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留法心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宇雷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小唐归来

小唐已经撒手而去两个星期了,明天即将回来,这代表着我们的幸福时光也即将戛然而止。“他怎么就不能再多待几天?”“他如果圣诞之后回来该多好!”可是,幻想终归是幻想,该来的总是要来——星期一的下午,小唐将带着一颖怦怦直跳的诚心扑面而来。

他是法国人,叫Tanguy,音译“唐基”。他的QQ签名很简单,就四个字儿:我是小唐。与小唐相识于国内大学的面试,此人看上去大约五十几岁,但被问到年龄时,他却总是很诡异地说:“我才39岁。”为此,我特意帮这个法国老男人设计了一段中文的自我介绍:俺叫唐基,男,39岁,至今未婚。没错!他还没结婚……

来法之后第一节课就是小唐主讲,第一次上课他迟到了整整两个小时!正当大家望眼欲穿的时候,这家伙出现了:没穿袜子,一双红色人字拖,黑猫警长的动漫T恤,蛤蟆镜。一见我们,丝毫没有迟到的歉意,而是猥琐地笑了。上课时柔声细语,语速慢到能让所有的人听清他说的每句话。而课前的第一句话令我难以忘记,并且受用至今。他说:“在我的课堂上,不存在问题,只存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讲解一个状态,他和教室的开关过不去了——开开关关,在五分钟内开闭不下50次。下课后,我跑到开关前,详细地记录了上面的信息,并且发给了老爸:以后咱家的开关必须买这个牌子的。

他的课从来没有固定的时间,他想几点来就几点来,他想几点放就几点放。有一次,一节课就持续上了6个小时。他上课的时候总是爱换眼镜,开始是近视镜,后是远视镜,再过一会儿竟是大墨镜。动不动就盯着人看,不是看女人,而是盯男人,搞得男生们一个个毛骨悚然。

小唐有一特点——脸长!如果李咏想和他比,那还得再接一块儿下巴。“瘦瘦”形容小唐,冷眼一看有点像霍金。“瘦瘦”在国内和我是大学同学,8月末我们一起来的法国。因为身材较为瘦小,故被大家戏称为“瘦瘦”。我马上打断了他的话:“嘘!这不是中国,法国和英国离得近,这话要是让霍金听到,会让他妈把你带走的!”

原先,我总认为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但是小唐的出现,让我认识到自己想错了。小唐对我们作业的要求,说严格还不够,是近乎苛刻!他绝不会把人逼死,但会把人逼疯!当有人抱怨他过于严厉时,他总是摇摇头:“这和严厉无关,这是我的工作。”第二个论文的作业量可以说是空前的:用中法两种语言编写一本机器说明书。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教室里工作,大家也一样。早晨8点半,晚上10点半;有时,中午只有半小时吃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一个月。见面时,大家对他笑脸相迎,但私下里没有一个不想“废”了他的,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笑里藏刀”吧。

“瘦瘦”恋爱记

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可怕的夜晚,“瘦瘦”没回来,手机关机,QQ离线。更可怕的是,他临走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去小唐家了。就在这时,手机里一阵急促的信息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还在小唐家,面且就躺在他的床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呀!他马上补上一句:“不是睡在一起!”

接下来的日子,“瘦瘦”发生了几个变化:上课经常在接短信和发短信中度过;总是若有所思,时而含蓄一笑;上小唐的课时,总是故作不见,不小心四目对视时,脸现微红。

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瘦瘦”和小唐的关系从地上转入了地下。“瘦瘦”在国内的大学里从没谈过恋爱,可不恋则已一恋惊人!他们穿越了年龄,穿越了国界,穿越了性别,对于“瘦瘦”的勇气,我真是自愧不如。

突然有一天,“瘦瘦”专门来到我的宿舍,很郑重地说:“小唐很恳切地向我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关系的请求,而我很果断地拒绝了他!我们结束了。”这话听上去句句在理,但咋就觉得这么别扭?这之后,“瘦瘦”又有了几个变化:上课沉默寡言,如祥林嫂般一遍一遍向我倾诉小唐的不是,整个人变得懒散、怠工。他,失恋了。

离开小唐的日子

小唐已经走了两个星期了,在没有他的日子里,我们身心倍感轻松:中午去食堂可以慢慢地享用午餐;晚上还是10点半离开教室,但电脑前多了些QQ和人人的时间。听说很多人失眠了,不知为什么,以前回去倒头便睡,现在有时间睡了,却睡不着了。

不管怎么说他马上就要回来了。回来之后呢?毫无疑问,一夜回到解放前!他让大家的生活如此忙碌、颠簸;但过后却又那么难忘,值得细细回味。正如他所说:“我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刁难你们,而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我说不清这之间的联系,因为我们拼搏在法国的土地上,奉献着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怀揣着等待和希望。而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正是小唐在指引着我们前进吗?

