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宿命的行走/雄风文丛/全民阅读精品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秦岭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秦岭,籍甘居津,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曾就读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钟山》《上海文学》《北京文学》等数十种期刊。出版长篇小说、小说集、电影剧本《皇粮钟》《绣花鞋垫》《借命时代的家乡》《杀威棒》等10多部,作品入选《五年制实验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等。小说40多次收入全国年度选本或选刊,短篇小说《硌牙的沙子》《杀威棒》《女人和狐狸的一个上午》先后登上2007、2011、201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获《小说月报》第13、16届百花文学奖,根据“皇粮”系列小说改编的多种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书评(媒体评论)
秦岭善于在历史和时代的交叉点上思考人生与
社会,注重视角的多重选择和主题的深度开掘,既
有对乡情的深深眷恋和回昧,也有对自然和生态的
无尽忧虑和追问,更有从自身阅读和创作经验出发
,对当下文化、文学现状的深刻反省和诘问,从而
使叙事富含思辨色彩、反思力量和唤醒意识。构思
新颖、意境高远、韵昧悠长。其中《日子里的黄河
》《渭河是一碗汤》《走近中国的“大墙文学”之
父》《烟铺樱桃》《旗袍》等作品,多被北京、广
东、天津等省市纳入高中语文联考、高中毕业语文
模拟试卷“阅读分析”题,受到专家好评和读者的
欢迎。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王巨才
目录
第一辑
大地湾的声音
日子里的黄河
走进火山群
长城的样子
一个城市的声音
一个城市的底气
回望韩城
渭河是一碗汤
乌兰察那个布
一次宿命的行走
旗袍
抚摸柏林墙
洪堡大学的倒影
烟雨崆峒道谁知
和田古丽
一枚戒指在布鲁塞尔等我
巴黎圣母院的鸟群
河豚岛
诗情钱塘江
依稀太白是故园
塔里木三章
金果的味道
大地的血管
第二辑
对一个花盆的守望
叫一声老汉你快回来
追念从津门走失的老乡
手绘连环画的儿时记忆
丰县女人
走近中国的“大墙文学”之父
史铁生,天堂里你可以行走了
诗人老乡其人
站在崖畔看村庄
不能让“津味儿”成为林希的紧箍咒
有种需要叫登高
又是登高远眺时
双语呈现中的津门内外
一滴水的文学矿山
最是文学校园时
但愿都不是幻想症病人
务必眼观六路
在海水与天风之间
第三辑
文学自有故乡
我知道我是谁
眼睛和心灵缘何划江而治
文学批评的当务之急是去伪存真
角度是小说叙事的铁门槛
心灵是文学的路径而不是避风港
我开始相信自己的眼睛
情怀和语境是作家心灵的双翼
小说不该成为地震题材的废墟
新媒体时代,文学消亡?
文学伦理的秩序与良知
首要的突破是破茧
精彩页
大地湾的声音
一种声音,炊烟一样从东半球西部的一个湾里袅袅升起,让我想到地球是个发音的陶罐。谁晓得大地上到底有多少个湾?但故乡天水秦安县的大地湾,却像陶罐上仰面朝天的一个吹孔,“哇呜——哇呜——”,一响,便是八千年的薪火相传,像一个山高水长的诺言。
“听哇呜吧,你会晓得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老人们说。
于是,我蒙昧的童年懂得了迷恋窗花外的一米阳光,它从天上来,从东走到西,从早走到晚,日子就在早晚之间静静地安放在大地上,有热炕,米酒,小道,屋檐水,还有牛羊。哇呜声传四方,先人用嘴,我也用嘴。吹响的,是一种鸡蛋大小的陶器,有两孔的,多孔的。八千年后的倒数第某个年头,我在欧洲欣赏一场来自中国的民乐演奏,轮到一首古曲时,一种古朴、苍凉、浑厚、悲怆、悠长的旋律,像天籁之音从混声中分离出来,扇动着神秘的翅膀,在异乡低空飞翔。五湖四海的观众顷刻归于沉静。我哑然,这传说中的埙音,不就是现实中的哇呜声吗?
