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尔斯的才能不那么耀眼。相对他的年龄来说,他的体格有点儿小,还有哮喘,在球场上跑上跑下的很吃力。看他当时的样子你怎么也想不到,他日后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
现在已经是25年后了,而我仍然和斯科尔斯一起踢球,这感觉真是美妙。虽然不能说当时我们立刻就打成了一片,但后来我们确实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他从不多说话,但后来那些年,比赛前的上午我们总是去曼彻斯特中部的同一家咖啡馆闲聊一会儿,那是我们放松的方式。
斯科尔斯对比赛的态度永远是天才般的直截了当。他认为足球就是项简单的运动,只不过有些白痴把它变复杂了。有些人谈论阵型、战术可以谈上一整天,但他会说:“把球给我,让咱们踢踢看。”
跟巴特、斯科尔斯一起训练,让我意识到这里的标;隹有多高,在我看来我差得太远了,没法跟他们比。在我家本地的俱乐部伯雷青年队里,我可能是踢得最好的一个,但他们都来自更好的足球学校。他俩都在邦德里公园(Boundary Parkk)踢球,那是我们地区最好的青年队。后来我也加入了邦德里公园,跟我的伙伴们断绝来往,专心训练,想要跟上他俩的水平。
我需要抓住每一个提高的机会。本·索恩利(Ben Thornley)也来到了英才中心,他两只脚太均衡了,根本看不出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每一年都有这样的天才加入我们。
到14岁的时候,俱乐部就要选择和我们签订两年的学生合同了。对我的考验就要到来了,多努力总不会有错。感谢父亲,他开车送我去参加了每一堂训练课。虽然我在家附近的孩子里算是比较突出的,但我真的不知道俱乐部会不会选中我。同届的小球员都比我优秀,我真的能拿到那纸合同Ⅱ马?父亲说他要去见青训系统主管布莱恩·基德(BrianKidd),我真不知道他会带回怎样的消息。巴特和斯科尔斯没有悬念,肯定会被选上。但我可没有信心一定能从父亲那里得到好消息。
这是那种让你回忆的时刻——仿佛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人生接下来会走上哪个方向。也许这意味着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一条没有曼联,甚至没有足球的道路。我不是那种铁定能成为职业球员的人,我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曼联当时在到处网罗有才华的孩子,我知道俱乐部不可能把他们全都留下。
我还记得那天父亲的表情,他跟基德会面之后来到学校接我,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微笑。我通过了第一关!我们来到了史蒂芬大街(StevenStreet)上的一家快餐店,当我在吃薯条和肉酱的时候,还听到了更好的消息:曼联不仅想跟我再签两年一直到16岁的学生合同,在那之后还想再跟我续两年的学徒合同。为了邀请我加入这个为期4年的青年训练计划,曼联还同意每周向我支付29.5英镑。 我简直不敢相信,曼联想要我!我不是那种情绪化的人,但还是流下了几滴眼泪。
当时我不知道的是,为了改变曼联的命运,老大决定彻底改革曼联的青训系统。他把赌注都压在了青训球员身上,传承了马特·巴斯比爵士留下的伟大传统,巴斯比爵士就曾经以本地的天才球员为基础来打造球队。
如果不是主教练有着这样的勇气和视野,谁知道后来会怎样?他接手了一个巨大而又低迷的俱乐部。立刻拿出成绩的压力一定是极大的。但他仍然愿意投入时间、资源和能量来建立一套持续的青训体系。而在那时,他就有这样的胆子把这些有才华的小孩放进队里。
任命基德为青训学员的主管是一步妙棋。他是为曼联赢得1968年欧洲冠军的英雄之一,而他的能力其实在于总能让你感到放松。从一见面开始,他就是你的好朋友,是那个会搂着你的肩膀照顾你的人。我喜欢他开心地忙这忙那的样子。
P20-21
本书的译者团成员包括(按照姓氏笔画排序):李衡、吕淼、沈鑫、谭耘天、姚麟、殷嘉嗥、张硕。本书的译者皆为曼联球迷。此外,感谢舒玉龙、刘钧提供的各方面参考。
目前的加里·内维尔具有多重身份,他可能是目前英国最犀利的足球评论员,同时也是《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的专栏作家,以及英格兰队的助理教练。除此之外,加里·内维尔还是一支半业余球队、一家足球主题酒店和商业地产公司的投资人,以及两个女儿的父亲。
无论是作为球员还是作为“文豪”,加里·内维尔都意志坚定,目光长远,观察敏锐,擅长在决策中注入思考和理性,但也始终保持着曼联生涯带来的激情和信仰,同时他还很幽默。愿此书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他的这些魅力。
不过,以曼联球迷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加里·内维尔实现了一个球迷的终极梦想,而他也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忠诚很好地回报了这份梦想带来的重托。
灯光熄灭之后,老特拉福德球场的更衣室突然沉入了黑暗。一块电视屏幕亮起来,我的职业生涯就这样呈现在我的面前。
