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小说借船医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通过这种幻想旅行的方式来影射现实。格列佛生于诺丁汉郡,从14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念书,后来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不幸在苏门答腊岛遇险,漂流到利立浦特国。那里的居民身高都只有六英寸左右!后来,他又起航,但却在巨人岛搁浅了。那里的人身高六十英尺,格列佛又变成了“小人”。接着,他又展开了第三次航行来到了飞岛,那是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人们的观念封闭阻塞。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本书是以格列佛船长自叙的方式写成的,主要叙述了格列佛船长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驷”国的奇特经历。通过小说的形式,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的讽刺与批判,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导读
第一部分 小人国之旅
第二部分 布罗卜丁奈格游记
第三部分 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
第四部分 慧驷国游记
点评
这些人是十分出色的数学家,在皇帝的支持与鼓励下,他们机械学方面的知识也达到了极其完美的程度。皇帝以崇尚、保护学术而闻名。这个君主有好几台装有轮子的机器,用来运载树木和其他的一些重物。他常在产木材的树林里建造最大的战舰,有的长达九英尺,然后就用这些带轮子的机器将战舰运到三四百码以外的海上去。这次五百个木匠与工程师立即动手建造他们最大的机器。那是一座木架,高三英寸,长约七英尺,宽约四英尺,装有二十二个轮子。看来是在我上岸后四小时他们就出发了,我听到的欢呼声就是因为这机器运到了。机器被推到我身边,与我的身体保持平行。可是现在主要的困难是他们怎样把我抬起来放到车上去的。为此他们竖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们用绷带将我的脖子、手、身子和腿全都捆住,然后用包扎线粗细的极为结实的绳索,一头用钧子钧住绷带,一头缚在木柱顶端的滑车上。九百名最强壮的汉子一齐拉绳索,用了不到三小时,就把我吊了起来放到了车上;在车上我依然被捆得结结实实。这一切全都是别人告诉我的,因为在他们工作的时候,我由于掺在酒里的催眠药药性发作,睡得正香呢。一千五百匹强壮高大的御马,每匹都约有四英寸半那么高,拖着我向京城而去。前面我已说过,京城就在半英里之外。
在路上我们走了大约四个小时的时候,一件很可笑的事忽然把我弄醒了。原来是车出了点毛病,急需修理,停下没多长时间,就有两三个年轻人因为好奇,想看看我睡着时的模样,爬上机器来,悄悄地来到我的脸前,其中一个是卫队军官,他把短枪的枪尖直往我左鼻孔里伸,像一根稻草那样弄得我鼻孔发痒,猛打喷嚏;他们随即偷偷溜走了,并未被人发现;事情过了三个星期,我才弄清楚为什么我那时会突然醒来。那天接下来我们又走了很长的路,夜里休息时,我的两边各有五百名卫队,他们一半手持火把,一半拿着弓箭,只要我想动弹一下,就会随时向我射击。第二天太阳刚一升起,我们就又继续上路,大约中午时分,离城门就不足两百码了。皇帝率全朝官员出来迎接,但他的大将们却坚决不让皇帝冒险爬上我的身子来。
停车的地方有一座古庙,据说是全王国最大的。几年前庙里曾发生过一桩惨无人道的凶杀案,就当地那些虔诚的人看来,这有污圣地,所以就把所有的家具及礼拜用品全都搬走了,只当作一般的公共场所使用。他们决定就让我在这古庙里住下。朝北的大门约有四英尺高两英尺宽,由此我可以方便地爬进爬出。门的两边各有一扇小窗,离地约有六英寸。国王的铁匠从左边的窗口拉进去九十一条链条,那链条很像欧洲妇女节上所挂的链子,粗细也一样;铁匠再用三十六把挂锁把我的左腿锁在链条上。在大路的另一边,与这庙相对的,是二十英尺外的一座塔楼,楼高至少五英尺,皇帝及其朝中主要官员就由此登楼,以便瞻仰我的模样。这是我后来才听说的,因为我看不到他们。估计有十万以上的居民也都出城来看我。虽然我有卫队保护,可我猜想有不下万人好几次由梯子爬上了我的身体。但不久国王就发出公告禁止这种行为,违者处以极刑。当工人们感觉我不可能再挣脱了时,就将捆绑我的绳子全都砍断;我站立起来,生平从来没有过这样沮丧。可是当人们看到我站起来走动时,其喧闹和惊讶的情形简直是无法形容了。拴住我左腿的链条长约两码,不仅使我可以在一个半圆的范围内自由地前后走动,而且因为拴链条的地方离大门才不到四英寸,所以我可以爬进庙里去,伸直身子躺在里面。p8-9
为名著导读实在是一件艰辛又不讨好的事。名著展现的要么是宏大精深的思想,要么是浩繁复杂的材料,要是跌宕起伏的生活,要么是曲折离奇的叙述。驾驭它们需要极深厚的功力,稍不留神,就会以偏概全或挂一漏万。但面对中小学生读者,我们还是有必要给他们一个基本的引领。由于时空变迁,许多名著离他们较远,与学生生活不太搭界,以导读破除接收和消化的障碍不失是一种选择。
导读将力求全面展示和概括作品的整体面貌,突出故事或思想的完整性。与此同时,作品的内文经过缩编或节选而成,二者难免在叙述半径上有出入。读者朋友可以透过导读概览全貌,之后进入作品阅读。读完以后再回到导读反观全貌。导读权当行路的拐杖,要利用它切不可依赖它。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幻想游记体讽刺小说,这部书完成于1726年。《格列佛游记》的构思源于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豸讨的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第一卷的创作。成熟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并立刻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两百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小说通过主人公外科医生格列佛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巫人岛”和“慧驷国”(“智马国”)等虚构国度的离奇经历,集中反映了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揭露并批判了英国腐败的政治制度、对外扩张和对内压迫的殖民主义政策,同时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正义斗争。
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利立浦特(小人国)
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船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帮助下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事后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出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第二部分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
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个庞然大物,但一到布罗卜丁奈格,他就像田间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当作小玩意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词,夸耀自己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
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
第三部分 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飞岛、巫人岛)。
主要描述格列佛在勒皮他(飞岛)和格勒大锥(巫人岛)的游历。这里的人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在科学院里,设计家们正在从事研究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在巫人岛上,岛主精通巫术,擅长招魂,他们博览古今,发现历史真相被权贵歪曲,娼妓般的作家在哄骗世人。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第四部分 慧驷(yin读第一声意思是漂亮的马)国(智马国)游记。
格列佛被放逐到慧驷国。这儿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野胡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慧驷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野胡。在慧驷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驷国,然而慧驷国决议要消灭那里的野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格列佛怀着对慧驷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并且厌弃了世俗,决心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将慧驷与野胡作对比,凸显了理智、仁慈、友谊的人性的可贵和贪婪、无信、嫉妒的丑陋。
我相信这种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让学生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较大的收获。
——本书编委会