现代文明对埙的解释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约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八音之中,埙独占土音。我内心已经固执地反驳了:哇呜,它就叫哇呜!但我曾经并不晓得,这就是来自大地湾的声音,我更不晓得这种声音伴随着新石器时代先人们的步履,翻关山,趟渭河,再伴着黄河的涛声进入中原,把伏羲一画开天、女娲抟土造人的传奇变成人类文明的宣示。老人们早就说过的:“大地,就是一把土,我们是土做的,哇呜也是土做的,它就是大地的声音。”我咋会懂这样的哲学呢?我只是母亲的一次创造,尚不晓得地有多久,天有多长。
“秦安的货郎担来啦——”
当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吧,村口常有这样的信息。伴随这信息的,必然是老人和娃娃的对话:
“给娃儿换一个哇呜,用两个麻钱。”
“我给爷爷吹一个啥曲儿呢?”
“吹啥,算啥。非得要吹个啥,那还叫哇呜吗?”
这么说着,漫山遍野的哇呜声已经荡开去,像风一样掀起黄土高坡的层层涟漪。吹哇呜的娃娃像大地的旗手,挺立风中,梦想和日子此起彼伏。我不晓得还有哪个年代的娃娃能像我的童年时代那样人手拥有一个或多个乐器:埙、胡笛、二胡……假如你看到一个娃娃的腮帮鼓满了全世界的风,那就是我。如果不是我,便是你。大地拥有我和你,就像我和你拥有大地。
八千年光景水一样过去了,一个堪称个例的故乡水落石出。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城或赶集时,亲眼看到一些人在距离我们村十几公里外的西山坪、师赵村一带空旷的田野里深挖细剖,后来方知他们是中科院考古队的专家。他们努力的结果不亚于引发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枚炸弹:这里的史前人类部落遗址,与毗邻百里的大地湾彼此呼应。大地湾的信息就这样朝我扑面而来,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某个普通的早晨,与阳光一起散落在大地湾一带农民矮墙上、茅坑边、牛棚里、炉灶旁的各种彩陶盆、灰陶罐以及地埂下悄然人梦的碎陶片儿,瞬间把甘肃省文管会专家的眼球撞成了血与泪的花瓣雨……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诞生了:大地湾文化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上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早于陕西的半坡文化一千多年。二○○七年的那个夏天,一个不知深浅的青年人满怀狐疑地靠近了大地湾,始知大地湾遗址仅仅发掘了总面积的百分之一点三四,却已经宣告了诸多中国之最: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彩陶、文字雏形、宫殿式建筑、“混凝土”地面、绘画……而那百分之九十八点六六的大地至今长醉不醒,湮没于骡子的铃铛、庄稼的私语和崖畔上的鸡啼。青年在猜想,假如它有朝一日彻底醒来,一湾的呼吸,会是超越八千年、上万年的肺活量吗?那该是怎样的一次发声亮嗓。P3-4
导语
“雄风文丛”中的作品总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生活的主潮、人民的呼声和愿望,总能给人审美的愉悦、心智的启迪与精神的鼓舞与激励。或者换句话说,在我们看来,这套丛书里的作品,正是当下社会需要与人民期待的那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又有个性和神采的作品。
《宿命的行走》是其中一册,收录了秦岭近些年的数十篇散文,共分三个部分:一为作者游感杂记,二为作者回忆文友往事,三为作者的文学之路与文学创作及评论的心得等。
序言
何妨吟啸且徐行
王巨才
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文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景
观,就是散文热的再度兴起。进入新世纪以来,这
种热度仍在持续升温。这其中,尤以反思历史与传
统文化的“大散文”“新散文”理念风靡盛行,出
