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玉明主编的《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报告(2014版)》基于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研究现状,以临空经济的发展阶段、临空经济与城市的关系为研究视角,梳理了国际枢纽机场与绿色机场建设的主要模式,总结了上海、珠三角、郑州、武汉、长沙等城市和地区的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并针对北京新机场建设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本书作者均系国内城市研究的著名学者,不仅对国际国内研究状况了如指掌,而且长期关注临空经济的实际发展,因而从理论结合实际的视角,较好地完成了本书的撰写,并达到了预期的水平。本书对于关注临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及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连玉明主编的《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报告(2014版)》基于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研究现状,以临空经济的发展阶段,临空经济与城市的关系为研究视角,梳理了国际枢纽机场与绿色机场建设的主要模式,总结了上海、“珠三角”、郑州、武汉、长沙等城市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并针对北京新机场建设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对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作出三大趋势判断,认为临空经济区聚集模式的重点是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临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临空经济呈现港区一体化协同发展趋势。并以现状与趋势研究为基础,从制定发展规划、打造交通网络、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产业创新、建立管理机制等中观层面提出我国临空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应对措施。
BI 总报告
B.1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 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城市经济的主流形态
二 以流量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将成为21世纪城市经济的新增长极
三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并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
四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将呈现三大基本趋势
五 我国临空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应对措施
BⅡ 理论探索篇
B.2 从空港区到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B.3 城市机场与机场城市
BⅢ 国际借鉴篇
B.4 国际枢纽机场十大发展模式的启示
B.5 国内外绿色机场建设类型的研究
BⅣ 国内实践篇
B.6 我国各地临空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B.7 上海市“一市两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B.8 “珠三角”竞合互补的机场群发展模式
B.9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实践探索
B.10 武汉以区域性综合枢纽为中心打造临空经济区的探索
B.11 长沙探索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实践研究
B V北京模式篇
B.12 北京新机场建设与京津冀共建跨区域京畿新区的研究
B.13 北京新机场建设与优化首都城市功能
B.14 关于北京新机场如何建成绿色机场的探讨
B.15 顺义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