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即管仲,先秦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其所著《管子》一书融汇先秦各家之说,兼采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兵家等各家观点,篇幅宏伟,内容博大精深,是研究先秦文化的重要典籍。
江澜芝编写的《管子杂家智慧一本通(插图注释眉批版)》辑录了《管子》的精彩篇章,全书通过点题、阅读提示、原文、注释、译文、眉批几部分,以及精美的手绘插图,经典再现了《管子》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精华,有助于了解先秦各家学说和思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管子杂家智慧一本通(插图注释眉批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管子,即管仲,先秦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其所著《管子》一书融汇先秦各家之说,兼采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兵家等各家观点,篇幅宏伟,内容博大精深,是研究先秦文化的重要典籍。 江澜芝编写的《管子杂家智慧一本通(插图注释眉批版)》辑录了《管子》的精彩篇章,全书通过点题、阅读提示、原文、注释、译文、眉批几部分,以及精美的手绘插图,经典再现了《管子》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精华,有助于了解先秦各家学说和思想。 内容推荐 江澜芝编写的《管子杂家智慧一本通(插图注释眉批版)》通过点题、阅读提示、原文、注释、翻译和眉批,以及精美的手绘插图,对《管子》进行了深入解读,为读者展示了先秦伟大思想家管子的思想精华。 目录 第一篇 牧民 零零壹/君主的注意事项 零零贰/四维的重要性 零零叁/要顺从民意 零零肆/国富之道 零零伍/治国方略 第二篇 形势 零零壹/要学会掌握要领 零零贰/骄傲自大是祸患 零零叁/因果矣系 零零肆/对道的解释 零零伍/实际中的“道” 第三篇 权修 零零壹/贫穷的原因 零零贰/土地与政治 零零叁/治国的最高水平 零零肆/土地的重要性 零零伍/君主的治国之道 零零陆/对人民的要求 零零柒/法的作用 第四篇 立政 零零壹/决定国家治或乱的条件 零零贰/君主需要谨恨对待的问题 零零叁/君主的事务 零零肆/逐级管理的方式 零零伍/公布法令的方法 零零陆/办事要遵从法令 零零柒/各尽其责 零零捌/等级规定 零零玖/言论的影响 零壹零/君主最期望达到的结果 第五篇 乘马/ 零零壹/营建都城的原则 零零贰/为政法则 零零叁/五个方面之间的矣系 零零肆/天时与农事 零零伍/爵位的作用 零零陆/市场与财货 零零柒/黄金与市场 零零捌/征收制度 零零玖/对土地的折算 零壹零/矣于行政组织 零壹壹/税率与集市 零壹贰/减轻税收的方式 零壹叁/激励民众的办法 零壹肆/圣人与民众 零壹伍/农时 零壹陆/土地等级 第六篇 七法 零零壹/国家与军队 零零贰/七种治理原则 零零叁/国家的安危问题 零零肆/治军的原则 零零伍/用兵的方法 零零陆/如何对待战争 零零柒/作战时机 零零捌/作战策略 第七篇 版法 零零壹/论国君主喜怒 零零贰/管理百姓的方法 零零叁/执法之心 零零肆/君主应广纳贤良人才 第八篇 五辅 零零壹/天下大事在于争取人 零零贰/得人的方法 零零叁/德有六兴 零零肆/要讲信义 零零伍/如何施行“礼”和“务” 零零陆/如何运用权衡 零零柒/五项纲领性措施 零零捌/君主的当务之急 第九篇 宙合 零零壹/五音与五味 零零贰/时机与德望相结合 零零叁/论圣人 零零肆/明智之人 零零伍/毒而无怒 零零陆/危害君主政绩的四个方面 零零柒/论虚静 零零捌/大人物的生活礼义 零零玖/远虑与近忧 零壹零/最佳主意与效果 零壹壹/论君子白刍是非观 零壹贰/天地之间 第十篇 枢言 零零壹/道与国家 零零贰/国家的三种控制 零零叁/君主与夕卜交 零零肆/人与万物的矣系 零零伍/先王的用人艺求 零零陆/先王办事的条件 零零柒/君主与名分 零零捌/先王取天下之道 零零玖/评价先王 