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台梭利家庭方案
分类
作者 尹亚楠//吴永和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很多中国父母一听到蒙台梭利,就只能联想到蒙台梭利学校。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孩子就便与蒙台梭利教育彻底无缘了。
尹亚楠,吴永和著的《蒙台梭利家庭方案》,作者是一对接受过蒙氏教育专业训练,且有丰富蒙氏教育实践经验的父母,他们在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并将成功经验一点一滴记录下来,著成此书,以供中国父母学习效仿。
书中不仅有父母二人从各自角色的视角阐释的对蒙氏家庭教育的理解,更有分月龄的教育细节,从家中环境的设计到孩子精神世界的营造,全方位细节展示如何在家中对孩子进行真正的蒙氏教育,将蒙氏教育搬回家。
目录
推荐序 跟随孩子的成长节奏
前言 育儿道理很多,难在如何去做
PART 1 理念篇:带你修炼成孩子的育儿专家
第1章 蒙氏妈妈:适应未来的个性化家庭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发展节奏
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气质
家庭观察帮助我们独立自信地了解孩子
设计一个对孩子友好的个性化蒙氏家庭环境
第2章 蒙氏妈妈在法国
法式育儿奇迹
尊重孩子的发展节奏
观察的智慧
平衡自由与界限
独立自信的身教
平衡母亲和妻子的角色
颠覆还是传承
具有中国特色的蒙氏妈妈
第3章 蒙氏爸爸:科学塑造婴幼儿神奇大脑
先天后天哪个更重要
塑造大脑最重要的这几年
丰富的环境
有序的环境
真实的环境
个性化环境
第4章 蒙氏爸爸在德国
德国爸爸VS.中国爸爸
蒙氏爸爸的心态准备
蒙氏爸爸在共生期
建立无法取代的教养地位
蒙氏爸妈高效合作育儿
PART 2 实践篇:陪孩子走过生命中最重要的前三年
第5章 0~5个月,手把手带你在家蒙台梭利
蒙氏宝宝成长观察手记
喂养区环境设计精髓
睡眠区环境设计精髓
护理区环境设计精髓
活动区环境设计精髓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第6章 5~12个月,手把手带你在家蒙台梭利
蒙氏宝宝成长观察手记
进餐区环境设计精髓
睡眠区环境设计精髓
护理区环境设计精髓
活动区环境设计精髓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第7章 12~36个月,手把手带你在家蒙台梭利
蒙氏宝宝成长观察手记
进餐区环境设计精髓
睡眠区环境设计精髓
护理区环境设计精髓
活动区环境设计精髓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尾声 人们对蒙氏教育的8大误解
致谢
参考文献
序言
育儿道理很多,难在如何去做
我们不是为今天的世界培养儿童。等他们长大
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变了。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世界
如何,那么就教他们学会适应吧。
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教育起源于欧洲,很多欧洲的蒙台梭
利学校都颇有年头,当然,欧洲也已经有好几代“
蒙氏儿童”了。在欧洲生活的这些年,我有缘结识
了几位已成年的“蒙氏儿童”。在这个曾经的“未
来世界”里,他们都自信、自由、充满创造力地幸
福生活着,他们正在创造着我们无法预知的“未来
世界”。
当然,还有很多为大众所熟知的“蒙氏儿童”
,比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等。虽然我并
不认可“蒙氏教育是成功者的摇篮”这种说法,但
这种教育法的确培养出了各行各业的很多领军人物
。由于蒙氏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创造性地面向未来世
界,“蒙氏儿童”也就容易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
功”,尽管这并不是蒙氏教育的初衷。
如今中国的蒙氏学校虽然起步晚,却发展迅猛
。可是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在自家附近找到真正的
蒙氏学校仍然很难。这样一来,是不是大部分中国
孩子就与蒙氏教育无缘了?
