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彬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问题--詹明信的文学批判》分上编、下编;上编探讨结构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下编凸显文本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思路遵循詹明信从语言批判到意识形态批判这一脉络。语言批判是起点,意识形态批判是分析的终点,任何由语言构成的文本都带有自身的意识形态性,所以,我们要透过表层的语符解蔽隐藏在文本深处的政治无意识。
袁文彬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问题:詹明信的文学批判》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哲学问题,以文学/文化批评家詹明信作为个案分析。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问题既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忽视,也被语言学家忽视,成为研究的边缘交叉地带,从文学视角切入,彰显了其理论的活力。詹明信以语言分析作为起点,以意识形态作为批评的落脚点,凸显了其从语言批判到意识形态批判的话语转向。詹明信挖掘到了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类比性,从语言模式出发,有力地揭示了文学在社会结构层面的运作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学研究的窠臼,深入到广阔的文学/文化文本,揭示了晚期资本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提出了文化诊断的有力手段。
导论:从语言批判到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章 语言哲学的马克思主义之维
第一节 马克思的语言哲学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的相关性
第三节 巴赫金:抽象客观主义与个人主观主义语言观的融合
第四节 詹明信:对语言的辩证思考
上编 结构和历史
第二章 语言模式
第一节 语言学史一瞥
第二节 范式转换: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到共时语言学
第三节 从实体论到关系论: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第四节 唯心主义语言观和唯物主义语言观
第五节 辩证法的语言和语言的辩证法
第六节 历史与结构(共时/历时)
第七节 语言模式的局限性
第三章 詹明信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詹明信对俄国形式主义的解读
第二节 元评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和形式主义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和内在形式
第五节 形式和内容
第四章 詹明信和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
第一节 詹明信和结构主义方法
第二节 詹明信和后结构主义
第三节 总体性和后结构主义批判
第五章 詹明信和德里达的对话:延异与历史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相遇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语码转换
第三节 黑格尔传统的永久回归
第四节 解构中的重构
第六章 詹明信和保罗德曼:政治无意识和
语言无意识
第一节 马克思和德曼:如何以言行事
第二节 讽喻式的修辞阅读
第三节 从文本到政治:阅读的意识形态
第四节 詹明信和德曼的分歧
下编 文本的意识形态
第七章 詹明信对意识形态的建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谱系学中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弗洛伊德和拉康
第三节 詹明信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四节 詹明信意识形态理论的困境
第八章 詹明信的元批评诠释学
第一节 叙事、历史和诠释学
第二节 符码化的生产方式
第三节 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辩证法
第四节 政治无意识的后现代解读
第五节 认知测绘模式
结束语辩证批评。抑或折衷主义?
附录韩礼德真有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吗?
参考文献
索引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