第十一篇 八观 零零壹/明君的做法 零零贰/巡视田野的重要性 零零叁/巡视山泽的重要性 零零肆/从夕卜表看一个国家 零零伍/如何判断虚实之国 零零陆/如何判断治乱之国 零零柒/如何区分强弱之国 零零捌/如何区别兴灭存亡之国 第十二篇 法禁 零零壹/论法制 零零贰/论立法 零零叁/一心治国 零零肆/圣王之禁之一 零零伍腱醛王之禁之二 零零陆/圣王之禁之三 零零柒/圣王之禁之四 零零捌/圣王的治世之道 第十三篇 重令 零零壹/法令的重要性 零零贰/法令中的五条邪路 零零叁/说“逆” 零零肆/经臣、以俗、经产 零零伍/称王天下 零零陆/霸王之业 零零柒/治国的条件 第十四篇 法法 零零壹/以法治国 零零贰/举用贤才 零零叁/明君应掌握的原则 零零肆/三项要求 零零伍/人与法 零零陆/论爵位 零零柒/英明的君主应注重节俭 零零捌/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零零玖/法立令行- 零壹零/君主的爱民观 零壹壹/论德行 零壹贰/论权势 零壹叁/论规距 零壹肆/政令的重要性 零壹伍/君主要以身作则 零壹陆/评价人的原则 第十五篇 兵法 零零壹/论四害 零零贰/治理百姓 零零叁/论主帅 零零肆/三官、五教、九章 零零伍/用兵之道 零零陆/作战的方法 零零柒/获胜的因素 零零捌/论战法 零零玖/论兵器 第十六篇 大匡 零零壹/侍奉君主不能有二心 零零贰/公孙无知造反的原因 零零叁/拥公孙无知成为国君的原因 零零肆/召回管仲的方法 零零伍/小白得位 零零陆/桓公与管仲 零零柒/管仲的谋略 零零捌/桓公伐鲁 零零玖/伐鲁的教训 零壹零/桓公治国 零壹壹/桓公治理诸侯 零壹贰/税收 零壹叁/桓公用人 第十七篇 中匡 零零壹/齐国的财政 零零贰/桓公宴请管仲 第十八篇 小匡 零零壹/鲍叔其人 零零贰/救回管仲 零零叁/考察管仲 零零肆/管仲的治国之道 零零伍/对乡的管理 零零陆/对属的管理 零零柒/管仲治理诸侯之法 零零捌/葵丘之会 零零玖/桓公安抚诸侯 零壹零/桓公的长处 零壹壹/管仲论百官 第十九篇 霸形 零零壹/桓公说鸿雁 零零贰/管子答问 零零叁/桓公行乐 零零肆/劝诫 零零伍/安定杞、邢、卫三国 零零陆/命令通行于天下 零零柒/侍奉齐国 零零捌/文武之计 零零玖/战争中的外交 零壹零/真正的乐事 第二十篇 霸言 零零壹/本国与邻国 零零贰/人心与权势 零零叁/君主的权谋 零零肆/强弱变化 零零伍/治国 零零陆/霸业 零零柒/征服天下 零零捌/论古道 零零玖/论谋略 第二十一篇 问 零零壹/论施政 零零贰/调查之一 零零叁/调查之二 零零肆/调查之三 第二十二篇 戒 零零壹/东游之事 零零贰/桓公兴国 零零叁/中妇诸子 零零肆/管仲之死 第二十三篇 地图 零零壹/地图的意义 零零贰/带兵之道 第二十四篇 参患 零零壹/论君主 零零贰/军队的重要性 零零叁/用兵 零零肆/论军事 第二十五篇 制分 零零壹/治军之道 零零贰/论征战 零零叁/论富富强 第二十六篇 君臣上 零零壹/备尽其职 零零贰/吏啬夫与民啬夫 零零叁/三常 零零肆/君臣之“道” 零零伍/君臣的威严 零零陆/为君道 零零柒/君主要公正 零零捌/君主的重要性 零零玖/君主的德行 零壹零/治国艺求 零壹壹/法制与职责 零壹贰/道与人君 零壹叁/论行道 零壹肆/论先王 零壹伍/论诚信 第二十七篇 君臣下 零零壹/君臣之分 零零贰I君主要按君道行事 零零叁/安民之道 零零肆/君与臣的过失 零零伍/矣爱人民 零零陆/论奸邪 零零柒/论大臣 零零捌/上下之礼 零零玖/论忠臣 零壹零/明君的本分 零壹壹/明君的法则 零壹贰/男女之别 零壹叁/重视嫡长子 零壹肆/选辅相 零壹伍/论衰乱 零壹陆/论名分 试读章节 山势如果高峻而久不崩颓,就会有人到那里杀羊设祭;渊水如果幽深而久不枯竭,就会有人到那里投玉求神。天不改变常规,地不改变法则,春秋冬夏不改变节令,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蛟龙凭借水,才可以树立神灵;虎豹凭借深山幽谷,才可以施展威力。风雨没有既定的方向,无私无偏,谁也不会怨恨它。位高的人执行法令,位低的人忘掉卑贱,长寿、短命、贫穷、富贵等,都不是没有原因的。臣下奉行君主的命令,是因为君主的尊严;臣下能接受君主的指示,是君臣名分的作用。君主即使不亲自过问,人民也会自己去做事;手执祭器即使不说话,国家也会得到治理。