其实,不论是在北美和西欧的发达国家,还是
在非洲和印度的偏远地区,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
能发现很多在家中实践蒙氏教育的父母,我们称其
为蒙氏父母。所以,将蒙氏教育应用在家庭中,完
全不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中国父母也完全可
以轻轻松松把蒙氏教育带回家,让孩子从中受益。
在欧洲这些年,我很少遇到从事一线幼儿教育
工作的中国人。作为欧盟地区屈指可数的中国蒙台
梭利教师,我一直很想将欧洲蒙台梭利家庭教育的
经验分享给中国的父母。在家庭教育这个领域,我
切身体会到,欧洲要领先中国很多年,欧洲的父母
早已将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自如地应用到家庭中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父母朋友向我提出如何在
家实践蒙氏教育的问题。学习蒙台梭利教育专业并
从事一线工作多年,我感觉这不是几句话、一两篇
文章或者几节课就能解释清楚的。我不推荐父母攻
克蒙台梭利专业原著,不仅是因为这些专著阅读难
度较大,还因为即使大家真有精力读了下来,可能
也不知道怎么应用。而偏于实践、较为专业的书大
多出自国外,中国的父母容易“水土不服”,况且
很多书只停留在游戏活动的层面。如果仅强调形式
、浮于表面地实践蒙氏教育,而没有领会蒙氏教育
的精髓,没有深入地进行家庭观察并精心设计家庭
环境,就算不得真正的蒙氏教育。
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家庭观察和环境设计?当
然蒙氏理念不局限于此。我们用观察记录和设计图
纸的方式将脑海中的蒙氏育儿地图呈现给大家,是
因为对于“新手父母”和未曾接触过蒙氏理念的父
母来说,家庭观察和环境设计最容易上手,最能帮
助父母从实践中看到孩子的成长变化,然后逐步领
悟蒙氏教育哲学,最终活学活用,培养出健康、平
和、自信、独立的蒙氏宝宝。
在此,拥有十几年欧洲最顶尖机构生物科研背
景的爸爸负责教养理念的科学考证,拥有4个国家儿
童教育一线经验的妈妈负责跨文化的育儿经验比较
,如今借着养育自己女儿的机会,我们二人将蒙台
梭利家庭教育本土化的经验分享给渴望学习的中国
父母,这是我们的荣耀,也自觉是我们的使命。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妈妈和爸爸的
不同视角来分享我们眼中的蒙氏理念和蒙氏父母。
在第1章,我从蒙氏教育的专业角度引导大家实
践个性化家庭教育。我们首先通过跟踪观察,了解
孩子独一无二的发展节奏和个性特质,继而设计出
适合孩子个性化成长的家庭环境。在实践之前,只
有深刻理解家庭观察和环境设计背后的意义和要领
,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将第二部分的实践方案落地执
行。
在接下来的第2章,我又介绍了法国妈妈敏锐、
理性的教养风格和独立、自信的个性气质,她们可
谓蒙氏妈妈的最佳代言。应用部分,在蒙氏理念的
基础上,我也借鉴了很多法式传统育儿方法,尤其
是睡眠、进餐、艺术启蒙等方面的有效经验,并在
法国妈妈的启发下,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更适应现代
中国社会的育儿之路。
在第3章,爸爸从自身脑科学专业的角度实证解
析了蒙氏教育的几大核心理念。尽管世界上没有完
美的教育理论,蒙氏教育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教
师培训难度大、个别理论有待实证和完善等,但从
家庭应用方面来说,我们所做的就是抛开存有争议
或难以操作的部分,精心选择经过科学验证和亲身
实践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第4章,爸爸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给大家分享
了德国父亲的育儿启示,以及他所领悟的蒙氏爸爸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应扮演的角色,并通过几个
育儿场景进一步探讨了夫妻二人应如何通过互助合
作的方式,提高育儿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部分是我们夫妻二人在家实践蒙氏教育的
具体方案。我们将孩子3岁以前分成3个月龄阶段:0
~5个月、5~12个月以及12~36个月。每个阶段都
以我们家的环境设计图纸以及对女儿成长的详细观
察记录开始,然后对分区设计进行理念和实操解读
。我们从喂养区/进餐区、睡眠区、护理区、活动区
以及孩子的精神世界5大方面详解了各个月龄段,父
母应如何在家实践蒙氏教育。
此外,我们还以自己的家庭观察记录为蓝本,
参考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简称AMI)的心理动作发展图,
为大家精心设计了0~3岁蒙台梭利家庭方案图。借
助这张图,读者可以在家庭观察手记中记录孩子的
成长变化。这本手记将是你们和孩子未来的财富,
还有可能会成为“传家宝”。从戴安娜王妃开始,
两代英国王子都接受过蒙氏教育,说不定你们的蒙
氏家庭方案也能借助这本手记世代相传。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常说:“我听过了,我
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
就理解了。”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其实很早的时候,荀
子就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
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这些圣人之言其实都表达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只有
实践了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精髓。
这就是很多家长为读了很多育儿书、听了很多
育儿课还是无法提高教养水平而感到困惑的原因之
一。育儿最难的地方就在于真正去做,哪怕你只知
道一点点,马上行动,经过自己的观察、验证再行
改进,就会见效。育儿就在于当下,孩子的变化就
在朝夕之间。所以我们精心设计了本书的结构,重
点就在于手把手地指导大家如何去做,如何进行家
庭观察和环境设计。我们希望读了这本书的父母通
过日积月累的实践,能够真正领会蒙氏教育理念的
精髓。
在家中践行蒙氏教育并不能让我们成为完美的
父母,而只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在养育最
关键的前三年,如果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
,我们便不会走太多弯路,留太多遗憾,孩子在未
来的人生道路上也定会受益无穷。
导语
为什么蒙氏宝宝两三个月大就能自己睡整觉,不到一岁就能自己吃饭,两三岁可以基本自理,还能帮忙做家务,扫地、拖地、端盘子、刷碗样样行?培育了比尔·盖茨、英国王储威廉王子、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等无数名人的蒙台梭利教育,究竟有什么奥秘?
