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农民兄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耀辉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耀辉著的《农民兄弟》刻画了一群以“于家兄弟”为代表的当代农民的鲜活形象,全面、客观地展示了他们由持强霸道到亦正亦邪,再到改邪归正,最终修成正果的曲折历程。小说对村乡世相、家长里短、风俗农事的描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质感,让人倍感亲切和鲜活。

内容推荐

王耀辉著的《农民兄弟》讲述了黄土冈,一个普普通通的荒冈子,却因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传说而名闻遐迩,又因盛产棉花而繁衍一帮棉贩子。经历了开放搞活的农民少了衣食之忧,多了困惑烦恼,于是一系列的离奇故事由此发生……

当了三十年村长的老黄脚是临河村“政权”的象征,偏有于家“五虎”不服管教,明着暗着与他唱起对台戏;还有那生意场上的搏杀同样腥风血雨,打鹰的被鹰啄了眼,弄潮的阴沟翻了船,偷鸡摸狗的二流子和坠人风尘的放荡女一夜间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小庄从此再无了宁日。

大桥镇因为一场意外大火而局势不稳,新任党委书记李新踌躇满志要大干一番,怎奈迎接他的是一个又一个人为的圈套和陷阱。与镇长马丙章的较量更是起伏跌宕,激烈胶着。究竟鹿死谁手?前景扑朔迷离……

官场、商场、情场……形形色色的闹剧迭次出场;乡干、村官、商贩……五行八作的人物跃然纸上。书中对村乡世相、稼穑农事、民俗风情的描写,更让读者对当代农业、农村、农民有了更深一步了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

目录

 1.于家五虎

 2.冈的传说

 3.治安队长

 4.事儿就这样弄的

 5.老槐树

 6.老黄脚

 7.醉仙楼

 8.天地观

 9.谋建棉花厂

 1O.祖传的手艺要丢了

 11.老婆不值一瓶酒钱

 12.村长的失落

 13.跑公事不如贩棉花

 14.大桥镇

 15.乡下的集会

 16.家花没有野花香

 17.孙家祖坟

 18.大鼓书

 19.文学在思考

 20.能人抓钩

 21.狸猫败给虎

 22.是明枪还是暗箭

 23.打花钵

 24.官场弄事都是扎圈

 25.生意场上的潜规则

 26.既是血肉之躯,必有七情六欲

 27.打了水漂

 28.催猪壮

 29.他说煤是黑的也不能信

 30.玩把戏

 31.都怨修路冲了祖坟

 32.不讲道上规矩

 33.捉奸

 34.百货楼

 35.于五的困惑

 36.人咬狗才是新闻

 37.重修九层殿

拾壹

 38.园中园

 39.三修村路

 40.四两拨千斤

 41.郭姓人闹事

 42.镇长解围

 43.上上阴宅

拾贰

 44.误人魔窟

 45.一物降一物

 46.危局需要强将收拾

拾叁

 47.于大的代表黄了

 48.小男人的大肚量

 49.“华清池”

