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戏曲/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仝十一妹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戏源

在一些国际时装秀中,T台上金发碧眼、修腿蜂腰的模特一个转身,只见一副浓墨重彩的中国戏曲脸谱几乎构成了整件时装背面的装饰元素,这时,老外们马上就会认出这是吸收了古老东方“china”的元素,身在海外的中国人会瞬间觉得家乡的影像如在眼前。

中国的戏曲属于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另外两种分别是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古希腊戏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后期,在公元前5世纪就度过了黄金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印度梵剧是公元前后出现的,公元10世纪以后就逐渐没落;唯有中国的戏曲,在漫长的时间里孕育,广泛地吸收营养,从产生到流传历经千年而不朽,而且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原始歌舞到优孟衣冠

中国戏曲的孕育时期是非常漫长的,我们就先从它的萌芽说起。

中国戏曲萌芽于原始社会的宗教仪式歌舞。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对自然充满了崇敬,他们打猎打得多、农事收成好,都认为是天地神灵赐予的福祉。所以他们在收获的季节就会手舞足蹈,踏着简单的节拍,嘴里念念有词,无非是祈祷天地神灵保佑人类。既然好运是神灵赐给的,那么坏运是谁带来的呢?那肯定是恶鬼带来的。所以人们除了举行敬神的仪式外,还举行驱鬼的仪式。《周礼·夏官·司马》记载了一种仪式,叫“傩”,就是一个核心人物戴上有四只眼睛的面具,蒙上熊皮,带着武器,带领人们在墓地、田间、房前屋后等东跑西撞,象征性地做砍刺的动作,就表示把恶鬼消灭了。后来人们觉得,这样的仪式还不过瘾,因为神、鬼等仍是虚的,他们在仪式中无法真切地感受到,所以就有了巫师这种职业。做巫师的每到大型的祭祀,就把自己装扮成鬼神的模样,人们把他看作鬼神的化身,对他行礼,给他送好吃好喝的,给他表演节目。在屈原的《九歌》当中,就有很多关于祭祀场面的内容。有的是人们为了娱乐鬼神,穿上华美的衣服,演奏各种乐器,跳各种舞蹈,同时唱着歌曲。也有的是两个巫师每人扮演一个神的角色,模仿神的生活,表演给人们看。在这个时期,中国戏曲那种诗、乐、舞相结合的特点就已经有了。

虽说娱乐于神,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表演给人看。他们要想获得人的支持,就要揣摩人们的观看心理,就要探索吸引人们的表演方法,所以他们大都能歌善舞,能说会道,脑筋机敏灵活。再后来这些人中专门有了一批守在国王、贵族身边耍笑娱乐,逗他们开心的人,这样的人叫优人。在春秋时代,有关优人的记述很多。这些人大多很有表演才能,擅长模仿。以滑稽调笑为主,说话少有禁忌,即使说错了话也不会受到惩罚。因此最初的优人除了耍笑娱乐外,还能利用他们的特殊地位发挥一些积极作用,比如借调笑之机讽刺统治者的一些昏庸之举。这种讽谏方式要比直接指出统治者的错误委婉得多,保住了统治者的面子,统治者更容易接受。

P1-3

目录

关于戏曲(代序)

