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红尘(Ⅱ)》是畅销书作家独木舟与人生并行的转型之作,上市后便多次荣登开卷榜、各地图书城等各种图书销售排行榜,是2014年销量与口碑齐赞的畅销佳作。
《一粒红尘(Ⅱ)》是“红尘”系列结局篇。
全彩别册《在无声而寂静的时间里》,内含未曾曝光的同步创作笔记&独木舟漫游意大利照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粒红尘(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独木舟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粒红尘(Ⅱ)》是畅销书作家独木舟与人生并行的转型之作,上市后便多次荣登开卷榜、各地图书城等各种图书销售排行榜,是2014年销量与口碑齐赞的畅销佳作。 《一粒红尘(Ⅱ)》是“红尘”系列结局篇。 全彩别册《在无声而寂静的时间里》,内含未曾曝光的同步创作笔记&独木舟漫游意大利照片。 内容推荐 独木舟所著的《一粒红尘(Ⅱ)》在与简晨烨分手后,叶昭觉陷入了一场自我囚禁之中。是齐唐的鼓励和厚爱,让她决心重新振作起来,第一次创业遭遇失败后,叶昭觉倍受打击,又不甘心和绝望,去迎接新的挑战的同时,齐唐此时却面临人生中的一次重创……在乔楚和徐晚之间,闵郎一直摇摆不定。直到徐晚在因事业付之东流对乔楚恨之入骨时,闵郎做出了让叶昭觉和简晨烨都难以置信的决定。而终于惹怒父亲被赶出门外的邵清羽,在答应汪舸的求婚后,对家庭有了崭新的定义。经历过昔日种种爱与恨后,面对全新的的简晨烨,叶昭觉发现终于能和他平静对话。岁月不动声色,往事不复提起,而每一个人都拥有了新的人生征程。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后记 试读章节 我方方面面都不逊色于你,我甚至比你更漂亮,谁会不选我选你? 很显然——闵朗。 嫉妒,使聪明的乔楚变得盲目而愚蠢。 她时时故意当着闵朗讲徐晚来的坏话:“她啊,看着就很装。” 闵朗解释说,她只是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从小就这个性格,混熟了就好了。 见闵朗为徐晚来讲话,乔楚更生气了,谁要和那个喜欢装的人混熟啊!她尖酸地说:“你喜欢她什么啊?就她那个万年禁欲的气质,我看也不像是你的菜啊。” 这样简单直接的人身攻击,换来的就是闵朗针锋相对的尖刻:“你有多了解我?你知道谁是我的菜?” 闵朗没有说一句脏话,没有说一个恶毒的字眼,可是乔楚感觉自己被深深地伤害了。 不仅是因为他立场分明,全心全意地捍卫徐晚来。 更是因为在这样的胡搅蛮缠里,乔楚看到了自己的苍白。 对于闵朗来说——她的感受是不重要的,她的自尊心是无须顾忌的,她对他的感情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她与那些成日死乞白赖待在79号、能多和他说几句话就眉开眼笑的姑娘们是没有区别的。 简洁一点,就是,闵朗是不在意她的。 推出这个结论时,乔楚觉得胸口闷闷的,想叫却又叫不出来。 她拎起包,摔门而去,刚迈出前脚,悲哀感就更重了,因为她知道要不了几天,她还是会再来到这里。 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 最初听到“徐晚来”这个名字时,乔楚只是略微吃惊,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个强劲的敌人。 直到新年夜里,她与徐晚来在白灰里劈面相对,从那时起,她便开始心存芥蒂。 首先是不服气,然后脑中冒出十万个为什么,再加十万个凭什么。 接着她知道了,这些问题,一一无解。 自此之后,乔楚和闵朗之间便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循环:她数次想撇清他,理性和感性日日夜夜撕扯着她,但最终,她又只能一次次屈服于内心最真实的欲念。 自从爱上闵朗,她便发掘出了自己的软弱。 那个像冰一样的女孩子消失了。 某天夜里她再一次假装若无其事地去了白灰里,想做个了断,于是她开门见山地问:“你会不会和徐晚来在一起,如果会,你告诉我,我退出。” 闵朗也不含糊:“不会。” 乔楚有点儿诧异,她看着闵朗,紧紧地攥住拳头:“为什么?” 闵朗背对着她,语调很平静:“我们如果要在一起,不用等到今天。” 拳头一下就松开了,乔楚又坐了下来,她心里暗自盘算着——既然他们不会在一起,那么我和他,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她完全忘记了自己来时的目的,也忘记了那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那天夜里,她又留在了79号。 次次都是这样,进一步退一步,退一步又进两三步。 闵朗被徐晚来挟持,乔楚又被闵朗绑架,而徐晚来和闵朗之间又若即若离——这个奇怪的局里,人人都没有自由。 乔楚日日都像是在跳楼机上,忽上忽下极速运作,失重,眩晕。胆战心惊。 “这是一个让人倍感煎熬的春天,煎熬得让你麻木得感觉不到煎熬,因为都他妈煎煳了。” 这是叶昭觉发在朋友圈里的一句话,乔楚看了好半天,不确定有没有语法错误,但跟自己错乱的心情还是非常吻合的。 她决定把叶昭觉从家里拖出来,两个被“煎煳了”的人一块儿出去透透气。 “昭觉,我们一起出去吃个饭吧?” “不去,没钱。” “我有啊,不就是钱嘛,我有的是。” “……” P4-P6 后记 这是迄今为止我写过的篇幅最长的小说,两本加起来字数超过三十万。 所有想要在这个故事里完成的,都已经尽我所能书写在其中,因此,题外便无须长篇累牍,就连后记的标题都一并省略。 在我更年轻一些的时候,每次出书(尤其是长篇小说)最喜欢写的不是正文部分,而是跋或者后记。 跳脱出小说的人物角色,以作者的身份和视角来阐述种种用意,冷静而又疏离。 某个人物在某个场合说的某一句话,做的某一个小动作——曾经希望每一个字都能掰开、揉碎来解释给读者看,以求写出来的所有文字能被读到的人充分理解。 接受“理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接受“每一个句子都有可能被理解成千万种意思”,或许是一个写作者慢慢成熟的必经道路。 要相信读者,相信他们会有自己的所得。 我小时候算是个相当叛逆的少女,锋芒全露在外边,写作的风格比较局限于天雷地火的爱情、横冲直撞的女孩和残酷黑暗的青春,在现实中,当然也会很激烈地表达自己的爱憎。 或许是因为年轻吧,所以那样去理解生活,也并不会显得格外愚蠢。 而现在,距离我的十八岁已经过去了十年,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我都已经是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所以,现在—— 锋芒,我将它藏于心里。 2014年夏天,我在长沙写完《一粒红尘》,接着便在十个城市做巡回签售会,在现场见到了很多老读者、新读者,其中有帮女儿排队的父母,有帮异地女朋友排队的男生…… 如果说在人生中一定有那么一些时刻,你感觉到自己对于他人有了那么丁点儿意义,我想大概就是类似这样的时候吧。 秋天的时候,我决定回北京。 长沙当然是很好的,无论我这一生有多么漫长,而我又将要去多少地方,它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张底片,是我最初的梦想和永远不能舍弃的后盾。 很少对人说起,我十八岁时离家,敏感,胆小,贫穷,貌不惊人的少女独自对着一个全新的城市,站在某个餐厅门口,近乎绝望地认为自己一生都不可能走进去,坐下来吃顿饭。 这些后来当成笑话想起来的事情,在那个时候,几乎击溃了那个自卑的灵魂。 我是不太相信“心灵鸡汤”的,但是我相信人可以克服很多东西,只要你真心想在某种环境中扎根下来。 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克服你的惰性、你的小聪明,还有你脑袋里随时冒出来的打退堂鼓的念头。 那个年轻时候的我,怀着就连自己也无法解释的偏执和好胜心,在那个城市里一点点地长大,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然后,她想要去再远一点的地方,试试看。 对于我来说,北京是绕不过去的一站。 不是他们说的因为这里有更多新鲜的玩意儿,更多先锋的观念,那些都是外在的东西,我真正在乎的,是自己曾经在这里当过逃兵。 我曾经认为这个城市太大,太冷漠,而个体太渺小,太孤独,这种专属于年轻时的矫情让我在那个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 所以重回北京,待在这里,其中没有任何重大意义,连跟自己的战斗都算不上,仅仅是一个成年人的某种尝试。 仅仅是因为心里有个声音说:或许你现在可以做到了。 我想起在青藏线的火车上,半夜睡不着觉,我一抬头看到窗外满天的星星,夜空干净得像是被水冲洗过一样。 那一幕如同某种神谕,赦免了所有的苦难和罪责。 我一边发抖一边在手机记事簿上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我说我隐约有一种预感,在我二十七岁过了一半的时候,或许,我的灵魂将会有一个正常的轮廓了。 之后,我回到北京,开始写《一粒红尘》的第二部。 我不想说这是一种使命感,只是内心有一种召唤,认为叶昭觉的故事应该继续写下去。在开始之前,我甚至不敢说自己一定能掌控她的命运,只是跟随着这种召唤,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带着一些试探,一些不确定,甚至包含着一些卑微。 我试图去理解她的挫败,她的自我否定,她身边那群人随便拎出一个来都要比她更有个性,更精彩耀眼,更像一个故事的主角该有的样子。 滚滚红尘,她是其中最微小的一颗,而我的初衷,恰是想要写好这个最普通平凡的姑娘。 这一年北京春夏下了很多次雨,对着文档写作的那些雨夜,我经常有种回到了南方的错觉。空气清新而潮湿,雨滴打在玻璃上发出声响,一个个不眠的夜晚从指间静静流逝。 写长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有次去听严歌苓的讲座,她说:“文学是我的宗教,是我愿意花几十年时间去做的事,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认定这一点。” 我想,我之所以会因为这句话而热泪盈眶,大概是因为对于写作这件事仍有热爱吧。 但愿我所经历的岁月都不是虚度,未来能更游刃有余。 但愿曾经有过的软弱和痛苦,终究是酿出了一点儿,一点儿智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