拾肆

 50.馍篓的丧事

 51.死后的排场

 52.天有不测风云

 53.抓钩的醒悟

拾伍

 54.天上掉馅饼

 55.灭顶之灾

 56.因祸得福

 57.这一回不是走过场

拾陆

 58.浪子粪叉

 59.要的是你在乎我

 60.小人物的大举动

拾柒

 61.帮的都是祖先的光

 62.醉驴的修车铺

 63.草台班子

 64.马队长扫黄

 65.一波三折

拾捌

 66.破格提拔

 67.打了个平手

 68.城里的记者

 69.发现了人祖

拾玖

 70.黄根回来了

 71.屈死别告状

 72.家门口创业

贰拾

 73.匪人是不讲原则的

 74.争的是刀把子

 75.鸿门宴

 76.是考察还是旅游

贰拾壹

 77.动起了真格

 78.不按常理出牌

 79.马队长又抓了现行

贰拾贰

 80.冈路不好走

 81.强龙不压地头蛇

 82.欲擒故纵

 83.狐狸终于露出尾巴

贰拾叁

 84.防人之心不可无

 85.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86.以不变应万变

贰拾肆

 87.报应

 88.先做人,后做事

 89.山雨欲来

贰拾伍

 90.不是当官的料

 91.心病

 92.雁鸣岛

 93.房中房

贰拾陆

 94.破釜沉舟

 95.以毒攻毒

 96.匪道难行

 97.九死一生

贰拾柒

 98.兵败如山倒

 99.参禅悟道

 100.故事没有结束

后记

试读章节

1.于家五虎

治安队抓水生了。

因由是水生打伤了周家口打鱼人。

水生是村里木头的儿子,也许是名字叫着了,生下来就和鲁水河结下不解之缘,有人亲眼见他能在水上睡觉,十来岁就学会在河里下网逮鱼卖钱。水生逮鱼招多,逆流扎下“迷魂阵”,鱼只要人了网,扎翅也别想逃出去。河两边又分别打上土堰,河心剩下两丈宽,四根竹竿撑起一面鱼网。刚好把严,竿起网收,蚂虾也别想漏跑一只。

独门生意做得好好的,无端地就有了周家口打鱼船。周家口在鲁水河的下游,距此百余里。那是兄弟二人,驾一艘自制木船,一人撑篙,一人执了木杆在水中探着。木杆顶端缚了金属的,两股电线引了,一台柴油机“嗵嗵嗵”叫着发电。不时有触电的鱼儿翻上水面,白条儿居多,白生生晃眼,执杆人另一手拿了网兜不失时机地舀着。

车多自然碍路,独门生意受到干扰令水生烦恼。水生欺他们是外乡人,经常寻衅滋事。打鱼人也不是没来路,他们在镇治安队备了案,寻求了保护的。治安队长马棒子可不是凡人,在大桥镇地盘上,大到开店办厂,小到耍把戏卖艺,都得向他交保护费。打鱼人往返于大桥镇和周家口之间,临河村是必经之路,当然不能扎翅膀飞过去。打鱼人挨了水生的骂,找马棒子诉苦。马棒子不以为然,“又没动手打,骂两句有啥?还能沾身上咋的?”其实是嫌事端小,他打不能打、罚不能罚,只能白跑腿呀。

这一日,渔船再从临河村过时,水生纠集几个愣头小子往船上扔砖头,砸坏了机器投伤了人。电话打给马棒子,治安队马上来了人。几个愣头小子早跑了,水生以为没事的,没跑。治安队不由分说押了他就走。水生不服,大喊大叫:“没见过,本地人不跟本地人一势。”

水生家人哭哭啼啼在后头撵。谁出主意:“快喊村长,让政权出面协调。”又有谁答:“早喊了,黄村长患头疼病躺床上起不来。”大家方想起村长是老滑头,遇事就头疼。又有人提醒:“赶紧找于大,治安队他拿得严。”众人附和:“这是个好法子。”

有例子,谁家遇上讼事,不托于大,有理也不赢;托了于大,没理也赖八分。老百姓打官司难,有理没理都得托人。

家人得到提醒,飞马跑去于家搬救星。

于大何许人?他为何有这么大的神通?

说起来不免要扯得远。

于家从上一辈子就强梁。于大父亲叫于螃蟹,真名不叫螃蟹,因为太横才得此名,年轻时是鲁河一带数一数二的混混。娶妻许氏更非善茬,骂街最在行,谁惹了她,搬一只小板凳,端一盏茶壶,在你门口坐下,说是骂更像唱,有板有眼,悠悠扬扬,像下涝秧子雨,没有三天三夜是不会收场的。  于螃蟹生出一窝小螃蟹,于大、于二、于三、于四、于五,五个儿于如狼似虎,连村长老黄脚都畏怯三分。那年村子规划街道,于家半间厨房碍事,却迟迟不拆,眼看影响工期,黄村长急了,亲自来督阵。太老远瞅见于螃蟹悠闲地坐在院门口,手上托一根三尺长的烟杆锅,笑眯眯地吸。身后五个儿子一字排开,像一堵墙。比兔子还精能的老黄脚当然不会干傻事,他干咳几声,扯了几句不咸不淡的废话,扒房的事提都没提,灰溜溜走了。后来街道通过于家时只好拐了个弯。