现一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谈古论今、学识渊博
的作品,给散文园地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样态。与此
同时,传统意义上靠阅览、回忆、清谈、抒怀等书
写人生百态的散文作品,也有一定变革,多数作家
不再拘于云淡风轻的个人世界,从远离红尘的小情
小感中脱离出来,融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实之中
,写出大量贴近大众生活的优秀作品,受到广泛赞
誉。大体来说,这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散文领域一直
保持着潜心耕耘,不惊不乍,静水深流,沉稳进取
的良好态势,情形可喜。
这套“雄风文丛”的十位作家中,吕向阳和任
林举是专以散文创作为职业和志向的散文家,曾先
后获得鲁迅文学奖和冰心散文奖,是散文领域的佼
佼者。石舒清、王昕朋、野莽、肖克凡、温亚军、
吴克敬、李骏虎和秦岭八位则都是久负盛名的小说
家,他们的小说作品曾分别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等奖
项。这些小说家绝不是“跨界融合”,他们的散文
毫不逊色,从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上看,他们从来没
把散文当作小说之余的“边角料”,而是在娴熟驾
驭小说题材、体裁的同时,也倾心散文这种直抒胸
臆、可触可感的表达方式。从这些小说家的散文里
,更能感受到他们隐藏在小说后面的真实的人生格
局和丰赡的内心世界。
宁夏专业作家石舒清,小说《清水里的刀子》
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东
京电影节获得大奖。这本《大木青黄》是他第一本
综合性随笔集。书中的“读后感”类,是阅读过程
中就一些作品所作的印象式点评,借以体现和整理
自己的审美取向和文学观点;“写人记事”类,写
到生活中一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字里行间充满深
长的思绪与感怀;第三部分涉及个人的兴趣爱好,
比如喜欢体育、喜欢淘书、喜欢书法、喜欢收藏等
等,笔致生动活泼,读之饶有兴味;“作家印象记
”,知人论事,是对自己“有斯人,有斯文”这一
观点的考察和验证。其他如“文友访谈”及往来书
信等也都是作家本人工作、生活、思想情感的多侧
面展现和流露,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位知名作家疏淡
的性情、厚实的学养和开阔的思想境界。
王昕朋是位饶有建树的出版人,也是创作颇丰
的小说家,出版有长篇小说《红月亮》《漂二代》
《花开岁月》等多部作品。他的散文视野广阔,感
觉敏锐,情思隽永,文笔清新,从中可以看出,他
写东西并不求题材重大,也不迎合某些新潮的艺术
习尚,而是铺开一张白纸,独自用心用意地去书写
自己熟悉的动过感情的生活,从中发掘自然之美,
心灵之美,感受生活的芬芳,人间的纯朴。一组美
文,构思精巧,意蕴深长,绘山山有姿,画人人有
神,充满浓郁的诗意和睿智的哲思。生活中,美的
呈现是多样的,刚正不阿、至诚至勇是美,敦厚谦
和、博大宽宏也是美。王昕朋发现了这些生活中的
人性美,并且抓住极富典型意义的美的细节和刹那
间美的情态,用点睛之笔,透视出人物性格的光彩
和灵魂的美质,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天津作家肖克凡的小说获奖无数,让他久负盛
名的是为张艺谋担任编剧的《山楂树之恋》。他的
散文《人间素描》以老练精短的文字记录一个个普
通人物,从离休老干部到“八零后”小青年,极力
展现社会生活百态,从而构成生机盎然而又纷繁驳
杂的“都市镜像”。在《汉字的望文生义》中,作
者讲述中日韩三国文字含义的异同,如日文“手纸
”、韩文“肉笔”等汉字闹出的误会,涉笔成趣,
令人忍俊不禁。《自我盘点》是作者自我经历的写
照,体现了“文学的生命是真诚”的写作观,不论
是遥远的往事还是新近的遭逢,都留有成长和行进
的清晰足迹。《作思考状》其实是对某些对社会现
象的严肃思考,有批判也有自省。《怀旧之作》的
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一桩桩情感,虽没有惊天动
