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商务信用成为质量、价格、服务以外又一新的竞争要素,被视为提升企业价值和保持竞争力的战略工具,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良性循环,从总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刘涛著的《商务信用下的供应链激励协调与策略分析(第2版)》综合运用了契约理论、博弈论、运筹学和最优控制原理等工具,对供应链中商务信用的设计和使用、商务信用下的库存策略、供应链中的信用交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刘涛著的《商务信用下的供应链激励协调与策略分析(第2版)》第一章介绍了商务信用下的供应链协调和策略、供应链中信用的研究意义和发展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商务信用下供应链激励协调的理论基础,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第三章分析了供应链中非商务信用决策模型和商务信用下的决策模型,通过模型比较,证实了商务信用合同可以令供应链实现协调,得出了商务信用合同参数的设置方法以及确定合同参数合理范围的方法,对合同的效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商务信用下供应链利益的多种协调策略。第四章分别从商品的特性、市场需求状况以及市场竞争状况出发,利用斯坦博格博弈模型给出了信用交易下供应商信用交易策略的制定和零售商的最优订购决策。第五章建立了零售商在此情形下的最小库存成本模型,给出了确定零售商的最优补货周期和信用支付策略的定理。第六章首次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供应商和零售商信用交易的演化博弈模型,着重研究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在信用交易中的演化动向并分析了其演化过程。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1.1.2 供应链中商务信用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供应链协调
1.3.2 商务信用下的供应链协调
1.3.3 供应链中的信用研究
1.3.4 商务信用下供应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组织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2 商务信用下供应链激励协调的理论基础
2.1 供应链合同
2.1.1 供应链合同的概念
2.1.2 供应链合同的成因
2.1.3 供应链合同的协调机制
2.1.4 供应链合同的构成要素
2.1.5 供应链合同模型的构成要素
2.2 供应链库存协调
2.2.1 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2.2.2 供应链库存协调方式
2.2.3 供应链库存协调战略与策略
2.3 供应链中的商务信用
2.3.1 商务信用的界定
2.3.2 商务信用的理论体系
2.3.3 供应链中商务信用的构成
2.3.4 供应链中的信用交易
2.4 本章小结
3 商务信用下的供应链激励协调机制研究
3.1 问题的描述
3.1.1 研究假设
3.1.2 建模符号
3.2 模型的建立
3.2.1 非商务信用下的模型
3.2.2 商务信用下的模型
3.3 合同参数的设定
3.3.1 参数Q的范围
3.3.2 参数M的范围
3.4 合同的效率和灵活性
3.5 协调机制
3.5.1 基于Shapley值法的协调策略
3.5.2 基于相同利润增长率的协调策略
3.5.3 综合收益协调策略
3.6 数值算例
3.7 本章小结
4 信用交易下损耗性商品的销售与订购博弈
4.1 损耗性商品概述
4.1.1 损耗性商品
4.1.2 损耗性商品的库存性质
4.2 信用交易下基于线性需求的损耗性商品的销售与订购博弈
4.2.1 研究假设
4.2.2 建模符号
4.2.3 斯坦博格博弈模型
4.2.4 数值算例
4.3 信用交易下基于指数需求的损耗性商品的销售与订购博弈
4.3.1 斯坦博格博弈模型
4.3.2 数值算例
4.4 信用交易下基于零售商竞争的损耗性商品的销售与订购博弈
4.4.1 斯坦博格博弈模型
4.4.2 数值算例
4.5 本章小结
5 多阶段信用支付变动条件下的EOQ研究
5.1 资金流的时间价值
5.2 问题的提出
5.3 模型的建立
5.3.1 研究假设
5.3.2 建模符号
5.3.3 模型的建立
5.4 模型的最优化条件分析
5.5 最优订货周期和支付策略的决定
5.6 数值算例
5.7 本章小结
6 供应链中信用交易的演化博弈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演化博弈论概述
6.2.1 演化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
6.2.2 演化博弈理论的特征
6.3 问题描述
6.4 模型的假设、符号及其建立
6.5 模型的演化与稳定策略
6.6 数值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及展望
7.1 总结
7.1.1 本书的研究成果
7.1.2 本书的局限性
7.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