也不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直到出了一桩案子,于家老大被逮捕法办,村人才知道任是再厉害,也不敢和政权作对的。

那事过去一二十年了,起因是于大强奸了本村蚂虾醋的女儿秀秀。本来双方都没声张,听说是私了了。不知谁报告派出所,来了民警调查,于家不承认,女方也不承认,蚂虾醋还抱怨政府败坏女儿名誉。办案组正束手无策之际,却有许多匿名信投来,全是检举于大其他方面恶行,一一查了,果然属实。尽管老黄脚代表村委极力作保,于大还是被一根法绳绑了,送进牢狱,苦挨五年徒刑。于家怀疑老黄脚捣了鬼,苦无实据,况且村长在警车面前曾作过保的,虽不济事也尽了力,此事就一直迷离。

谁知于大反而因祸得福,你道为何?原来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于大在狱中竟如鱼儿归了江河,结识许多狐朋狗友,学了许多混世经验。刑满回乡,于大神气得像镀了层金。特别是后来狱友马捧子当了大桥镇的治安队长,于大就更妄为,村东头说话,村西头“隆隆”像打雷。于大还常去镇上县上走动,黑白两道都有干系。有人来托事,他也乐意帮忙,又得好处又落人情,咋不乐意?

今天不巧,水生家人找来时,于大不在家.问谁谁不知,打他手机又关着。水生爹木头照例只会捧头叹气,水生媳妇年纪轻轻没经过事,也只知哭哭啼啼。这家主事全靠水生妈,水生妈会说书,人家都喊她“大鼓书”。

大鼓书央告老螃蟹:“老哥,你一辈子经多见广,你得赶紧拿个主意,救人如救火哩。”老螃蟹捶捶腰,“我这老伤疼又患了,又该买虎骨三鞭酒喝了。”大鼓书说:“只要救出水生,你吃仙丹我也给你弄。”女人豪气,早先跟着前夫说书,很见过一些世面的。

一旁于五插嘴:“别闲磨牙了,找不着大哥,说啥都是白扯。”老螃蟹不高兴,“狗日的,你也嫌我光棍老了不值钱啊?想当年……”

大鼓书知道,于家兄弟里,于五年龄最小,行事却最稳重。高中毕业,又当了三年兵,要文有文,要武有武。长的也跟父兄不一样,文质彬彬,举止有礼,只有打过交道,才知道他比几个哥哥更难对付。每遇大事,于大台前料理,于五幕后策划,于家门面就靠这两人支撑。

大鼓书转求于五:“老五,你是知道的,我就水生这一棵独苗,可不敢有半点闪失。”

于五不急不火,慢声细语:“婶子,没你想的恁严重,先回去吧,我找着大哥,让他直接去治安队,天黑前保证给你个准信。”大鼓书说:“可你大哥一直没讯音。”于五微微一笑,“这个你不用管,在家等着听信就是。”大鼓书不依也没法,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P1-3

序言

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新高度

(代序)

我与耀辉第一次见面是在20世纪的90年代初,距今已20余年。他是读了我的作品,慕名找到我,请我指教的。当时像他这样执着的文学青年很多,我理解他们,所以不管多忙,都腾出时间接待他们,尽最大能力提供帮助。耀辉是我当时接触的作者中最具潜力的一个,因为他的作品透出一种厚重和大气,显然具有较深的文学功底.。当时我就鼓励他:“照此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大作为!”

