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勋、毛有碧编写的《贵阳史话》采取分类记述的方式展现贵阳的区域历史文化。其中,“史海回眸”作为全书主线,将贵阳区域内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要史实进行有机串联,让读者对贵阳历史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时间顺序记述贵阳区域内对贵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或在全国有声誉的重要人物;“风景名胜”记述具有贵阳区域标志性、代表性的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饮食等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贵阳史话/中国史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作勋、毛有碧编写的《贵阳史话》采取分类记述的方式展现贵阳的区域历史文化。其中,“史海回眸”作为全书主线,将贵阳区域内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要史实进行有机串联,让读者对贵阳历史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时间顺序记述贵阳区域内对贵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或在全国有声誉的重要人物;“风景名胜”记述具有贵阳区域标志性、代表性的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饮食等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李作勋、毛有碧编写的《贵阳史话》采取分类记述的方式展现贵阳的区域历史文化。 目录 序 一 史海回眸 1.夜郎古国 2.万寿与晋乐 3.宋太祖一声“贵州”传千载 4.西南重镇——顺元 5.移民之城——贵阳 6.六百年的省会城市——贵阳 7.贵阳得名于“贵山之阳” 8.维新变法中熠熠生辉的贵阳 9.走在辛亥革命前列的贵阳 10.中共贵州省工委成立及活动 11.“二四轰炸” 12.贵阳市在抗战中崛起 13.山城“突围” 二 历史人物 1.“诗书画三绝”名噪江南的杨龙友 2.令诗坛对贵州刮目相看的吴中蕃 3.《康熙字典》首席修纂官周起渭 4.开发台湾有功的周钟碹 5.抗击英法联军的广州知府郭超凡 6.不为外辱所屈的天津知府石赞清 7.《畿辅通志》主纂黄彭年 8.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李端菜 9.华氏三代儒商 10.滇缅边界勘界大臣陈灿 11.驰誉京华的艺术家姚华 12.“京城四大名医”之施今墨 13.社会教育家马宗荣 14.近代文学家、新闻家谢六逸 15.学部委员、地质学家乐森碍 16.当代女书法家萧娴 17.苏州园林的守护者谢孝思 18.土壤学奠基人、学部委员熊毅 三 风景名胜 1.一城山色半城湖 2.都市森林黔灵山 3.图云关森林公园和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 4.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 5.贵阳地标甲秀楼 6.绝世奇楼文昌阁 7.“王学圣地”阳明洞 8.扶风山麓阳明祠 9.开阳马头寨 10.历史文化名镇青岩 11.贵阳三条状元街 12.达德学校 13.息烽集中营烽火不熄 14.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贵阳的幽禁处 15.城市地标——筑城广场 16.贵阳孔学堂 后记 试读章节 黔中一带的历史虽然古远,但步人阶级社会以后,与中原地区相比,因地处边陲、关山险阻、路途遥远等,社会发展缓慢。特别由于贵州属多民族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历代统治阶级采取的统治方法又与中原有所不同,因而在地方行政建设、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等方面,都表现出许多特殊性。 宋元以前,有关贵州地区行政建置的情况若明若暗,史书记载多半语焉不详。就已经发现的文献记录来看,贵州地区初有行政建置,大概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西南各地部落林立,互争雄长。今贵州一带,泛称南蛮或荆蛮。除了北起沿河、中经印江和石阡及三穗、南迄榕江一线以东属于当时楚国的黔中地之外,这一线以西的地方,存在着许多独立割据政权,为大小不等的“国”或“邑”。其中势力最大的是古群舸国,它的管辖范围从乌江向南,一直延展到今广西、广东两省的大部分地区。几乎今天的半个贵州省都处在觯舸的管辖下,贵阳地区也在其中。 到了战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西南夷。贵州在行政建置上,从沿河至榕江以东,仍属于楚国的黔中地,其他地方则归古夜郎国统辖。此后的200余年间,贵阳地区都在古夜郎国范围内。 根据学术界研究的结果,夜郎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战国中期开始成为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前277),楚将庄踽率兵沿沅水溯流而上,攻克了位于今福泉及都匀北半部的且兰国和夜郎,深入到滇池地区。随后,庄踽更服易色,称起了滇王,夜郎便受滇国的控制。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将全国分为36郡。为加强与西南地区的联系,秦始皇下令修筑自蜀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并在今贵州境内重新设置黔中郡和镡成(今黎平)、毋敛(今独山)、且兰(今福泉)、夜郎(今石阡)、汉阳(今赫章)、瞥(今遵义市东部)等县。当时,贵阳一带虽然没有直接设置郡县,但因整个夜郎都驻有秦朝的官吏,贵阳与夜郎的其他地区一样,听命于秦王朝的统治。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国奇取南越王地,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委派官吏治理,向当地移民50余万人。这时,贵阳地区大体属象郡管辖。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汉廷派番阳令唐蒙为中郎将,从巴郡苻关进入夜郎。