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等编著的这本《劳动-资本关系变迁(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共分十章。第一章至第四章为总论部分,内容包括:“劳动-资本”关系与中国经济增长分析新框架,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学术纷争与劳资关系的新视域,三重视角下新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与思考,中国经济发展中劳资关系变迁的历史与事实。第五章到第八章是分论,分别从劳动、资本、土地和政府等要素出发,分析生产力发展进程中的市场化体制改革如何解放上述生产要素,如何促进要素和资源合理配置,进而如何影响劳资关系的变迁;反过来劳资关系的变化又如何促进或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第九章从中国劳动、资本、中性政府三者的关系加以论述,旨在说明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出现了劳资关系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和创新。第十章,中国劳动-资本关系的内生性转变,可以分为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和政府转型三大方面。通过具体分析,指出需要创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资契约和共赢关系,并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权衡等编著的这本《劳动-资本关系变迁(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从劳资关系及其演变入手,阐述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增长及其演变,试图阐释劳资关系演进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从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视角解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微观动因、绩效、趋势以及转型等。
本书认为,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劳动和资本要素,作为经济利益关系中最基本的劳动-资本关系,是决定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发展转型的重要变量和因素。
导论 中国“劳动-资本”关系变迁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0.1 当代中国劳动-资本关系:从实践困惑到理论创新
0.2 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回归经济增长理论
0.3 “劳动-资本”要素的双重解放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0.4 中国“劳动-资本”关系扭曲与经济增长的挑战
0.5 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模式创新转型
0.6 本书主要内容与基本观点
第1章 “劳动-资本”关系与中国经济增长分析新框架
1.1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劳资关系分析视角
1.2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1.2.1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框架和基本要点:一个小结
1.2.2 “劳资关系”理论框架与资本主义经济分析模式
1.2.3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分析工具与劳资关系分析
1.2.4 几点启示与思考
1.3 中国现阶段“劳动-资本”关系新实践及其分析框架
1.3.1 现阶段中国“劳动-资本”关系的新实践
1.3.2 当前中国“劳动-资本”关系:理论分析框架
1.3.3 改革和转型与构建共赢和谐的新型劳资关系
第2章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学术纷争与劳资关系的新视域
2.1 中国经济模式的多重含义及其学术讨论
2.1.1 经济改革与政治稳定结合下的中国经济模式
2.1.2 强有力政府宏观调控干预下的中国经济模式
2.1.3 渐进式经济改革下催生的独特中国经济模式
2.1.4 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下的综合增长模式
2.2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国际比较学术讨论
2.2.1 中印两国模式之比较分析
2.2.2 中国与东欧模式对比浅析
2.3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其困境的学术讨论
2.3。1 中国经济增长经验及其学术讨论的不同视角
2.3.2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问题与瓶颈学术讨论
2.4 中国经济模式与劳资关系的学术讨论
2.4.1 劳资关系发端争论:基于劳动价值论判定
2.4.2 计划经济条件下劳资关系讨论
2.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劳资关系的学术讨论
2.4.4 劳动与资本收入分配的“卡尔多事实”及其中国的学术讨论
2.5 现有学术讨论的启示与思考
2.5.1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特点: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践相结合
2.5.2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和挑战:劳资关系变迁与经济升级转型
第3章 三重视角下新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与思考
3.1 计划经济与短缺型增长模式:经典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3.1.1 短缺经济的起点条件和实践探索
3.1.2 经济建设实践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3.1.3 计划经济体制下劳资关系与短缺型增长模式
3.2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3.2.1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3.2.2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3.2.3 制度变迁中的劳资关系与激励性增长
3.3 从增长奇迹到模式转型:发展经济学的视角
……
第4章 中国经济发展中劳资关系变迁的历史与事实
第5章 劳动力要素解放与激励型增长
第6章 资本要素解放与市场型增长
第7章 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农民工问题与劳资关系
第8章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的政府与劳资关系
第9章 中国经济增长与劳资关系的新问题、新挑战
第10章 劳动-资本关系转变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