今天晚上,在从教室回宿舍的路上,我对“瘦瘦”说:我有些怀念小唐。

P028-031

后记

相信孩子等待花开

儿子2008年9月离家到武汉上学,到现在已经有6个年头了。这6年我们可谓聚少离多,这6年也是他真正离开家独自闯荡的6年,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校园里。短短的6年,他实现了从大专生到博士生的跨越,不能不说这是厚积薄发、奋力一跃的结果。他现在来到了一个新的平台,开拓了新的视野,看到了新的风景,这一切都是对他矢志不移、永不放弃的回报。

字雷的经历是坎坷的。从9岁起肌张力障碍疾病就困扰着他。从那时起,一家人常常辗转于北京、上海各大神经科医院之间,不管治疗效果怎样,一家人从未想过放弃。宇雷的毅力是顽强的。无论在小学、中学、大学,只要还能爬起来,他从未请过假,也没因为看病而休过学。虽然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但他一直很努力。宇雷的留学是幸运的。虽然考的是大专,但幸运的是学了法语,而且终于通过考试选拔来到了法国。本以为获得个本科文凭就打道回府了,没想到顺手“摘”了个硕士,还能读上个博士。这是整个冯氏家族的荣光,也是给我们的意外惊喜。

回过头来看,宇雷通过6年的时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不是偶然的。虽然经历坎坷,但磨炼出了顽强的意志品质;虽然高考失利,情绪低落,但冷静后他从未放弃。永不放弃是他这6年来不断克服种种困难,不断进步的主旋律,也是他今后永不止步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

有人说“越努力,越幸运”。我在宇雷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认同这一观点。他妈妈常常担忧他的爱情,可他的爱情却悄悄来临,还是个跨国之恋。当他在2012年

_带着伽萝从上海虹桥机场走来时,我们都流下了无比激动的泪水——儿子挺牛,不但跨出了国门,还带回来个洋人。

“发生的已然发生,未发生的尚未发生”。宇雷已经走到一个新的平台,新的追求,新的目标,新的困难一定比过去还多。我曾经跟他开玩笑说,大半辈子过去了,老爸也没什么东西传给你,就把中国古代三个寓言故事送给你吧,望你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慢慢感悟,渐渐体会。他笑着说:“都大数据时代了,寓言故事还有用吗?”我说有用,越朴素的东西越有用。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小马过河”,用亲身实践去体会事物;不要用局部真实代替整体真实,不固执,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盲人摸象”的现象从古至今,永不停止;用“塞翁失马”的心态来看待得失,明白福祸相依,贫富不定,有无互动,便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最后借用《静等》这篇文章的一段话,作为本书后记的结尾:“无论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是种子,每人花期不同。有的花起初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不要看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细心呵护,慢慢长大,陪他沐浴阳光雨露,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冯秀彬

2015年1月

目录

第一章 留法奇遇记

 初到法国

 利摩日最古老的教堂

 罢工的启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二)