尹亚楠,吴永和著的《蒙台梭利家庭方案》从蒙氏家庭观察到环境布置,为你呈现进餐、睡眠、活动、护理4大核心家庭区域的设计方案,解决0-3岁孩子的关键性教养问题;提供100个蒙氏活动的步骤详解,培养孩子认知、语言、社交、审美4大核心能力,为父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南。
首对在欧盟地区获得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认证的中国爸妈,为你呈现一套拿来即用的在家蒙氏方案,作者结合在德、法等4个不同国家幼儿园、小学担任主班教师的经验,以及3年亲身带娃经历,紧紧抓住蒙氏教育两大精髓,手把手带你养出梦寐以求的蒙氏宝宝。
不必让孩子上费用高昂的蒙氏学校,不必参加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蒙氏机构培训,跟随蒙氏爸妈的脚步,成为孩子的蒙氏教养专家。
书评(媒体评论)
如今很多早教机构都打着蒙台梭利的旗号,难
分真假。这一对蒙氏父母则是凭借扎实的专业背景
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手把手地带着大家在家中实践
蒙氏教育。打开这本书,你会看到独特的蒙氏家庭
环境设计图、有趣的家庭观察日记,还有关于孩子
吃喝拉撒睡玩等方面有效的实用建议。强烈推荐给
0~3岁孩子的家长,以及准爸爸、准妈妈们。
——三川玲 儿童教育作家
有幸听亚楠讲述她在家中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的思考和实践,深感这真是一套现代教养理念。这
本书区别于市面上大部分蒙氏书籍,可操作性非常
强,形式也很新颖。我认为这本书对所有年轻的父
母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而不仅是对那些对蒙氏教
育感兴趣的父母。
——王人平 育儿育己工作室创始人,中国榜
样家长
我认识亚楠和永和已有六七年时间了,很高兴
看到他们这些年的积累和分享。这对具有国际视野
的蒙氏夫妻联袂所著的新书,既有对孩子细致观察
的描述,又有在家中运用蒙氏理念的具体建议,同
时引述了多个领域的科学实证研究,融理论、实践
为一体,非常精彩。衷心希望这本书可以影响更多
家庭,造福更多孩子!