地的事件与杰出人物,却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记录。
《我说孙犁先生》,文字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
对前辈作家独特的认识与由衷的景仰,在伤逝感怀
文章中别具一格。
与唯美派的散文形成对应,野莽的文字如删繁
就简的三秋之树,力求凝练和精准。他在所谓的文
化大散文和哲理小散文中独寻他路,主张并实践着
散文的思想性和历史感。他往往在颜色泛黄的岁月
里打捞记忆,以情绪沉淀后的淡淡幽默再现特殊年
代的辛酸和苦涩,每每发出含泪的笑。书中写到的
“右派”父亲喂猪的故事正是如此。在文体理论上
,他对散文的诠释是自然形成于诗与小说之间的一
片辽阔的芳草地,在这里,小说家可以摘下面具,
以真身讲述真情和真事;飞天路上的诗人也可以暂
回人间,轻松地打开自己的心灵。国外大学选译他
的散文作为中国语教材,想来自有道理。
温亚军的短篇小说获得过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与小说的虚构不同,他的散文完全忠实于自己的人
生经历,大多取材于早年的记忆。他的童年和少年
都是在西北乡村度过,记忆中,乡村的生活虽然艰
辛,但充满着温暖和亲情。童年的愿望简单而质朴
,他写怀揣这个愿望及至实现愿望过程中的满足和
愉悦,叙事平实,情感真纯,每每能唤起读者共鸣
。记忆的深刻性与性格乃至人格紧密相关,他的记
忆之所以筛选出的多是温情暖意,是因为艰苦的乡
村生活和淳朴的生长环境塑造了他宽厚善良的品格
,《时间的年龄》《低处的时光》等都是通过一段
记忆,构成一种考问,一种自省和盘点、一种向往
与追求。而像《一场寂寞凭谁诉》等篇什中那些从
历史洪流中打捞的点点滴滴,那些被作者的目光深
情注视、触摸过的寻常事物,经由他的思考、探索
和朴素的表达,也总能引发人们内心的波澜和悸动

陕西作家吕向阳曾获冰心散文奖。他扎根关中
大地,吸吮地域沃土和民间风俗的营养,相继写出
《神态度》《小人图》《陕西八大怪》等五十万字
的系列长篇散文,这在城市化的车轮即将碾碎老关
中背影之际,无疑有着继绝存亡、留住民间烟火的
担当。三万字的《小人图》是作者从凤翔木版年画
中觅得的一组“异类”和“怪胎”。民间艺人把“
小人”的使坏伎俩镌刻成八幅版画,吕向阳的剖析
则由此生发开来,重在考问国民的劣根性,着力于
诫勉与警省。《神态度》系列是从留在乡民口头的
“毛鬼神”“日弄神”“夜游神”“扑神鬼”“尻
子客”等卑微细碎的神鬼言说中梳理盘辫出来的,
这些言说最早在西周之前就出现了,如果忽略它们
,将是关中文化的损失,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失血
。这些追述关中民风村情的散文,需要智慧,需要
眼界,更需要广博的知识与执着的耐力,吕向阳付
出的心血令人尊敬。
吉林的任林举以报告文学《粮道》获得第六届
鲁迅文学奖。他的散文在精神取向上,一向以大地
意识和忧患意识见长。他的诸多散文,突出表现即
为情感的浓烈和哲思的深刻。而从文章的风格和技
巧上考量,他又是一位最擅长写景、状物的作家。
凡人,凡事,凡物,一旦经过任林举的笔端,定然
会获得不同寻常的光彩或光芒,有时,你甚至会怀
疑那人那事那物是否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客体;显
然,其间已蕴涵着作家独到的理解与点化之功。至
于那些随意映入眼帘的景物,经过他的渲染,便有
了“弦外之音”和“象外之象”,有了一番耐人寻
味的意蕴、情绪或情怀。这一次,任林举以《他年
之想》为题,一举推出近六十篇咏物性质的散文,
读者或可借此窥得其人生境界或散文创作上的一二
真谛秘笈。
吴克敬是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进入文
坛,是一种典型,从乡间到了城市,以一支笔在城
里居大,他曾任陕西一家大报的老总。他热爱散文
,更热爱小说,笔力是宽博的,文字更有质感,在
看似平常的叙述中,散发着一种令人心颤的东西,
在当今文坛写得越来越花哨越来越轻佻的时风下,
使我们看到一种别样生活,品味到一种别样滋味。
从吴克敬的作品中,能看到文学依然神圣,他就是
怀着这样的深情,半路杀进文学界的。他五十出头
先写散文,接着又写小说,专注于文学创作的他,
看似晚了点,但他底子厚、有想法,准备得扎实充
分,出手自然不凡。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纷扰烦
