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韩福光主编的《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是一本以访谈为主要形式的名人传记,记录了李光耀在2000年后多次接受新加坡新闻工作者专访的内容,每一章以叙述开始,接着是提问与回答。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乔治·布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舒尔茨,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鼎力推荐。

内容推荐

李光耀是现代新加坡的见证人,在6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领导新加坡走向独立,坚韧执着地进行改革和国家治理,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韩福光主编的这本《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是以访谈形式撰写的李光耀自传。这不是一本学术著作,也不冗长拖沓,是李光耀用自己的语言,用他毕生的经验,向世界讲述他自己。

本书中,李光耀以不同方式呈现着他的坚定信念。他一生的追求和理念从未动摇,他深信新加坡需要“强政府”来统治,经济的发展才能带来自由的腾飞。这是新加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硬道理”,年轻一代必须把握住这些实质,国家才能持续发展。

同时,本书也为读者展现出李光耀个人的一面,他在访谈中真诚坦然地谈他的家庭生活,他悉心照顾病榻中的妻子,是孩子引以为傲的父亲和外祖父。

本书忠实记录了李光耀发人深省甚至具有争议性的思想、理念,同时又呈现出政治强人背后人性的一面,是李光耀生平与思想的独特写照。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直面“硬道理”

 第一章 耸立在沼泽地上的80层高楼

 第二章 永远的人民行动党?

 第三章 寻找精英

 第四章 永葆经济奇迹的活力

 第五章 艰难的爱

 第六章 关于种族、语言和宗教

 第七章 从异乡人到新加坡人

 第八章 屹立在巨人之间的新加坡

 第九章 迈向绿色的新加坡

第二部分 对青春和好奇心的洞察力

 第十章 不是一位普通的祖父

第三部分 个人沉思

 第十一章 丈夫,父亲,祖父,朋友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试读章节

李光耀认为丹麦或者瑞士可以有一个温和的政府,但新加坡不行。只有才能卓越、正直和执着的领导人才能领导新加坡。李光耀说:“没有一个坚不可摧的领导班子,国家就会走下坡路。”

人民行动党(PAP)的独裁导致政治缺乏竞争是否也在李光耀先生的担心之列呢?他认为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人民行动党可以让位。李光耀并不关心人民行动党的前途,他关心的是整个国家的前途。他说:“我不在乎谁执政,如果有人跳出来,很严肃地宣称他可以组建一个更有效的领导班子,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机会呢?”

新加坡和邻国的安全问题也一直是讨论的焦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不仅是简单的邻国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回顾历史,新加坡岛最初加人到新马来西亚联邦,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但这种状况只持续了23个月,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赢得了独立。政治科学家比尔维尔星(Bilveer Singh)认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敌意不会轻易消除。英国学者迈克尔·利弗(Michael Leifer)则认为,双方元老级的开国领导人的情感包袱已成为难以逾越的“政治迷思”,只有“那些密切参与1965年事件的人逝世后,才能有助于缓解双边关系中过多的情感因素”。

谈到新加坡的脆弱性,李光耀非常激动,他说:“每个年轻人要服两年的兵役,如此节俭的政府却把国内生产总值的5%一6%用于国防,难道这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幻觉吗?有这样的事实你还说我们不脆弱,我会说‘天啊!’”

李光耀认为他还没有说服新加坡人,特别是年轻人接受这一现实,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很难把他的直觉传递给年轻一代。86岁的李光耀认为属于自己的时日已所剩不多,和他工作过、战斗过的很多老一辈都已经离去,尽管他目前的身体还算健康,孤独感却无法消除。

2010年,陪伴了李光耀60年的爱妻兼知己去世了。2003年她在访问伦敦时,有过一次中风。尽管后来她康复了,并继续陪伴李光耀出行国内外。但在2008年,她开始卧床不起,讲话都很困难。李光耀告诉我们,他每天晚上都要给妻子读新闻和她喜欢的诗歌。妻子的病情也改变了他的日常生活:保姆的薪水由他来付,不得不一个人享用一日三餐。尽管李光耀先生在讲述这些时口气非常平和,但我们还是深深感受到了他在嘘叹自己走向终点的生命。