 来法两个月

 怀念小唐

 相逢星期六

 一场国际行骗的始末

第二章 游走文化间

 新年随想

 异国的春节

 回国实习之旅·西安

 回国实习之旅·北京

 一个法国家庭的中国印象

 矮矮的拿破仑与高高的狮子丘

 印象里的两个荷兰

 感受法国高中教育

 法国人日意格与他的中国船政梦

第三章 回望足迹

 希望就孕育在不放弃之中

 忽闻获“书香家庭”有感

 我的四月

 父亲的文章(一):融入的力量

 父亲的文章(二):爸爸的礼物

 我和爸爸

 父亲的文章(三):感悟离别

 父亲的文章(四):儿子的眼泪

 申博心路

第四章 法国初恋

 初识

 邀请

 恋爱

 旅行

 仿佛遇故人——伽萝的叙述

 中国印象——伽萝的叙述

 从宇雷家的文化、生活看中国——伽萝的叙述

 父亲的文章(五):今天是你的生日,伽萝

第五章 迷茫中的攀援——武汉的两年和十三封家信

 说说家信

 第一封:武汉2008.9.13

 第二封:武汉2008.9.22

 第三封:福州2008.9.27

 第四封:福州2008.9.29

 第五封:福州2008.10.8

 第六封:武汉2008.10.18

 第七封:福州2008.11.22

 第八封:武汉2008.12.21

 第九封:福州2008.12.26

 第十封:福州2009.3.20

 第十一封:武汉2009.5.4

 第十二封:武汉2009.9.6

 第十三封:福州2010.4.12

后记 相信孩子 等待花开

序言

从大专生到博士生

还没到12月份,福州夜晚的气温竟然降到了6度。在东北人看来,这样的温度也许是春天般的感觉,但对久住福州的我来说,已经是很冷了。我到阳台上,被冬日的暖阳懒懒地照着,慢慢闭上眼,竟打起了盹儿……猛然抬头,日历牌上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伟大的2013年就要过去了?是的,哪怕它是让人如此留恋。

这一年世界和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这些事多多少少也影响着我们,但对我影响最大的事还是儿子在法国读博了。这是真的吗?他可是参加了两年高考,但两次结果都如此相同:差点到本科线,只能读大专。

2008年,当其他家长精心为自己的孩子安排毕业旅行,或是忙着张罗各种“庆功宴”、“升学宴”时,我们一家三口悄悄地来到武汉,把儿子送到学校,我们夫妻俩再悄悄地回来,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和妻子在儿子的校门口和他分别,当我俩坐上开往火车站的出租车时都流泪了。儿子说回到宿舍后,他也默默地流泪了。

在武汉读书的儿子,常常觉得这里不是他梦想中的校园,一个人在喧闹的校园里忍受着无以言说的孤独,好在他没有选择另一条路,而是拿起了笔,给我写信,一封、两封……所有的来信都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在这样的学校学习,我的前途在哪里?而我的回信则充满了激励,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实,能否“燎原”我心里也没有多少把握。从理论上说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一阵风或一场雨都会改变“星星之火”的命运。

后来他在电话里说:无论在哪里,其实都可以做出一些很有意义的事儿。他“咬住”陌生的法语,参加全校法语演讲大赛获得了三等奖;在2008-2009学年中,获武汉工程大学校级三好学生,并凭借刻苦学习获得五千元国家级励志奖学金;在大二最后一次出国选拔中,通过笔试、面试,获得到法国利摩日学习的机会,此后一年本科毕业,再经过两年,硕士毕业。2013年的10月末,经过一段本该沉浸于喜悦中的痛苦岁月,他艰难地考上了博士。现就读于利摩日大学博士学院,思想、哲学系,研究方向:跨文化间交流与多媒体社交网络的应用。

这个“原”还是被他“燎”了!在不被别人看好的情况下,他用了三年的时间,从一个在读的大二专科生,成了一个在读博士生。这三年,我知道,他过得很累,但他一直和我说,他过得很有意义!

在武汉他就读的学院一共120人,经过选拔最后顺利出国的,只有30人;一年后顺利在法国本科毕业的,只剩下了5个;两年后,研究生毕业的就只有他1个人了。就在前不久,儿子在大学里遇到了三年前来武汉面试他的法国老师。听完他目前的情况后,法国老师瞪大了眼睛,几乎快要蹦了起来:“你知道吗?你是一个奇迹!给你创造这个奇迹的机会,是谁?是我!”法国老师非常高兴,因为这一届,是从武汉招来的最后一批学生。之后,就因为一些因素,法国方面与武汉的学校断绝了所有的合作关系。

儿子最后的研究生答辩,是在一个不算小的教室里进行的。答辩的课题一周前就在学院公布了,主题是:文化的能力在教学中的力量。答辩的当天,教室里坐满了人。他在论文中对比了中法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从中挖掘出文化与语言间的关系,从而论证并提炼出: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语言的学习。

答辩结束了,导师说:是冯宇雷先生带我们认识了陌生的中国高中,并且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去认识文化和语言。你的答辩十分精彩。最后,由他带头,整个教室里响起近一分钟的掌声。儿子说,只有在那一刻才终于体会到,长达半年之久的实习和反复修改论文是多么的值得!