——张爱民 心元儿童之家校长
这本书配上了插图,非常直观、生动地展示了
一个蒙台梭利家庭的全貌。你可以跟随这本书一起
来设计独特的蒙氏房间和亲子活动,以专业的视角
观察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在实践中领悟蒙氏教育
哲学。这种风靡全世界的家庭教育法,同样适合中
国现代的年轻父母。
——粥悦悦 绘本漫画作家
如今很多高知家庭都会为孩子选择蒙氏教育,
我常想推荐给他们一些书,却苦于大多实践类的蒙
氏书籍都是面向老师的,直到亚楠夫妇的这本书出
现。这对夫妻不仅持有全球认可度最高的蒙氏教育
证书,而且一个有坚实的脑科学研究背景,一个有
多国教育一线经验,他们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好
地诠释了蒙氏教育理念的博大精深,定能带领更多
善于学习和思考的新时代父母在家中实践蒙氏教育

——卞海云 半岛国际教育集团执行董事
我的老师、蒙台梭利博士的儿子马里奥·蒙台
梭利反复跟我说,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在一起十
分重要,我们会在全世界儿童身上看到一样的发展
规律。所以当年我极力说服亚楠、永和这对夫妻一
起来参加培训,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将欧洲的蒙氏
育儿经验带到中国,现在我终于如愿了。这本书,
我强烈地推荐给中国的父母。
——玛利亚·若斯 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
认证考官
相识十年,我和亚楠经常一起深入探讨中法两
国不一样的育儿文化传统。我发现中国女性当下普
遍处于焦虑状态中,而这其实是法国早几辈的女性
已经走过的阶段。我真心希望亚楠的这本书能引导
更多中国女性在育儿路上更加自信和独立,希望这
一代中国妈妈开始改变,为下一代,以及今后每一
代中国妈妈做好榜样和引路人。
——马蒂娜·帕耶特 法国公立幼儿园资深园
长,近40年教龄
精彩页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对小小婴儿来说,出生无疑是他们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出生之时,他们必须要配合母体的宫缩节奏,往产道移动,最终艰难地从产道出来。“在分娩的过程中,新生儿瘦弱的小身体就像是从两块互相挤压的磨石之间穿过。最后,他们带着伤,就像长途跋涉的朝圣者般降临到这个世界。”出生之后,婴儿从生活了9个月的昏暗、潮湿、温暖的水生环境突然降生到一个全然不同的大气环境中,瞬间就要学会呼吸,然后立即被辗转于不同的陌生人手中,进行各种冰冷的监测,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安稳地回到母亲身边,被熟悉的味道、气息和声音包围。
虽然我们无人记得出生时的感受,但是这一切都会悄悄进入我们的无意识记忆当中,并默默陪伴一生。还有很多剖腹产的宝宝,我们无从想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出生创伤。我们往往都关注妈妈承受了多少,而忽略了宝宝,其实他们更是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苦难,很可能比妈妈都要多。
第一时间与妈妈亲密接触
虽然我们丢失了自己出生时的记忆,但依旧可以去努力理解,并帮助孩子适应这个新世界。越是幼小的孩子,越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理想条件下,孩子一出生就应该即刻被放在母亲胸前,因为在先前的9个月,他们是如此紧密地和母亲连在一起,千辛万苦经过产道出来后,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唯一熟悉的母亲,母亲的心跳、呼吸和声音,对于惊恐中的小婴儿来说,将会是莫大的安抚。
在现有的医疗卫生条件下,即便大多数生产环境实现不了这样人性化的产后服务,我们也要尽最大可能与医生、护士进行产前协商,在产后尽快将宝宝带到母亲身边,这样做也有助于妈妈尽早分泌初乳。
及时满足孩子的真实需求
出生后的前6周,是母亲和婴儿的共生期,两个生命刚刚从身体上分离,但是他们在精神上还是完全一体的。此时爸爸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帮助母子二人建立亲密联结。
在最初两个月,我们要逐步了解宝宝哭泣的原因并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他们建立安全感、对这个新世界充满信心的源头。希瓦娜’蒙塔纳罗博士曾说:
共生期间,如果我们过度反应,婴儿将缺乏要求和接受的经验;反之,如果我们反应不足,或反应不够迅速,将导致婴儿产生负面的印象,认办环境并没有回应他们的要求。要是对新生儿表达的需求缺乏适当的反应,可能会阻碍他们基本信任的建立,对成长中的婴儿来说,在发展愉快、乐观的安全需求方面,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建立稳定的生活作息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其实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除了及时回应,我们还要给孩子建立稳定的生活作息。孩子房间里四大区域的提前设计和布置就是为了帮助父母避免一开始的忙乱,尽早摸索出合理的日程安排。我们在固定的区域和时间,用固定的方法做固定的事情,婴儿很快便能识别甚至预测要做的事情,他们会无比享受这种看似无聊的安排,因为他们能感觉到安全,好像一切都在掌控中。当婴儿生活规律、内心稳定安全时,好像一般就会很少哭闹。很多“天使宝宝”并不完全是天生的,这跟父母稳定规律的照料息息相关。
我们都知道婴儿不会有有意识的长期记忆,但是他们能够保留简单、短暂的记忆,比如记住妈妈的脸和声音,或者记住某一种特殊的换尿布手法,突然变化就会因不适应而哭闹。婴儿的这些短期记忆有别于真正的记忆,它们只是储存在脑部底层的习惯性行为模式,需要通过重复刺激才能记住。这就是为什么婴幼儿如此喜欢重复精准的照料步骤的原因。
P118-12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