带领球队进入球场,举起奖杯,和鲁尼(Rooney)、斯科尔斯(Scholes)、贝克汉姆(Beckham)一起庆祝,甚至还有几个进球一进球的画面他们一定在档案室里找了好久。最后,是弗格森(Ferguson)老大走上来跟我握手,同时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谢谢你,孩子。”
我事前并不知道会有这段影片,但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告别方式——在更衣室里和老大在一起,和现役的曼联队队员、以前的队友在一起,包括贝克汉姆、菲尔(Phil Neiville)和巴特(Butt),他们全都为我的纪念赛赶回来了。
踢球当然是因为热爱这项运动,但从很多方面来说,更衣室才是最珍贵的回忆。那里是你和队友嬉笑怒骂、庆祝胜利的地方,只有在更衣室这个私密的空间里,你才能明白身处一支球队意味着什么。
纪念赛的那天晚上,我早就打定主意一定不能太伤感。我从来不喜欢小题大做,纪念赛只是想走个过场而已。但是当那段影片播放出来,我还是忍不住心潮澎湃。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有些运动员很难接受退役,对他们来说,退役就像是从悬崖坠落,他们会变得消沉,难以重新找到人生的目标。但我一点也不害怕,我看着影片,所感受到的只有无比的幸运。
我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曼联度过的——我不仅仅是一个只效力过一个俱乐部的球员,更重要的是,我效力的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俱乐部。"-3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总会有什么事情吸引你所有的注意力,对我来说那就是曼联。
主场比赛的时候,我总是在寻找这样一条标语,这条标语挂了15年了,上面写着“曼联,孩子,妻子”。就是这个顺序。我要是拿这句话做了这本书的标题,我的妻子也不会感到惊讶。俱乐部和家庭一起塑造了我的生活,始终如一。
我和弟弟并肩作战多年,分享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我曾经是那支也许是史上最好的青年队的一员,结交了贝克汉姆、巴特、斯科尔斯和吉格斯(Giggs)这些真正的、忠诚的、一辈子的朋友。三冠王那年,我们年少时的希望和梦想都奇迹般地成为了现实。
从还是个孩子开始,我就在最好的主教练手下学习。他把曼联从一支有着著名过往的球队变成了英国足球界最令人敬畏和最成功的体育机构,球队不只是赢得锦标,而且还踢着精彩的攻势足球。和我共享过一间更衣室的还有罗布森(Kobson)、坎通纳(Cantona)、基恩(Keane)、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ristiano Ronaldo)和许多其他传奇人物。
我有幸经历了俱乐部最成功的一段时期,我退役的时候,球队刚刚拿到创纪录的第19个联赛冠军。1992年,我第一次为球队出场的时候,谁会想到这一天呢?那时候曼联队只获得过7次联赛冠军。在冠军榜上超过利物浦队,是一个很特别的历史时刻。
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一段非凡的旅程,有精彩绝伦的瞬间,也有艰难的时刻,更有争吵和绝望。教练、俱乐部和球员都曾经被质疑过,那都是对我们意志品质的考验,是很多座高峰和偶尔的低谷。身穿曼联球衣是我最大的荣幸。我总是对队里的年轻人说,为曼联踢球,没有哪一天是不快乐的。有时候你可能觉得日子不好过,但当你低头看到球衣上的队徽时。天空中的乌云就立刻散去了。而那个队徽,在我胸前跳动了近20年。
加里·内维尔是一名前英格兰籍足球运动员,足球生涯始于曼联队并且整个职业生涯都效力于曼联。自从1992年首次代表曼联出战以来,他成为了球队后防线上不可或缺的主力后卫,他作为绝对主力帮助曼联队在1998/99赛季夺得三冠王。同时他也是英格兰国家队的重要一员,代表球队参加了三次欧洲杯和两次世界杯。2005年底,内维尔当选为曼联队队长,代表曼联出场超过600场。2010年夏,内维尔交出了队长袖标,但仍担任球队队长一职。2011年2月2日,加里·内维尔宣布退役,结束了自己长达18年的曼联生涯。2012年5月14日,加里·内维尔开始担任英格兰国家队助理教练。《红--内维尔自传/群星闪耀时》是他退役后的亲笔自传,记述了他精彩的足球生涯以及与弗格森、贝克汉姆、吉格斯等人多年的友谊和更衣室背后的故事。
本书为加里·内维尔自传,讲述内维尔在梦想的号召下,经过努力,为自己深爱的球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本书中,内维尔坦诚的表达了自己对球员生涯的看法,从不同角度揭示球迷眼中不为人知的球星生活。如果你想了解曼联92班成长史以及曼联队长对弗格森、贝克汉姆等其他巨星的看法,相信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红--内维尔自传/群星闪耀时》中,加里·内维尔坦率地跟读者分享了他在曼联以及英格兰队中度过的闪光的职业生涯。在俱乐部中,他与贝克汉姆、吉格斯、斯科尔斯,以及弟弟菲尔一起成长,他对足球这项运动应该如何竞技坚持着自己的看法。同时,对那些曼联队中如雷贯耳的名字:基恩、坎通纳、鲁尼、罗纳尔多,当然还有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加里也打开话匣子,为大家带来了一箩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