2006年,李光耀曾提到:“如果有这样一种系统就好了,我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储存在一个数据库里,只要一输入计算机,他们就可以看到。那我就解脱了,就可以不干了。”但是现实却没有这么简单,如果内阁的工作人员都不能“下载”他的经验,更何况政府以外的那些年轻的新加坡人呢!对于他们而言,新加坡的奋斗史只是教科书上所罗列的内容。  我们采访了超过150个年轻的新加坡人,发现李光耀对他们而言是神秘的,正直、敬畏是他们能够想到的形容词。李光耀是存在于他们父辈故事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离他们很远。新加坡不同年代的人差别很大,李光耀那一代人的经历不可复制,他们更能理解新加坡的特殊情况。如果年轻人能理解到这一点,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为报效国家而作好准备,在选择用西方模式来治理国家时,他们也会更加谨慎。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光耀有时会陷入沉思。还在继续的经济衰退是否会让新加坡人意识到新加坡的真实现状?同时他也承认新加坡政府缓解危机的措施还是有效的,但是李光耀不希望新加坡人因为问题得到一时的解决而放松警惕。李光耀利用思想武器来召唤新加坡人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治国之路会因新加坡的特殊性而总是困难重重。

李光耀不是一个容易采访的人,他直率、尖锐,像个斗士。虽然他不限制采访的题目,但一旦不对他的路,就会失去耐心。他把记者看成他的辩论对手,在是非面前绝不手软。遇到合他口味的题目,他会主动说:“我给你们讲过这个故事吗?”或者会准备好一堆补充材料。

岁月的痕迹在这位老人身上也显而易见。有一天,他疲惫地走进来,脚上穿着一双拖鞋,他的脚趾感染了。在去马来西亚的旅途中,他在自己下榻的酒店里从健身器材上摔了下来。他用个加热垫垫在腿上,并用绳子固定好。有好几次,他不得不用喷剂来湿润他的喉咙。还有一次,他去亚美尼亚旅行,得了肺炎,喉咙疼痛,吞咽食物都很困难。

他从来没有抱怨自己累了或疲倦了。在采访中我们不断挖掘李光耀的记忆,询问他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最新看法。他对很多新情势都了如指掌,无论是中国的绿色能源计划,还是日本的选举。虽然他现在不再插手具体的政治事务,但是他非常了解发展的方向。他总是时刻关心世界大事,每天都在办公室阅读报纸,广播也总是调到BBC的新闻台。

P8-10

序言

我一直都担心,新加坡的年轻一代,特别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严峻的经济形势,对邻国的威胁也毫不知情。举个例子,在1991年8月9号我们国庆那天,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哥打丁宜(Kota Tinggi)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并空降了伞兵。节日当天我们一边进行检阅礼,一边动员我们的军队。我认为他们并不是想侵略我们,而是想威胁我们,让我们知道自己在这个地区老幺的地位。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SAF)来保卫新加坡,以便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以牙还牙。如果没有这样一支部队,我们就容易受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攻击。

军队需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上,所以我们的经济必须扎实,才不会轻易受外界干扰,并具备抗打击的能力。工业和服务行业的不断更新使经济结构发生改变,而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国民正好契合了行业发展对更高技能的要求。此外,我们很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投资。这也导致我们需要引进移民和外籍劳工。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将错失经济发展的良机,而这是十分愚蠢的。每一项大的投资都能加固并壮大我们的经济基础,它的稳固才能保障我们不会因为某一个领域的萧条,而招致重创。

经济和国防紧密相关。没有强健的经济基础,我们如何来维护一支强大的海陆空(3G)军队。每年军队的设备要更新,需要添置新型炮弹、船只、飞机和潜水艇。我们需要开辟新加坡的海上航线,海军非常关键。

这都是些敏感话题,我们通常无法畅所欲言,以免激怒我们的邻居。但是绝不要忘记:我们越富有,我们的邻国就越焦虑。我们的城市在变化,现在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中心之一,有类似于威尼斯的小码头。在来自日本的丹下健三(Kenzo Tang)和美籍华人贝聿铭(I.M. Pei)两位设计大师的建议下,我们把大海湾重新改小,两岸可以互望。