1991年,我在自己主编的文学刊物《犇园》上发表了耀辉的中篇小说《明月亮棋魂》,当时引起很大反响,许多读者往编辑部打电话,其中不乏资深同行和学者,他们纷纷对这篇小说给予高度称赞和评价。接下来他一发不可收,又发表了《野棋滩》等有分量的中短篇小说。这更加坚定了我先前的判断,对他寄予更大期待。

拿到《农民兄弟》的打印稿,我眼前一亮,怀着欣喜之情一气读完,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毫不隐晦地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逐渐被商品化,文学尤其是纯文学受到了严重冲击。文化贬值极大地挫伤了作家的创作积极性,这一点,在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上体现得最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就出现了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低谷。这主要是因为都市文化诮费潮流盛行,而农民不是消费主体,从而造成社会对农村关注度不够。加之后税费时代,农村的各种粮款都免了,矛盾不那么突出了,农村题材因缺乏亮点而变得难写,即使写出来也不如城市题材吸引眼球。因此近年来农村题材小说大大缩水,高质量的精品之作更是凤毛麟角。

其实,我的看法恰恰相反。用发展的眼光看,现今的农村不是一潭死水,更不是无东西可写。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受到改革的冲击最明显,农村因转型而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日益突出。再从政治层面看,“三农”问题日益被当做政府工作的重心和关键,农民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经济和政治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反而为乡土小说创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和丰富素材。作家们应该发扬中国文学关注农民生存状态、反映农民精神渴求的优良传统,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倾情关注民生,关注“三农”,创作反映当代农民在时代转型中真实生存状况的好作品。

农村题材的小说曾是我省创作资源的优势与重镇,新时期以来,曾出现过一些重要的作家与作品,在全国文学界享有盛誉。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种优势渐行渐远。

值得庆幸的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被市场绑架,也有人一直在农村题材的领域里默默耕耘,饱受寂寞与困厄,执着得令人心动。耀辉便是其中之一。他十年磨一剑,拿出沉甸甸的《农民兄弟》,让人耳目一新,为当今的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竖起了新的标高。首先让我感奋的是描写真实,再现了当今农村生活众生相。小说对村乡世相、家长里短、风俗农事的描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质感,让人倍感亲切和鲜活。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作者是一个士生土长的农家孩子,他的思想和身子都扎根在这块土壤里,始终和父老乡亲血脉相连,因而才能让作品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豫东乡间的空气和水土的意蕴;其次是作品对当下农村现状的展示、思考和探索,触动了在工业化进程急速推进的当今,农村社会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拨动了最响的那根弦。经历了开放搞活的农民没有了衣食之忧,却为什么还感到困惑和烦恼?经济发达了,时代进步了,生意反而愈来愈不好做,这是什么原因?当打工已成潮流之势,却又有入主动思变,尝试家门口创业,这是倒退还是进步?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如何引导农民顺应新时代,探索发展“三农”的新途径?……作者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严峻的问题。马克思曾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作为意识形态的中坚力量,作家更应责无旁贷地去面对、去承担。这一点耀辉做得很好,他能怀着一颗负责任的心,忧患着农民的愁与乐,积极为他们寻找希望和出路,这是难能可贵的。很显然,没有对农村的真切感受,没有对农民的深厚情感,这一切是做不出来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是作家必备的品质,也是写出好作品的首要前提。再次,《农民兄弟》刻画了一批鲜活的人物。比如“于家兄弟”,小说全面、客观地展示了他们由持强霸道到亦正亦邪,再到改邪归正,最终修成正果的曲折历程,在改造人的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方面独具匠心,极具鲜明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作用,达到褒善抑恶的主流意愿;再比如“蚂虾醋”,其一言一行,无不再现狡黠与灵动,是一类农民的生动再现,让人过目不忘,会心一笑,又酸楚难耐。作品能将人物刻画到如此地步,足见耀辉的艺术功力已非寻常。此作还有一大贡献,就是语言朴实。高尔基曾说:“语言是文学的武器。”语言在小说写作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农民兄弟》就很注重运用语言,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很朴实生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作品风格。