他把高中阶段的母校带到了法国,也介绍给了整个欧洲。无论是在论文里还是现场表述中,他让外国的学生带着羡慕的神情,了解一个中国学生的骄傲,并让这份写有他母校名字的论文,带着高分永久地保存在法国利摩日大学图书馆里。而那所学校,就是儿子高考后悄悄离开的地方,他从未回去过,他一直认为,对不起那里的老师,对不起自己的母校。

又过了一个月,儿子和我说申请到了博士,他只简单地描述了一下,并说过程是难以想象的艰难。现在回忆起来,那一段他最苦的时候,是看着、听着我们国庆时的快乐故事度过的。而当我带着意犹未尽的神情问他时,他也只是笑笑,简单地说了句,他过得也挺快乐。

北京的弟弟在电话中祝贺,恭祝我成了博士生的爸爸;同事刘继成也打来电话说,宇雷读博是我家的一个大事件!我知道他们话里的含义:这个读博的机会来之不易,和其他人不同,对于宇雷来说跳跃太高、反差太大。一个大专生怎么就成了在读博士生?这里的苦辣酸甜,只有他自己知道。

冬日的暖阳从办公室的窗子里缓缓地照进来,我在奋笔疾书。看着同事教育孩子的情景,我就忆起了自己,常常悔恨过去过于严厉,常常反思没能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批评,而是用爱的借口去伤害他的自尊……假如上帝能让时间倒流,我一定让儿子有一个暖阳般的童年、少年、青年,用鼓励与赞美的语言为他插上高飞的翅膀,可人生没有如果……

儿子常常说:他是自学成才!过去听他这么说我都不以为然,心想:没有老爸的严厉管教和循循善诱你小子能有今天?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儿子貌似玩笑的话里渐渐悟出了道理:儿子的成长恰恰是从离开我开始的,在武汉、在法国利摩日,他离我越远成长越快,离开我越久成绩越大,正是撇掉了我的干扰,他“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我反复说服自己这不是真的,但事实如此残酷地摆在那里!  教育,在你过于认真的时候就成了揠苗助长,、就成了明朝张居正与小皇帝万历的悲剧。教育的真谛是爱与尊重,当我悟到这些,这些已不属于我了。近日,儿子又用邮件的形式给我写了一封家书,信里说原来形象高大的父亲现在越来越有暮气,常常以年老为借口,不能有所作为,让我做出一件让他感到有意义的事。于是,我已经松弛的心又重新绷紧,用褚时健的经历激励自己,在阅读中反思、反省自己。

儿子在家书中说“你是博士生的爸爸”,我知道他这不是标榜自己,是因为看到我曾沉溺于电脑上玩“斗地主”游戏、手机上“发微信”,这才狠狠地不惜“恶心”自己,来唤醒我沉潜已久的斗志。儿子说,你不能让我太孤独,以后咱俩的话题不能仅仅限于“怎么用俩王砸死四个2吧”?可儿子的这个博士却与我关系不大。我出身农村,初中毕业。妻子虽生在城市,但由于家境原因,被迫初中辍学。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儿子已经远远输在“起跑线”上了。用儿子的话说,他是自学成才,对我来说,这话说得有一点冤枉。可无论如何,我毕竟成了一个博士生的父亲。所以,从现在起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当然,我如此努力地学习不是为了和他比个高低,而是在前边给他带路。身教重于言传,有一天,等儿子也到了50岁的时候,不会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年龄上的借口。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可以很有意义地活好每一天,尽管那一天我或许已经不在了,但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挑战的家风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我喜欢冬日的暖阳,它不仅给我甜甜的温暖,还能把皮袍下藏着的潮湿和阴暗晾晒干净,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活得轻松、快乐。

冯秀彬

2015年1月

内容推荐

《留法心路》是—个普通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留学时的切身经历和感受。本书以学习与生活为主线,作者冯宇雷用—个初到法国的普通留学生的视角,记录了身边所发生的有趣故事。

编辑推荐

《留法心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留法奇遇记”“游走文化间”“回望足迹”“法国初恋”“迷茫中的攀援”。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冯宇雷尝试着抛开文化的羁绊,学着用法国人的思维理解其文化和习俗,成功融入了法国的生活的故事,并且真实记录了身边所发生的有趣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