我原计划创作第三部自传,用好几章的篇幅来告诫我们的年轻人,只有经济和军事的强大,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我把这几章的初稿发给了韩福光先生以听取他的意见。韩先生认为,如果以这样的笔调来写,年轻人会说“又是老一套”。因此他们决定收集整理好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向我提问,当然很多题目也是提问者感兴趣的。

我希望这部著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我每个月都花时间接受采访,记者们以提问和回答的方式真实记录了我的观点。

我要传达的信息是:如果你认为我这只是老调重弹,那你将来会为之后悔。我见证了世界和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的兴衰,这些经历塑造了我思想中一些基础性的、本质性的道理,而如果我们遗忘或忽视了它们,将给我们带来危险。  没有强大的经济,就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强大的国防,新加坡就会受制于邻国的威胁,或是变成一个附属国家。在一个不到40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建立强大的经济和国防体系,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政府。而且,只有最优秀的团队才能让新加坡人民安枕无忧,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李光耀

新加坡 2010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一书中,李光耀资政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新加坡在高度发展与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坦率地分享了他的智慧和忧虑。这本书有力地阐述了李光耀的坚定信念:一个持续繁荣发展的未来必定是建立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上的。

比尔克林顿,美国前总统

在32个小时的采访中,李光耀资政坦诚、直率。话题的多元性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对话也让美国人有机会来了解,这个超凡的政治家是怎样把一个饱受殖民掠夺和二战中日本侵略的一个城邦,变成今天的世界经济强国和一流国家。

我最早认识李光耀是他为了一次演讲来哈佛的时候,到今天,我与他结识已经45载。我非常尊敬和敬佩李光耀,可以毫不含糊的说,我认为他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最具远见卓识和分析能力的世界级领袖之一。李光耀放眼于未来,通过出版他的个人采访来启发年轻的一代,如今的年轻人没有机会经历他所经历过的困难时期,没有机会面对他所面对过的艰难抉择,但是这是将来他们不得不去面对的。这本有趣而又不乏深度的书能为所有国家带去启发,并吸取宝贵的。

亨利基辛格博士,美国前国务卿(1973-1977)

李光耀总是在关注新加坡、新加坡人,关注新加坡的前途、新加坡与邻国的关系。这种热情驱使他把新加坡发展成一个活力充沛,又对世界有价值的国家。李光耀致力于启发新加坡的年轻人的思考。这本新书反映了他的思想,一定会掀起对新加坡前途的讨论。

敦达因再努丁,马来西亚前财政部长(1984-1991,1999-2001)

在亚洲的领导人中,李光耀资政是我亲密的朋友也是我极为尊敬的人。在以日本首相的身份参加七国首脑会议之前,我和李光耀总理进行了会谈,听取了他对亚洲局势的分析,为正式会议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他对亚洲政治局势的观察和分析总是独到和深刻的。

中曾根康弘,日本首相(1982-1987)

李光耀是新加坡成功故事的代言人,他把新加坡从一个贸易港口变成一个繁荣国家,对世界的影响力远超过了国家面积的比例。他思想务实而极具启发性,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李光耀思维清晰、语言睿智,读者一定会被深深地吸引。

李明博,韩国总统(2008- )

我非常尊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他是世界上最具智慧,最有影响的领导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为新加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思想也影响着全世界,他是一位真正的世界级领袖。

乔治HW布什,美国总统(1989-1993)

我70年代就认识了李光耀,当时大家都叫他哈里(Harry)。无论是和哈里(Harry)交谈,还是拜读他的文章,他对世界政策和经济的率直概观乃至可靠的判断都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很多时候,他的睿智让我惊叹不已。李光耀对于亚洲价值观的倡导,特别是对儒家文化传统的借鉴,也深深吸引我。李光耀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重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这也让我对儒家思想非常好奇,并因而开始钻研学习。

最重要的是李光耀对新加坡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和我的妻子高度赞赏我们这位朋友的一生的成就。

赫尔穆特施密特,德国前总理(1974-1982)

我对李光耀先生怀有无比崇敬,他具有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所有品德。我经常称他为圣人。无论你的职位高低,你总能从他身上得到启发。当我于1995年5月当选为法国总统后,选择了新加坡作为我访问的第一个亚洲国家,那是1996年2月。我非常赞赏李光耀资政的非凡成就,他把一个小城邦塑造成全亚洲繁荣与稳定的交汇点。我经常和李光耀会面交谈,每次我都能有所收益。我向这位良师益友致敬。

