模型等研究的都是资产相对定价的关系。可以说,资产价格系统是物质价格系统发展的更高阶段。正是资产价格定价的复杂性,叠加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运行机制,形成了资本市场定价乱象。20多年的资本市场,既存在境外成熟市场也有“羊群效应”“处置效应”等非理性行为,也存在我国市场特有的“炒高送转”等非理性行为。炒小、炒新、炒差、炒题材历久弥新,市场呈现“暴涨暴跌、牛短熊长”的运行格局。在这种市场状态下,强调投资的专业性,塑造理性思维,重视基本常识就具有极端重要性。诚如本书第2版前言中“当一个行业进入门槛非常低的时候,就意味着这更是少数人成功的行业,投资也是如此,因为投资真正的门槛肯定不是进入的门槛,而是更多的经验、沉淀、积累、悟性以及运气”。只有领悟投资奥妙,锻炼思维理性,合理定价才能在小概率成功的投资领域中获取收益。
读书如阅人。本书常读常新,如结识荣亮其人。每次和荣亮相聚,都相谈甚欢,相聚甚短。荣亮先生睿智、哲思、敏锐的思维火花令人印象深刻。本书虽是第2版,但三分之一的内容已重写。其勇于挑战自我,富有强烈责任感的精神令人敬佩。
魏刚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
2015年9月
《投资是一种思维》即将再版时,内心的忐忑就越来越重,越是到接近完稿的最后时刻,心中对于市场的敬畏也越来越强烈。10年前的我当初写下这本书虽然是我内心的一些思考,现在看来却不可不谓为大胆之举,也许正是因为当初的大胆这本书才有了诞生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变化,越发觉得自我的渺小。
由此,我想向大家说明的是《投资是一种思维》并不是出自一个名人之手,所以追求名人之作的读者大可不必对本书抱有太多的希冀,就作者本人而言,更愿意将此看作是一个草根之作,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投资思维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即使在即将收稿的时候也依然有太多的话想说。由于水平所限,这已经是我能够写出部分的最大程度,本来还有几个很好的题目因为能力所限只好放弃,只能带着读者到达目前的状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投资是一种思维》从构思、出版到再版,历时多年,结合自我的职业历程和学习过程,经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对很多在投资中遇到和想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和凝练的探索。在思考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长篇大论,便于自身经常反省,我尽量压缩了篇章,每个探索的问题基本控制在1000字左右,而重要的课题则分层递进论述。由是在语言上选择了思辨性强的文字,所以直到完稿都仅仅作为一个读书思考的笔记,整体的写作并没有按照书的形式来编排,因为在写作最初的过程中没有想到过将来会把它当作书来出版。《投资是一种思维》自2003年开始在和讯网上发表,后陆续又在2006年开始重新发表于MACD论坛,很多朋友以及他们的文章都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鼓励,部分内容的灵感也来自于这些文章,由于无法得知作者身份而没有在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当初将部分思考后的文章发表在网络上,也是基于与大家交流的一个目的。
思维在任何的投资时代的价值远远大于技术本身,而养成了一定的正确的思维也就无疑养成了正确的习惯。在投资的思维中,不排斥任何一种思维,任何一种思维都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思维特点选择何种具体的操作策略则是思维的具体表现。可是为什么在很多时候投资的问题显得那么的复杂,投资者的行为又是那么难以理解呢?最终都是投资者思维的影响,追踪到根源的时候或许会有所启发。其实在投资的领域中,我始终认为思维是最重要的。在2004年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在回答股东关于资产配置和风险的问题的时候,有一句经典名言,就是“资产配置是毫无意义的,最小化风险的最佳方式是思考”。细细想来,在投资的过程中,思考的过程所要花费的时间是最长的,在这个时间段中要得出所有能够想到的对于投资的假设,在假设前提和逻辑都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真正的计算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
投资的思维本次旅程写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文字的结束并不代表各位的思维之旅就此结束,因为在投资世界里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投资是一种思维》并不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投资一定是正确的,仅仅是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思维交流平台,也许这种交流会让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多一个角度或几许深度。在写作的开始一直到结束本意都是为了启发自身的思维,思维的对错思辨常会使得人更能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每个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式都不是唯一的,俗话说殊途同归。
在此,这本书的出版首先依然要感谢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李文静,没有她的关注,这本书没有出版的可能,更谈不上再版,是她提供了专业而且建设性的帮助和建议,才使得本书可以顺利出版并再版。当然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良好声誉和高效专业的工作也是本书能够出版不可缺少的原因。本书的出版也特别感谢亦师亦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魏刚博士和金石投资方总对本书的支持与关注。同时,胡静、简建辉、闻宏伟和赵娟几位朋友不吝进行了推荐和评论。此外,我还要感谢关心和支持这个系列文章的网友、同事、同学以及朋友。当然,本书的出版还是要感谢家人的一贯支持。
方哲 金石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投资是一个严肃而谨慎的事情,任何投资前期详细的调查和充分的思考都必不可少,思辨会让人在投资过程中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投资是一种思维》在投资思维开拓和启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值得细读,开卷有益。
胡静 《亚洲资产管理》(中国)董事总经理:
投资一直都与人性纠结在一起,在买卖决策过程中,如果无法克服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做再多的分析也是无用,所以说投资是一门“克服人性”的学问。怎样克服?学会独立思考是第一步,这也是《投资是一种思维》一书所要传达的想法,不可不读。
简建辉 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财务学博士: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是种专业的行为,为了少犯错误,投资者需要系统地学习各种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对股市运行规律和投资技巧的认识。荣亮的《投资是一种思维》是他多年来投资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将增进读者对股市的认识,帮助读者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
闻宏伟 海通证券研究所董事副总经理:
投资是个复杂的过程,所以交流投资思维既有必要也有乐趣,阅读本书时常常因为深有同感而惊喜。作者经历丰富且乐于思考,我想每位读者都会从书中发现共识,也会深受启发,进而完善自己的投资思维。
赵娟 《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
思维方式是一切方法论的基石。在投资这项马拉松中,无论是找到生存乃至制胜的路径,还是获得前行中的愉悦,理性、开放、严谨的思维方式需伴随始终。从投资理论到实践,作者无保留地分享了他的思考和心路,相信不同阶段的投资者都会在其中找到共鸣、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