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块运动与中国地震带预测》作者白思胜提出了楔块运动及地震模式。认为断层不是引起地震的直接原因,地震是倒楔中的圈闭隐爆引起的。圈闭隐爆在形成地震的同时,还能引起断层的活动,或形成新断裂。认为龙门山地震带的分布与“两堑夹一垒”构造背景中的倒楔运动密切相关。应用楔块运动地震模式,能够解释汶川地震的成因。
是断层引起地震,还是地震形成断层?这是一个在地震界具有争议的问题。作者认为,“圈闭隐爆"在引起地震的同时,必然形成新断裂,或导致老断层剧烈活动:“两堑夹一垒"是地震带的构造背景,“倒楔运动"能演变成大型圈闭构造,“圈闭隐爆"是形成地震的根本原因。白思胜编写的《楔块运动与中国地震带预测》应用楔块运动地震模式,预测了中国的地震带。
1 有关地震的重要事实
1.1 地震的前兆
1.1.1 微观前兆
1.1.2 宏观前兆
1.2 地震的类型
1.2.1 按震源深度划分
1.2.2 按震中距划分
1.3 地震的强度
1.3.1 地震震级
1.3.2 地震烈度
1.4 地震的分布
1.4.1 世界地震带
1.4.2 中国地震带
2 有关地震的重要理论
2.1 槽台学说与地震
2.1.1 槽台学说简介
2.1.2 槽台学说与地震
2.2 板块学说与地震
2.2.1 板块学说简介
2.2.2 板块学说与地震
3 楔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与地震模式
3.1 楔块运动的基本观点——123415要点
3.1.1 楔块动力——1矛盾
3.1.2 楔块划分——2类型
3.1 -3楔块系统——3层次
3.1.4 楔块形成——4部曲
3.1.5 楔块旋回——5阶段
3.2 倒楔运动与地震的关联性原因分析
3.2.1 横弯背斜,容易张裂
3.2.2 富集岩浆,容易隐爆
3.2.3 体积缩小,容易震动
3.3 楔块运动的地震模式
3.3.1 倒楔顺行模式——硬软硬组合型
3.3.2 倒楔逆行模式——软硬软组合型
3.3.3 £渡类型模式——软软硬组合型
4 解释世界地震带
4.1 楔块运动与重要地震理论的关系
4.1.1 楔块运动与槽台学说的关系
4.1.2 楔块运动与板块学说的关系
4.2 解释世界地震带
4.2.1 大洋中脊地震带
4.2.2 环太平洋地震带
4.2.3 大陆裂谷地震带
4. 2.4.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5 预测中国地震带
5.1 中国地槽区和地台区简介
5.1.1 中国地槽区简介
5.1.2 中国地台区简介
5.2 中国地槽区地震带预测
5.2.1 祁连加里东构造旋回地震带
5.2.2 华南加里东构造旋回地震带
5.2.3 天山一准噶尔一阿尔泰华力西构造旋回地震带
5.2.4 内蒙古一大兴安岭华力西构造旋回地震带
5.2.5 吉黑一延边华力西构造旋回地震带
5.2.6 昆仑华力西构造旋回地震带
5.2.7 秦岭印支构造旋回地震带
5.2.8 巴颜喀拉一甘孜一三江印支构造旋回地震带
5.2.9 喀喇昆仑一唐古拉、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燕山构造旋回地震带
5.2.10 东南沿海一台湾燕山期构造旋回地震带
5.2.11 雅鲁藏布喜马拉雅构造旋回强地震带
5.3 中国地台区地震带预测
5.3.1 华北地台活化区地震带
5.3.2 扬子地台活化区地震带
5.3.3 塔里木地台活化区地震带
5.3.4 南海地台活化区地震带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著名大地震简况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