唐蒙见到夜郎侯多同,“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根据唐蒙的建议,西汉政府曾计划调动巴蜀的人力、物力修筑一条以焚道(今四川宜宾)直抵群舸江的道路。后来因条件过于恶劣,经“二岁,道不通”,只得作罢。 这以后,汉与夜郎的关系时密时疏。到元鼎六年(前111),西汉政府将“南夷”平定,设置群舸郡,今贵州地方才全部纳入汉王朝的统辖之下。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的群舸领有17县,其中且兰、瞥、平夷、谈指、夜郎、毋敛等县都在贵州境内。夜郎县的辖地范围比较广阔,今安顺、贵阳,包括惠水、长顺、广顺一带,大概都属于夜郎县的治区。群舸郡开设后,汉王朝以吴霸为群舸太守,并两次派唐蒙到夜郎,用重金收买诸侯王,以巩固对当地的统治。夜郎王迫于形势,与滇王同时接受了汉朝的封号。 然而,夜郎王降而不顺,受封之后越发骄恣,一再干扰群舸郡的设置,到汉成帝年间,公然举兵反叛,终于被当时的群舸太守陈立设计诛除。前后延续了200余年的夜郎古国的历史至此也就宣告结束了。P1-3 序言 自古至今,始终坚持不懈地从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有益营养,从而培植广阔的历史视野,并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独有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亦因此而以悠久的“重史”传统著称于世。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系统完备的“二十四史”即证明了这一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知识普及工作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持编写的“中国历史小丛书》,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组织编写的《中华文明史话》和“百年中国史话)),成为“大家小书”的典范,而后两套历史知识普及丛书正是“中国史话》之缘起。 2010年年初,为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对“中华文明史话”和“百年中国史话》两套丛书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重新设计框架,以“中国史话”为丛书名出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亲任“中国史话》一期编委会主任,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任编委会副主任。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诸多学术名家的积极参与,“中国史话))一期200种图书得以顺利出版,并广受好评。 《中国史话))丛书的诞生,为历史知识普及传播途径的发展成熟,提供了一种卓具新意的形式。这种形式具有以通俗表述、适中篇幅和专题形式展现可靠历史知识的特征。通俗、可靠、适中、专题,是史话作品缺一不可的要素,也是区别于其他所有研究专著、稗官野史、小说演义类历史读物的独有特征。 囿于当时条件,“中国史话))一期的出版形式不尽如人意,其内容更有可以拓展的广阔空间,为此2013年4月我们启动了“中国史话》二期出版工作。“中国史话》二期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系列,拟对中国各区域、各行业、各民族等的发展历史予以全方位介绍。我们并将在适当时机,启动“世界史话》的出版工作。史话总规模将达数千种。 我们愿携手海内外专家学者,将“中国史话》“世界史话))打造成以现代意识展现全部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万有文库”;并将承载如此丰厚内容的史话体写作与出版努力锻造成新时期独具特色的出版形态。 希望史话丛书能在形塑民族历史记忆、汲取人类文明精华、培育现代国民方面有所贡献,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史话编辑部 2014年6月 后记 《贵阳史话》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之一。该书共分“史海回眸”“历史人物”“风景名胜”三篇,从史事、人物、风物三方面展现贵阳的历史文化。每篇均选择贵阳市在全国、全省比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事、物入文,旨在梳理贵阳区域的历史人文内涵,展现其在推动社会和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与贡献,增强贵阳市民对家乡的自豪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编撰过程中,贵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刘文新亲自为该书作序,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作勋、副市长毛有碧对该书的编撰作了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贵阳市政府秘书长安九熊对该书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贵阳市地方志办主任邓忠元、贵阳市社科联主席杨青全盘策划和组织了该书的编撰和出版工作。该书高标准、高质量的策划定位和严谨鲜活的文风及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正是在他们严格的要求下得以实现。贵州省文史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史继忠老师具体负责全部书稿的统稿、审改,解决各种史实问题,范同寿、谭佛佑、庞思纯、郭千里、沈启源、周诗若、李芳、段洪参与了该书的撰稿,王亚平、宋升素、周天胜、曹如仁等同志为该书提供了文字和图片资料;市地方志办地情处具体负责本书的校对、排版、印制和大量协调工作。在此,对支持和帮助本书编撰出版并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该书编撰工作时间安排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广大专家、学者和读者谅解,并欢迎随时批评指正。 《贵阳史话》编辑部 2014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