清人顾炎武有诗云:“天道有盈虑,智者乘时作。取果半青黄,不如待自落。”耀辉倾心打造的《农民兄弟》,便是“自落”的硕果。扶沟县也是我生活过的地方,对那方水土我有很深的情感。扶沟的文学创作一直是周口地区的骄傲,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有过冯金堂及其《黄水传》,后来又有王岭群及其《南疆擒谍》等多部作品。如今耀辉的《农民兄弟》横空出世,不仅是我省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重要成果,更为周口市、扶沟县的文学创作添上一道夺目的亮色。天道酬勤,耀辉会有更好更重要的作品问世,我们有理由这样期待。

权为序。

南豫见

后记

《农民兄弟》,写的其实就是我的家乡。我是土生土长的豫东人,村西有河、村北有冈,打记事起,冈、河就是我的乐园,河里捉虾,冈上逮兔,乐不思返。再长大点,稍谙了人事,对冈、河的历史又产生兴趣,爱缠了大人讲古,仙界的传说、凡间的典故,让我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村上来了说书唱戏的,我也场场不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致。所谓异常,是说我与同龄伙伴不一样,他们听书看戏只是图热闹,我却是识戏的,弦子一响,就晓得拉的哪个剧种;嘴巴一张,就知道唱的哪一出戏。父亲怕影响课业,揪住耳朵将我从书场掂回家已不是一回两回了。

后来上了学,识得汉字若干,又痴迷上看书,书上的东西更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我。去邻居家串门,上亲戚家走动,进门不坐,两眼滴溜溜转,寻那带文字的东西,片纸都不愿放过。正是有了这些杂七杂八的爱好,使我很早时候就不安分,那些看来的、听来的东西不时在,心里涌动,有种要表达的欲望。记得是刚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终于按捺不住学写起小说来,现在想想当时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儿。后来靠着一股韧劲,断断续续也发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什么,的,这也算是和文学结上了缘吧。只是那些东西全是毛毛雨,没挨住地皮就干了,真正深藏我心底积累已久的东西却没有触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这种不安分越来越明显,头脑少了狂热,多了冷静,学会静下心思考一些问题。想得最多的,当然还是我最熟悉、最关注的家乡,那里的人和事时时牵动我的心弦,终于有一天,我产生了写《农民兄弟》的想法。

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应该是不费力的,《农民兄弟》于我来说是积累的释放,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因而写起来就自如得多,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缺乏起伏跌宕的情节,少了悲欢离合的命运,甚至很难用几句话回答我写的是什么。通篇像是一段现实生活实录,叙述一群卑微粗俗之人所干的蝇营琐碎之事,随意多,刻意少,读来平淡无奇。弄出这么个东西,就像小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等待大人评判裁决一样,心里很是不安。唯一的自信,就是我对家乡生活的熟知,对豫东村乡世相、稼穡农事、民俗风情的洞察和了解。这样的出身、这样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我的思维、视觉只能定位在乡村民间,忧患着家乡父老的苦与乐。

我笔下所述虽是卑微粗俗之人,蝇营琐碎之事,但所展现的却是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尤其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当代农民生存、生活、情感、观念等一系列的变迁。作为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根本性问题,过去的30年,中国农村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革与发展?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农民又遇到了怎样的困惑和挑战?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所有这些,都触动着我的心弦,并让我为此苦苦笔耕了十年,靠着激情和执着,终于完成了《农民兄弟》的写作。记不清有多少次,凌晨两三点钟,我关掉书房的灯,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卧室一步步挪,那一刻,躯体是僵硬的,大脑却是兴奋的,有一种没有虚度的踏实感。至于付出了是否能收获,没有去想。支撑我的是一种信念,借文字力量弘扬人生,丰满人生,通过书中人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索,这本身就是收获。同时作为农民的儿子,能为父老乡亲们树碑立传,更是悲中大喜,苦中大乐。

干自己喜欢的事,仅此足矣!

2011年4月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8: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