天鹅发出动听的声音,人们都齐声赞美;西周人才众多,殷朝遗民也都被感化,这是商纣王失去天下的原因。没有根据的言论,不必听取。行路者对燕雀聚集的小事不屑一顾。用牛羊玉器供奉鬼神,不一定能得到鬼神的保佑,只要君主的功业有根基,何必使用珍贵的祭品?射箭能手后羿的功夫,不在射箭的表面动作;驾车驯马能手造父的技术,不在驾车的表面动作;造车巧匠奚仲的技巧,也不在木材的砍削上。招抚远方的人,单靠使者是没有用的;亲近近处的人,光说空话也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内心里按道行事的君主才可以得到人们的支持。 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訾誓之人,勿与任大。臣者可以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欲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小谨者不大立,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于天地也。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日: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平原上的小坡,怎能算高?大山上的小沟,怎能算深?诽谤好人,赞赏坏人,不能担当重任。可以和深谋远虑的人共图大业,可以和考虑忧患的人共行治国之道。那种贪求速成而不考虑随之而来的忧患的人,离开了就别再召他回来。谋取长远利益的人,影响深远,才能超群的人,众人信赖;要想使人们感怀自己,一定要坚持身行道德而不厌倦。自认为一定可以做到的事情,是靠不住的;不应承诺却完全承诺的语言,是不能相信的。谨小慎微的人无法成就大事,就好比挑拣食物的人不能使身体胖起来一样。能够不抛弃这些格言的人,就能与天地相媲美了。从三仞高的崖岸上跳下去,人是很难做到的,但猴子却随便跳下来喝水。所以说,骄傲自大而好独断专行,乃是行事的祸患。 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疑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曙戒勿怠,后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邪气入内,正色乃衰。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即使不到野外行路,也不要把马丢掉。能做到只给予而不索取的人,那是同天地一样伟大的。懒惰的人必定会落在后面,勤奋的人则办事神速。如果说办事神速的人已经进入了室内,那么,落后的人还在门外。进人室内的人可以从容不迫,落在门外的人一定会疲惫不堪。清晨如果玩忽怠惰,日暮时就会遭殃。早上将应做的事情忘掉,晚上就什么成果也没有。如果一个人邪气侵袭到体内,神色就要衰退。君主不像君主的样子,臣子当然就不像臣子的样子;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当然就不像儿子的样子。君主失掉他应守的本分,臣子就会超越他应守的规范。上下不和,政令就无法推行。君主的衣冠不端正,礼宾的官吏就不会严肃。君主的举动不合乎仪法,政策法令就不容易贯彻。一方面要关怀臣民,另一方面还要有威严,为君之道就算完备了。君主不能使臣民安居乐业,臣民也就不会为君主分担忧患;君主不能使臣民生育繁衍,臣民也就不会为君主合命效力。君主给予臣民的,不确实兑现,臣民对待君主,也不会全力以赴。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设,身之化也。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失天之度,虽满必涸;上下不和,虽安必危。欲主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藏之无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P13-15 书评(媒体评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