雅克希拉克,法国总统(1995-2007)

李光耀是一座灯塔,他会带领你发现新加坡惊人的发展成就,更重要的是你有机会认识和了解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演讲,无论场合大小,全场鸦雀无声。因为李光耀过人的智慧,独到的判断力和他卓越的领袖才能,吸引了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他。他坚守问责制,自己以身做责。他讲实话,做实事。

李光耀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和新加坡。新加坡的目标是事事力求完美。作为一个城邦,新加坡成功地精选和打造了卓越的本土及国际企业。新加坡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航空公司,有着一流的医疗体系和生态环境。新加坡的军队虽然规模小,但防御能力强,能发挥有效的威慑力。

我很高兴能借此机会来表达对这位老朋友的崇敬之情,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我们之间的友情一直激励我多年。

乔治舒尔茨,美国国务卿(1982-1989)

李光耀以实际行动证明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领袖之一,他睿智而坦诚。每当我们见面,无论意见是否一致,我总是能够从他身上学到东西。这本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约瑟夫奈博士,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领导的力量》作者

这本书深刻剖析了这位历史上最优秀的政治家,通过全面了解李光耀资政,来重新审视新加坡人的思想。这是一本对李光耀资政剖析得最透彻的著作。

谭业龙,27岁,银行界专业人士

对于一个在海外长大的新加坡华侨,这本书引导我去了解李资政的生活和思想。对话录部分让我身临其境。李资政尽力和我们分享他真实的生活,让我们觉得他更加亲近。能否体会得到他的良苦用心就看我们的了。

陈淑燕,30岁,人力资源部副经理

这本书采用提问的方式让我们耳目一新。与其他同样讲述李资政的书相比,它的可读性更强。从政治体制谈到媒体自由,李资政游刃有余地回答所有的问题,其中不乏很多尖锐问题,他以独有的坦率方式维护他的立场。本书值得一读。

穆罕默德·法若·欧斯曼,21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

李资政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喜欢用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鲜明的个性,如音乐、服装或是性别取向。他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通情达理,了解到时代已经不同了。

陈玉苹,23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

我非常惊讶于李光耀先生依然满腔热血,他的思想是独一无二的,不受任何政治或经济理论束缚,所以他才能领导新加坡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变为世界一流国家。李光耀的执着和坚韧让新加坡如此强大,我不禁怀疑,当今时代是否还有像他这样的领导人呢?

马修·瑞,26岁,律师

问答录的方式让我想起不久前查理·罗斯(Charlie Rose)采访了李光耀,对话自然坦诚而生动,而且那是直播对话。内容涉及收入的不平等、平等主义和海外人才等,都是年轻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张立中,24岁,网络公司创业者

李光耀先生的访谈坦诚而且风趣,反映出他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可惜他的很多言论往往流于主观,令人难以照单全收。

周翔,27岁,学生

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一个政治人物李光耀,也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李光耀。作为一个丈夫,他爱护自己的妻子;作为一个父亲,他为孩子的成就骄傲,他给孩子的爱还包括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郭秋龄,28岁,自由职业者

这本书中记录的生活轶事流露出李资政作为一个普通人脆弱的一面,我没想到一本关于李资政的传记会如此感人肺腑。

南尼·伊莲娜,32岁,公关顾问

众所周知,李光耀先生是一位领袖,是一位政治家,但他也是一位普通人。书中关于家庭的章节,让我读来笑中有泪。李资政认为政治家的个人生活和领导国家不相关联,我认为却恰恰相反。人们渴望知道领导人真实的一面,这样才可以更加全面地来评价他们。这本书如果能早点出就更好了,不过现在我已经很开心了。

陈素敏,28岁,新闻记者

新加坡为国民带来很多机会,这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父母从不曾料到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海外上学。他们对这个国家的爱和对政府的骄傲深深印在我的心间。  陈慧玲,22岁,新南威尔士大学学生

我们的国家是个面积不大的岛国,但是我非常骄傲地认为这就是我永远的家园。我们的工业发达,国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我对新加坡的艰苦的过去和独立建国的奋斗历程认识越多,对国家的感情和认同也随之增强。

陈奕伶,15岁,莱佛士女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9: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