第一章 戏源

 一、从原始歌舞到优孟衣冠

 二、大唐宫廷歌舞与民间说唱艺术

 三、宋元的勾栏瓦舍与杂剧

 四、明清传奇

 五、雅部与花部

 六、国粹诞生:徽班进京与徽汉合流

 七、从文化必需品到文化遗产叫023

第二章 戏艺

 一、生旦净丑:戏曲的行当

1.生:传统主角,唱做兼重

2.旦:多姿多彩,靓丽风情

3.净:浓墨重彩,性格突出

4.丑:插科打诨,点缀剧情

5.龙套:以少胜多,串联场景

 二、唱念做打:戏曲的表演

1.吊嗓子、倒仓

2.千斤话白四两唱

3.虚拟、夸张和程式

4.开打和耍花活

 三、霓裳羽衣:戏曲的行头和扮相

1.蟒:华美庄严的礼服

2.帔和褶子:变化多样的便服

3.靠:帅气威武的戎装

4.行头大观:宁穿破,不穿错

5.化装:粉墨登场

第三章 戏目

 一、昆曲·牡丹亭

 二、秦腔·三滴血

 三、京剧·龙凤呈祥

 四、豫剧·花木兰

 五、评剧·花为媒

 六、越剧·红楼梦

 七、黄梅戏·天仙配

第四章 戏台

 一、形形色色的演出场所

1.庙会上的戏台和戏棚子

2.私人定制:大户人家的堂会

3.从茶馆到戏园

 二、戏台背景万象

1.楹联妙趣

2.“守旧”和“出将人相”

3.一桌二椅

 三、节目单的学问

1.节目预告

2.戏码的安排

 四、戏台的核心——角儿

1.角儿体制

2.角儿的特殊待遇

3.“面子”和“里子”

 五、台前台后皆有戏

1.后台勤杂有学问

2.对台戏、抢戏、搅戏、偷戏

3.群英荟萃义务戏

第五章 戏班

 一、戏班的生存方式

1.从跑江湖到进戏院

2.报酬分配

3.高低等级人员的构成

 二、戏班里的学徒

1.坐科

2.打戏

 三、戏班里的规矩

1.梨园规约

2.后台禁忌

 四、戏班旧俗

1.供奉祖师爷

2.封箱与开箱

3.招徕和讨好观众的旧习

第六章 戏迷

 一、内行看门道

1.叫好儿

2.闭着眼的老戏迷

 二、狂热的粉丝们

1.“八卦”与“组团围观”

2.捧角儿

3.亦师亦友的高端粉丝

 三、票友的故事

1.票友

2.慈禧太后

3.民国四公子

 四、80后也疯狂

1.80后戏迷

2.新时代的戏曲形态

附录:全国戏曲主要剧种名录

序言

关于戏曲一(代序)

从通都大邑到山寨村落,无处不在上演;从达官贵胄到贩夫走卒,无人不为之陶醉;从经典唱词到唯美舞姿,无处不让人回味。这是戏曲,曾经中国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然而年代久远,世殊时异,看懂戏曲、欣赏戏曲对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戏曲不应该被忘记,一出名剧,和古代名曲、名人字画、经典名篇一样,是值得反复欣赏、世代相传的,而戏曲本身的文化艺术精髓,也大有深意,值得我们仔细学习体会。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艺术。它先后经历了宋元南戏、明清传奇、清末近代地方戏三大发展阶段,历经八百多年的丰富和发展才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戏曲同样是演员扮演人物来表演故事情节。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在于各种人物基本由生、旦、净、丑等角色担当,以提炼自生活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化的空间处理为主,和今天的电影电视剧不同,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写意艺术。

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每一个行当、每一个行头、每一个程式动作,到底里面有什么样的文化密码?戏台上的每个道具背后有着怎样的学问?那时候的角儿、戏班和现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圈是不是也有一样的欢喜和忧愁?那时候的戏迷是如何地讲究与疯狂?发源于遥远时代的戏曲,不仅能让人感受唱腔、唱词、身段的美好,古今对比,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感悟。就让我们走进戏曲,细细品味吧!

内容推荐

戏曲,中国特有的综合舞台艺术,曾在漫长的历史中风靡宫廷市井、城市乡村。而今它与现代娱乐渐行渐远,但仍是无数中国人魂牵梦绕的绝响。

仝十一妹著的《戏曲/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带你追溯戏曲的历史,了解剧种剧目和基本的表演元素,重温台前幕后的规矩与逸闻。让我们在霓裳羽衣、丝竹管弦中,一起梦回梨园。

编辑推荐

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每一个行当、每一个行头、每一个程式动作,到底里面有什么样的文化密码?戏台上的每个道具背后有着怎样的学问?那时候的角儿、戏班和现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圈是不是也有一样的欢喜和忧愁?那时候的戏迷是如何地讲究与疯狂?发源于遥远时代的戏曲,不仅能让人感受唱腔、唱词、身段的美好,古今对比,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感悟。就让我们通过仝十一妹著的《戏曲/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走进戏曲,细细品味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