乱,在他人,只是领略了些许表面的东西,吴克敬
眼光独到,他能透过表面,发现潜藏在深处的意蕴
。他写碑刻的散文,他写青铜器的散文,都使我们
惊叹其对历史信息的捕捉与表达,更惊叹他对现实
生活的挖掘和描述,散文《知性》一书,充分展现
了他的文学才华。
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山西作家李骏虎以小
说成名,但从他的创作轨迹不难发现,他的散文写
作历史更长。他以散文写作开始文学生涯,兴趣兼
及随笔和文学评论。在把小说作为主要的创作形式
后,李骏虎从来没有放弃散文,他的笔触始终跟随
脚步所到之地,无论出国访问还是国内采风,都“
贼不走空”,写出一篇篇具有思想华彩的散文作品
,体现出朝学者型作家迈进的趋势。《纸上阳光》
是李骏虎近年读书阅史沉潜钻研的成果,从“纸上
得来未觉浅”和“阳光亮过所有的灯”两组系列文
章不难看出,一个具有小说家飞扬想象力和史学家
严谨治学态度的人文学者是如何苦心孤诣辛勤笔耕
的。
近些年来,实力作家秦岭在《人民日报》《光
明日报》《中国作家》《散文》《文艺报》等报刊
发表大量散文随笔,叙说自己在生活与文学之间行
走的发现与思考。他善于在历史和时代的交叉点上
思考人生与社会,注重视角的多重选择和主题的深
度开掘,既有对乡情的深深眷恋和回味,也有对自
然和生态的无尽忧虑和追问,更有从自身阅读和创
作经验出发,对当下文化、文学现状的深刻反省和
诘问,从而使叙事富含思辨色彩、反思力量和唤醒
意识。构思新颖、意境高远、韵味悠长。其中《日
子里的黄河》《渭河是一碗汤》《走近中国的“大
墙文学”之父》《烟铺樱桃》《旗袍》等作品,多
被北京、广东、天津等省市纳入高中语文联考、高
中毕业语文模拟试卷“阅读分析”题,受到专家好
评和读者的欢迎。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众多文
学样式中,散文是一种最讲情理、文采,最能充分
表达作家对时代生活的真情实感,也最能发挥作家
艺术修养和文字功力的文体。《文心雕龙》讲:“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
后辞扬,此立文之本源也。”情有健康晦暗之分,
辞有文野高下之别。作家的使命,是以健康思想内
容与完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作品去感染人、影响人
、塑造人,进而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纵
观“雄风文丛”的十位作家,他们经历各不相同,
创作各有特色,共同的是,他们都把文学当作崇高
的事业,始终以敬畏的心情对待每一次创作、每一
篇作品;他们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坚持
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资源和灵感:他
们有高尚的艺术追求和鲜明的精品意识,竭力以精
美的精神食粮奉献广大读者。正因为如此,他们的
作品总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生活的主潮
、人民的呼声和愿望,总能给人审美的愉悦、心智
的启迪与精神的鼓舞与激励。或者换句话说,在我
们看来,这套丛书里的作品,正是当下社会需要、
人民期待的那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道德
、有温度、有筋骨又有个性和神采的作品。中国言
实出版社精心组织这样一套丛书,导向意图不言自
明,其广受读者欢迎和业界重视的效应,自可期待

内容推荐
《宿命的行走/雄风文丛/全民阅读精品文库》辑录了作者秦岭近些年的数十篇散文,共分三个部分:一为作者游感杂记,二为作者回忆文友往事,三为作者的文学之路与文学创作及评论的心得等。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友人的想念,还有对文学的深沉的爱。文字大气磅礴、内敛浑厚,气势恢宏远大,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引人深思,能产生一系列共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6: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